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2020年過得無比艱難,如果你看過今天講的人物故事,你會發現:日子也許沒那麼難捱。
他,幫無名屍體回家
「女,年齡約20歲,身高約163cm。
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羅龍工業園區外,長江水域處。
死亡原因:不明原因。」
「男,年齡約50多歲,身高約180cm。
汕頭市潮南區井田公路井都神山中國移動前路段。
死亡原因:交通事故。」
姓名不詳、籍貫不詳,有些人甚至連面容都不清,他們被發現時,往往在海邊、樹林、山腳下……
當星貓園長看到這些文字信息時,還以為誤入一個恐怖網站。
了解之後,卻被暖了一把。
原來,這個網站關注的是一個極易被忽視的群體:無名屍體。
這些人由於各種原因死亡,離開世界的時候也許蜷縮於某個角落……
然而,家人和朋友對於他們的「離世」並不知情,很多人還在焦急地期盼他們會在某一天出現。
這些「無名屍」中,有外來務工人員,有的是路上遭遇交通事故的,因為沒有明確的身份信息,所以只能「飄零在外」。
找不到失聯的人,只能望眼欲穿的等待,最後等來的也只是泡影。
在各地的公安局、法制網站上能看到公布的「無名屍體認領公告」,然而出事地點未必是其家屬所在地。
異地公告的發布,對於無名屍的家屬來說還是很難關注到的。如果不是刻意在網上查找這樣的信息,根本無法想像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
如果,能把天南海北的信息整合起來,對於「無名屍」的家屬和朋友來說,也許就能更便捷。
於是,這個叫「全國無名逝者資料庫」的網站應運而生了。
也許有人覺得,這樣的網站和自己沒啥關係。
只要看到這個網站上發布的尋人信息,你就會發現每個情真意切的字背後,都是渴求親人回歸的心。
從這些文字上,能深切體會尋人者那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執著。尤其,對於中國人來說,落葉歸根是一個人去世後最好的歸宿。
我們這一代人,很少接受死亡教育,甚至迴避與死亡相關的很多問題,認為不吉利。因此無法想像到這世上竟然還有很多「無名屍」期待著魂歸故裡。
在電影《尋夢環遊記》中,星貓園長深深被生命的主題所感動。「生命的終結不是死亡,而是被所愛的人遺忘。」
當一個人離開世界,他的家人卻還在苦苦尋找。明明早已陰陽兩隔,卻被石沉大海的不對稱消息消磨著。這恐怕是世間最無望的期待。
那麼,是誰想到這些人的苦楚?又是誰創辦了這個網站?
原來,「全國無名逝者資料庫」網的創辦人叫張大勇,1964年出生,河南人。
張大勇出身教師之家,我們小時候從課本上讀到的作家魏巍寫的《我的老師》,紀念的就是張大勇的外婆蔡芸芝。
上中學的時候,張大勇患了強直性脊柱炎,因為遇到了庸醫,治療方法失當,導致脊柱不能彎曲,如今只能和年邁的母親相依為命。
年輕時,臥床不起的張大勇曾在深夜想過了結自己。
那時的張大勇每天最大的愛好就是看報紙,他關注到「尋人」版塊,後來,就把上面的信息做了剪報,想著以後萬一能幫上人家。
就這樣,上世紀90年代,張大勇真的幫上了忙,這也讓張大勇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激發了張大勇創辦「無名屍」網站的想法。
1990年,張大勇家樓下發現了一具穿著紅毛衣的女屍。之後,他在電視裡聽到一個丈夫尋妻的啟事,而關於妻子的描述和之前的女人很像。
張大勇主動提供線索,那個丈夫終於把妻子的屍骨帶回了家。
星貓園長感動的是:一個整日躺在病床上,行動不便的人,原本是最需要被照顧、被同情的,然而他卻體察出易被忽視的問題,並真的付諸行動。
幾十年過去了,張大勇做的是「有意義的事」,讓生者情有所依,逝者落葉歸根。給飄零的屍骨一絲安慰,失散的家人更多希望。
後來,一些知道了張大勇故事的網友也被他所感染。懂技術的人甚至想幫他把網站升級一下,並適配手機版,這樣就能幫助更多的人。
瞧,一個人做的一件小事,往往能帶動很多有能量的人參與。行善,也是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
從今天起,請不要忽視你腦海裡浮現的任何一個善念,說不定我們每個人都是亟待爆發的小宇宙。
接下來,星貓園長給大家講一個阿姨「助人助己」的故事吧,也很感人。
歷經32年
找到第30個孩子終於是自己的娃
西安的李靜芝60歲了。
今年夏天,這位「打拐媽媽找到第30個孩子是自己兒子」的話題頂上熱搜。
感動了很多人。
這一切,還要從1988年的西安講起。
李靜芝的丈夫老毛帶著兒子嘉嘉在街上玩,兩歲半的兒子渴了,老毛便帶著孩子走進一個酒店,向服務員要了一杯水。
就在要水的一分鐘間隙,嘉嘉就不見了。
當時,李靜芝正在出差,接到「急事速歸」的電報,她心急如焚地趕回家。一路上,她猜測「急事」的各種可能性,唯獨沒想到自己的兒子丟了。
回到家聽到兒子丟失的那一刻,李靜芝如晴天霹靂。
此後,她的生活就只剩下尋找兒子這件事。
除了等待報案之後的消息,李靜芝便用自己的「笨方法」,也是唯一能做的法子去找孩子。
她和老公到處張貼尋人啟事,這對夫婦32年,憑一己之力發出去的啟事有幾十萬張。
一開始,夫婦二人盡力尋找兒子。有時候一點線索都沒有,有時候找到了和嘉嘉很像卻不是自己的孩子。
後來,親朋好友看到這對夫妻為了找兒子付出的艱辛,便勸李靜芝忘掉這段回憶,再生個孩子!
李靜芝明白親友的善意,但是作為母親,放棄尋找嘉嘉,她根本做不到。而且她堅信只要一直努力找,一定會有結果。
倔強的她甚至還和朋友們說:「如果我不找嘉嘉了,就沒有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氣了。」
尋子的32年,李靜芝結識了很多「同命相連」的父母,只要一有線索,大家就一起幫著找,一起記錄下來。
李靜芝看到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便不再感到孤單,反而,一股力量激勵著自己用心幫助其他人。
漸漸的,李靜芝的努力有所收穫,她幫助過的很多父母,真的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
找不到自己的兒子,能幫助其他人找到骨肉,也算是一種慰藉。這三十多年,經她幫助過的家庭就有29個。
李靜芝的做法感動了很多人。2009年,全國公安機關打擊拐賣兒童婦女犯罪專項行動,把嘉嘉案列為督辦案件。
終於,今年警方取得重要線索,發現四川一個男子和嘉嘉的相似度極高,而且這個男子來自西安,多年前被養父母花6000元買來收養。
後來,在當地公安機關配合下,經過DNA對比確認,正是李靜芝被拐的嘉嘉。
今年5月18日,李靜芝夫婦等待了32年的重逢終於實現了,嘉嘉衝到李靜芝面前,緊緊抱住她,大喊了一聲「媽媽」!一家人緊緊抱在一起。
剛剛過去的12月18日,李靜芝發布了一條微博:
「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遊走的心臟,心沒了我如沒有魂的軀體,惶惶不可終日,我怎能放棄尋找我的寶貝兒子呢?」
今年的冬天,也許是李靜芝夫婦近三十年來度過最溫暖的一個冬天。
感動之餘,令星貓園長欽佩的是,李靜芝夫婦在尋找自己兒子的32年中,沒有因為兒子的杳無音信便從此退卻。
反而利用自己手裡的信息幫助其他更多失散家庭,這種「大愛」其實對當事人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兩個人物故事,看似平淡無奇,甚至和我們沒有什麼關聯,但細想之下,很少有人能做到。
平時,我們早已習慣顧影自憐,有些人甚至無病呻吟。
然而,現實中癱瘓在床的張大勇和32年尋找兒子的李靜芝,他們經歷過尋常人難以承受的苦痛,原本,他們才應該是被關愛、被扶持的對象。
可是,他們不僅沒有被命運壓垮,反而憑藉一己之力,為其他「不相干」的人付出心血,這何嘗不是我們這個社會最稀缺的「正能量」嗎?
沒有口號式的宣傳,這些平凡人做了不平凡的事。我們這個社會,不正是有了他們的存在、他們的付出,我們才會相信這個世間尚有溫存,相信人間值得嗎?
但是,你可曾想過,讓自己成為那個「平凡人」,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他人在黑暗中點亮一點光。
說來簡單,共勉吧~點個「在看」,轉發朋友圈,讓更多人在2020年末傳遞正能量~
星貓說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很多人習慣自顧自憐,然而今天被張大勇和張靜芝的故事暖了一把。2020年,人們過得並不輕鬆,然而正是這些「小人物」做出偉大的事,才給了我們無限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