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下凡春及第,財神入戶喜盈門」,隨著狗年新春的到來,中國人充滿了喜悅之情,彼此沉浸在一片「狗來富,旺旺旺」的祝福之中。
在此佳節,「百年國學」一方面祝福所有國人狗年大吉,謝謝大家對百年國學的支持和讚賞。另一方面,也和大家在狗年一起來說說狗。
在「馬牛羊雞狗豬」的六畜之中,狗給人類帶來的是心靈上的安定和喜悅,比如不論寒暑,為主看家,尤其在主人睡覺時,堅守漫漫長夜;比如見到主人時,搖頭擺尾,前擁後呼,讓歸家的主人倍感親切。
而除此之外呢,還有一點值得大書特書!那就是狗的耿耿忠心,「忠主救主」的故事不斷在中外上演,有幫主人擋子彈的,有為主人以身嘗毒的,有領痴呆老人回家的,有為主人奮戰狼群獵狗的,有為主人鬥蛇的,有為主人看小孩的,還有為主人守墓的…。
而且「狗不嫌家貧」,不會去攀比,不會因為主人貧窮而嫌棄主人,我們看到很多的西式婚禮,其中有「不論富貴與貧賤,不論疾病與健康,都要相依相愛」的美好誓言,然而人類能兌現承諾的不多,但是狗卻基本上做到了!
正因為狗的與生俱來的這些優點,狗成為了人類的朋友、寵物,不僅吃住基本有了保障,而且有的生前還享受高級待遇,「出有車,食有魚!」,甚至死後有的還有墳墓。而相比起來,狗的近親「狼」,卻因為兇殘的野性不改,至今還在荒郊野嶺、深山老林裡顛沛流離,飽一頓餓一頓,始終與人類為敵,為人類所驅趕。
這還真有點「性格決定命運」的意思呢!而狗為什麼有這樣的性格呢?真的是馴化,或者達爾文的進化導致的麼?本文不覺得如此,因為那現在為止,都沒有見到一條狼被馴化或者進化成狗!狗的這些特點,只能是天性和自然。
中華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強調「道法自然」,比如參照馬的溫柔忍耐、忍辱負重的特點,就法出了坤德、女德,我們看「媽」字,由「女+馬」組成,說明了女人要想做個好的母親,就要效法馬的這些優點,要厚德載物。中華文化的這些思想當然是西方所沒有的,他們沒有這樣的道,也沒有這樣的德。
而與此類似,參照狗的「忠誠」的天性,就法出了中華民族的「忠」文化!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關公!
關公在「降漢不降曹」的面子下委身曹操,儘管曹操對關羽是「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連呂布的赤兔馬都給了,禮遇無不隆厚。但當關公知道了故主劉備的下落後,竟然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去投奔劉備,關雲長的「忠」無不令中國人敬仰。而反面的典型當然是貶為「三姓家奴」的呂布,為了利益,連殺連換三個老闆,當然最後也魂斷白門樓。
「忠誠不事二主,好女不事二夫」,這種「忠文化」及節烈觀,形成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在二十四史中,背叛國家的是漢奸,背主求榮的是貳臣。貳者,一僕二主也,滿清取得天下當然靠漢奸,但是在政權穩固後,就把投降滿清的漢臣列入「貳臣傳」,這無不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價值標準。
同時「忠文化」也成為了維護家國統一和專制統治的強大精神支柱,很多「馬上得天下」的開國之君,對投降本朝的「起義」雖然事前表示歡迎,但是事後往往持鄙夷和戒備的態度,因為這些人氣節有虧,反覆無常。比如象吳三桂這樣的人,降清又反清,在康熙眼裡以及歷史上始終得不到一個好評價。
而對於曾經反抗自己、為前朝盡忠的節烈義士則褒獎有加,如乾隆就曾吹捧抗清義士袁崇煥和史可法,而對於這樣做的目的,無疑是為了維護中華道統,當然也是維護異族統治。
「君憂臣辱,君辱臣死」,這種「忠君」文化維護了幾千年的中華帝制,王朝可以更替,而「忠」文化則一以貫之。
而隨著西學東漸和帝制垮臺,西方人權思想在中國落地,傳統的「忠」臣被很多激進派貶為「狗奴才」,傳統的「忠」文化也被視為「奴性」的來源而打翻在地。
胡適說「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幫奴才建造起來的」,魯迅說,「奴隸心裡還知道要反抗,而奴才則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撫摸、陶醉,那可簡直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旗手的登高一呼,當然就掀起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中國人民覺醒了!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吶喊吶喊可以,寫寫文章可以,落實就難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搞得天下大亂、軍閥混戰,井岡山的極端民主化也讓紅軍喪失了最後的根據地而被迫逃亡!
對於一個組織來說,每個人都講人權,人人都是主人,都講人人平等,這種極端民主化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嗎?殘酷的現實給出了答案!
民主是需要的,這是新文化運動的貢獻,但是極端民主化是辦不成任何事的,因此同時也要集中,這種融合中西文化的「民主集中制」終於在中國探索了出來!
要集中,當然也就需要古老的「忠」文化!我們看到入黨宣誓中,就有「對黨忠誠,永不叛黨」的話,軍隊要「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教師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在社會層面,則要忠於婚姻,忠於家庭,忠於企業,「忠文化」還是不能丟!
然而,隨著日益的現代化,日益與西方接軌,唯利是圖的市場經濟日益深入,中華傳統「忠」文化日益受到衝擊!我們看到,很多黨員幹部喪失了對黨的忠誠,改成了對金錢美女的忠誠,其中不乏高級幹部和高級將領。更有甚者,賣國求榮,成為經濟漢奸和文化漢奸,變成了對西方的忠誠。
而在體制之外,不忠於婚姻和家庭的人越來越多,離婚率節節攀升,家庭破裂越來越多。而在市場經濟下,不忠於企業已經成為了見怪不怪的正常現象,輕則出賣技術機密和客戶資源,重則跟前老闆直接搞競爭!
傳統的「忠」文化已經被西方「利益至上」衝擊得搖搖欲墜了!然而可能有人會呵斥,「您說什麼忠啊!不就是想做一條忠狗嗎?你這樣的人真是奴性不改呢!」
其實「忠文化」也不是無本之木,不是「愚忠」,不是道德說教,不是奴性,其實是一種「禮」,禮者,理也!是有道理的!
比如對祖國的「忠」,祖國者,祖先開創之國家也!為什麼要忠,因為沒有祖先,怎麼會有我們的存在於世上?沒有國家,我們怎麼能安居樂業?我們能過祥和的春節,沒有外敵入侵,沒有強盜打劫,這不是有個國家在統治麼?
因此對祖國的「忠」是有理由的,不管祖國是貧也好富也好,強也好弱也好,都要忠於祖國,不能崇洋媚外,不能做漢奸,這是作為中國人的最基本的風骨。
同理,忠於人民,因為人民養活了軍人和公務員的,因此要講忠誠。忠於婚姻,因為婚姻是彼此在最好的年華建立的最美好的感情,青春易逝,好花不常開,不能辜負彼此,因此要珍惜和忠誠。忠於家庭,因為父母養育了我們,要報答。忠於企業,忠於職守,因為企業是衣食父母,職業是生活來源。
那至少古代的忠君思想要拋棄吧?答:有不能拋!為什麼呢?因為孔子說過,「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句話很清楚,君要禮賢下士,臣才能進思進忠,如果皇帝昏庸無道,朝廷腐敗欺壓,做臣子、做老百姓的就可以把他們作為「獨夫民賊」,可以推翻,這已經不符合「忠」的條件!跟正宗的忠君無關!
因此,「忠」與很多人眼中的奴性不是一回事,文天祥、史可法、嶽飛這些民族英雄表現出來的是奴性嗎?不是!而是一種氣節,一種精神,一種感恩之心!
「人身難得,中土難生,忠孝難聞」,偉大的中華「忠」文化歷久彌新,這兩樣東西是西方沒有的!作為中國人首先要自豪,要有文化自信,其次要自覺抵制西方「唯利是圖」垃圾思想的腐蝕,復興起「忠」文化。
狗對主人忠誠,人對自己的祖國、企業、家庭、婚姻、伴侶忠誠,都是一個道理。這個道理也是一種信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最後以一首七律結尾。
七律狗年贊狗
狗年說狗贊其忠 此節中華萬古崇
三姓家奴輕呂布 千秋義士重關公
看山有幸青山在 握水無由綠水空
是寶傳之君可惜 多牽黃犬悅童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