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孩子的世界,總覺得孩子的世界是無憂無慮的,快樂自在的,真的非常羨慕孩子的生活,都想自己變成孩子,好好的,心無雜念的,真正意義上享受生活。
但是你知道孩子們眼中大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嗎?
之前有看到網友曝出了小學生的一個作業問題:說說你眼中大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孩子們的回答多種多樣,但是仔細看,卻能看出一些引人深思的東西。
看了那麼多孩子的回答,孩子對大人世界的認知,如下所示:
第一種:孩子普遍認為大人的世界很自由,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看電視沒有人說不準看,也不用寫作業,想買什麼就能買什麼。
第二種:大人的世界裡頭有手機,什麼時候都可以玩兒,吃飯玩兒、睡覺玩兒、跟我說話也玩兒,但是我就不能什麼時候玩兒手機。
很多家長都給自己的孩子列出來各種各樣的規則,需要孩子去遵守,一方面是為了孩子好,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好管理,但是這些規則定出來,好像只是為了讓孩子遵守的,家長從來都不會遵守這些自己制定出來的規則。
如果家長自己說話不算數,自己身體力行的去推翻自己說的話,那為什麼要求孩子遵守這些呢?孩子根本理解不了,甚至還會覺得這個所謂的規則,根本沒有遵守的必要。
其實作為家長,跟孩子講太多的效果還不如自己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從實際中感知道理,明白道理,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將這些道理融入到自己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世界是自由的,想做什麼做什麼,如果孩子是這麼認為的,我們可能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對自己和對孩子使用的是兩套標準,比如對孩子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寬泛,根本做不到以身作則。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總是時時刻刻拿著手機,像是手機長在身上一樣,那麼我們需要反思一下:平常陪伴孩子的時候是不是在玩手機?根本沒有給到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找出來就是什麼樣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隔離,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對任何人都管用,包括孩子在內。
希望孩子體格健壯,父母就要帶著孩子多運動,而不是讓孩子運動,自己卻好吃懶動;希望孩子知書達理,父母也要知書達理,而不是讓孩子知書達理,自己卻野蠻粗鄙;希望孩子成為優秀的人,父母就要帶著孩子一起努力,而不是自己不努力,卻去鞭策孩子努力。
俗話說:道理聽了千千萬,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何?光聽道理沒用,光講道理也沒用。什麼才有用?行動!只有實實在在去做,才會開花結果。
願意為孩子花錢,不算啥,因為,那些沒有花掉的錢,最終你也帶不走;願意為孩子花時間,才是真正的愛孩子,因為,時間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金錢不是!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在他最需要你陪伴的時候,花時間陪他。最愛孩子的表現就是捨得在孩子身上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