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都帶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深刻變革,人工智慧也是如此。如果說過去幾年「網際網路+」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的關鍵詞,那麼「人工智慧」或者「人工智慧+」將是下一個時代全球的主旋律,從政府首腦到預言家、人類學家再到企業家,紛紛表達對人工智慧的極大關注,預言家凱文·凱利(KK)表示「未來20年最偉大的事情可能還沒有出現,但可以預判的是,人工智慧將是未來20年內最重要的技術趨勢」。
《經濟學人》雜誌最新撰文也指出,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有趕超美國之勢。預計到2030年,與人工智慧有關的增長將令全球GDP增長16萬億美元,有分析認為這筆增量財富近一半都將流向中國。毫不誇張的說,人工智慧已經成為當下中國產業升級和企業數位化轉型中的新動能和驅動力,人類已經站在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起點,人工智慧成為這場革命的催化劑。
AI+醫學影像這一領域光是創業公司就達到40多家,相較於同類公司的發展路徑和產品模態,匯醫慧影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條路徑在做人工智慧。
當前AI+影像,主要集中於利用AI提高放射醫生診斷效率,降低漏診率和誤診率,比如熱點的肺結節篩查,國內影像智能公司大都處在這個階段,柴象飛表示匯醫慧影在AI 1.0版本也提供這種輔助診斷服務,即通過機器學習來對醫學影像進行定性分析,據匯醫慧影測算,通過這樣一個智能初診,乳腺疾病影像診斷可節約60-70%的時間,胸片能節約將近50%的時間;在診斷準確率上,16年初代模型在85%-90%之間,通過各家醫院的數據自我迭代以及模型精準調優,目前在很多醫院已經達到95%以上。
這個階段,匯醫慧影不僅和多家醫療器械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其中和七喜醫療聯合推出了一款全球首款智能DR,在幾十家醫院得到應用,還和一些頂尖醫療器械設備廠商合作,共同推進AI在影像場景的深入應用。盈利的AI才是持續的AI。商業化是AI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而滿足客戶的真實需求是AI場景化的關鍵。
飛利浦醫療科技臨床科學高級總監周振宇這樣表示:「全球醫療資源緊缺,醫療系統亟待提高效率,我們期待以更低的成本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診療效果。匯醫慧影依託於大數據和知識庫在影像引擎方面的出色表現,有效地解決了臨床應用的實際問題。未來幾年,臨床科室的信息化建設,特別是人工智慧的引入,勢必對患者產生巨大的影響。匯醫慧影的產品更傾向於具有臨床實踐且能長期共同發展的影像產品,以創新形式呈現以疾病為中心的新價值。」
AI 2.0版本是一款包含了影像組學量化分析的大數據智能雲平臺,於今年5月悄悄發布,可將影像數據、臨床數據、病理數據、基因數據以及隨訪數據等結合,從影像數據中提取1000多個特徵值,再進行降維,並利用機器學習方法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這種基於大數據和組學的方法可提供一個量化結果,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進行精確診斷、療效評估、預後預測,甚至還有望幫助放射醫生介入臨床診療,這點上匯醫慧影似乎又和同行們走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維度和高度。
事實上,要建立這樣一個基於不同種類的醫療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是一個系統化工程,首先要打通不同種類的醫療數據壁壘,把影像數據和基因數據、蛋白數據、免疫數據、病理數據等打通和整合,進行數據清洗和結構化處理以及分析和挖掘,這需要大量跨學科高級專業人才的投入,「我們為什麼要建一個大數據分析平臺?也是想做好實際應用,一定要能把多元化的數據、多維度的數據綜合利用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對臨床形成更高依賴程度的一個點。否則僅憑單獨的影像,其實在整個決策流程中還是不夠核心。我們以影像為切入,但是要往兩頭走,一頭往基因、蛋白、免疫,另一頭往臨床的隨訪,最終形成整體化,產品價值就會有一個很大提升。」
在針對的具體病種上,目前匯醫慧影產品已經成型並且在三甲醫院應用的包括胸部CT的防漏診斷,乳腺鉬靶檢測,腦梗、腦出血核磁分析,這幾類偏篩查型;還有一些則深入到病種裡頭,可支持包括肺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胃癌、宮頸癌、卵巢癌、鼻咽癌、前列腺癌等在內的癌種的診斷和治療,AI系統會出具基於人工智慧和數據挖掘為基礎的、精準的診斷報告,而這種基於大量影像數據和臨床數據的服務,可幫助放射醫師介入臨床診療,而隨著技術的成熟和觀念的改變,醫院影像科以及影像醫生的戰略地位將有望向西方發達國家看齊。
據介紹,目前,匯醫慧影的產品及服務已接入500多家基層醫院和頂級三甲醫院超過200家。另外,2017年7月,匯醫慧影的所有服務都有國際版,並且已經在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等使用。醫療人工智慧是一場國際化的革命和變革,這也是國家將人工智慧定義在國家戰略高度的重要意義。
匯醫慧影創始人兼CEO柴象飛,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影像學博士、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後,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癌症中心、荷蘭癌症研究所和比利時魯汶大學放射科三家世界頂尖的醫學影像機構學習和就職,主要負責和挖掘AI和大數據技術與醫療場景的深度融合和產品定義。
值得關注的是,另一位醫療人工智慧頂級科學家史丹福大學醫學物理中心主任邢磊教授加盟匯醫慧影,擔任首席顧問科學家。邢磊教授是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放射腫瘤學系醫學物理部主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同時兼任斯坦福電子工程系、分子影像及生物信息專業以及Bio-X的教授,一直致力於從事醫學影像,醫學物理以及醫學信息方面的教學研究 20餘年,發表專業論文數目超過350篇,主持過多個NIH、DOD、NSF、ACS、RSNA及其它機構的重大科研項目,曾獲美國癌症協會研究學者獎、美國醫學物理學會 (AAPM) 最佳論文獎、及谷歌研究獎, 是AAPM和 AIMBIE(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國家千人。
據悉邢磊教授正式宣布擔任匯醫慧影首席顧問科學家後,將充分發揮邢磊教授在腫瘤診斷和治療領域的國際一流科研和臨床實踐能力,帶領團隊加速腫瘤AI的研發和臨床實踐,深入腫瘤放化療系統、防漏診系統、影像大數據科研平臺(含影像組學分析平臺)的開發和升級等,同時將以醫學影像為核心,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和市場探索,並以影像數據挖掘為基點,為臨床癌症診斷和治療提供精準的影像和人工智慧支持和指導。 柴象飛表示:邢磊教授的加入是匯醫慧影國際化戰略布局的開端,也將引領匯醫慧影走向產學研醫進一步融合,圍繞影像核心,做影像科的守門員,堅守我們的定位。
如果說引進頂尖人才是匯醫慧影AI布局的一小步,那麼讓行業擁有更多專業人才則是匯醫慧影AI布局中的最亮眼的一步,人工智慧的最大挑戰和瓶頸一直是專業人才的稀缺,就在邢磊宣布正式加入匯醫慧影后,匯醫慧影同時宣布了全球人工智慧優才計劃,匯醫慧影將在邢磊的指導下全面運作全球優才計劃,輸送優秀的醫學和數學以及計算機專業碩士以上人才至全球頂尖的學府學習深造,提高中國醫療人工智慧跨學科專業人才的全球競爭力,「人工智慧和醫療的結合需要方方面面、整個行業共同推動,匯醫慧影願意主動推進這個事情的提早發生和真正價值的落地。」柴象飛說。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擁有十年以上腫瘤豐富放療經驗的邢磊和柴象飛為產品核心人才外,匯醫慧影的團隊陣容同樣豪華,擁有一批來自海內外頂尖學府的優秀人才,如哈佛大學、UCSD、伯克利大學、史丹福大學、墨爾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曾在頂尖醫療機構、科研機構擁有數據處理、醫學研究、臨床診療、科研服務等就職,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在柴象飛看來,醫學AI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需要多個行業的專家共同參與才能把事情做好。
此外,邢磊教授還將推動匯醫慧影的國際化、前沿化、技術化、場景化進程,2017年8月26日,邢磊教授作為大會主席,在矽谷組織了首屆智能醫學高峰論壇,來自Stanford、MIT、UCLA、UCSF等著名高校的專家教授及灣區多家高科技公司的行業領軍人物與大家共同探討了AI技術的發展,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及行業發展的前景。2018年將在深圳由邢磊教授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於金明教授共同發起第二屆智能醫學高峰論壇。另外邢磊教授將於本月中旬在國內北京、西安、成都等地出席國內人工智慧高峰會議,發表主題為《Deep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from Clinical Data》的主題演講。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