對話傳統美學:unmask小組專訪

2020-12-13 騰訊網

[導讀]劉展:從我們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來我們都是藉助了傳統的一種裝飾載體或者說是一種創作美學的概念,當它進入到我們的作品形態裡時,我們對這種形態進行了不同的詮釋。

【導語】

伴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活動已經是第七個年頭。回顧已經過去的六屆評選活動,不難看到,它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已經產生的積極意義和深遠影響。在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頒獎晚會舉辦的同時,組委會決定舉辦了這個歷屆獲獎藝術家的邀請展,以從學術的角度,來檢視歷屆評選的實際成果。2013年5月8日下午15點,由今日美術館和雅昌藝術網主辦,法國巴黎美爵藝術基金贊助的展覽《領軍當代》——「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歷屆獲獎藝術家邀請展在今日美術館開幕,共展出42位藝術家的近作約百件。在展覽現場,我們採訪了部分參展藝術家。

【正文】

雅昌藝術網:您好,請問你們小組三個人都是學雕塑的嗎?

劉展:是,我們是同班同學,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現在工作室在北京。

雅昌藝術網:請問您這組作品《裝飾中的修辭》是在研究一個美學問題嗎?這個問題是作品和觀念中很重要的部分嗎?

劉展:美學在我的概念裡是存在的,也是一個針對性的重新定義。從我們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來我們都是藉助了傳統的一種裝飾載體或者說是一種創作美學的概念,當它進入到我們的作品形態裡時,我們對這種形態進行了不同的詮釋。我們目前工作方法比較特殊,與個體藝術家有些區別,我們是三個人一起做作品,這次作品是我們花費近一年多時間完成的,作品的主題是我們討論生與死的概念,基本算是獨立用每個人各自的觀點、切入點進入主題進行創作,但是我們也有共性,共性是依附於傳統美學,應該算是研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創造力。傳統美學的形式感與人的審美之間的物理邏輯並置在一起,產生一種矛盾,從形式學來講這種形式感已經根深蒂固,它源於傳統,是可以用美去闡述的一種合理的形式,但是如果反過來看的話,當一個人的身體這樣運行,又是一種非常殘酷、非常殘忍的(方式)。這兩種感覺產生了一種極端性的矛盾,當然也不是說去對傳統的挑戰或者挑釁,這只是我目前剛剛開始介入這個題材做的一些嘗試,包括這面鏡子也是,它是作為傳統的裝飾物或者具有功能性的載體。我們整個並列到裝飾中的修辭更看重的是引用的技巧、手段,更像文學中的修辭手段,不僅僅提升了一種視覺上的衝擊力,實際上還是提升作品內部探討的一種關於生與死的一個內容。

雅昌藝術網:請問unmask小組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跟身體有關係的,平時其他的作品會不會也會有其他的方式和其他的美學內涵?

劉展:我覺得我們的作品首先是跟傳統美學有關係,第二跟我們對傳統美學的興趣和我們所受的美學教育都有關係,當然我們也嘗試做一些這個之外的作品,但是這次沒有帶過來。

相關焦點

  • 專訪|《不成問題的問題》導演梅峰:嘗試和中國美學傳統對話
    談及電影的美學風格,梅峰說,「其實我是教電影史的,所以還是對美學傳統有點興趣,就是說在今天這個時代,你去做一個向古典美學靠近的電影,但是同時又不失去它的現代性,我就想試試做這樣的一件事有沒有可能。」我心裏面一直想的它就是個1943年的故事,那麼用一套比較傳統古典的,在美學上有中國傳統那些特質的方法。」影片從頭到尾採用單機拍攝,而且用的是1950年代生產的庫克鏡頭,「現在的鏡頭太高清了,用庫克畫面會比較柔和,就像拿水淺淺浸染一樣。」《不成問題的問題》,被業界貼上了兩個標籤。
  • 中國傳統美學與西方現代符號學
    設計作品與觀看者之間的對話就是通過從能指到所指的聯想實現的。就在現代我們開始強調設計作品與欣賞者、設計者與觀看者之間的對話時,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美學早已提出「對話」的思辨融會型審美觀,主張天人對話、人人對話。
  • Unmask小組(帝門畫廊)
    Unmask小組是由劉展、匡峻、譚天幃三位年輕藝術家組成的藝術創作小組,成立於2001年,從2002年第一件作品《Do you know UNMASK》開始,三人以各自的形象特徵為基礎,按照各自的性格與身份自我塑造了虛構的偶像組合。   Unmask將「自我」形象塑造成為現實社會的另一個放大,並重塑虛構的自我形象。
  • 【光明講壇】解讀中國傳統「生生美學」
    中國生態美學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引進介紹西方環境美學為其開端。但從21世紀初期起,中國學者就開始關注中國本土傳統生態審美智慧,並開始與西方的對話,即進入跨文化研究。生態美學以生態哲學與生態倫理學為其重要理論支撐,反對人類中心論,力主生態整體論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將自然視為人類的家園。由工業革命時期人類為自然立法發展到生態文明時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人與自然共生。
  • 對話瓦利德·拉德:美學中總有政治,政治中也總有美學
    你怎樣看待你作品中美學和政治的關係呢?瓦利德·拉德:當我讀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明確一下你是在問一種政治經濟秩序如何塑造文化、藝術和傳統,以及如何被這些東西所塑造;還是在問我是如何在我的作品中運用色彩、線條、形狀和形式的,以及這種運用的意義是什麼?我感覺你的問題關於後者。那麼我的回答是:我傾向於信任攝影的色彩、形式、線條、瞬時性(temporalities)等。
  • 新高尚美學對話當代藝術:「移動的理想國」即將啟幕
    如今,紅旗設計美學已與精益生產、智能智慧並稱為新紅旗品牌的三大支柱。從「尚致意」設計理念開始,紅旗造型設計團隊便不斷深化對設計美學的探索。2019年7月,紅旗造型設計院在北京發起了「新高尚美學」倡議,旨在讓更多的機構、個人關注並加入到「新高尚美學」的建設中,共同構建屬於今日中國的美學。
  • 馮尤花:《360°公式美學》公開課
    馮尤花:美學教育專家花花老師:2002年畢業於「服裝設計」專業,順利進入央企百貨公司,從女裝樓層管理員開始,2003年晉升為企業人力資源部培訓經理兼入職培訓講師。職場的10年,站在女性的角度,看到「衣櫥需求與品牌店鋪銷售的連結瓶頸」,2011年本著簡單、真實的初衷,幫助中國1億女性解決每天出門穿什麼,進入了職業講師行列以美學為基礎,為企業培養專業人才,陸續研發了「公式美學」系列課程。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播東方美學 嬋東方美學秀完美收官
    2020年9月19日,重慶渝北區玉峰山生態園家風街,一場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東方悠久美學的東方美學秀在此華麗開啟。本次「嬋東方」美學秀是一群從事琴棋書畫茶的東方匠人藝術家,懷著堅持傳統文化的匠心匠魂,為傳播熱愛的東方美學,聯合為來賓呈現的文化美學盛宴。
  • 南元·摩登 | 與設計對話,寫就當代生活美學
    南元·摩登在外形上有著現代的簡潔明快,在工藝上有著傳統的極致美感,每一點都在傳遞東方儒釋道的智慧。精細雅致,不落俗套,蒼松翠竹的古韻和金屬流光的奢華同處一室,煥彩空間的無限可能。以大理石、木質的碰撞和精細的金屬質感裝飾,外顯硬朗內蓄優雅,無關風月,意在格局。
  • 《中國文藝評論》專訪美學家曾繁仁:新時代美學的生態關懷與中國立場
    曾繁仁教授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史哲》等重要報刊發表論文一百多篇;出版專著《西方美學範疇研究》《生態存在論美學論稿》《中西對話中的生態美學》《生態美學基本問題研究》《生態美學導論》《美育十五講》《走向21世紀的審美教育》《現代美育理論》《西方美學簡論》《西方美學論綱》與《美學之思》等,主編《中國美育思想通史》《中外美育思想家評傳》等。
  • 花開的聲音丨蘭潤堂心靈美學對話親子幸福成長交流
    9月6日下午,由蘭潤堂當代藝術館、劉東東地產工作室、阿瑪尼藝術公寓共同主辦的「花開的聲音——心靈美學對話親子幸福成長交流活動共分「花道分享」「心靈美學對話」兩個單元,意猶未盡之餘,到場嘉賓各自分享出自己的才藝,竹笛演奏、朗誦吟聆各作美事。
  • 業界 | 對話星展銀行首席分析官:傳統銀行數據團隊建設需要「翻譯」
    大數據文摘出品記者:魏子敏本文為清華數據科學研究院聯合大數據文摘發起的年度白皮書《頂級數據團隊建設全景報告》系列專訪的第六篇內容。《報告》囊括專家訪談、問卷、網絡數據分析,力求為行業內數據團隊的組建和高校數據人才的培養提供指導性意見。
  • 美萊口腔-李莉美學院長專訪
    李院長,您是美萊口腔的美學院長,其實好像這個頭銜比較少見,一家做醫療的口腔醫院,為什麼會關注「美學」呢?包括我們的紅白美學那紅白美學就包括我們這牙齦跟我們的牙齒之間的比例,這些都是有一定標準的,但是呢我們美萊後面發現其實我們東方人的跟西方人還是有不一樣,就像我們的臉型,那我們的顴骨比。
  • 意象對話全國網絡小組信息(10月10日更新)
    在意象對話心理學派中,小組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小組以團體為單位定期活動(通常為每周或隔周一次),小組成員在有經驗的心理師帶領下,使用意象對話來進行自我探索與自我成長。本頁面匯集了全國各地部分意象對話小組的信息,目的在於協助意象對話的學習者和興趣者更方便地找到感興趣的小組,進行參與。
  • 專訪:德國工藝,極致的靜音美學
    每年的COMPUTEX大展,除了吸引了眾多的全球頂尖硬體廠商之外,更多小而美的專精品牌也憑藉著其超凡的技藝和獨有的產品設計,成為COMPUTEX大展上另一種美學和產品的享受。be quiet!帶來的靜音美學。總結:作為一家以靜音為賣點的硬體廠商,be quiet!的差異化之路還是潛力巨大的,特別是在當下這個講求個性化定製的新時代,小而美往往能夠更快實現品牌價值。
  • 「共同體美學」與建構電影理論批評的中國學派
    可以發現,隨著概念和內容的不斷演進,「共同體美學」對中國電影實踐的總結、對傳統文化和美學資源的運用、與觀眾的對話交流良性互動,都促進著、推動著、深化著中國電影理論批評建設自己的話語規範、話語體系和話語標準。
  • 居住在中國 | 專訪星系賽道冠軍鄧伊玲:人居美學,物理空間之上的...
    在本次大賽結束後,網易設計對鄧伊玲進行了專訪。在鄧伊玲的解讀中,考慮到星系賽道是首置剛需,她以小戶型為切入點,在考慮樣板房的示範作用的同時,以微創的方式進行設計,提倡共性需求與個性平衡,賦予了空間一定的先鋒性與探索性。以下為專訪實錄:網易設計:請分享一下本次獲獎心得。
  • 專訪梅西記者:梅西已不再寡言 對話中可感到他對巴薩的愛
    直播吧12月21日訊 據《先鋒報》報導,此前對梅西進行了專訪的記者約爾迪-埃沃勒表示,12月27日即將公布的專訪當中會有很大部分關於梅西的個人生活,並且不太會有尖銳的問題。
  • 意象對話成長小組-發揮想像,看到意象,認識自己
    意象對話技術是從精神分析和心理動力學理論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這一技術創造性地吸取了夢的心理分析技術、催眠技術、人本心理學、東方文化中的心理學思想等。了解意象對話的工作模式。2. 通過故事創作、探索情緒、夢境了解自己與現實困難相關的深層心理機制,化解特定情結。3. 釋放憤怒、怨恨,獲得關心、傾聽和支持,快速緩解焦慮情緒。4. 學會更有適應性的行為方式。
  • 傳統美學打造視聽盛宴《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傳統美學打造視聽盛宴每集片頭,一扇中間寫有「中國」兩字的木門緩緩打開,仿佛為觀眾打開距離我們頗為遙遠的歷史大門,將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與文明成果漸漸呈現出來。8K高清晰度拍攝,讓該片的畫面自然且不失真,全片色彩透著一種凝重感,與中國歷史的厚重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