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1-02-13 農村美好日子

大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和調味料,幾乎全國各地均有種植,相信大家對它都不陌生。農村老話「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顯然這裡說的是種蒜的時間,其中有個關鍵字「九」,有人認為是九月,有人認為是數九寒天的「九」。我們這裡也有一句農諺,叫做「七蔥八蒜九藠頭」,意思是到了七月就要種蔥,八月就要種蒜,九月要種藠頭(這裡說的是農曆),據此,知微認為「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中的「九」指的是九月。

也就是說,這句農村老話的意思是:種植大蒜的時間不要超過九月,超過九月的話就容易長成獨頭蒜。以南方為例,大蒜栽種時間一般在寒露末秋分初(9月底10月初),氣溫17°C左右。

當然,我國幅員遼闊,種植大蒜時間也因各地氣候不同而異。像我們這裡大蒜一般是秋天播種,到下一年的春天收穫;而北方一些地區,由於冬天平均氣溫在-10°C以下,大蒜在露地不能越冬,所以適宜在早春播種,夏天收穫。只是由於秋播生長期長,積累養分多,蒜薹和蒜頭的產量都要比春播高一些。

但如果說「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中這個「九」字,是數九寒天中的「九」也是說得過去的。因為每年的九九寒天結束時已經是下一年的3月中旬,比如去年是3月12日,今年是3月11日,3月也是一些地方春播大蒜的時候,越往後播種,大蒜生長期就會縮短,蒜頭也會越小,就看個人怎麼去理解。

總的來說,大蒜屬於耐寒性蔬菜,其莖葉生長適宜溫度為12~16°C,花莖和鱗莖發育適宜溫度為15~20°C,適宜生長的溫度範圍在-5~26°C。若播種過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長過旺而消耗養分,會降低越冬能力;還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長,從而降低大蒜的品質。

而播種過晚,則蒜苗植株還很弱小,根系也弱,養分積累少,抗寒能力低。由於蒜苗莖葉生長時間變短,葉子少,蒜頭也長得小,會影響大蒜的產量和品質,因此栽種大蒜必須嚴格掌握播種的時間。從這一點來說,農村老話「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的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

其實,播種時間只是影響大蒜個頭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栽種品種的優劣、肥力是否充足、種植密度是否合適,以及管理方式是否恰當,也都會影響到獨頭蒜的產出率。好在現在有些人認為獨頭蒜吃起來更香,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比普通大蒜高出一些,因此收益差距也在減少。

大家都知道,農村俗語老話是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對我們日常生活和農事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值得後人去借鑑學習。這句「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你記住了嗎?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有句老話:「兩春夾一冬,十個九欄九個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老話:「兩春夾一冬,十個九欄九個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關於節氣農村有很多老話俗語,有的說的是節氣的習俗,有的說的是通過這個節氣可以判斷未來的天氣,還有關於節氣的老話說的是與農業種植之間的關係。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老話有理
    ,豐富的年夜飯成為了大年三十的收官之作,過完出大年三十,從初一開始各種習俗就會一一被安排上,畢竟這春節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俗自然不會少,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 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農村很多老話都看似都帶有一層封建迷信色彩,其實很多話細細扒來,都蘊含著最淺顯的道理,只不過是用比較誇張的語氣表現出來而已。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在我們湖北農村幾乎是通用的,但在別的地方說法就不太一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 農村老話:「青皮蘿蔔獨頭蒜,仰臉婆姨低頭漢」,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話:「青皮蘿蔔獨頭蒜,仰臉婆姨低頭漢」,是什麼意思?說起以前,那是經常能夠聽到農村裡面的老人家在聊天,他們都愛說,做人的話,就一定要做一個有能力的人,以前的農村人普遍的知識都不是特別豐富,他們傳播知識的方法,也是就是通過把自己的經驗總結起來,於是就演變成一句話,傳給自己家裡的孩子,這些老話也是挺有道理。並不像一些人所說的,毫無用處,他們只是不太會表達,但並不代表著是隨便說說。
  • 農村常說的娘娘蔥,獨頭蒜,到底指什麼?真的不能吃嗎?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所以說自古以來我們中國的文化還是比較豐富的,並且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文化是勞動人民的勞動結晶。比如說在農村就有許多朗朗上口的俗語,而且這些俗語一般都是非常經典的,也是極具代表性的一般說法都非常的準。
  • 農村老話:「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近期整理的一系列農村老話相關的內容,讓很多網友對農村、農民的智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於自小在農村長大的小編來說,這些都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要去了解農民的大智慧,就很有必要去田間地頭、門前樹下與他們當面聊聊天拉拉家常了。就拿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來說,背後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 立春臨近,農村俗語「正月出九,餓死豬狗」,今年啥時候出九呢?
    導讀:立春臨近,農村俗語「正月出九,餓死豬狗」,今年啥時候出九呢?隨著大寒節氣的度過,新的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距離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古時候的新年是立春節氣,所以也被叫做春節,過大年其實就是過的立春節氣。但是由於立春節氣隨著農曆更迭時間極其不固定,所以到後來才演變成為正月初一過大年,但春節的名字至今還被保留。隨著立春的臨近,數九寒天也即將度過。
  • 農村老話「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知道啥意思嗎?不妨看一看
    這句農村老話的意思是:農作物在收割時要把握好時間!當九成熟時採摘或收割,就能保證十成的收穫;十成熟時再採摘或收割,那就會丟掉一成。這是提醒人們:要保證「顆粒歸倉」,須在農作物完全成熟之前,即九成熟時開始收穫,不要等完全成熟才開始收。
  • 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全年最冷最熱的季節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期間。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結束,其中最為寒冷的階段大都會出現在三九和四九之間。
  • 俗語「四月十六雲推磨,十個壩子九個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說:「四月十六雲推磨,十個壩子九個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老話綜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假若農曆的四月十六這一天,出現滿天烏雲翻卷的話,一定會下大暴雨,從而導致許多壩子被衝垮。二、這句老話究竟有沒有道理道理肯定是有,然而,道理不僅僅存在於四月十六這一天,而存在於夏天的每一天。倘若僅僅指四月十六這一天的話,就未免會有一些武斷了。
  •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究竟是什麼意思,長見識!
    我國農村的俗語文化,歷史悠久,深入人心。民間俗語又叫老話或者諺語,多半都是老祖宗對以前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凝結成一句短語,方便記憶和背誦。俗語的表面意思大多數都是一聽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深入發掘其中的道理,卻是十分深刻的。
  • 農村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鼠年二月有「九」嗎
    在不同的節氣季節中,就做不同的事,這就好比「穀雨前後,種瓜點豆」是一個意思的。 那麼,農村的老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呢?鼠年二月有「九」嗎? 俗語文化有很多關於農業,數九便是其中之一 俗語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關於農業生產的,特別是在古代農業生產極為不發達的年代,靠著農作物過日子的農民們,往往急切地想要預測明年的農業的生產情況。 所以他們總結出來的各種關於收成的好壞的老話以及俗語等等,能夠指導人們對未來莊稼的收成進行一定預判。
  • 農村老話: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經常聽老人講到很多關於人的面相的一些老話,比如「五官不正心不正,五官不正邪氣通天」、兩腮無肉不可交等等,這些面相都在告誡人們一些「規律」
  • 獨頭蒜是怎麼種出來的?教你獨頭蒜把種植技術,快來學
    今天小編糾結給大家分享獨頭蒜的的種植技巧,普通大蒜是秋後播種經過冬天的低溫春化,到了春天日照長於13小時就會發芽分化,在中間長出花徑也就是蒜薹,靠近花徑幾片葉基部位,形成芽當水分充足這些芽就發育成蒜瓣,形成瓣蒜,如果在生長過程中水分供應不足,即便蒜種完成發芽分化,但是大蒜油營養向中心供應的特點,花芽跟外圍的芽會枯死,只發育最內側的芽,這樣就形成獨頭蒜。
  • 農村老話「白露和稀泥,紅薯長一皮」,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農村老話"白露和稀泥,紅薯長一皮",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也許還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如果哪裡做得不夠好,常會聽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我們說,要怎麼怎麼做,並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事實上,農村的老話蘊藏著大大的智慧,古人通過觀察、經驗總結等方式,運用簡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很多老話,這些老話往往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記憶。其中,不少老話都和數字有關,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三不親,三親,句句戳人心」等。
  • 農村老話「手毛窮,腳毛富」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看完懂了!
    導讀:農村老話「手毛窮,腳毛富」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看完懂了!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農村俗語,大多是農村老輩的智慧結晶,俗語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生活哲學,這些俗語一代代地傳下來,而「手毛窮,腳毛富」也是如此;雖然看起來並沒有太多的科學依據,既有一定的封建迷信之說,但是結合到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文化背景進行理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農村老話「手毛窮,腳毛富」是什麼意思?看看究竟有沒有道理?
  • 農民常說:「逢九」不能種韭菜?啥意思?有道理不?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民常說:「封九」不能種韭菜?啥意思?有道理不?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生活也得到了質的變化。
  • 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說的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的老話俗語,這些看似簡單的俗語,其實蘊含著很大的道理。農村的這些老話俗語,都是過去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用來警示和告誡人們的。這些老話俗語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種植、人情世故、天文地理、做人做事等等。
  • 2021牛年將至,二月不見九,餓壞豬和狗啥意思?明年二月有九嗎
    咱們這兒農村裡數九歌這樣說:「一九二九懷裡揣手;三九四九凍死老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九九八十一,莊稼老漢把田犁」。從交九到出九整整八十一天,大家翻閱曆書可以看到,出九是在2021年的國曆3月11日,也就是農曆正月二十八,所以2021年的農曆二月已經沒有「數九」了。咱村裡老人說:「二月不見九,餓壞豬和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