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五」成功送「嫦五」,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

2020-12-24 人民網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李迪克 攝)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趙竹青)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大推力低溫液體運載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總研製。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採用「兩級半」構型,芯一級、芯二級直徑為5米,芯一級捆綁四個直徑為3.35米的助推器,芯級和助推器全部採用液氫、液氧、煤油等無毒無汙染推進劑;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由於芯級直徑大於其他長徵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被親切的稱為「胖五」,因為採用了液氫、液氧等低溫推進劑,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獲得了「冰箭」的稱呼。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需要進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約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對運載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可以將這麼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 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明華介紹到。

與技術創新一起的,還有管理創新

此次發射的「分量」還體現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上。由於地月相對位置以及軌道設計等因素的限制,此次發射是一次接近於「零窗口」的發射,遙五火箭的發射窗口只有五十分鐘,一旦在發射窗口時間內不能實施發射,「嫦娥五號」的奔月計劃就會受到影響。

李東告訴記者,為了確保火箭準時發射,研製團隊採用了變射向、變滑行時間的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應用「窄窗口多軌道」技術,針對五十分鐘的發射窗口分別設計了五條發射軌道,每條軌道對應十分鐘的發射窗口,在發射窗口期內,可根據發射時間通過軟體自動選擇發射軌道,提高了軌道切換效率,為長徵五號火箭實現「零窗口」發射奠定了基礎。

此外,作為大型低溫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在發射日的工作項目繁多而複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火箭發射時間的推遲,甚至錯過發射窗口。為了確保發射日工作精準、高效開展,研製團隊在管理上也採取了創新的方法,通過發射日流程精細化管理,對發射前流程進行精細化再造,從過程、崗位和設施維度分別開展梳理和設計,把崗位職責、工作要求和發射流程有機融合,形成了可以指導工作的項目細化表以及工序作業指導書,對發射日當天的各項工作提供直接、有效的指導。

「採用發射日流程精細化管理後,發射日當天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項目和每一道工序都有清晰、明確的要求和指導,每個崗位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達到什麼標準、杜絕什麼問題,都一目了然,提高了發射日的工作效率,有效防止了低層次問題的發生。」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介紹到。

從「十三五」到「十四五」,「胖五」再出發

作為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在多項重大航天工程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實施深空探測、載人空間站建設、大型高軌衛星發射的主力火箭,是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進軍的重要標誌之一,享有「夢想之箭」的美譽。

「十三五」期間,長徵五號火箭實現了從研製到首飛、從試驗到應用的多次跨越,闖出了一條「大火箭」發展之路,為實現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航天夢不斷助力。

2016年11月3日,歷經十年研製的長徵五號火箭首飛取得圓滿成功,突破了以大直徑箭體結構設計製造與試驗、三型大推力發動機等為代表的12大類247項關鍵技術,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讓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達到了25噸級,多項重要性能指標進入世界前列。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鎩羽而歸」,其後908天,研製團隊負重前行、含淚奔跑,徹底攻克了發動機技術難題,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實現了「王者歸來」。2020年,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迎來了一年三次的高密度發射,5月5日,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載人空間站工程首戰告捷;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創造多項紀錄的同時,也完成了從試驗性發射向工程應用性發射的身份轉變。今天,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託舉「嫦娥五號」精準入軌,為圓滿中華民族的「探月夢」再立新功。

展望「十四五」,作為火箭實力的代表,長徵五號火箭還將繼續築夢。下一步,它將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建設貢獻力量。按計劃,我國將在未來2-3年內,應用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載人空間站的核心艙和試驗艙,完成載人空間站的主體建設。

(責編:趙竹青、呂騫)

相關焦點

  • 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11月24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 。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 。
  • 嫦五隻帶回了土特產?揭開登月大三步戰略序幕,東風飛彈更將受益
    歡迎嫦五回家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帶著月球的「土」特產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區域。這一落,中國終於實現了十幾年前吹下的「牛」,而且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取得圓滿成功。驚為天人的嫦娥工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1號的使命就是「繞」,觀察月球表面為嫦娥三號的「落」月做戰備,嫦三的落月正是為嫦五的「回」打基礎。嫦娥二號是一號的「備胎」,而這個備胎防備的就是嫦一發射失敗,當然這種關係又被複製到嫦三和嫦四的研製任務中。
  • 長五B運載火箭首飛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拉開序幕
    屠海超攝核心閱讀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圓滿成功,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它將重約22噸的載荷成功送入太空,奠定了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在世界現役火箭第一梯隊中的地位。按計劃,我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成為國家太空實驗室。「點火!」
  • 「胖五」發射成功,「嫦五」成功奔月,你知哪些大學再立新功嗎?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12秒,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發射!開始歷時23天的探月之旅。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立項啟動以來,歷經16年終於贏得了收官之戰。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來源:參考消息網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5月5日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引發境外媒體關注。多項航天任務取得進展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5月6日報導,中國5日宣布太空計劃取得重大進展,發射了先進火箭,並測試了用於執行探月和空間站任務的載人飛船試驗船。長約53.7米、起飛質量約849噸的長徵五號B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一圖帶你看懂中國探月工程
    月球具有可供開發利用的各種獨特資源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從那時起「嫦娥家族」的兄弟姐妹們就開啟了探月新徵程△「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留下的第一行「印記」探月工程都有啥任務?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11月24日凌晨4點,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任務。 它將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創造國內航天探測多個第一次,也被稱為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超級V5,胖5送嫦5飛天探月——講給寶貝聽的探月故事(1)
    飛天探月一直是中華兒女千年的夢想,在2004年,中國無人探月計劃正式立項,命名為「嫦娥工程」——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期,每期完成不同的任務。16年來,在無數航天英雄的辛勤努力下,當初定下前兩期的任務都已成功完成,現在只剩下最複雜,難度最高的第三期——「回」。
  • 威武|長五遙五送嫦五!北航人,再立新功!航天人,自立自強!
    我校黨委書記曹淑敏受邀到指揮大廳現場觀看發射我校黨委書記曹淑敏(前排右三)受邀到指揮大廳現場觀看發射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長五」送「嫦五」蓄勢待發!這些航天工程名稱你能分清嗎?
    「長五」送「嫦五」蓄勢待發!這些航天工程名稱你能分清嗎?2020-11-18 15:33:23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海報新聞11月17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垂直轉運成功,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正式...
    「嫦」風破浪正當時,「五」動九州攬月回。11月24日凌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用巨大的轟鳴打破海岸邊夜的寧靜,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
  • 專家稱嫦五意義不止在於取回月壤
    多位航空航天專家參與騰訊新聞#嫦娥五號#話題討論,發表了對嫦娥五號任務的解讀和對未來探月工程的看法。 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鄰居,也是唯一的天然衛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在新世紀進入新階段,把深空探測列入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對月球的探測也成為焦點,這便是著名的嫦娥探月工程。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文昌發射測試站站長是咱十堰老鄉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探月日記 | 看「嫦五」背後的故事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也標誌著502所在探月工程期末考中交出了滿分答卷:臨近月球完成兩次近月制動將嫦娥五號精準送入環月軌道;著上組合體動力下降,落月平穩選點完美,為月面採樣和月面起飛創造了良好條件;月面起飛,實現了自主起飛轉向和高精度入軌;中國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位置和速度控制精確;返回過程中實現了高精度月地入射和軌返分離,返回器順利返回地球,
  • 通過「嫦五」看大學:這13所大學功不可沒,都是工科名校
    現在距離嫦娥五號攜帶「月壤」歸來已過十天,這一壯舉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個採集月壤成功歸來的國家。這一壯舉是我國無數兢兢業業的科研人才共同努力的結果,也多虧了我國大學培養出了這些優秀人才。下面我們就通過「嫦五」看大學,看看是什麼樣的大學培養了這樣優秀的團隊!
  •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歸來 「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歸來 「太空快遞」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摘」?   嫦五歸來
  • 「嫦五」回家!萬萬沒想到,第一個找到它的竟然是…
    今日凌晨傳來好消息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連振 攝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序幕
    央廣網北京5月6日消息(記者陳欣 張棉棉 吳媚苗 見習記者郭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5月5日下午六點,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9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
  • 我國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2020,目標火星!
    北京日報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