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鼓勵培育和發展社區社會組織

2020-12-20 人民政協網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張迎迎)為進一步加強宜昌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日前,湖北宜昌市民政局出臺《關於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力爭到2025年,宜昌將實現城市社區平均擁有不少於10個社區社會組織、農村社區平均擁有不少於5個社區社會組織的目標。

重點培育公益慈善類組織

近年來,宜昌市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慈善宗旨,全面推進新時代慈善事業發展。比如:開展2020年精準扶貧「慈善一日捐」活動、開展「大病關愛」救助項目……各類慈善組織發展為宜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其中,在慈善助學方面,宜昌市開辦「長江電力慈善陽光班」項目是宜昌市慈善總會貫徹落實「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為宜昌市「特困、特優」的初中應屆畢業生提供繼續學習機會,幫助他們完成高中學業的希望工程。截至目前,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為夷陵中學「長江電力慈善陽光班」捐贈善款共計125萬元,資助「特困、特優」的學生200人次。

此外,宜昌長陽自治縣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自於2012年3月成立,資助範圍從一個學校到輻射武陵山、大別山區等區域。15年來,英子姐姐助學團隊共募集愛心助學款大2367.3萬元,資助學生3619名貧困學生。

這些公益慈善組織的發展為眾多困難群體送去了溫暖。此次宜昌出臺《實施意見》,明確發展重點,將加快發展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和居民互助類社區社會組織。重點培育為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失業人員、農民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困難家庭、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有不良行為青少年、社區矯正人員等特定群體服務的社區社會組織。這標誌著宜昌慈善組織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

降低門檻 激勵社區社會組織發展

近年來,宜昌通過建設社會組織公益園吸引多家社會組織入駐孵化,公益園每年能培育孵化15家社會組織。無償為入駐的社會組織提供辦公場所、活動場地、能力培訓、財務託管、項目策劃、智力支持。

為進一步提升培育社會組織能力,此《實施意見》提出建立社區社會組織孵化機制,設立孵化培育資金,建設孵化基地。孵化基地是社區社會組織綜合服務平臺,要為社區社會組織提供組織運作、活動場地、活動經費、人才隊伍等方面支持。

此外,社會組織作為開展社會服務的重要載體,為提升其社會各界參與慈善的積極性,《實施意見》對在城鄉社區開展為民服務、養老照護、公益慈善、促進和諧、文體娛樂和農村生產技術服務等活動的社區社會組織,採取降低準入門檻的辦法,鼓勵支持發展。凡成立社區服務類、公益慈善類社區社會組織,不再需要確定業務主管單位,可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

最後,《實施意見》提出,利用民政部門福利彩票公益金等支持資助社區社會組織開展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等服務項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社區發展基金會,為城鄉社區治理募集資金,為其他社區社會組織提供資助。鼓勵駐地企事業單位、各類慈善公益基金及公民個人向社區社會組織提供捐贈和資助,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相關焦點

  • 《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印發 推出...
    針對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短板,以培育發展、能力提升、作用發揮為重點,打造有效工作載體,落實鼓勵扶持政策,推動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區域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推動工作重心下沉,細化實化工作措施,保證資源到位,堅持不懈抓好政策落地。
  • 民政部辦公廳出臺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
    本報訊 12月7日,民政部辦公廳印發《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以下簡稱《方案》),落實中央關於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要求,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從2021年起用3年時間開展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進一步提升質量、優化結構、健全制度
  • 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主要建議和趨勢探討
    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主要建議和趨勢探討 2019-06-25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盧磊 隨著社區社會組織專項政策的出臺,加之實踐層面的積極探索,促使社區社會組織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新機遇,也客觀存在著一些發展難題。對此,本文就其未來發展和可能趨勢進行初步探討。
  • 深圳市社聯舉行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專題培訓會
    7月3日,在福田區華強北街道福強黨群服務中心舉辦的「如何培育社區自組織」培訓,深圳市社聯社工服務中心近百名社區社工參與了本次課程。據悉,社聯機構從7月起,運營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近60個,為使更多社工在培訓中獲益,本次課程採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步進行。「什麼是社會組織?什麼是社區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的作用是什麼?為何要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
  • 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民政部推出四大計劃,2023年社區社工人才培訓...
    引導基金會等慈善組織支持社會工作者、志願者深入城鄉社區,依託社區社會組織為重點群體和困難群眾提供關愛服務,為兜底保障、社區服務提供支持力量……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計劃《行動方案》提出,進一步明確培育發展導向,制定培育發展規劃,完善培育發展機制,落實培育發展資金
  • 河北出臺促進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22條」 重點培育慈善類社會組織
    黃歆堯 攝中新網石家莊4月4日電 (黃歆堯)4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2019年3月15日,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全省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針對河北全省社會組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加強黨的建設、強化綜合監管、搭建服務平臺和完善保障機制等5個方面22條創新務實措施
  • 培育社區文化 涵養社會公德 石家莊紅色社區社會組織豐富群眾精神...
    在北五女小學,點墨軒書法社廣受老師、同學和家長們歡迎,在這裡,同學們感受著漢字一撇一捺的獨特魅力,愛上了寫字,書法寫得越來越好。點墨軒書法社的成立得益於北五女社區紅色社區社會組織——耕硯齋書畫社的大力支持。該書畫院匯聚了本村和當地的一批書法愛好者,在北五女社區支持下於2018年12月正式成立,現有成員35人。
  •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司法局積極推動社會組織發展培育
    東勝區司法局積極探索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的途徑,依託藍天幫扶中心、建設街道和悅心理服務中心。努力形成與全區司法行政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社會組織發展新格局。一、深耕細作 社會組織生根發芽2015年東勝區成立社會組織藍天社會幫扶中心。東勝區藍天社會幫扶中心將逐步啟動「服刑人員子女救助項目」「社會組織介入社區矯正心理矯正項目」等活動。同時通過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志願者服務主體,構建心理測評建檔、心理個案諮詢、心理培訓服務的新體系,打造社會力量介入社區矯正對象心理關愛的新格局。
  • 重點培育科技類慈善類社會組織
    本報石家莊4月10日電 (記者馬晨)日前,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全省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針對河北省社會組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加強黨的建設、強化綜合監管、搭建服務平臺和完善保障機制等5個方面22條創新務實措施。
  • 鼓勵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成長和發展
    從非公募基金會的高速發展來看,其註冊審批應不是關鍵難題,因此是否下放其審批權也就不應該是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關鍵。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除了有大量的基金會提供公益慈善資金外,更依賴於大批專業化、優秀的非營利組織(民間社會組織)在政府(行政管理)和企業(市場競爭)失效的領域,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
  • 培植「紅色土壤」,培育社會組織黨建「紅種子」
    近年來,廣州市民政局社區服務中心黨支部以打造陣地、提升計劃、完善機制為抓手,三管齊下,著力培植黨建「紅色土壤」,示範引領培育社會組織黨建「紅種子」,栽培「紅樹苗」,實現中心黨建和社會組織黨建培育的深度融合。
  • 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將實施,計劃3年培訓245萬骨幹人才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芥末堆訊 12月7日,民政部辦公廳印發了《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方案提出,將培育發展農村志願服務組織,為農村留守老年人、兒童等特殊困難群眾提供關愛服務。同時,鼓勵城鄉社區黨組織和村(居)民委員會為當地優秀人才領辦社區社會組織提供必要支持。方案強調,要培育發展農村志願服務組織,為村民提供生產生活服務,為農村留守老年人、兒童等特殊困難群眾提供關愛服務。
  • 培育兼顧「私利」的社區公共性
    作者:李蔚  在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扶持社區建設,鼓勵居民參與社區治理。但一方面,對於政府和社區推出的公共項目,居民帶著「完成任務」「應付了事」的心態參與。
  • 科右中旗「雲培育」課堂之學校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
    8月21日19:30,科右中旗「雲培育」課堂第七講採用騰訊會議形式為大家上課。主講老師為學員們介紹了學校社會工作和社區社會工作兩個主題的系列知識點。學校社會工作為成長中的青少年採用優勢視角、需要為本及潛能挖掘等服務理念為之服務,以關注青少年發展為核心,主要功能有改善學生困境、保護學生權益以及促進學生成長發展。
  • 推動社區商業發展,北京鼓勵連鎖超市建社區直營門店
    近日,市商務局聯合多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社區商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推動社區商業發展,進一步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更好地滿足市民多樣化、便利化生活需求。市商務局聯合相關部門從優化營商環境、鼓勵融合發展、培育區域特色三大方面提出了若干措施。
  • 發揮社會組織作用 激發社區治理活力
    二、做法近年來,桃花坪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積極發展培育社會組織、壯大服務隊伍、開展服務活動,著力打造互助共享型和諧社區。3.大力發展培育社會組織。充分運用多種媒體宣傳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形成了「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的良好氛圍。
  • 「懸浮」的社會組織:紮根社區緣何淪為運作空轉?
    中國公益理論面臨著與後發國家社會科學發展相似的困境,需要從多個面向推進相關思考和研究。《文化縱橫》2020年12月號的公益專題將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探討公益組織:公益組織作為塑造社會生活的一支力量,是如何在社會網絡中與政府、企業等其他社會主體互動、協作,進而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呢?
  • 【社會治理案例】獅山鎮:鏈條式培育高校社團,下沉式參與社區治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但服務力量和覆蓋範圍有限獅山鎮正式規範化發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始於2013年,在此之前,主要依靠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直接提供社會服務以及社會各類義工組織進行弱勢群體的幫扶。
  • 社區基金會:政策鼓勵可以更「大膽」一點
    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是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隨著社區社會組織不斷增多和發展,各地社區服務的有效供給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在這一背景下,社區基金會的應運而生,將為社區層面的公益事業提供更多助力。
  • 街道為社區社會組織成長搭配「營養餐」 ——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
    編者按:為築牢基層治理基礎,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委、區政府近兩年緊緊抓住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區建設契機,以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管理創新為實驗主題,多措並舉扶持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積極鼓勵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打造出了社區社會組織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南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