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前一天雨水的洗滌,使得空氣中還夾雜泥土的芬芳。天空清澈湛藍,三兩朵白雲飄在教學樓的上空,偶爾透出的一絲陽光將紅色磚牆的教學樓照射得格外明亮;操場上,標準的塑膠跑道和足球場紅綠相映,甚是漂亮。一群學生拎著行李,有說有笑地走進校園。
這裡是位於昭陽城區小李子園的昭陽區第三中學改擴建新校區。近年來,包含昭陽區第三中學在內的17所中小學校陸續得到新建或改擴建,從空曠的荒地到一幢幢教學樓的拔地而起;從破敗不堪的教室再到今天的窗明几淨,現代化多功能教室齊全;從只有狹窄的場地,戶外活動受限,到籃球場、足球場等配套設施的完善……
緊盯目標 科學規劃 「北閘速度」彰顯力量
走進昭陽區北閘鎮紅路中學,不得不說「氣派」二字。校區建築以橘色為主調,灰白相間作點綴,朝氣十足,又不失穩重,讓人眼前一亮。教學樓前是寬敞、美麗的操場,正前方高高聳立的旗杆頂端飄揚著鮮豔的五星紅旗。紅色塑膠跑道包圍著中央的大草坪,周邊插上了每個班級的班旗,偶爾有學生在草坪上追逐嬉戲,操場的上空不時迴蕩著陣陣歡笑聲,整個校園顯得生機盎然。
「在開工前夕,公司就將所需建築材料率先運到工地,施工開始後,將所有工人分組,實行『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施工,緊盯『9月1日開學』的目標,苦戰100天,如期實現項目交付,見證了『北閘速度』!」望著眼前的教學樓,項目建設負責人李培勤有些情不自禁:「我們是5月20日開始進場施工,距離新學期開學僅僅100天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能夠順利地開學迎接新生。」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項目施工方的不懈努力下,紅路中學項目建設得以如期完工。目前,該校學生食堂、宿舍樓等後續收尾工程也即將完工。
因地制宜 資源整合 百年老校迸發生機
昭陽區第四小學自1912年建校,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按照中心城市主城區學校規劃新建或改擴建,城區「強校帶弱校」的管理思路,該校在市實驗小學、昭陽區第一小學老校址的基礎上進行改擴建,設立能容納2000餘名學生就讀的文淵校區和李家花園校區。兩個校區的建成,將有力推進昭陽區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酒香不怕巷子深』。建校百年,昭陽區第四小學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實的辦學成果,我們將朝著打造『精品巷子學校』的目標砥礪奮進。」 李家花園校區校長錢章劍眼神裡充滿著期冀。通過對老教學樓的重建,該校把有限的空間充分利用起來設置閱覽室,點綴具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裝飾,讓學生課餘時間的閱讀有了去處。
攻堅克難 服務大眾 配套升級點燃希望
「高高興興來學校,快快樂樂去學校」。新學期伊始,昭陽區紅路安置點的紅路馨居小學操場上熱鬧非凡。近年來,隨著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的實施,昭通中心城市適齡入學兒童的不斷增加,原有的教育資源已無法滿足入學需求,紅路馨居小學的新建,進一步完善了昭陽區教育資源布局。
三年來,昭陽區通過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中央預算內投資、高中投入、足球場建設等項目,總投資達24.4億元,新增用地616畝,新建校舍30.95萬平方米,運動場15.3萬平方米,新增學位27790個,其中小學14290個、初中6300個、高中7200個。通過劃片招生,為6300名隨遷子女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優質的教育服務。
新起點,新徵程,新希望。「學在昭陽」三年行動計劃碩果纍纍,正是昭陽區著力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書寫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最好見證!
來源:鶴鄉聖果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麗青
審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