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袋寶寶:寶寶手上突然長了小水泡,別擔心,不一定是手足口

2020-09-11 寶媽育上娃


昨天一位寶媽發了一張寶寶手上長了一個小疙瘩的照片問我這是不是手足口病,這位寶媽是這樣說的:寶寶5個月了,今早發現手上有個小痘痘,中間像是有小泡泡,有點硬,這是不是手足口病啊!最後經過和寶媽的一番交流之後確認那只是蚊子咬了。

其實媽媽擔心寶寶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時也不必過於擔心,這樣反而會讓自己過度緊張,那麼手足口病到底是什麼症狀呢?怎麼辨別寶寶是不是手足口病呢?今天樹袋寶寶就和大家一探究竟。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五歲以下寶寶的急性傳染病,致病原因主要是腸道內的各種病毒。由於夏秋交替之際是該病的高發期,所以對於每年9月入園的那批寶寶來說,存在大面積爆發的可能,家長需要格外的注意。

絕大多數被感染的寶寶會在1—2周內痊癒,家長不用過於憂心,但也不排除極少數寶寶出現比較危險的狀況,如患上腦膜炎、心肌炎等併發症,甚至會導致死亡。

其實,手足口病並不是小朋友特有的,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受到病毒的入侵,但是由於成人的抵抗力比較強,且絕大部分人在受到隱形感染時已獲得了相應抗體,所以很少有大人會表現出顯性感染的症狀(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的機率為顯性感染的100倍左右)。而小孩子則恰恰相反,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寶寶發病率很高。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

手足口病發病初期,孩子會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症狀,以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皰的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

然後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乾燥、脫掉(脫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

同時在口腔裡,如嘴唇、舌口腔黏膜、齒齦上也有散在的水皰,但口腔裡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白色的一層膜其周圍有紅暈,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

1、一般症狀表現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門附近,偶爾看到在軀幹和四肢出現皰疹,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小孩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症。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1)呼吸系統表現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溼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症、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血壓升高或下降。

如何區分手足口病和水痘的區別

 1.從外形上進行區別

發熱是兒童疾病的重要先兆,對於水痘和手足口病來說也不例外。2症發作時孩子先是發熱,然後長出小水皰之類的皰疹。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水痘的皰疹是全身皮膚都有,並且內有水,皮薄,個頭較大,伴隨著瘙癢感。而手足口病通常多發於孩子的手、足、口3個位置,皰疹相對較小,呈淺紅色,相比水痘要紅一些,沒有什麼瘙癢感,容易被忽略。

2.從皮膚位置上區別

感染水痘的幼兒通常全身皮膚表面都會有病症,尤其是在胸、背部位,臉、頭皮、腳底都無可避免。而感染手、足、口病的幼兒通常只會在這3個位置的皮膚上出現細小的皰疹,身體的其他位置不會出現。也就是說,家長們在發現孩子出現皰疹,並且伴有發熱的情況之下,先要檢查皰疹所在的皮膚位置,就能得出較為準確的診斷結果,然後及時採取相關的就診。

轉自:樹袋寶寶官網

https://www.shudaibaby.com/show-188-7095-1.html

相關焦點

  • 寶寶手上長出很多小粒粒的水泡,寶媽別緊張,看看是不是因為這個
    寶寶手上長出很多小粒粒的水泡,寶媽別緊張,看看是不是因為這個現在天氣一熱,有很多的大人發現,自己小孩的手上長出了一些小的水泡,不是多大,這樣的水泡,不僅樣子難看,而且小孩還會覺得很癢,老是用自己的手去抓,這究竟是因為什麼?
  • 寶寶手上出現小水泡是什麼原因?
    有時寶媽媽會不經意的發現寶寶手上起了水泡,這時寶媽媽是比較擔心的,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如果寶寶手上出現單個水皰,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和汗皰疹是有關係的。汗皰疹屬於皮膚溼疹的一種,有的認為其病因屬於非特異性皮膚溼疹樣反應,汗皰疹的特點,常常發生於手掌或手指的部位,其形狀類似於丘疹或者水皰疹,當然和個人體質、精神因素等等也是有直接關係的。
  • 寶寶得了手足口,第一次被醫生鼓勵,可以多餵寶寶冰淇淋
    十個月大時,感冒高燒不退,竟然引發肺炎住院好多天。一歲半左右,又莫名高燒,且手口足長了很多嚇人水泡&疹子&口腔內破光光…原來這就是手足口病。但育兒之路不就像玩闖關遊戲,關關難過關關過,碰到什麼就學什麼!問問小兒科醫生&查查網絡,經歷多了人人都能成為身經百戰的鐵娘。還記得一切的一切,發生在某個禮拜三下午,彭爸彭媽打電話跟我說,午覺中的饅頭臉頰通紅且體溫很高,等睡醒會先帶娃兒去診所,我下班再趕緊回家了解狀況。
  • 天氣變熱,手上突然長透明小水泡,是上火嗎?答案有點出乎意料
    隨著天氣一天比一天溫暖,此時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手上突然長出了許多的透明小水泡,有些人潛意識裡認為自己這就是上火了,所以就會盲目地服用一些降火的藥物或者是外擦的藥物。天氣變熱,手上突然長透明小水泡,是上火嗎?
  • 手上起小水泡癢怎麼辦 手上長小水泡的治療
    有的時候可能因為過敏或者是因為被蟲子咬了,導致自己的手上長出小水泡,那您是怎麼處理的呢?您知道手上起小水泡癢怎麼辦嗎?您知道中醫治療手上長小水泡有什麼好的方法嗎?當您遇到手上長小水泡的情況,是治療還是拖著呢?小現象可能預示著大疾病,所以一起來學習一下怎麼處理手上的小水泡吧。
  • 手上長透明小水泡是上火?別亂猜了,多半是它在「搗鬼」,別大意
    相信在生活中,很多人在平時會發現自己的手上長出了一些透明的小水泡,多數人認為這是身體上火的表現,所以在平時會選擇服用一些降火的藥物,但這並沒有起到任何緩解的作用。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若你發現自己的手上出現了一些小水泡的情況,其實與上火併沒有太大的聯繫,與以下這種情況有關,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手上長透明小水泡是上火?
  • 寶寶手上長出許多一粒粒的小水泡,媽媽別慌,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天氣一熱,有的家長發現自家寶寶的手上開始長起了一粒粒的小水泡,不僅很難看,而且寶寶還很癢,不斷的用手去抓。這是什麼原因呢?媽媽們也不必過於驚慌,很有可能是寶寶得了汗皰疹。因此雖一時有效,可治標不治本,停藥之後反而會比之前發作得更加厲害。那麼寶寶的汗皰疹應該如何護理呢?輕度的汗皰疹可以通過飲食來進行改善。由於汗皰疹一般是因為體內的溼氣過重引起,所以這種情況可以給寶寶煮一點薏米紅豆粥,薏米對於緩解汗皰疹有著不錯的功效,在中藥店或者超市裡面都能買到。
  • 3個月寶寶腳上長水泡,寶媽無知去刺破,結果寶寶沒了
    新生兒嬰幼兒身體的抵抗力弱,對於寶寶皮膚上出現比如溼疹水痘水泡等,家長一定要小心,不可自己處理,最好去醫院檢查。 新聞中的新手爸媽,婆婆看著這兩個人對孩子如何護理怎麼餵養都不大懂,所以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婆婆照看寶寶,直到因為婆婆要回家忙農活,小兩口才接手照顧寶寶,寶媽擔心孩子冷,給孩子穿得暖暖的,還把空調打開,防止孩子凍著感冒什麼的,誰知道孩子腳上突然長了水泡,這些水泡讓寶寶很不舒服,寶寶哭鬧不止,這位膽大的寶媽想著大人長了水泡,戳破就好了,她就用針把孩子腳上的水泡弄破了。
  • 天氣一熱,手上就長透明小水泡,是身體在暗示什麼?千萬別用手撓
    天氣一熱,有些人手上就會長出透明的小水泡,密密麻麻的,並且還癢的要命,會讓人忍不住的想撓。這些小水泡帶有明顯的季節屬性,每到天氣回暖時,它們就會湧現出來,等到天氣轉涼,又會自動消失。有些人幾乎年年天氣變熱後都會長小水泡,雖然最後這些小水泡會自動消失,但是在它們出現的這段時間,長小水泡的部位會又癢又痛,還會脫皮,皮膚會變乾燥,會給人造成一定的困擾。這些透明的小水泡,其實叫汗皰疹,是春夏兩季最為常見的皮膚問題,很多人都會長,並不是什麼大病,即使不治,天氣冷後會自動好轉。
  • 手上突然長透明「小水泡」,還很癢?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最近天氣逐漸炎熱起來,有些人手上突然長這種透明「小水泡」,總是不自覺地抓撓手,起泡泡、脫皮……,其實,這個在中醫上稱為是汗皰疹,也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汗皰疹又稱出汗不良性溼疹,是發生於手掌、足底、指趾側復發性水皰性皮膚病,常伴手足多汗。
  • 手上長透明小水泡,是過敏?可能是身體給出的「暗號」,別不在意
    導語:有不少人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手上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一些透明的小水泡。而且這些小水泡非常的癢,就會讓人忍不住去撓它,撓破以後會有一些液體流出,這樣的情況還會加重了小水泡的生長情況。手上長透明小水泡,是過敏?
  • 手上老是長透明「小水泡」?或是4個原因搗鬼,不一定是上火
    想必大多數人的手可能長過透明的小水泡,剛開始以為這種情況是上火引起的,然而吃了一段時間的清火藥也沒有什麼效果。如果手指長這種透明小水泡千萬不要擠破,因為擠破會越長越多,患者還會感覺到又痛又癢。但其實這些小水泡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小習慣引起的。
  • 春季來臨手上開始長出小水泡,又痛又癢,2個小方法或許有效緩解
    隨著天氣漸漸的變暖春風輕輕一吹,看見樹木突然之間一夜就發芽了,雖然春天是一個大地回暖的季節,我們脫去了厚厚的棉衣換上了輕薄春裝,每個人的臉上也洋溢著春天的幸福感,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卻有這樣一個煩惱,那就是在我們的手上會出現一些透明的小水泡。
  • 寶寶小手長倒刺和小水泡,是因為缺乏維生素嗎?
    一、「倒刺」≠維生素缺乏其實,指甲邊緣長的「倒刺」和缺不缺維生素沒有必然關係。主要和以下兩點有關係——① 遺傳如果寶寶經常長「倒刺」,麻麻和粑粑不妨觀察一下自己的手,是不是也經常長「倒刺」?因為,倒刺可能和遺傳有關。
  • 春夏之交,手上長小水泡怎麼回事
    你是否常在手上見到一種小水泡,有的時候是一兩個,有的時候是密密麻麻一小片……很多人的手指上或者手指縫裡都長過透明的「小水泡」,有的時候特別癢,還越撓越癢,讓人十分難受每到夏天,手掌、手指會反覆起小米粒大小的透明小水泡,一般過個幾天後水泡消退、開始蛻皮,除了有礙觀瞻,還特別的癢……很是苦惱啊。奇怪的是,這些小水泡帶有明顯的季節屬性 ,每到天氣回暖時它們就會湧現出來,等到天氣轉涼,又會自動消失。這些小水泡其實是汗皰疹,是常見的皮膚病。
  • 手上長的小水泡到底是什麼?這3個小妙招,止癢防復發
    手上時不時冒出的一兩顆小水泡,往往最讓人抓狂,看起來雖然平平無奇,卻總是奇癢無比,忍不住去撓它。特別是在夏天炎熱又潮溼的季節裡,手上更容易長出小水泡。為什麼身體會無緣無故地長出水泡呢?這些水泡到底是什麼?今天來介紹治療這種小水泡的妙招。
  • 手上長這種透明小水泡,是什麼東西?可別忽視了啊
    今天有個病號讓我看看他手上長的透明的小水泡,總是痒痒的,越擠越多,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看來看他的症狀,告訴他這是「汗皰疹」,估計很多人手上都長過這種透明的小水泡,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這種常見的皮膚病」汗皰疹「。
  • 手上長透明小水泡,和上火有關嗎?多數人搞錯了,原來是它在放肆
    相信很多人都有發現自己的手上很容易長出小水泡,可能在夏天的時候比較明顯,但是有些人在一年四季總是會出現這種小水泡,真的讓人非常的苦惱。當出現這種小水泡的時候,潛意識裡就是自己上火了,所以會服用一些降火的藥物,但有時候並不是這樣的,其實手上長小水泡和上火也沒有太大聯繫。手上長透明小水泡,和上火有關嗎?多數人搞錯了,原來是它在放肆手上經常長出小水泡,也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被稱之為汗皰疹。
  • 手上長透明小水泡,瘙癢難忍,真的是上火嗎?多數人可能不清楚
    很多人一到了夏季就會發現自己的手上長出一堆小水泡。既影響美觀,又瘙癢難忍,讓人非常煩惱,為什麼會頻繁出現小水泡呢?其實小水泡的出現與多種因素有關係。手上長透明小水泡,瘙癢難忍,真的是上火嗎?多數人可能不清楚這種突然冒出來的小水泡,在醫學上稱為「汗皰疹」,這屬於皮膚病的範疇,不過這類型的皮膚病和季節有著密切的聯繫,一般在夏季比較多。在過了夏季之後,汗皰疹的情況也會得到緩解,所以手上長出小水泡與身體重大疾病,並沒有直接的聯繫,所以不需要過分驚慌。
  • 為什麼一到夏天,手上就長「小水泡」?原來是「它」,一直忽視了
    很多人進入夏天之後,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會發現自己的手上莫名其妙的長出了很多的小水泡,而且還比較癢。一旦撓破了之後,可能就會脫皮結痂,而且還會反覆發作,給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