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麥食品被桂格反超:為何市場佔有率逐年走低

2020-12-20 聯商網linkshop

隨著大健康時代的來臨,以燕麥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的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麥食品」)將目光瞄準了資本市場。然而,西麥食品連漲的營銷費用卻難擋市場佔有率逐年走低的尷尬,作為曾經的行業第一,如今西麥食品已被桂格反超。

為了解決產品結構太過單一的痛點,西麥食品欲在上市後向燕麥飲料等產品進行試水,但最終成效如何尚充滿不確定性。

市場佔有率逐年走低

銷售費用率較高、市場佔有率走低是西麥食品IPO過程中繞不開的話題。

據西麥食品更新的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西麥食品的銷售費用分別約為2.17億元、2.22億元和2.51億元,呈現逐年走高的態勢。報告期內西麥食品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38.15%、35.12%和34.89%,即便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呈現一定的下降趨勢,但西麥食品的銷售費用率均高於同行業的平均水平。2015-2017年同行業可比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平均值為27.77%、27.7%和26.66%。

銷售費用高的原因,西麥食品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重視品牌建設,為保持穩定的行業地位及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在廣告及市場推廣方面保持著較高的投入力度」。

招股書顯示,西麥食品的銷售費用主要由職工薪酬、運輸裝卸費和宣傳推廣費構成。2015-2017年,西麥食品的宣傳推廣費分別為9013.93萬元、9579.95萬元和10147.8萬元。西麥食品的宣傳推廣費包括廣告費和市場推廣費,為了深化品牌建設,公司加大對廣告的投入力度,2015-2017年西麥食品的廣告費分別為833.72萬元、1215.55萬元和2136.68萬元。

然而,雖然在營銷上大手筆投入,但西麥食品終端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並沒有得到大幅提升,甚至出現逐年走低的情形。根據歐睿國際統計數據顯示,2013-2017年間,國內燕麥市場的第一梯隊品牌為桂格、西麥食品與雀巢,三者合計佔有超過42%的市場份額。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西麥食品終端品牌市場的佔有率分別為17.3%、16.2%和15.1%。2013-2015年西麥食品一直在第一梯隊保持第一的優勢。但到了2016年,桂格已經超越西麥食品,成為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品牌,桂格在2015-2017年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6.7%、17.3%和18.1%,逐年增長。被桂格反超後,西麥食品屈居行業第二。

營銷上捨得砸錢的西麥食品,對研發的投入卻十分吝嗇。招股書顯示,西麥食品在2015-2017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85.28萬元、189.8萬元和243.73萬元,三年的研發費用合計僅為618.81萬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研發不發力,單靠營銷並不可取。無論是小而美的企業還是大型企業,都是需要從前端發力,而不是靠後端發力。

西麥食品擬在上市後投入約2.11億元的募集資金用於品牌建設及營銷渠道升級項目,西麥食品試圖通過廣告投放、新媒體運營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品牌實力。而在一位滬市投行人士看來,單純的重銷售不能給企業帶來長遠利益,產品如果不靠研發驅動,將對公司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主營產品結構單一引關注

自大發審委履職以來,食品企業的主營業務結構也是監管層審核的重點之一,西麥食品產品結構單一也曾被重點關注。

2015-2017年,西麥食品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5.68億元、6.31億元和7.2億元,對應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6632萬元、9447.18萬元和1.01億元。從產品結構來看,西麥食品的燕麥系列產品基本涵蓋了公司的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

目前西麥食品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依託純燕麥片和複合燕麥片兩款產品,2015-2017年,西麥食品這兩款產品合計實現的銷售收入約為5.57億元、6.17億元和6.99億元。報告期內燕麥系列貢獻的毛利佔主營業務毛利的比例超過99%。

6月22日,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要求西麥食品對產品結構單一等情況作出說明。西麥食品坦言,公司的銷售業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燕麥產品在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和消費者認可度,如果未來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對公司燕麥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消費者認可度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進而可能影響公司的銷售業績,公司存在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

在品牌營銷專家路勝貞看來,把市場上的所有燕麥產品比較後發現,產品的創新多是一些穀物和堅果、水果的疊加,技術壁壘很低。西麥食品產品結構單一主要是沒有梳理出多品類的模式,以及背後的概念支撐,終極問題是市場思路的問題。西麥食品也稱「在繼續保持燕麥營養價值的前提下,將進一步開發新的燕麥使用方式、品種類別及產品形態」。

對此,西麥食品擬在上市後募集約2.25億元資金,用於燕麥食品產業化項目。該項目達產後,西麥食品將形成年產1.6萬噸燕麥片及主食燕麥食品、2080萬袋(條)休閒燕麥食品、7200萬瓶燕麥飲料的生產能力。西麥食品稱,項目建成後,休閒燕麥食品、燕麥飲料將逐步成為公司燕麥食品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天貓超市App,以燕麥飲料為關鍵字進行搜索發現,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伊利推出的核桃燕麥牛奶、味全燕麥穀粒牛奶以及阿華田燕麥豆乳飲料等多款液態燕麥產品。

著名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燕麥飲料目前市場未打開,西麥食品圍繞燕麥做產業布局是可以的。不過開發液態燕麥產品,西麥食品本應該是品類領導者應有的作為,帶領行業不斷創新、升級優化,包括產業布局以及產品線的延伸」。徐雄俊指出,當時維維豆奶沒有及時做豆奶飲料,現在被達利園的豆本豆、維他奶等產品超越,維維豆奶喪失了最好的時機。隨著桂格燕麥飲料、伊利燕麥牛奶的相繼推出,西麥食品試水燕麥飲料存在一定的風險。在朱丹蓬看來,西麥原來屬於衝調型,做飲用型有很多難點。路勝貞則認為,目前在蛋白飲料市場,消費認知度很低,沒有成為主流。試水燕麥休閒食品和飲料,西麥食品最大的挑戰是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是否夠好,達不到這點,推廣就很困難。

上市前股權密集轉讓被問詢

在上市前夕,西麥食品曾密集轉讓股權,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也予以重點關注。

招股書顯示,2016年11月1日,西麥食品召開董事會並作出決議,同意公司股東謝金菱將其持有的公司2.8%股權轉讓給李驥,2.8%股權對應的交易價格約44.04萬元。

2017年3月7日,西麥食品股東Smucker將其持有的公司25%股權轉讓給BRF及Cassia,其中BRF受讓20.05%的股權,Cassia受讓4.95%的股權。在籤署的股權轉讓協議中,約定Smucker將其持有的公司20.05%股權以3380.52萬美元轉讓給BRF,4.95%的股權以834.59萬美元轉讓給Cassia。

2017年3月24日,西麥食品董事會同意公司投資總額增加至約925.64萬美元;同意公司註冊資本由約444.31萬美元增加至462.82萬美元。前述新增註冊資本18.51萬美元由隆化銅麥、桂林北麥、桂林好麥和桂林中麥分別認繳約14.56萬美元、1.66萬美元、1.27萬美元和1.03萬美元。

證監會曾在反饋意見中,要求西麥食品披露新引入股東的股權結構及實際控制人、引入新股東的原因、股權轉讓或增資的價格及定價依據,以及有關股權轉讓是否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等。

作為家族控制的企業,西麥食品「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也被市場詬病。招股書顯示,本次發行前,謝慶奎通過桂林陽光、賀州世家、隆化銅麥三家公司合計控制公司47.88%的股權,是實際控制人。另外胡日紅、謝俐伶、謝金菱、謝玉菱、謝世誼、李驥為謝慶奎的一致行動人,謝慶奎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公司75.15%的股權。

在股票發行完畢後,謝慶奎仍為西麥食品的實際控制人,謝慶奎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報告期內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具有重大影響。證監會要求西麥食品就控股權高度集中是否影響公司治理結構作出說明。西麥食品在招股書中提示風險稱,若謝慶奎利用其實際控制地位,通過行使表決權或其他方式對公司經營等方面實施不利影響,可能會給公司及中小股東帶來一定的風險。

投融資專家許小恆認為,在家族企業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大多數家族企業過於依賴組織中的欠缺公平性和合理性管理制度來約束員工的工作。「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難免會影響公司的治理結構,從而影響公司治理。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曾以發採訪函的形式進行採訪,但截至記者發稿前,西麥食品並未作出回復。

(來源:北京商報 董亮 劉鳳茹)

相關焦點

  • 「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遇增速考驗
    當日,西麥食品開盤即迎頂格上漲,截至當日收盤,其股價上漲44%,收於52.79元,總市值達42.2億元。上市次日,西麥食品再度開盤漲停,報收58.07元。不過,多名食品行業分析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均坦言,上市後的西麥食品,要面對的不僅是資本市場上的鮮花著錦,更多的是來自經營層面的增速考驗與競爭難題。
  • 西麥食品銷售費用上億 研發投入僅幾百萬
    作為一家燕麥食品公司,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麥食品)市場佔有率曾是行業第一,但如今已被桂格趕超。2012~2016年,桂格的市場佔有率由13.7%升至17.3%;而西麥食品的市場佔有率則由17.5%降至16.2%。西麥食品已經失去燕麥市場行業老大的地位。此外,記者注意到,西麥食品每年的銷售費用上億元,研發投入不過幾百萬元。
  • 西麥食品艱難上市路,涉嫌財務造假遭質疑,燕麥市場「老大」地位不再
    雖然西麥食品成立於1994年,但在此次IPO之前,西麥食品早已從麥片市場的第一梯隊滑落,市佔率逐年下降。單一產品依賴症具體信息顯示,西麥食品擬於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西麥食品計劃向社會公開發行2000萬股股票,擬募集資金總額為5.37億元,分別用於燕麥食品產業化項目、品牌建設及營銷渠道升級項目、江蘇西麥燕麥食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期)。
  • 切入萬億級休閒食品市場 「行業老二」西麥的突圍戰
    2016-2018年,西麥食品的燕麥產品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98.46%、98.11%和97.72%,毛利佔比99.38%、99.03%和98.71%。從價格來看,在純燕麥片上,西麥食品為17.5元/kg,桂格為17.8元/kg,產品的單價與桂格基本持平;在複合燕麥片上,西麥食品為59.8元/kg,桂格為47.4元/kg,產品單價較桂格高。
  • [路演]西麥食品:在國內燕麥食品行業優勢地位較為穩定
    全景網6月4日訊 西麥食品(002956)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中小板上市網上路演周二下午在全景網舉辦,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謝慶奎在本次活動上表示,根據歐睿國際統計數據顯示,在包括熱食、冷食的燕麥食品市場中,2017年終端品牌市場佔有率排名前五名的分別是桂格、西麥、雀巢、家樂氏及皇室,各自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8.10%、15.10%、9.10%、4.80%及2.60%。
  • 燕麥第一股再登質量黑榜 西麥食品業績放緩管理混亂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告,廣西賀州西麥生物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賀州西麥」)生產的「燕麥核桃粉」在抽檢中因黴菌超標。而賀州西麥作為西麥食品的重要全資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佔到整個上市公司的16%。事實上,這並非西麥食品的產品首次出現抽檢不合格。上市前,西麥食品曾在2012年和2016年兩次因黴菌超標,登上監管部門的質量黑榜。
  • 「燕麥第一股」再登質量黑榜 西麥食品業績放緩管理混亂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告,廣西賀州西麥生物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賀州西麥」)生產的「燕麥核桃粉」在抽檢中因黴菌超標。而賀州西麥作為西麥食品的重要全資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佔到整個上市公司的16%。事實上,這並非西麥食品的產品首次出現抽檢不合格。
  • 西麥食品重營銷輕研發成短板:銷售人員超千人,研發人員僅8人
    作為「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發行價為36.66元/股,上市後股價連續漲停兩日,6月21日報收63.88元/股。強有力的資本市場背後,西麥食品卻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自信。儘管根據招股書顯示,西麥營收高達7億元,不過,和國內眾多食品企業一樣,西麥食品也在發布的公開公告中坦承,其自身存在的重營銷、輕研發,產品結構單一的弊端。
  • 西麥食品推合作形象店 研發團隊從8人升至13人經費不足500萬元
    西麥食品相關負責人稱,形象店並非自己開設,而是對銷售情況較好的雜貨店或小型連鎖超市等合作門店,投入一定的資源,打造成西麥食品的形象店。 打造形象店這種營銷方式並不少見。可口可樂、燕京啤酒等企業都試圖打造形象店,通過贊助一些店面的招牌,店名及自身的品牌形象一同出現,既做到宣傳的效果,也節省店主的投入。
  • 「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爭議聲中上市……
    在爭議質疑聲中上市的「燕麥第一股」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麥食品」)日前正式掛牌深交所,截至6月20日收盤,西麥食品市值為46.46億元。儘管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西麥食品自身存在的硬傷仍未得到解決,產品結構單一、食品安全危機頻發等成為西麥食品發展道路上的地雷,在錯失最佳發展時機,將國內麥片市場第一名寶座拱手讓人之後,西麥食品已經失去逆襲的資本。
  • 西麥食品謝慶奎:中國燕麥第一人的另類創業路
    有競爭才有發展空間  作為食品行業,燕麥的生產工藝較為簡單,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燕麥食品行業,行業競爭日趨激烈。2006年,美國燕麥公司桂格進入中國市場。  資料顯示,2015-2017年,西麥食品終端品牌市場的佔有率分別為17.3%、16.2%和15.1%。2015年以前西麥食品一直在第一梯隊保持第一的優勢。
  • 晉升「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如何破解產品單一難題
    2016年和2017年在全球麥片市場西麥食品市場份額保持在第二。在國內,西麥食品則是第一大麥片生產商。事實上,產品單一的問題已經讓西麥食品的市場份額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3-2015年,西麥食品的市場份額一直是行業第一,2015-2017年其市場份額分別為17.3%、16.2%和15.1%。2016年開始,西麥食品市場份額排到第二,第一則為百事旗下的桂格燕麥公司(以下簡稱「桂格」)。
  • 西麥食品衝擊IPO 一片燕麥片背後隱藏多少風險
    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麥食品)發布招股書,以燕麥食品為主營業務的西麥食品也終於將目光投向資本市場,擬在深交所公開發行2000萬股,募集資金約5.4億元,投向燕麥食品產業化項目、品牌建設及營銷渠道升級項目和江蘇西麥燕麥食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期)。
  • 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002956):你身邊的食品飲料股
    高營銷費用導致了西麥食品的淨利率落後桂格,西麥在13%-16.5%的區間內,桂格的營業利潤率在22.02%-25.65%的區間內,較西麥食品高出約9個百分點。當然桂格作為全球龍頭,國際品牌,發展階段跟西麥不一樣,高淨利率也是能理解的。同時,公司的研發人員和研發投入都極小。
  • A股稀缺燕麥標的——西麥食品
    西麥食品是一家廣西桂林家族企業,主營燕麥食品。在京東、天貓都有旗艦店,商品單價最低是19.9元/770g,最高去到54.9元/350g;相比行業第一梯隊的桂格、雀巢產品價格分布更為豐富,桂格單價分布在19.9-39.9元,雀巢單價分布在26.9-29.9元。
  • 首創形象店 推超80種新品 「燕麥第一股」西麥啟動瘋狂模式
    西麥相關負責人稱。業內人士認為,開設形象店擴大影響力的做法在食品行業並不鮮見,但在國內燕麥領域,西麥此舉尚屬首次。」據了解,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以及一些酒類企業都曾試圖打造形象店,即通過贊助一些店面的招牌,在印上店名的同時印上食品品牌的名字,既做到宣傳的效果,也節省店主的投入。
  • 首創形象店,推超80種新品 「燕麥第一股」西麥啟動瘋狂模式
    在戰略定位專家,上海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看來,雖然西麥在燕麥領域屬於頭部企業,但整體規模不大,且大部分收入依靠線下,對於西麥而言,注重主要渠道可以進一步與其他燕麥企業搶奪市場份額。數據顯示,桂格、西麥、雀巢等為代表的企業處於燕麥食品企業第一層級。
  • 西麥食品擬10轉10派16元 深交所發函質疑高分紅合理性
    西麥食品的分紅方案也引起了交易所的火速關注,深交所發函要求其說明高送轉的合理性、必要性,尤其是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西麥食品的貨幣資金期末餘額為1.4億元,其中受到限制金額1858.49萬元,而西麥食品卻要派發1.28億元現金紅利,那麼,此次現金分紅的資金來源是什麼,是否會對上市公司正常經營活動產生影響。
  • 西麥食品擬10轉10派16元,深交所發函質疑高分紅合理性
    西麥食品的分紅方案也引起了交易所的火速關注,深交所發函要求其說明高送轉的合理性、必要性,尤其是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西麥食品的貨幣資金期末餘額為1.4億元,其中受到限制金額1858.49萬元,而西麥食品卻要派發1.28億元現金紅利,那麼,此次現金分紅的資金來源是什麼,是否會對上市公司正常經營活動產生影響。
  • 西麥食品分紅疑雲:盈利靠什麼?謝慶奎的信心與危險信號
    對於營利雙增的原因,西麥食品歸結於主營產品線下線上廣泛推廣所致。值得一提的是,年報出爐同日,西麥食品還拋出上市以來第一份利潤分派方案。分紅成謎公開信息顯示,西麥食品主營燕麥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年6月28日上市。從財務數據看,西麥食品首秀業績單增長並不太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