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iOxmaN和麻省理工研究小組研發新型水基材料

2020-12-20 中國航空新聞網

NeriOxman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利用海洋中的可再生聚合物開發了一種水基數位化製造平臺。該方法將一種古老的甲殼衍生材料與機器人製造和合成生物學相結合。

結合這一生物衍生的數字製造工藝,採用機械控制的多腔擠壓系統,利用可降解的複合材料,在桌面上列印生物可降解的複合材料。這種生產工藝可以製造很多生活中的實用型器具,如帳篷、錢包、包裝盒、室內裝飾裝置,等等。正如該小組的研究報告所述:

這種材料結構是由一種由幾丁質——海洋中最豐富的可再生聚合物,以及地球上第二大最豐富的聚合物衍生而來。地下節肢動物殼被轉化為殼聚糖,一種殼質衍生物,形成了一個可變的水溶液。一旦列印出來,就會通過幾何布局和材料屬性的層次化分布來實現結構性。每一個部件在接觸空氣後都能形成所需的形狀,並在接觸到水後生物降解。以藍藻的形式存在的活物質被塗在殼聚糖樣品上,使其表面功能化,並賦予耐水性和導電性等額外特性。

NeriOxman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利用海洋中的可再生聚合物開發了一種水基數位化製造平臺。該方法將一種古老的甲殼衍生材料與機器人製造和合成生物學相結合。

結合這一生物衍生的數字製造工藝,採用機械控制的多腔擠壓系統,利用可降解的複合材料,在桌面上列印生物可降解的複合材料。這種生產工藝可以製造很多生活中的實用型器具,如帳篷、錢包、包裝盒、室內裝飾裝置,等等。正如該小組的研究報告所述:

這種材料結構是由一種由幾丁質——海洋中最豐富的可再生聚合物,以及地球上第二大最豐富的聚合物衍生而來。地下節肢動物殼被轉化為殼聚糖,一種殼質衍生物,形成了一個可變的水溶液。一旦列印出來,就會通過幾何布局和材料屬性的層次化分布來實現結構性。每一個部件在接觸空氣後都能形成所需的形狀,並在接觸到水後生物降解。以藍藻的形式存在的活物質被塗在殼聚糖樣品上,使其表面功能化,並賦予耐水性和導電性等額外特性。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研發全球首款「熱共振器」
    IT之家2月27日消息,化石能源終會枯竭,研究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是全世界都面臨的難題,麻省理工的一個研發小組最近就突破了傳統框架,利用無處不在的空氣,製作了一款依靠溫度變化產生電能的機器。
  • 第二屆「清華-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未來晶片技術研討會舉辦
    第二屆「清華-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未來晶片技術研討會舉辦清華新聞網9月19日電 9月12-13日,第二屆「清華-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未來晶片技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辦。聚焦新型器件、架構、電路三大領域,與會嘉賓討論了當下備受關注的二維材料,如銦鎵砷鰭狀場效應電晶體(InGaAs FinFET)、垂直納米線金屬氧化物電晶體(MOSFET)、磁性隨機存儲器(MRAM)、阻變存儲器(RRAM)等方向的研究熱點及成果;在架構方面,N3XT系統帶來了性能上的顯著提升;在電路方面,集成的超級電容將從根源上解決片上集成微能源問題。
  • 被譽為「南方的麻省理工」,學生評價這裡是「工程師的地獄」!
    提起世界最知名的理工科院校,麻省理工學院的大名如雷貫耳,在2018-19年US News全美研究生院排名中,麻省理工位列工程學第一、計算機科學第一,與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稱為工程科技界的學術領袖。
  • 麻省理工RSI、SSP科學研究項目詳情
    RSI麻省理工科研夏令營 項目介紹 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RSI)科學研究項目為麻省理工大學(MIT)主辦,卓越教育中心(CEE)贊助的一個為期6周的學術型科學研究夏令營,且面向全世界的優秀高中生招生。
  • 山西大學韓拯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12月10日-1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在浙江紹興開幕,同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2020年中國區榜單發布,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韓拯光榮上榜。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年中國科技英雄榜報名開啟
    3 年時間、105 人、百餘項世界級突破性研究成果與科學發現,藉此從幕後走向臺前,讓科研之花在實驗室外得以綻放。2020 年,我們將繼續尋找在各大科研領域中不斷突破創新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們,用他們的新發現和新成就來定義未來。
  • 英國帝國理工與浙大共設實驗室 研究世界性問題
    浙江大學是中國著名頂尖學府之一,英國帝國理工大學,與麻省理工享有同等聲譽,研究水平被公認為是英國大學的三甲之列。  記者了解到,帝國理工和浙大的這一新合作,將為中英兩國數據科學家提供一個全新合作機會,讓他們能夠在倫敦組成實驗小組,共同開展工作,利用兩校在神經科學、生物工程以及氣象學上的共同優勢,運用大數據技術在這些領域開展合作。
  • 上海交大諸葛群碧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了「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2020 年中國區榜單獲獎人名單,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諸葛群碧副教授入選。
  • 麻省理工研究的「半固態鋰液流電池」,究竟什麼樣?
    日前,有新聞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與一家名為蔣業明是臺灣人,美國工程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系教授,研究過用鋁、鈮、鋯等三種金屬做正極的超級鋰電池。在全球材料科學家中排名66位。算是電池行業的世界頂級專家。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直播 | AI 武器引爆全球性抗議的真正原因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是擁有118年歷史的全球著名技術商業類期刊,近日發布了中英文版APP1.0版本,其中包括《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英文原版雜誌上的全部內容以及更多精選文章,全面整合多方數據源、產業信息、實驗室情報,通過綜合報導和分析拓展讀者的知識縱深。
  • 麻省理工與滑鐵盧大學合作研發出可攜式QCL雷射器
    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高功率、可攜式的量子級聯雷射器,這種雷射器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之外產生太赫茲輻射。這種雷射有可能應用於諸如精確定位皮膚癌和探測隱藏爆炸物等領域。
  • ...IEEE Computer Society 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權威認證的考試...
    NCT 成為國內首家獲得 IEEE Computer Society 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權威認證的考試平臺 喜訊!NCT 成為國內首家獲得 IEEE Computer Society 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權威認證的考試平臺 2020-12-01 12:16:48  來源:上海熱線
  • 致麻省理工社區的信:關於麻省理工與南科大的合作關係和陳剛教授的幾點澄清
    致麻省理工社區的信關於麻省理工與南科大的合作關係和陳剛教授的幾點澄清2021年1月22日致麻省理工人, 自上周陳剛教授被捕以來,我們的社區一直非常關心陳剛及其家人,深切關注與此案有關的更大問題。但是,由於政府的指控以及隨之而來的媒體報導都提到了麻省理工與南方科技大學的合作,因此,我想就這一合作的性質作出澄清。 正如《麻省理工新聞》當時所報導的,麻省理工學院於2018年與南科大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兩所高校創建了機械工程教學科研中心。雖然陳剛教授是麻省理工方的首任主任,但這一合作並不是他個人的合作,而是院系的合作,並得到了校方的支持。
  • 麻省理工新開設金融科技課程
  • 麻省大學生物電子材料與器件實驗室招收博士生
    1.課題組簡介麻省大學 (UMass, Amherst) 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系,Prof. Jun Yao課題組近期招收一名博士生 (2021年春季或者秋季入學)。該課題組近期致力於利用生物電子材料或者仿生材料研發新型電子器件,探索其在生物醫學、可穿戴電子等交叉前沿方面的應用。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誰才是理工屆的扛把子?
    麻省理工的校園就在波士頓地鐵紅線上的肯德爾站旁邊,周圍有各種美食、娛樂、甚至是其他社交場所。學生們可以很容易地乘坐火車去薩默維爾、波士頓市中心、牙買加平原、羅克斯伯裡等地旅行。 和加州理工一樣,麻省理工也為本科生提供11棟宿舍樓。每個宿舍都配備專門的宿舍管理團隊,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生活需求。
  • 美國麻省理工1800門課程網上公布 完全免費(圖)
    除麻省理工外,馬裡蘭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密西根州大學、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猶他州大學等都是計劃合作院校。  作為一項「智力慈善事業」,「開放課程計劃」提供教學大綱、視頻和音頻課程、筆記、家庭作業等。參與計劃的院校並不鼓勵學生註冊,只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新推出中英文APP,最短時間讀懂最前沿科技...
    麻省理工學院是全球最頂尖的理工大學之一,有研發高科技武器和美國最高機密的林肯實驗室、領先世界一流的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世界尖端的媒體實驗室,還培養了許多全球頂尖的科技工作者和執行長。近一個世紀以來的發展,麻省理工學院已經發展成全世界極為重要的高科技知識殿堂及研發基地。
  • 麻省理工研發出即時盲文翻譯器 被微軟看中!
    【TechWeb報導】5月25日,國外媒體報導,麻省理工學院六位工程本科生研發出一種便宜的手持式即時盲文翻譯器Tactile,可將列印文本實時翻譯成盲文,大大方便了盲人閱讀書面材料,因此榮獲今年Lemelson-MIT獎學金1萬美元。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0年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和仁濟醫院的PI韓達研究員獲得「遠見者Visionaries」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