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基石 託起希望——昭陽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辦學條件

2020-09-14 此時昭通

經前一天雨水的洗滌,使得空氣中還夾雜泥土的芬芳。天空清澈湛藍,三兩朵白雲飄在教學樓的上空,偶爾透出的一絲陽光將紅色磚牆的教學樓照射得格外明亮;操場上,標準的塑膠跑道和足球場紅綠相映,甚是漂亮。一群學生拎著行李,有說有笑地走進校園。


這裡是位於昭陽城區小李子園的昭陽區第三中學改擴建新校區。近年來,包含昭陽區第三中學在內的17所中小學校陸續得到新建或改擴建,從空曠的荒地到一幢幢教學樓的拔地而起;從破敗不堪的教室再到今天的窗明几淨,現代化多功能教室齊全;從只有狹窄的場地,戶外活動受限,到籃球場、足球場等配套設施的完善……

緊盯目標 科學規劃 「北閘速度」彰顯力量


走進昭陽區北閘鎮紅路中學,不得不說「氣派」二字。校區建築以橘色為主調,灰白相間作點綴,朝氣十足,又不失穩重,讓人眼前一亮。教學樓前是寬敞、美麗的操場,正前方高高聳立的旗杆頂端飄揚著鮮豔的五星紅旗。紅色塑膠跑道包圍著中央的大草坪,周邊插上了每個班級的班旗,偶爾有學生在草坪上追逐嬉戲,操場的上空不時迴蕩著陣陣歡笑聲,整個校園顯得生機盎然。


「在開工前夕,公司就將所需建築材料率先運到工地,施工開始後,將所有工人分組,實行『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施工,緊盯『9月1日開學』的目標,苦戰100天,如期實現項目交付,見證了『北閘速度』!」望著眼前的教學樓,項目建設負責人李培勤有些情不自禁:「我們是5月20日開始進場施工,距離新學期開學僅僅100天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能夠順利地開學迎接新生。」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項目施工方的不懈努力下,紅路中學項目建設得以如期完工。目前,該校學生食堂、宿舍樓等後續收尾工程也即將完工。


因地制宜 資源整合 百年老校迸發生機


昭陽區第四小學自1912年建校,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按照中心城市主城區學校規劃新建或改擴建,城區「強校帶弱校」的管理思路,該校在市實驗小學、昭陽區第一小學老校址的基礎上進行改擴建,設立能容納2000餘名學生就讀的文淵校區和李家花園校區。兩個校區的建成,將有力推進昭陽區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酒香不怕巷子深』。建校百年,昭陽區第四小學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實的辦學成果,我們將朝著打造『精品巷子學校』的目標砥礪奮進。」 李家花園校區校長錢章劍眼神裡充滿著期冀。通過對老教學樓的重建,該校把有限的空間充分利用起來設置閱覽室,點綴具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裝飾,讓學生課餘時間的閱讀有了去處。

攻堅克難 服務大眾 配套升級點燃希望


「高高興興來學校,快快樂樂去學校」。新學期伊始,昭陽區紅路安置點的紅路馨居小學操場上熱鬧非凡。近年來,隨著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的實施,昭通中心城市適齡入學兒童的不斷增加,原有的教育資源已無法滿足入學需求,紅路馨居小學的新建,進一步完善了昭陽區教育資源布局。


三年來,昭陽區通過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中央預算內投資、高中投入、足球場建設等項目,總投資達24.4億元,新增用地616畝,新建校舍30.95萬平方米,運動場15.3萬平方米,新增學位27790個,其中小學14290個、初中6300個、高中7200個。通過劃片招生,為6300名隨遷子女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優質的教育服務。


新起點,新徵程,新希望。「學在昭陽」三年行動計劃碩果纍纍,正是昭陽區著力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書寫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最好見證!

來源:鶴鄉聖果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麗青

審核:祝小涵

相關焦點

  • 崇義: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築牢教育均衡發展基石
    近年來,我縣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築牢教育均衡發展基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縣章源中英文實驗小學原屬民辦學校,今年8月我縣投入3998萬元整體回購轉為公辦小學,學校現在可容納30個教學班、1500名學生。
  • 夯實基礎設施建設 描繪永康教育高質量發展藍圖
    頂層設計築牢教育發展基石多點連線成面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9月10日,一場事關永康教育發展格局的大會召開。近年來,我市把優化學校布局,加快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城鄉教育均衡,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措施來抓。「讓每所學校都煥發青春,讓每個階段的孩子都健康成長,辦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我們的理想和夙願。」市教育局局長謝滔在談及今後的學校建設時表示,將加大投入築根基、補訓結合強師資、因地制宜推特色,促進教育事業均衡、快速、健康發展,使各中小學校師生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 ...21點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下周聖誕節...
    每經編輯:張弩1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據新華社,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會議強調,農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穩定農民工就業,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 強校帶弱校 昭陽區集團化辦學見實效
    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昭陽區不斷探索總結,走出了一條「強校帶弱校」的集團化辦學路子,使全區教育教學質量得到迅速提高,校際之間的差距快速縮小,群眾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升。作為昭陽區小學教育的優質學校校長,楊正聰準備就昭陽區第五小學的辦學經驗作交流發言。楊正聰告訴記者:「交流材料我已經修改十多遍了,目的主要是想讓我們昭陽五小『讓每一位孩子都健康快樂成長 』的辦學理念和集團化辦學的經驗和總結分享給大家,為全市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我們昭陽五小的智慧和力量。」
  • 北京將加大職校招生力度 探索項目制辦學模式
    中新網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記者從北京市教委獲悉,北京市四部門聯合制定《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北京市將加大職業教育招生力度,穩步推進「職教高考」改革,並將借鑑國際先進職業教育經驗,探索實施項目制辦學模式,促進職教人才培養精準對接企業需求。
  • 加快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打造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人工智慧新型基礎設施,加強人工智慧基礎和應用人才培養,推進各行業積極應用自主可控的開源深度學習平臺。  ·加快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助力「交通強國」戰略。  ·鼓勵各行業從業人員通過繼續教育增強能力,適應經濟發展趨勢。
  •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築基「雙循環」發展格局
    基礎設施建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基礎,是塑造「雙循環」格局的重要先手,具有強大的乘數效應。「十三五」以來,進出口銀行山東省分行積極發揮自身職能作用,不斷加大對「一帶一路」、省內交通運輸、重點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服務力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截止2020年末,分行基礎設施貸款餘額超過200億元,比「十三五」期初增長超過5倍。
  • 溫州計劃建設72所中小學和幼兒園 加大培優提質力度
    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大拆大整」 「大建大美」,優先啟動配套學校建設,補齊教育基礎設施短板。新建豐門幼兒園、婁橋第一幼兒園、輕工園小學、溫州市第二十四中學、甌海二高與三溪中學合併遷建工程等57個項目;改(擴)建溫州市第十一幼兒園、上戍小學、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高中部、甌海職業中專集團學校等16個項目。
  • 問政追蹤|濟寧市教育局:加大投入配齊師資 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
    針對梁山縣特殊教育發展滯後問題,梁山縣教體局表示,擬計劃投資100餘萬元,對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進行提升改造,增強特殊學校師資力量,並對學校現有在職教師進行轉崗培訓,加強與康復醫院合作,利用專業的康復醫師,定期對學生進行康復指導。
  • 山東省水利廳:加大力度 提升效能 紮實做好新形勢下水利職業教育工作
    新校區佔地740畝,現已建成17個單體建築和相應配套設施共計13萬平方米,順利搬遷入駐,克服了老校區佔地面積和校舍面積偏小、教學設施功能不全的瓶頸制約,從根本上改善了學院辦學條件,拓寬了學院發展空間,為加快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 抓住關鍵環節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不同於傳統基礎設施,「新基建」具有三大新特徵:一是科技含量高。
  • 國際物流集團加強人才強企戰略築牢企業發展基石
    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對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這是國際物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許登旺在「物流創新業務」第一期專題講座開班儀式上的講話。今年以來,國際物流集團緊緊圍繞人才隊伍建設這一戰略任務,抓人才引進,抓技能培訓,抓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著力築牢企業發展的人才基石。
  • 集中辦學,託起彝區學生新希望
    紮實推進「一村一幼」提升工程和「一鄉一園」建設,全面推廣民族地區「雙語」教育。——要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擴大寄宿制學校建設規模,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均衡化發展。——要擴大「9+3」免費職教規模,解決一人讀書、實現一人就業、帶動一家脫貧。
  • 懷化辰溪:關愛農村學前教育 讓愛心託起希望
    紅網時刻1月10日訊(通訊員 謝林華)為提升懷化市辰谿縣農村學前教育水平,改善教育環境和質量,努力讓更多的農村孩子享受優質學前教育,辰谿縣菸草局積極響應縣委統戰部號召,於1月8日上午開展了以「讓愛心託起希望」為主題的關愛農村學前教育慈善募捐活動,活動得到了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響應。教育是民生之本、強國之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工作。
  • 王懷軍代表:加大對貧困山區的教育投入力度
    近幾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農村義務教育的政策,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等,促進了山區教育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雁池鄉蘇市學校校長王懷軍說,以湖南為例,2013年,湖南省出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中小學教育人才津貼政策,對提高山區教師待遇、穩定山區教師隊伍、提升山區教育質量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 山海關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全力改善人居環境
    今年以來,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紮實推進「三創四建」工作,以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城市形象為目標,以強化道路建設和老舊小區管理提升為重要抓手,城市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品位穩步提升。打通城市擁塞路網,提高交通承載能力。
  • 吳靜到昭陽區調研民辦幼兒園復學準備等工作
    5月20日,副市長吳靜在副區長柯大林陪同下,深入到昭陽區舊圃鎮土城村陽光幼兒園調研復學準備等工作。在陽光幼兒園,吳靜一行實地查看了疫情防控物資儲備室、臨時留觀室、幼兒教室、睡室和戶外活動環境,詳細了解陽光幼兒園的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收費情況、保教保育工作、監督管理、教育投入、生源情況、教師薪資待遇等情況。
  • 瓜州: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築牢教育發展基石
    近年來,瓜州縣把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作為教育事業的的基礎工程,不斷搭建教師發展平臺,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全面實施名教師、名校長培養工程,認真開展「國培計劃」等線上線下培訓,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全縣教育系統師資實力顯著增強。
  • 網絡誠信建設築牢網際網路「誠信基石」
    網絡誠信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基石。近年來,隨著網絡媒體、社交平臺的不斷發展,造謠傳謠、網絡欺詐、信息洩露、網絡暴力等不誠信的行業亂象相伴而生。尤其在今年抗擊疫情過程中,各種違法失信行為給網絡空間治理帶來更多挑戰。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已達9.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7%。
  • 四川高考綜合改革:兩年 全面提升全省高中階段辦學條件
    封面新聞訊(記者 張崢)四川正式出臺《關於進一步完善高考綜合改革基礎保障條件的指導意見》,通過實施辦學條件提升、高中大班額化解等四大工程,完善四川高考綜合改革。此次指導意見總體要求是,增加學生的選擇性,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