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而父母參與其中和孩子共同體驗的學習活動,也會更多地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為此我們開展了包括4個任務的項目化學習。
以數學為主導的「飛行棋大作戰」項目化學習,嘗試改變數學學習是「枯燥」的這一固有印象,讓數學不再是難以理解的抽象思維和大量的計算練習。教師在數學學習中的設計要從兒童感興趣的活動入手,讓孩子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在真實的場景中自然生長,讓數學學習變成一件好玩的事。同時,在遊戲中複習已有的知識,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繫進行遷移。最終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動手能力,在發現和探索中提升思維能力,體驗成功。
任務一:自製骰子
教師提供相關視頻資源,讓學生動手將平面的紙折成立體的骰子。在骰子製作完成後,提出問題:紙質的骰子能投起來嗎?引導學生測試骰子的功能性,並進行試投,每人有10次機會。
在這一活動中,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也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幫助他們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繫。
在投之前,學生先預測可能投出的結果,並將結果記錄在統計表裡,嘗試說出在10次中投出點數6的概率,邊玩邊運用可能性和統計的知識。
孩子們通過自己製作的骰子和統計表的照片與大家分享,他們製作的統計表也都極具創意,有的還用到了正字統計法,有的還繪製了統計圖。
任務二:自製棋盤
學生參照教師提供的設計圖資源自主設計形式多樣的棋盤,在棋盤格中填入數字0-100,挑選幾個自己喜歡的數字,用計數器、畫小棒或列算式的方法設計數字謎語表示所在位置的數字。
活動中,教師幫助學生複習鞏固了0的意義,並滲透了100以內數的認識。在第一學期已經學過多種方法表示數字,學生能在活動中將所學知識遷移,並加以運用。
任務三:自製棋子
學生觀看教師提供的平面圖形視頻資源,用平面圖形或立體圖形製作棋子。
學生通過視頻初步了解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包括名稱及其特徵,然後可以選擇製作立體棋子或平面棋子。立體圖形是上學期學過的知識,教師在活動中可以幫助學生複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點。平面棋子的製作幫助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徵,並在自己設計的不同組合圖形中加以運用。在此項活動中,學生既掌握了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又充分激發了創新意識。
任務四:飛行棋大闖關
學生和父母一起玩自製的飛行棋,用擲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投骰子。誰先投到數字6就可以起飛,將棋子放入出發點,再投一次與所在位置數字直接相加,到達下一位置。移動棋子到下一位置前,要說出所列算式和得數,學生和家長互相檢查。
在遊戲中,不僅會用到100以內加法的相關知識,通過孩子自己設計新的規則並上傳講解視頻,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表達能力。在與父母一起遊戲的過程中,讓父母也體驗孩子的學習過程,深化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
學生在遊戲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設計出一套真正屬於自己的飛行棋,包括骰子、棋盤、棋子和獨有的規則。在遊戲中學生能主動運用已有知識完成任務,在複習鞏固的同時能體會到所學知識是來源於生活並真實有用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對於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最終,教師從孩子感興趣的遊戲入手,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融入其中,在「玩」中實現學習的自主性。
(作者單位系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6月10日第5版
作者:焦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