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aola
一部好的電影與導演密不可分。
一部《流浪地球》,一部《哪吒》,攪動了有些落寞的2019電影市場,這兩部影片背後透露的是:國產科幻電影與國產動畫電影的升級再造,當資本潮水褪去,一批在角落裡默默修煉內功的新生代導演,等到了風來。
就像《流浪地球》成為春節檔的爆款一樣,暑期檔《哪吒》的出圈也讓人驚喜,科幻、動畫一直作為國產電影的軟肋題材,如今正在綻放,這兩部影片背後的操刀者,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當下口碑發酵攪動票房,觀眾不再用腳投票,那些在角落裡默默沉下心打磨作品的新生代導演,正在用自己的「笨」法破解偽經驗主義,創造著一部部爆款作品。
不驕不躁,用時間沉澱好作品
在影視行業,有時候離成功只差一部爆款代表作。當下,網際網路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水電煤,快節奏的生活徹底打亂了內容創作者的節奏,當唯快不破成為至理名言,敢於沉得下心的創作者尚在少數。
雖說時間維度上的長並不能與好作品劃等號,但沒有花大量時間打造出來的作品,大多都未能被受眾買單,《流浪地球》與《哪吒》都是「慢動作」。
《哪吒》從思路產生到最終成形,5年有餘,劇本2年,製作3年,在《哪吒》這部動畫中,草圖就耗費了2個月,製作時間歷時4個多月,1318個特效鏡頭,佔比高達80%。
一個4人搶筆的長鏡頭,餃子帶領團隊投入了兩個月,但也僅僅完成了動畫草稿的設計,加上後期等工作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整個電影的視效用了20個外包團隊,近1600名工作人員才勉強趕上檔期,對於哪吒這一人物的設計更是多達一百多個版本。
在《哪吒》登錄大熒幕前,誰都沒有想到哪吒是這樣一個魔童形象,誰也不敢這樣做。
有人喜歡用幸運來形容《哪吒》與餃子的成功,擠佔「空」檔期,原有國產動畫電影較弱……但若沒有任何前期的積累,何來幸運而言。
餃子之前因《打,打個大西瓜》被大家認可,《打,打個大西瓜》短片在2010年第26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拿下國際競賽單元最高獎項「評委會特別獎」,同年獲得2009金龍獎最佳動畫短片、葡萄牙動畫影展提名、2009廈門國際動畫節最佳動畫短片提名、土豆網「改變」主題視頻徵集活動二等獎等國內外20多個獎項,成為中國參賽短片中唯一得獎作品。
而在製作《打,打個大西瓜》的三年半時間裡,餃子一家基本上靠母親一千多元的退休費維持生活。這三年半餃子基本上沒有走出過自己家40公裡以內的範圍。
三年半的「避世退隱」,這其中究竟出現了多少心酸,恐怕只有餃子自己知道。
《打,打個大西瓜》
作為科幻電影的破冰作品,《流浪地球》成為爆款,其中超過2200個特效鏡頭,50%的高難度A級視效鏡頭,未能讓觀眾挑出任何特效上的瑕疵。其幕後的操刀者郭帆也是一個熬得住的人。
在《流浪地球》之前,導演郭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就是《同桌的你》,2014年《同桌的你》一經上映便成為80後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同時更是實現了以小搏大,投資千萬,數億票房。但也從那場「熱鬧」之後,郭帆「消失」了,去默默啃科幻這塊硬骨頭。
高曉松曾這樣評價:「郭帆導演在《同桌的你》達成成績後,無數人找我請他拍戲!但是郭帆導演都拒絕了,長達5年的時間,忍住寂寞,不去拍那些行活,不去拍那些掙錢快的東西,他就認認真真拍這一個戲,最終成功。我覺得這是所有搞藝術的人,應該學習的榜樣。」
這兩位80後的年輕導演,在作品上,他們精挑細琢,似乎從未著急。
非專業的叛逆
郭帆與餃子,兩個名字,在2019年電影圈火了,更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在電影這條路上他們都是「半路出家」。
80後的餃子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現四川大學醫學院),一個名牌醫科大學,餃子本可以一頭扎進醫學,謀得一份穩定的工作,但餃子從小就有一個隱隱發光的漫畫夢,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漫畫家。但在殘酷的現實之下,人難免會屈服,由於家庭的影響,餃子的夢只能在角落裡隱藏起來。但有時候隱藏的越深,觸底反彈的概率就越大,當餃子接觸到動畫軟體MAYA時,他再也忍不住了,毅然投身三維動畫,畢業時進入到廣告公司做動畫師,開始動畫之路。
一部作品,多多少少都會有導演的影子在。餃子曾公開坦言:「哪吒其實和我挺像的,都有不認命的一面。」
哪吒生下來就帶有的妖性,被百姓和外人稱為「妖怪」,因為出身不好,受到歧視,被大家排擠,哪吒喊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題設定,與導演自身的事業經歷,從學醫轉到動畫,不被看好,四處碰壁......密不可分,幾年沉浮,起起落落的餃子,終於靠《哪吒》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導演餃子
同餃子一樣,郭帆一開始也未能邁入影視行業。
高考時,郭帆報考了北電,卻未能考上,最終成為海南大學的法律專業的一名學生。但郭帆也未因此一頭扎進法律專業,而是買了一部攝像機,開始了影視工作,畢業幾年後如願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業。
對於科幻電影,郭帆有著執念,2006年,郭帆就開始看量子力學、物理、天體物理方面的書,「如果你要擁有你從未有過的東西,那麼你必須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郭帆曾經表示。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這並非一句空話。
餃子和郭帆都曾有過這樣的表述,「每當睡覺前,都會覺得自己快堅持不住了,但同時也在告訴自己,總會過去的。畢竟得相信希望,相信未來,相信未來能夠做得更好,我們可以把電影拍得更好。」
最終在幾度崩潰下「小破球」與「魔童哪吒」出圈。
夢想無關經驗
《流浪地球》《哪吒》雙雙被官媒點讚,這無疑是對郭帆與餃子最直接的褒獎。
隨著口碑與票房齊飛,《流浪地球》登上央視報導,中宣部電影局更是為其專門召開了研討會,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指出:「《流浪地球》的成功得益於它樹立的價值標杆和佔據的道義制高點,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情懷。該片帶來了很大的正面影響,被讚揚也是無可厚非.....雖然它不是很完美,但也是一部中國科幻大片的現象級作品。」
人民網發表快評,評價《哪吒》:「曾經,迪士尼製作改編《花木蘭》是中國人的痛。今天,我們看到了中國動畫電影人的不認命不服輸,也見證了國產動畫電影在逐漸崛起。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也許真的有一天,我們可以開啟封神宇宙。」
資本熱潮褪去,影視行業被看衰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當大Ip+流量明星的成功模式屢屢碰壁,各種喜劇電影失靈等,那些曾經被一度看好的偽經驗主義方法論不再被受眾買單。
《流浪地球》《哪吒》從不被看好到一路領跑,對中國電影有著重大的意義,「經驗究竟重不重要,什麼樣的經驗重要」等問題,值得讓整個行業的入局者反思。
郭帆和餃子,作為新生代導演,他們身上沒有過多的經驗,因此敢於從零開始,進行突破與創新,最終憑藉著自己的熱愛與堅持創造了爆款。
1995年,卡梅隆導演的《真實的謊言》在國內上映,那時的郭帆就開始想,什麼時候可以把自己的畫變成可以移動、有聲音的實體呈現在那麼大的熒幕上。
郭帆曾坦言:「當時我的羨慕找不到來源,也不知道誰可以去做這個,後來知道是導演可以做這個,也特別希望自己可以做這樣的片子呈現給觀眾。」
「我一直想做一個自己心目中的作品,想做一個關於打破成見,扭轉命運的電影。」餃子也表示。
於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哪吒出現了,顛覆、創新。除了基本的框架,這部影片基本上演戲了一個新的故事。畫著「煙燻妝」的頑童,混不吝,而後期他熱血、情深義重,一句「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我命由我不由天,雖生而孤獨,但從不認命。」哪吒用時代重新訴說著這一經典故事。
更為有趣的是,這兩位導演更是「惺惺相惜」,《哪吒》在暑期檔上映期間,郭帆在微博上@餃子並評價《哪吒》:好看到炸裂!恭喜餃子,第一次看動畫片哭成狗。餃子回應:「感謝郭導的欣賞,中國科幻電影已經發力了,我們中國動畫電影也要跟上。」
攜手同行,一起加油!兩位新生代導演互相打氣。
一個開啟了國產科幻電影元年,一個再創國產動畫電影新高,當下,口碑發酵攪動票房,受眾不再用腳投票,偽經驗主義不再奏效。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 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