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詩欣 編輯/郭吉安
儘管稅務陰雲還籠罩在冰冰的頭頂,丞丞依然是樂華的吸金石。
5月時範丞丞一張微博付費照片引發8萬人開通付費功能、吸金480餘萬的光輝成績還歷歷在目,樂華在推出新組合七子NEXT的時候,又在粉絲經濟這塊狠撈了一筆。
6月份七子出道時,樂華開發的配套付費制fan club(下稱粉絲俱樂部)在同月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上線。從其中付費視頻的點擊量來看,保守估計買單人數已經超過兩萬,按照粉絲俱樂部最低入會價格199來算,樂華至少已經通過這個輕量的平臺直接變現超過400萬元。
雖說這樣的數字與每年依靠粉絲俱樂部收益超過千萬的時代峰峻相比並不夠看,但在國內的偶像經濟公司中已算是不錯的成績。畢竟儘管這種吸金產品在日韓已經有了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在中國還並未成為一種常態。
付費制的粉絲俱樂部多用以服務粉絲,通常以網站和app的形式呈現。粉絲只要繳納一定的會費就可成為會員,可以享受專屬付費會員的福利,如獨家照片和音視頻、專屬的活動門票、專屬的收藏品,本質上和視頻平臺的付費會員差不多。有付費能力的粉絲一般都會選擇加入,希望藉此獲得更多見到偶像的機會,憑藉「VIP」身份收穫追星的快樂和便捷。
這塊屬於粉絲經濟的挖掘在日韓已經十分成熟,其帶來的收入甚至可以超過來自影視演出、商業代言等B端收入。然而目前在國內偶像產業中,粉絲俱樂部仍屬於新新事物。
我們親身體驗了國內已有的粉絲俱樂部,發現其中的大多數還是各公司搭建的一個免費的線上粉絲平臺。而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實現商業變現的付費平臺中,也存在著內容不足、管理不當等問題,並未能提供真正與收費匹配的服務,沒有讓粉絲群體享受到「尊貴的會員」應有的滿足感。
然而依舊有大批量的粉絲「羊毛」自覺主動地投入到被薅的大軍中,一邊痛罵公司一邊上繳錢包。
付費≠服務升級,粉絲邊罵邊充錢
待粉絲基數到達一定量時,在粉絲平臺的基礎之上建立付費制的粉絲俱樂部是快速變現的方式,同時也能為核心粉絲提供更深度的付費體驗,增加粉絲粘性。至於這個粉絲基數,有業內人士認為,得到達一兩萬,因此很多團體至今沒有做粉絲俱樂部。
也正因為有粉絲基數這個門檻在,國內擁有付費制粉絲俱樂部的偶像只有樂華七子NEXT、TFBOYS、坤音四子ONER。而還未正式出道的TF家族練習生憑藉著不錯的粉絲基礎,早在去年也建立了自己的粉絲俱樂部。
TFBOYS是國內最早做粉絲俱樂部的偶像團體,但也在團體出道一年半之後才上線,功能內容基本上模仿日本傑尼斯官網的模式。粉絲可以在付費制的俱樂部中獲得演唱會優先購票權、活動抽票(節目錄製、商業活動等)、獨家音視頻等線上福利,線下也可以獲得會刊之類的周邊福利。不付費的粉絲就只能看到在其他平臺上也有的宣傳物料。
如今在TFBOYS三人專注於單人發展時,時代峰峻還可以繼續通過粉絲俱樂部來收割粉絲經濟。每年演唱會的優先購票權和活動抽票權都是增加付費會員的一大吸引點。俱樂部的價格檔位分為半年178元、一年298元和兩年498元,加上練習生的粉絲俱樂部,預估時代峰峻在這塊的收入每年就能過千萬。
坤音娛樂早在去年就開發了粉絲俱樂部作為官網的一部分,但目前內容很少,更像是售賣周邊的平臺。《偶像練習生》期間,不少粉絲就發現了這個平臺,並將其中的羽絨服周邊一搶而空。由於會員福利比較少,更多體現購買專屬周邊,因此價格相對比較低,分月度、季度和年度會員。
坤音娛樂的創始人秦周懿接受明星資本論採訪時表示,出道發布會之前,付費會員和免費會員的人數比例大約是1:8,等app上線,填充更多物料之後,有信心付費會員會有大幅增長,並且讓粉絲覺得付費相當值得。
樂華通過《偶像練習生》完成了七子的初步粉絲積累,在推出新團的同時就上線付費制的會員俱樂部。
樂華將粉絲俱樂部嫁接到微信小程序中,而沒有做獨立的APP。對於會員的劃分不是按照半年制、一年制這種時間段,而是直接分成兩個級別:VIP和SVIP,不同級別對應不同價格和不同福利。而一旦被發現有人將俱樂部內的福利搬運到公開平臺,就會受到封號處理。
與其他不同的是,就連購買周邊這樣的服務,樂華的粉絲也必須是付費會員才能享受得到。而SVIP會員通過消費獲得積分,再通過積分被劃分到不同的數字等級,不同等級的會員又會享受不同的福利。而為了搶到買票的優先權,會員只能通過購買周邊來獲得積分。
通過將付費會員的級別再層層細分,從一級到七級,粉絲的每一個需求都能通過付費的方式得到滿足,相比其他家,樂華在做粉絲俱樂部、挖掘粉絲經濟這方面的確更高明。這與樂華做韓國團體的經驗不無關係。
但粉絲似乎還是不滿意。
粉絲月月告訴明星資本論,粉絲俱樂部售賣的周邊產品很多都物非所值,「一張手幅就賣90多塊」。「雖然是SVIP會員,但作為卑微的二級,有一次搶票都結束倆小時了,才給我發簡訊。俱樂部裡有成員空降福利,但伺服器崩得根本進不去。」這個時候,小程序的弊端也顯露出來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拼命掏粉絲口袋裡的錢卻對於服務粉絲不夠重視。
「雖然會員很貴,但我身邊的人基本上都充了SVIP,之後也還是會充錢,畢竟有未公開的小視頻。」樂華七子的粉絲月月無奈地說。
TFBOYS的資深粉絲Coco也告訴明星資本論,高級會員資格的福利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能實現的沒幾個,會員照片、視頻這些福利也不常更新,他們三個各自發展之後就更少了。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抽票。「但活動抽票的名額一般都非常少,抽中的機率很低。不過為了能抽票還是會充會員的。不然連抽票的資格都沒有」。
儘管這些會員俱樂部的很多會員福利都跟不上,但是對於嗷嗷待哺的粉絲來說,「有總比沒有強,也只能一邊罵一邊充錢了。」
如果自家藝人通過節目收穫一批死忠粉,又想趁著熱度實現快速變現,那麼像樂華那樣以小程序的形式做粉絲俱樂部可以說是性價比比較高的方式,但如果會員服務跟不上,只怕賺錢的同時會落得個「吃相難看」的評價。
免費平臺的生存現狀:公司貼錢培育粉絲
目前擁有粉絲平臺的偶像團體不多,能做付費制粉絲俱樂部的就更少了,大多數都是往選擇以免費的形式呈現,比如易安音樂社的易安飯APP、SNH48的口袋48APP,為粉絲提供一個更具私密性的追星平臺。但不同團體的自建粉絲平臺呈現出了較大的差異,這當中與團體的人氣有關,也與運營思路的差異有關。
「我們打算把APP這一塊砍掉。」被問到對於粉絲平臺的運營計劃時,某女團的負責人冷不丁地給出了這個回答。
據介紹,該APP是此前某衛視的女團養成真人秀用作招募選手的渠道而上線的。女團成團之後,推蜜便成為了團體的粉絲平臺,方便粉絲獲得資訊、購買周邊、觀看視頻以及做線上應援。
在女團整體人氣低迷導致app變現無望的情況下,團隊毅然決然將運營了三年多的推蜜下架,只保留功能類似的微信小程序。相關負責人感慨說:「有微博也就夠了。」同樣砍掉了粉絲app運營的,還有酷狗旗下的SING女團,後期也把微博作為主要陣地。
儘管粉絲基礎同樣還沒有形成較大規模,但白色系的ZERO-G還在堅持。白色系運營總監徐黎敏告訴明星資本論,app開發投入了小几十萬,目前的運營成本每年在幾萬的水平,負擔不重。用戶主要使用免費投票功能,因為成員的票數決定著他們的曝光資源。
「主要是為之後的總決選做準備。粉絲平臺app是做偶像的標配,是服務粉絲的平臺。」 徐黎敏說。
SNH48和易安音樂社的粉絲平臺也有投票功能,但玩法相對豐富。
易安音樂社的APP讓粉絲可以通過消費、籤到來獲取積分,從而換取活動門票,這是粉絲使用APP的另一大動力。
據原際畫CEO、易安音樂社創始人黃銳介紹,之後還會有一些更加遊戲化的設計,比如在線抓娃娃。目的是讓粉絲在通過APP看到內容的同時,能有一些更有意思的體驗。目前也在開發小程序版本,以方便之後的內容傳播。
儘管SNH48的粉絲基數已經很大,粉絲平臺依然以免費的APP形式呈現,不過官方以其他手段不斷刺激著粉絲消費。從3千到12萬,官方根據註冊粉絲的消費數額將其劃分為不同等級,享受不同的福利,比如生日祝福,微博互關,偶像給粉絲辦生日會等等。粉絲的消費項目主要有購買公演門票和周邊、總決選投票等。
和其他粉絲APP最大的不同應該在於,口袋48開設了直播和打賞功能,這也是粉絲用得最多的功能。儘管有些人氣較高的成員直播會同步到其他埠,但粉絲往往還是會選擇用自家的平臺,「因為只有通過口袋48送的禮物她們才可以直接提現。」
我們發現,每個粉絲平臺都設置了資訊這一塊,但因為時效性往往比不上微博,很多粉絲也表示資訊板塊的作用不大,「除非是獨家的,不然我看微博就好了,還可以討論玩梗。」一名粉絲說。
至於希望通過APP得到什麼?很多粉絲也沒法給出明確的回答,甚至「不指望有太多功能,因為這不現實。」但挖掘粉絲需求,並通過APP等形式滿足需求,最後實現變現,才是經紀公司做自建粉絲平臺的本質。
事實上,對於粉絲來說,更有吸引力的還是與偶像相關的獨家內容,比如獨家音視頻。但由於在粉絲積累的初期,獨家內容如果只放在自己的平臺上,不利於擴散,也不利於粉絲做二次創作和安利。這種情況下,或許可以增加偶像與粉絲的獨家互動的服務,提高平臺內粉絲活躍度和高粉絲黏性,比如微博上空降粉絲群這種形式。
而在形式上,在成團初期,粉絲基數尚小的時候,就直接做APP未免形式過重,沒有點資金的團隊恐怕也沒法做。把粉絲平臺嫁接到微信小程序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一來成本更低的同時也能提供基本的服務,二來也更方便傳播。
日韓「窮」則成熟運轉,國內「富」便形成怪圈
粉絲俱樂部在日韓的粉絲運營和c端收入中都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以日本傑尼斯(日本著名偶像經濟公司)為例,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粉絲俱樂部,如果想要加入俱樂部成為會員,就要交會費,同時還會獲得其他福利。如果粉絲同時喜歡兩個團體,那還得交兩份會員費。如此一來,傑尼斯一個當紅團體每年帶來的收入就上億人民幣。
(圖源自網絡)
「對比傑尼斯的運作模式,會員收費其實是公司重要的營收方式之一,一般傑尼斯單個組合的付費會員有十多萬到二十萬,這個量級其實對於公司整體營收來說佔比例蠻大的,而且就如同免費遊戲一樣,雖然你不花錢也可以玩,但如果你花錢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服務,所以這也是在培養粉絲的消費習慣。」黃銳告訴明星資本論。
付費用戶(購買周邊、門票等)還能夠幫助公司判斷目前核心粉絲數,而為成員投票的功能則可以判斷單個成員的核心粉絲。將粉絲沉澱到自建平臺當中,培養粉絲使用自家平臺的習慣,對於後續推新人也有幫助。
而對於粉絲來說,成為會員代表一種自我身份認定,這是很多中國的傑尼斯粉絲找日本朋友幫忙,排除萬難也要花錢入會的基本原因。知乎上幾位加入了日本傑尼斯會員俱樂部的粉絲都認為,儘管人在中國,就算抽到了演唱會門票也去不了,但還是覺得很值得,因為從此成為「有身份證的粉絲,就跟美國有了綠卡,開車有了駕照一樣」,更何況還有代表粉絲身份的會員卡、會員期刊、生日祝福視頻等福利。
(圖源自知乎:傑尼斯會員卡,上面有編號,入會越早,編號越小,粉絲會以獲得的編號很小而驕傲)
此外,傑尼斯的藝人都沒有公開認證的社交帳號,所有個人動態都發布至粉絲俱樂部中,這也是粉絲成為會員的重要動因。當然,這種操作是基於傑尼斯的家族概念和B端收入不佔絕對性的比重。很難想像如果中國藝人沒有微博帳號,他們可以去哪裡打廣告獲得收入。
今年5月,範丞丞開通了微博「V+會員」功能,第一張付費照片發出,就引起了超過8萬人付費,說明獨家內容即便是付費,也有很大需求,哪怕只是一張照片,一條短視頻。
這不是微博第一次想要蠶食會員俱樂部的功能。早在幾年前,微博就推出過特定藝人的粉絲俱樂部板塊,提供明星獨家內容。而音悅臺在TFBOYS剛走紅的那會兒,也牽手幾組明星做俱樂部,並以獨立APP的形式呈現。但由於平臺和明星不是強綁定關係,這些板塊最終都走向了夭折。範丞丞自第一張付費照片之後,也再沒有發過同類內容,他的「V+會員」服務已經形同虛設。
近兩年,在知識付費、音樂付費、視頻平臺付費等等影響下,大眾的付費意識相比過去已經有了很大進步。或許當核心粉絲到達幾千人的時候,只要後續服務跟得上,也可以開始考慮做付費制的會員俱樂部,以完善更核心、有付費能力的那批粉絲的體驗。
建立自有獨立的粉絲平臺的好處還在於,因為有註冊門檻,很大程度上阻隔了除粉絲以外的人進入,私密性更強,更容易形成一個圈子的文化和氛圍。目前微博超話粉絲平臺的問題就在於,因為進入門檻低,營銷號和黑粉也能輕而易舉就參與到粉絲討論中,引發罵戰,使粉絲體驗變差。
回到藝人經紀這一塊,對於其他擁有大量粉絲基礎的單個流量藝人來說,如果建立付費制的粉絲俱樂部,會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既能保持粉絲黏性,又能減少黑粉和水軍的搗亂,比如鄭爽的雪糕群APP,但恐怕不能像鄧倫那樣交給後援會做管理。
而對於那些一款周邊都賣不出幾百份的偶像團體來說,做自有的粉絲平臺尤其是APP或許確實為時尚早。將獨家物料投放到各個公開平臺更有好處,畢竟粉絲的二次創作和安利也是擴大圈層的途徑。
但結合國內當下的偶像生存環境來看,這又似乎成為了一個悖論。培養期的偶像粉絲並不牢固,開發粉絲平臺更多是為了「固粉」,實現商業變現難度不小。而一旦走向成熟,如TFBOYS一般收穫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在B端的日常收入便會遠超過日韓偶像團體所能獲得的頂峰,這也使得公司無需依賴C端粉絲經濟的開發。畢竟有這樣的時間精力運營平臺,遠不如接一支推廣代言來的省事。
也許隨著國內對藝人片酬、天假廣告費政策的收緊,這樣的C端開發會被不少非偶像類經紀公司擺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