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泰源 邢 娜 趙 薇
「安全著陸,飛行圓滿成功!」某型近程無人機猶如一隻巨大的白色鷹隼,在指定區域緩緩降落。伴隨著發射陣地上發出的歡呼聲,擔任指揮員的副教授李建增緊鎖的眉頭終於展開了。
在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金戈雄鷹-2019」無人機實戰化飛行現場,身為馴「鷹」人的李建增一直在與時間賽跑:每天天剛蒙蒙亮,他就匆匆起身,直奔實飛訓練陣地,上午測試裝備性能,下午為學員骨幹指導操作規範,晚上加班進行數據記錄和分析工作……
「今年的實飛訓練,包括展示3種機型8個架次的接裝首飛,以及1種機型的夜間首飛。」有著多年實飛經驗的李建增坦言倍感壓力:「如果把無人機比作雄鷹,首飛是否成功,就是『馴鷹』成果的直接體現。」
比起「馴」好裝備這隻「雄鷹」,學員和年輕教員是李建增更加關注的對象。在教員張雲眼裡,李建增指導年輕教員時總是傾囊相授、有問必答。為幫助他們能在教學比武中嶄露頭角,他常常把自己的辦公室當做年輕教員的試講堂,為他們加班修改教案課件,手把手指導課程設計。那年,張雲準備參加「首屆全國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授課競賽」,沒有經驗的她找到李建增後,從形態儀表到教案編寫,李教授不厭其煩地悉心傳授經驗。張雲也因此榮獲了一等獎。至今,她還一直珍藏著那本詳細記錄李建增為她提出每一條教學建議的筆記本。
近年來,校區接裝了一大批新型無人機裝備,李建增了解到還沒有相關的配套教材跟進教學,他立即提出申請,主動擔負起撰寫教材的任務。
為保證教材內容科學準確,李建增每天與裝備為伴,認真剖析原理及構造,多次前往工廠實地求教。經過不懈努力,李建增所帶團隊先後成功編寫了《航空偵察技術》《無人機任務載荷概論》等多套教材,為新型裝備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
有句話常被李建增掛在嘴邊:「像準備打仗那樣準備教學,像鑽研打仗那樣鑽研理論。」如今的李建增依然每天身處教學一線。有人問他:「工作了大半輩子,現在怎麼還這麼拼?」李建增的回答簡短有力:「這是我奮鬥了一輩子的事業,雖然其中有苦有累,但看到年輕人的成長進步,我覺得心裡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