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帶你去看世界,你知道嗎?

2020-09-03 憤怒的火車站

現如今,許多家長喜歡帶著孩子出去玩,短途的長途的,國內的國外的,好像不讓孩子出去看看就是對孩子人生的褻瀆,一直讓孩子待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就是對不起孩子成長的大好年華,反正就是不能天天的待在家裡。

這些家長們是出於什麼目的呢,首先當然是對孩子的愛,我去旅遊出去玩,我也希望孩子一起去,分享我旅遊的快樂,也同時給孩子的童年帶來歡樂,並留下美好的回憶。其次,在這個信息發達,充滿了個性的時代,把美好的回憶發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地方,讓朋友們一起分享這份喜悅,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

再次,這裡面有沒有攀比和炫耀的成分呢,我想是有的,你帶孩子去一趟杭州,我就去趟歐洲;你帶孩子去了北戴河,我就要去三亞;你去了北海,我就要去馬代。反正我要比你去的遠,去的高大上。這就完全沒有必要了,我也是為人父的,我相信每位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無私、無窮、和無盡,這不是單單依靠權力和金錢可以比較的。

變相的用一個網絡文章裡的例子(那個文章是說熟人借錢的),一位有錢的父親給自己孩子1萬塊去買玩具,一位沒錢的父親給孩子1百塊錢去買玩具,能證明富爸爸對孩子的愛比窮爸爸更多麼,要知道富爸爸能給孩子1萬塊,他的口袋裡還有9萬塊,他給了孩子10%,而窮爸爸給孩子1百塊,他口袋裡還有1百塊,他給了孩子50%。絕對值和相對值,哪個多,哪個又少呢?

回到主題,我們該不該帶孩子出去旅遊,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有條件一定帶孩子去玩,但是要讓孩子到達一定的年齡後再去,至少也要等到上小學之後。

為什麼學齡前兒童不宜參加旅遊呢,聽我細細道來。

第一,他根本記不住。人的記憶從一出生就有,但是三四歲的時候,人腦有一個快速生長的過程,在此之前的記憶,大部分會成為潛意識存留在腦中,所以人們記不得很小時候的事情。童年記憶遺忘會發生在7歲前後的兒童身上。大多數孩子在3歲時能回憶起一年前發生的很多事情,這些記憶將持續到5、6歲,但當他們7歲以後,童年記憶將迅速消退。這是因為7歲前後,人們大腦生成記憶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年歲漸長的小朋友所能回憶的童年經歷會變得越來越大人化,具體是指記憶的內容和記憶生成的方式更接近大人。而且,小朋友比起成年人記憶遺忘的速率更快,記憶更替更頻繁,這意味著童年記憶的存活率更低。

以我自身為例,我在兩歲,六歲的時候,各去了一次內蒙古呼和浩特。兩歲那次的回憶只能通過家裡現存的老照片來了解,你問我記得麼,對不起,我是真的一點也想不起來了。六歲那次呢,基本上也是靠翻看老照片了,但是或多或少還有一點記憶碎片,比如坐火車的片段,看到幾頭豬的片段,看到幾隻狼狗的片段等等。

後來,我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和父親的單位同事們一起去山東煙臺青島旅遊,那是在90年代初,參加國內剛剛開始不久的報團旅遊。而那次的旅遊的經歷我至今記憶猶新,興奮得在遊輪上一夜沒睡覺,艙位等級如何區分,有誰暈船嘔吐,參觀的哪個景點,歷歷在目。

這就是為什麼學齡前兒童不宜旅遊的第一個原因,我們說著要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但是他根本都記不住,除了照片還能留下什麼回憶呢,恐怕只有家長們自己的回憶吧。或者說滿足了家長們的虛榮心,我已經帶孩子出去看世界了,照片已經發到朋友圈了,我沒有辜負孩子,其實是沒有辜負家長自己。

第二是累,家長累,孩子也累。或者說家長和孩子都受罪,身心俱疲。一路奔忙,舟車勞頓,風餐露宿。像難民一樣顛沛流離難道是對孩子的歷練嗎?無論是跟團還是自由行,小孩子的體力、疾病的抵抗力、飲食的接受力,都是無法和成年人比較的。中國人常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去年和幾個朋友一起自駕遊去內蒙古,夜宿希拉穆仁草原的蒙古包,然後再折返鄂爾多斯的庫布齊沙漠,同行的有一對夫妻帶著3歲的孩子,孩子很乖巧,一路上不哭不鬧,很是讓大人省心,但是自始至終伴隨孩子的咳嗽聲,我們在路過包頭的時候還買了咳嗽藥,結果旅行結束後,孩子回家就生病了,去了醫院又是打針又是輸液。

今年,就在不久前,有幾位同事一起帶孩子去三亞,也差不多,孩子天天海灘上玩沙子,一個孩子咳嗽,傳染了另一個,再一個,結果回來的時候,幾個孩子都咳嗽了,返回的當天又遇到颱風登陸海南島,飛機改籤到第二天晚上,結果夜裡三點才到家。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無論是三亞的沙子,還是麗貝島的沙子,和家裡樓下的沙子是沒有區別的,孩子要玩的,只是一堆沙子而已。

對於家長來說,你每天下班回家看手機,上網,讓孩子在一旁自己看電視或者畫畫,或者把孩子交給長輩們照看,然後每年帶他出去旅遊,這就是愛孩子嗎,如果愛他,就多陪陪他,陪伴孩子不在於一次出遊,而在於每天的飯後時光,家長們捫心自問,你做得怎麼樣呢?而且孩子小的時候,他是喜歡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玩的,等若干年後,他進入青春期,逆反心理產生了,到時候不是你嫌他煩,而是他已經嫌你煩了。

第三,孩子太小,心智不健全,更別提什麼人生觀世界觀了。有人會說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世界,是一定要看的,還是那句話,上小學2年級之後再看。或者再遲一點也沒關係,12歲之後,16歲之後,哪怕是18歲之後也不遲。正常的健康的人生,從十幾歲到六十多歲,有大把的時間去「世界觀觀」。就怕到時候,被家庭、事業、工作、子女、身體等問題所困擾,該出去的時候反而宅在苟且的眼前了。

再舉個自己的例子,16歲的時候,我又和母親去呼和浩特,這次和小時候完全是兩碼事,從始至終都是我照顧母親,當時海鮮在內蒙古還不多,我們帶了很多煮熟的海蝦,大概十多斤,我一路背著,打水買飯也是我來做,到了呼市又去親戚家的飯店幫忙,算是最早的打工記錄了。

一年後,我經過父母的允許,便獨自背包去了趟山西,一路經過陽泉,五臺山,大同,太原,榆次,渾源等地。汽車、火車、搭車、徒步都有經歷過。看到了一路的風景,五臺山的白塔,北嶽恆山的懸空寺,大同的雲岡石窟,太原的晉祠。用小小的理光30D相機,記錄下了很多珍貴的照片。真的要感謝我的父母,在我自己感覺有能力看世界的時候,給了我充足的空間,讓我完成了人生第一個小目標。

所以,親愛的家長同志們,不用急著帶孩子出去看看,我們更多的是陪伴,同時告訴他更多生存的技能,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判斷是非曲直。世界不僅有美好的A面,也有充滿了黑暗的B面,規避風險,加強防範意識,讓我們的孩子不受到傷害。等他羽翼豐滿的時候,想出去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會不會說這裡不能去,太亂了;那裡不能去,有風險。還是說:「去吧,看你的了!」

相關焦點

  • 媽媽,你想知道我的世界嗎?
    傳說中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曾趴在雲朵上,認認真真地挑選媽媽,他們挑中了你,然後丟掉天上無數珍寶,光著身子像一個一無所有的小乞丐一樣來到你的身邊,他們是上天送你的禮物,像一隻慢吞吞的蝸牛一樣,帶你欣賞這個世界上最美的風景。
  • 你知道,我一個人帶孩子有多難嗎?
    最近很多人問到我三個問題:「能說說你跟點心媽的愛情故事嗎?你是怎麼舌戰群儒,抱得美人歸的?」「能說說你是怎麼成功申請港大,做到一邊上班,一邊讀完全日制研究生,港深兩地一年往返上百趟的?」「能說說你是成為超級奶爸的嗎?
  • 不讓我帶孩子,就哭給你看
    今天帶孩子在樓下玩,看到一個經常一起帶孩子玩的大姨,就過去打招呼:「大姨,孩子呢?睡覺了吧?」誰知話音剛落,就看到大姨眼睛紅了。怎麼了?說錯話了嗎?還是有什麼事?急忙的問:「大姨,這是怎麼了?出啥事了?」大姨抹了抹眼淚說:「沒事,孩子去她姥姥家了。」孩子去姥姥家很正常啊?為什麼哭呢?追問到:「兒媳婦和你吵架了?帶著孩子回娘家了?」
  • 孩子,別抱怨讀書苦,那將是你去看世界的路,帶你到想要去的地方
    孩子,別抱怨讀書苦,那將是你去看世界的路,帶你到想要去的地方期末倒計時距離2018年期末考試僅剩30人生的不同階段將賦予我們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是你作為學生的職責與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你應該學會付出與努力。請記住,生活的旅途中沒有誰比誰過得容易,只因為選擇的不同,才造就了今後不同的生活方式。孩子,不要抱怨讀書有多苦,那些你吃過的苦將會為你變成一條寬闊且有平坦的路,帶你到想要去的地方。
  • 帶孩子一起去了解世界
    我見過太多放假之前計劃帶孩子去哪裡玩,然後假日中密集地發朋友圈,各種曬,有位同事7天帶孩子逛了歐洲數個國家。 也會在旅行中聽到陌生家長埋怨:「我放假都出來陪你玩,給你花這麼多錢,你還不聽話,還到處亂看!」如果你是為了孩子去旅行,就不要說這些話,不妨聽聽孩子的心聲。
  • 大人的世界很複雜,但是你知道孩子眼中大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嗎?
    我們看孩子的世界,總覺得孩子的世界是無憂無慮的,快樂自在的,真的非常羨慕孩子的生活,都想自己變成孩子但是你知道孩子們眼中大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嗎?之前有看到網友曝出了小學生的一個作業問題:說說你眼中大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孩子們的回答多種多樣,但是仔細看,卻能看出一些引人深思的東西。
  • 孩子,別等到我去了天堂才知道你是愛我的!
    你滿18歲那天,我激動地帶著你期待已久的生日禮物送到你房間,推開門的那一刻感覺整個世界都暗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是一張多麼憔悴的臉,你眼角滑落的淚滴閃亮得像一顆顆鑽石,卻刺痛了我的心!我把你摟在懷裡讓你盡情地哭泣,我知道這是對此時的你最好的安慰。
  • 你為什麼一定要帶孩子去非洲
    那今天我要跟大家呢花半個小時的時間,用線上直播的方式來分享一個孩子們特別感興趣,而且家長們特別糾結的一個話題,就是——《你為什麼一定要帶孩子去一趟非洲?》 我在這兒呢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其實並不是說非洲到底有哪些美麗的風景,其實啊這種非洲的風景,只有你到了那兒,你才能夠知道的了,那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那到底我們為什麼要帶孩子去非洲?
  • 為什麼孩子總讓我操心,我來帶你看真相
    可是,當遊戲時間超出預期時,我就會瞬間失去優雅的慈母形象。「天天,你打了多久遊戲了!」然後把憤怒指向作業,書本,「你買那麼多書幹嘛?」。孩子被我從遊戲的世界裡突然拉回來,多數情況是牴觸的。看著他不配合的囧樣,我問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嗎?我開始用運動來緩解孩子眼睛的疲勞感。2晚上我騎著電瓶車穿過大馬路帶天天去鄉間田野裡走走。
  • 對不起孩子,帶你來到這個世界我卻傷了你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的禮物,父母選擇了他是否來到這個世界,孩子無法選擇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家庭,作為父母通常都會給予孩子最好的,而現實與環境的因素造成有些東西你給不了。11年前的一天,隨著孩子哇哇落地,我當時又緊張又激動,對於只有23歲的我來說還沒有準備好怎麼樣去做一個父親,緊張得手足無措,醫生把孩子抱給我時我都不知道用什麼樣的姿勢去接孩子,沒有經過排練就直接進入實戰,歡迎你孩子來到了我的世界。
  •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看世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所以父母就要做到幫助孩子去進一步探索未知。這就是要閱讀《探索地理》的理由《探索地理》是一本以地理為題材的少兒科普雜誌,定位群體是1—6年級的學生,可以作為孩子們的地理課外讀物,輔導孩子課內地理學習。也可以幫助孩子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 多帶娃去3種地方,長大後情商和眼界或更高,你帶孩子去過嗎?
    那些有學識、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上投資和下功夫,這樣家庭的孩子見過的世面、開的眼界也會多,這樣的家庭未必有錢,但孩子的內心卻是被富養長大的。多帶娃去3種地方,長大後情商和眼界會更高,你帶孩子去過嗎?
  • 致孩子:你今天的努力,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想要未來有自己的一份體面的工作,那麼今天的努力,就是你去看世界的路!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甘願為孩子遮風擋雨,創造溫暖天地。可有多少孩子能看到自己身後默默付出一切的父母,他們獨自承擔著生活裡的疾病、困窘、苦痛……這篇文章看哭了很多孩子和家長,也讓無數孩子從此發奮學習。如果您家有正在上學的孩子,不妨讓他讀一讀!
  • 知道了爸爸帶孩子的好處,你還覺得帶孩子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嗎?
    導讀:知道了爸爸帶孩子的好處,你還覺得帶孩子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知道了爸爸帶孩子的好處,你還覺得帶孩子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婆婆幫你帶孩子就行了,你趕緊去上班」「我不放心」
    為了給孩子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寶媽往往要犧牲自己的前途和夢想,可有的人卻不認同,網友「賽賽媽」就遇到了這種情況,網友們認為她的做法對嗎?以下內容以第一人稱講述,已隱去真實姓名。我跟老公結婚前,他跟我講了很多小時候的事情,比如婆婆帶他去趕集,太粗心把他丟在集上自己回家;再比如婆婆帶他去大姨家串門,遇到惡狗自己先跑掉、留我老公一人風中凌亂;還有在奶奶家門口的小池塘邊,老公想吃蓮蓬,婆婆居然叫他自己去摘!當時聽了就覺得婆婆好搞笑啊,真是個有趣的媽媽。
  • 一個女子細膩的愛情:我想帶你去看看世界,看看我
    如果有一天我有了摯愛之人,我一定要帶她到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去看一看,等我們感受夠了這個世界上所有地方的美麗,遇見了更多的人,了解了彼此的性格,懂得了人生該懂的道理,那時候依然選擇在一起,這一生應該就是你了。
  • 「你親妹妹你帶帶怎麼了?」,大女兒反駁:這是給我生的孩子嗎
    產生矛盾的點一般是帶娃的問題,如果家裡寶寶沒人帶,父母會要求家裡的老大幫忙帶孩子、管孩子。「你親妹妹你帶帶怎麼了?」,大女兒反駁:這是給我生的孩子嗎秀華今年39,最近感覺家裡很冷清。因為女兒今年上高三,平時住校,回家就進屋學習,總是很忙。
  • 「你親妹妹你帶帶怎麼了?」,大女兒反駁:這是給我生的孩子嗎
    ,大女兒反駁:這是給我生的孩子嗎秀華今年39,最近感覺家裡很冷清。因為女兒今年上高三,平時住校,回家就進屋學習,總是很忙。女兒看媽媽懷孕了,只是有點驚訝,沒想到孩子生出來之後,家裡的矛盾才顯現出來。爸爸工作忙,孩子生出來以後秀華一個人帶,但是帶孩子一個人總是有些手忙腳亂,平時就要求女兒幫忙。
  • 最適合帶孩子去的10個地方,你去過嗎?
    英國作為羅賓漢、帕丁頓熊和哈利波特的故鄉,英格蘭會讓每個孩子都產生共鳴。他們會非常喜歡去追逐心目中英雄的腳步,而那些充滿田園風情的小鎮和無數的城堡更是會讓他們無比興奮。在英國,你可以帶孩子去佩佩豬主題樂園:Peppa Pig World是在英國南安普頓著名的主題公園,現在有娃的家庭八成知道佩佩豬,大家看過動畫就知道孩子們都多喜歡啦!
  • 孩子喜歡的搖搖車,成「奪命」玩具,看這些你還會帶孩子去玩嗎?
    」風靡整個孩子圈,成為孩子最愛的玩具。但是這種「搖搖車」存在著很多危險,一不小心就成為「奪命」玩具,搖搖車「吃孩子」事件屢見不鮮,爺爺帶孫子玩搖搖車,孫子突然大哭嘴唇發紫,送到醫院已經晚了,觸電身亡沒有搶救回來;寶媽帶孩子玩搖搖車,孩子好奇車子上的鏈條,把手伸進鏈條中,寶寶三根手指瞬間沒了;媽媽帶孩子坐搖搖車,孩子往車上依靠後背被車頭夾住,孩子後背嚴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