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對未來的恐怖假設:終產者的公平,將導致20億地球人被驅逐

2020-12-20 君江上

"未來",這是人類永遠不會中斷的話題。未來是什麼樣的?問1000個人,可能會有1000種答案,相信每個人都曾經在自己的腦海中假設過未來的社會,假設過自己在未來時的樣子。

但是,很多人腦海中的假設都是天馬行空的,可能和未來真正的樣子有很大差距。但有的人基於現在的狀況,合理的假設出了未來的樣子。

劉慈欣是相當有名的科幻小說家,他將自己暢想的未來寫在了書中。而他書裡描繪的科幻世界,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劉慈欣最為著名的作品,應該就要算是《三體》。除了這本書以外,他寫的《贍仰人類》也是一本精彩的作品,這本書也有很多人都看過,看的時候,大家應該覺得心驚膽戰,因為裡面描述的未來,有點可怕。但是細細想來,認真去研讀他的作品,能夠發現他的作品像是一個恐怖的預言,在未來,這些都很有可能實現。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下面就來分析一下。

01

文明壟斷

俗話說的好,是人總會犯錯。因此,未來地球上的高層就打算將執法權全權交給智能AI,畢竟這些智能機器不會出錯。

由這些智能AI負責維護人類的公平,這似乎是達到了真正的公平。但實際上,這樣的極端思想,讓人類走向了恐怖的局勢。

因為重視AI技術,因此科技得到了飛速發展。一些掌握了高科技的大佬們,迅速的把控了世界,當大量的財富壟斷在自己的手中。最終,地球上的資源、技術、勞力等,都被緊緊的掌控在了"終產者"的手上。

這個人掌握大權後,整個世界變成了他的一言堂,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夠約束他。缺少了約束後,他變得為所欲為起來,甚至為了更多的利益,他啟動了"驅趕計劃",將地球上多餘的、沒有太大用處的20多億人趕離第一地球。

有些人看到這個方面以後,都認為作者是在藉由這本作品,來批判獨裁的資本主義家。

這的確是一個方面,但如果我們再站在更高的一個層面來看這個問題的話,會發現科學快速發展引發的問題是不可忽略的。

在未來,科技再到一個高度後,大多數人手上所能掌握的財產和資源,將變得有限起來。而這些東西,將集中在少數人的身上。而這些權利和財富,將促使掌握科學的人成為霸權人物。屆時,文明壟斷的可怕局面就形成了。

02

沒有真正的公平

在作者的假想當中,那一位"終產者",和古代至高無上的皇帝有著本質的區別。"終產者"會逐漸進化成上帝一般的存在,擁有著不死之身,僅憑一人之力,就能控制所有局勢。

因為"終產者"是沒有情感的AI智能,所以在他的認知裡,一切都需要按規矩行事,人類想要從他手上獲得好處,就必須要付出相應的勞動。

可是在未來,科技空前發展,各類資源都被人工智慧所佔據,人類所能擁有的實在太少了。這就意味著,人類沒法競爭,能付出的勞動是有限的。而一切按照"公平原則"行事的"終產者"不會給人類機會。

當他覺得人類已經變成了累贅,毫無用處的時候,他便依照公平公正的原則,"理所應當"的趕走地球上多餘的20多億人。

"終產者"能夠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全是人類一手促成的,但最終,人類卻被他驅逐,這是何其的諷刺。

其實,這也影射了當下的現實狀況。在如今的社會上,富人和窮人看起來沒有太大區別,真正細究起來,卻又發現兩者中間有著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貧窮的人,始終在被富人剝削著;沒有能力的人,將被公司隨意驅趕。反過來看,窮人的辛苦勞作,為富人創造了財富;無能力者的存在,彰顯了當權者的地位,提升了他們的聲望。

這些都是社會現象,資源的壟斷,註定了人們無法得到真正的公平。

03

黑暗森林法則

劉慈欣的很多想法,都很讓人覺得眼前一亮。

在他的《三體》這部作品中,他提出了一個法則——黑暗森林法則。

這個法則的定義,給了讀者新的思想啟示。

他認為,宇宙就好比是一片沒有光的黑暗森林,而進入這片森林的人,手上都握有獵槍,他們每一位都是獵人。

獵人在森林裡,沒法用眼睛看到周圍的環境,只能用耳朵傾聽一切。獵人們有著獵殺的天職,除他自己以外的其他獵人,就是獵物。

每一個人都想要獵到獵物,又害怕成為別人的獵物。於是這些獵人們都小心翼翼,屏住呼吸,不讓自己發出一點聲響,然後在整片森林裡慢慢摸索。

如果有誰暴露了自己,那麼他將被攻擊。

《三體》這本書裡面提到了"葉文潔"向外星文明發送信息,這個信息被三體人接收到了。收到信息的三體人,曾發出過不要回復的警告,但"葉文潔"沒有聽,直接將地球的坐標暴露給了對方。

在"葉文潔"看來,想要探尋的外星秘密,就需要引對方來交談。但實際上,這樣做,就等同於是主動在獵人面前暴露行蹤,引獵人攻擊。

果然,本來就在尋找合適生存環境的三體人,在得到了地球的坐標以後,發動了攻擊。

最後,由於地球人掌控的科技沒有三體人強,所以地球的防線被攻破。

而就在此時,人類發現了三體星球的位置,人類又主動將其位置暴露,打算引來更高級的文明毀掉三體星球。

了解完了黑暗法則之後,想必大家都學到了一點——拒絕暴露。

很多大型企業,都將自己的戰略目標定為最為高級的秘密。這就是因為"黑暗森林法則",這些企業目標,一旦被提前暴露,該企業將會被"敵人"重創。

看來,《三體》這本書裡面,講述的內容,暗含的意義,真的是有很多。大家在空閒時間,其實都可以讀一讀《三體》,從中感悟一些新的東西,這些東西都能幫助大家拓展思維,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

這就是《三體》給人的感受,有人說它在科幻小說中絕對是最能打的,如今距離《三體》獲得雨果獎已經時隔五年。

早在之前就有朋友推薦我看《三體》,但是直到現在我才開始閱讀,結果就沉迷其中,裡面的世界真的是太震撼,顛覆了人們的固有的思維。

而這次疫情,也讓《三體》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藉此,推薦此書給大家看,當然我不會說太多,這樣讀者在書中的樂趣就會被我剝奪,如同透劇一樣。

再借著世界讀書日,向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推薦這套書,《三體》一共分為《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

每一部都很精彩,很震撼,從引入三體文明的設定,讓人耳目一新,再到黑暗森林法則,觸發了每個人的思維,到最後的弱肉強食,才發現人類是如此的渺小,怪不得歐巴馬也感嘆,看了這部書,感覺當總統都沒什麼了不起的!

書中劇情環環相扣,從懸念到兩次鋪墊,再到最後的大反轉,給人極大的衝擊力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書不貴60元一套三本,也就是一件衣服的錢。

相關焦點

  • 劉慈欣的大膽假設:如果AI終產者出現,20億人就可能成為低級生物
    《贍養人類》是劉慈欣在2005年創作的一部科幻短篇。通過一個外星調查員的講述,向人類描述了一個文明可怕的歷史進程。這是一個假設,也可看作是劉慈欣對文明發展的一個冰冷的預言。AI終產者出現,20億人就可能成為低級生物第一地球是上帝文明早於人類創造的一個文明。在這個文明中,由於科技空前發展,整個社會迫切需要一種絕對公平的規則,去協調人類社會的各種矛盾,於是第一地球的人們最終選擇將執法權交給了AI。
  • 劉慈欣假設:世界99%財富握在一個人手中,20億人將變成低級動物
    劉慈欣「恐怖」假設:世界99%財富握在一個人手中,20億人進化成低級生物劉慈欣在自己的一個短篇小說《贍養人類》裡做了一個「恐怖」的假設:「99%的世界財富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中!這個人被稱做終產者。似乎也影射了,現實社會中擁有巨額財富的有錢人跟窮人完全不是同一階級的人,而窮人在工作往往被上層無情剝削,而無能力者將被驅趕離開公司。故此劉慈欣的恐怖假設,並非空穴來風,他深刻的體現出文明進化後可能出現的殘酷現實。
  • 15億光年外信號來自哪裡?劉慈欣:不要回答
    15億光年外信號來自哪裡?難道地球位置暴露了?劉慈欣:不要回答自古以來,從神話「嫦娥奔月」開始,人類就一直有個「飛天夢」,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浩瀚無際的宇宙,如黑洞般吸引著我們,想要知道除了自己之外,是否還存在類似於人類這樣的智能存在。
  • 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劉慈欣給法學家的啟示
    陳頎舉例說,富有的人通過基因編輯變成「超級人類」,財富不斷向金字塔尖聚攏,最終甚至出現「終產者」。基因編輯的權利基礎也是一個倫理爭議的重點。比如,人的自我決定權如何對抗父母-親權或政府?自由主義、社群主義與政府主義孰是孰非?在基因編輯技術的使用中,上述何種權利的優先級最大呢?
  • 劉慈欣提出大膽假設
    早在19世紀50年代,德國數學家喬治·波恩哈德·黎曼就發表了一篇題為《論幾何基礎假設》的論文。這篇論文一經發表就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讀過這篇文章的科學家感嘆道,黎曼為人類研究維度空間提供了一條新途徑。人類的思維將不再局限於二維和三維空間。未來,人類將開始探索四維空間的旅程。
  • 數學家四維空間證實存在過,四維空間是這樣的,劉慈欣大膽假設
    四維空間的真實性,若未來有機會進入四維空間,我們將會變成怎樣?我們的人生是否會因此發生巨大改變呢?要在19世紀50年代德國數學家喬治敦哈德麗夢發表了名為論幾何基礎的假設的論文,論文發表之初收到了科學家的廣泛專注。
  • 劉慈欣:四維空間真實存在,進入四維空間的人將獲得永生
    改論文的最大意義是啟發了很多科學家,將人類的思維從二維拔高至三維,並逐步建立了三維的思想框架,為四維空間的構建提供了理論基礎。這篇論文發表之初,立刻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一時間研究四維空間蔚然成風,讀完令人感嘆不已。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可以設計出完美的三維空間模型,讓人類的思維視野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 將原子放大1億倍,就能看到一個宇宙嗎?《三體》劉慈欣道出真理
    在種種疑團當中,有一個問題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把原子放大1億倍,是否會出現一個宇宙的模型?這一問題在當時被提出來之後,引起了科學家的重點關注。這是一個很大膽很刺激的問題,它推開常理重新定義了宇宙的結構。我們知道,在這個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是非常有秩序的,在這個宇宙中運行的。大系統帶著小系統在運行,小系統自己也在運行。
  • 僅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推向世界級水平—劉慈欣與《三體》
    劉慈欣,這位曾經連續多次獲得代表中國科幻最高榮譽的「銀河獎」的男人,送給了我們一份大禮,這份禮物打開了我們腦子裡對於科幻的所有幻想。劉慈欣把《三體》這本書又叫做地球往事,他說:「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記錄地球的歷史一樣,我就是記錄到地球最後一刻的那個人。」
  • 劉慈欣:若如此,地球文明危矣
    《三體》是劉慈欣的經典之作。這部享譽中外的小說牛逼的地方,在於劉慈欣在書中做了多個思想實驗,每一個都在挑戰人類想像力極限。每一種假設,在劉慈欣嚴密邏輯的推敲分析下,都折服了大批讀者,其中就包括曾經的美國前總統歐巴馬。
  • 《三體》劉慈欣道出真相
    在種種疑團當中,有一個問題令人感到難以想像:假如咱們把原子擴大1億倍,是否會呈現一個世界的模型?這一問題在其時被提出來之後,引起了科學家的要點關注。這是一個很大膽很影響的問題,它推開常理重新定義了世界的結構。咱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中,所有的天體都是十分有次序的,在這個世界中工作的。大體系帶著小體系在工作,小體系自己也在工作。
  • 神秘信號不斷向地球發送,來自15億光年外宇宙,劉慈欣:不要回應
    神秘信號不斷向地球發送,來自15億光年外宇宙,劉慈欣:不要回應提到劉慈欣。「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小說的裡程碑。它不僅受到讀者和媒體的好評,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的科幻小說。
  • 虹膜 劉慈欣《三體》中宇宙政治學的本質
    我們可以先接觸一個不太極端的例子——劉慈欣寫於1989年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2185》,初步感受這種實驗和想像的性質。在一個信息技術極端發達並且使得全球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串聯到一個巨型信息網際網路的未來社會中,過去時代「奇理斯瑪」式的政治領導人在賽博空間復活,會出現什麼樣的政治後果?
  • 復旦MBA嚴鋒:劉慈欣寫盡了生存的各種代價
    我們文學自從20世紀以來被各種影像文化擠壓得苦,有句話說整個中國文學界都是給張藝謀打工的,大家覺得有點壓抑,突然冒出這麼一個人讓文學爆發出如此燦爛的光華,我們中文系的人應該向劉慈欣表示致敬和感謝。我在2008年給《流浪地球》中短篇小說集寫的序中說,「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 劉慈欣的假設讓人興奮
    隨著科技不斷的提升,全球科學家們對維度空間研究的越來越深入,並且提出了「多維度空間」的假設,最終把我們現在的宇宙劃成了十一個維度空間。人類活在低緯度空間裡,而高緯度空間對於我們來講顯得非常神秘且看不見摸不著。
  • 美國會議員:四千萬人將被驅逐
    聯邦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不同期限「延緩驅逐令」的政策。然而,這一政策於年底大限將至,無力支付房租的民眾或將面臨被強制驅逐的境遇。何以為家?美媒:千萬人將面對「驅逐潮」「我被驅逐了,我無家可歸。」這條僅發出半天就獲得2.2萬關注及3500多條轉發的推特寫道,「12月1日,四千萬人將被驅逐,失去住所的他們面臨生命危險。」寫下這篇推文的是一名國會議員,而她所說的「驅逐」,正成為美國媒體及社交平臺上的熱詞被頻頻提及。彭博社11月底的報導引用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580萬成年人表示,他們在未來兩個月可能面臨被驅逐或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情況。
  • 45億票房的《流浪地球》,劉慈欣能分到多少?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燃燒了半年的澳洲山火終於被撲滅,這場山火導致許多動物失去了生存的家園,個別物種也因此面臨著滅絕。這段話節選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
  • 人類重複6次接收15億光年的外星信號,是巧合嗎?劉慈欣:別回應
    說到底地球相對於太陽系來說,不過是蚍蜉一般的存在,在地球誕生前,太陽系就已經有100億歲的歲數了,故而演化出生命並不奇特。伴隨科技水平發展,人類文明對太陽系的求知心越來越強烈。現在太陽系中確定現實存在外星生物嗎?雖然說人類文明還沒有發現一些有關外星生物的足跡,然而一大堆現像反映出:人類文明不只是太陽系唯一的生命,地球也不是唯一的現實存在生命星體。
  • 《流浪地球》票房46.8億,作者劉慈欣能拿多少錢?
    1、從2000元稿費到將近2000萬版費,劉慈欣用了20年1999年,還是電力工程師的劉慈欣,《流浪地球》發表,當時大劉只拿了2000的稿費。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上映,票房高達46.8億,那作為原作者加編劇,劉慈欣能拿多少錢呢?
  • 46億票房的《流浪地球》,劉慈欣分了多少?難怪他不想拍《三體》
    1999年,劉慈欣那個時候還只是一名電力工程師,那年,他出版了小說《流浪地球》,但那個時候的他只得到了2000元的報酬。劉慈欣在46億票房的《流浪地球》中所佔的份額是多少?難怪他不想拍《三體》。這個要分兩種情況了,如果這部電影是向劉慈欣一次性的版權購買,那麼劉慈欣可能只會從中獲利幾十萬;如果是按票房劃分的話,劉慈欣應該可以賺個好幾百萬。但是,與46億票房相比,無論是那種情況,劉慈欣所賺到的錢都只是九牛一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