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需用好傳統節日載體

2020-12-13 瀟湘晨報

今年中秋佳節,和國慶節同為一天,對全國人民來說,可謂雙喜臨門,上一次出現如此盛景,還得追溯到2001年。

當傳統佳節和國慶節,雙節合體,人們所能體驗到的快樂心情似乎都是雙份的,對於家國情懷的理解和感受,也無疑會更加強烈,更加直觀,也更加深刻。

人們為什麼要過節?首先是因為人們在勞作的同時,需要休息,需要身心的調節和放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離不開一個「吃」字,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等,大概也是源於此。

的確,民以食為天,尤其在物質匱乏的時代,食物帶給人們的那種身心的快樂和充盈,是其他東西所無法取代的。於是,節日因吃而生色,食物也因節日而固定化儀式化,在時光的流轉中,饋贈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和節日本身一起,成為整個民族的共同文化記憶。

但「吃」只是節日最表象的一個部分。中國傳統節日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承載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以中秋節為例,它是「月亮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思念故鄉和親人之情,同時也是「豐收節」,秋季的節俗都集中在中秋節,從而讓中秋節成為四季輪轉的大節。

天上月兒圓,地下人團圓,人們在明月照天的情境中,素心對月,各抒情懷,享受著回歸自然的樂趣,共享親情的溫馨、秋收的喜悅。這種人生與自然的和諧體現了中國人獨有的文化情懷和精神訴求。

事實上,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具有濃厚的倫理色彩和人情味,積澱了中華文化的親情、和善傳統,體現了和諧、家國情懷、天人合一等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具體體現,反映著中華民族的心理認同,也是人們了解傳統文化、認同傳統文化、增加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也正因如此,國家從2008年起,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三大傳統節日列為法定節假日,實際上是從制度層面上確立了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地位。

讓公民過好傳統節日,首先要讓人們了解節日和相關傳統習俗。社會應該順勢利導,強化節日的儀式感,讓人們在潤物細無聲中,了解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以激活、喚醒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延續、傳承中華民族的千年文脈。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把傳統節日文化置於現代社會的語境中,多一些生動有趣的文化創新,採用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喜聞樂見的方式,賦予傳統節日文化新的生命力,充分滿足現代人的精神文化訴求。倘能如此,傳統節日一樣可以煥發時代活力。年輕人也就不會對「洋節」趨之若鶩。

傳統節日是傳承傳統文化的有力載體。用好這一載體,不僅關乎傳統文化的傳承,更能凝聚人心,涵養文明,培養人們的愛國情操、家國情懷、集體意識,從而促進社會和諧和國家進步。茲事體大,值得好好做文章。

【編輯:劉歡】

【來源:中新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端午傳統文化需要傳承與弘揚
    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龍舟節、醫藥節等,是最早出現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據記載,早在先秦已經出現,到了漢代,已有合藥、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在胳膊上系長命縷、迎濤神等諸多習俗。  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化載體。包粽子、划龍舟是主要內容。
  • 校外藝術類小組活動融入傳統節日文化的創新策略
    從此數據中我們獲知,大部分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是有學習需求和意願的,因此在校外藝術類小組活動中應增加對傳統節日文化的教學設計。在調查分析過程中,我們也看到當前傳統節日文化的教育現狀,即由上自下探尋中華優秀傳統節日文化的有效保護措施與傳承方式,使之節日背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得以保留和發揚。
  • 過我們的節日 學民俗的文化 揚民族的傳統
    、弘揚傳統,在全社會營造出家庭和睦、熱愛閱讀的良好社會氛圍,8月23日上午,由區宣傳文體服務中心、市文化館石岐區分館、區婦聯主辦,由博愛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承辦,中山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中山市聚賢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第一城小學協辦的「我們的節日——七夕」傳統民俗文化體驗活動暨「我心中的石岐」親子繪畫比賽頒獎儀式在新悅大信一樓大堂舉辦,活動吸引了轄區百餘名群眾參與。
  • 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留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一個哲人曾經說過:「構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脈,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脈的傳統文化。」在我國,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傳統文化沒有存在的必要,導致人們對節日的文化淡薄,物質化和膚淺化。但是我認為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傳播的載體,蘊含著民族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基因。
  • 在傳統節日文化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春節為代表的傳統節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歷史性、節律性、傳承性、全民性等特點,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重要的價值觀念,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  以民俗文化守根   民俗文化是年深日久的生活習慣、情感積澱和文化記憶,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個性特徵、精神風貌和文化標識,具有廣泛的群眾認同性和深遠的價值引領力。民俗文化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文化資源。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飽含著濃烈的親情和深沉的家國情懷,是最能展示民俗文化的舞臺。
  • 2020黑龍江省考申論範文:留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一個哲人曾經說過:「構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脈,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脈的傳統文化。」在我國,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傳統文化沒有存在的必要,導致人們對節日的文化淡薄,物質化和膚淺化。但是我認為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傳播的載體,蘊含著民族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基因。
  • 【理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 中國文化一直以來的歷史凝聚在於此,傳統節日傳說故事,(二)
    大家對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從小接觸而認知,在長大之後也慢慢深入了解到傳統節日的文化和重要的意義。而這些也是中國文化一直以來的歷史凝聚在於此,而在生活裡,我們也是可以通過到學校的學習來去加強我們對假日的傳承哦,一起來看看中國按順序依次排列的傳統節日吧。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民族節日文化,節日定義的比較與界定
    烏丙安教授認為,節日是「一年當中由種種傳承線路形成的固定的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動時間,以開展有特定主題的約定俗成的社會活動日「。文化人類學傾向於對文化現象作整體的、動態的考察,上述定義是比較全面的。中國漢族的傳統文化對節日的看法來源於農業生產對節令的需求,在農業文明的孕育過程中,具有鮮明的農事節令特色的節日體系形成了。節日的產生與農曆的歲時密切相關。
  • 中國節日新文創 讓節日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活起來」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今天,我們應如何發揮好這些傳統節日背後的人文價值,從而更好得在傳統節日中感受文化自信?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有自己的文化信念,在堅持自身文化特徵的基礎上發展文化理念,當下顯得尤為重要。在他看來,至少需要圍繞傳承、融合、出新這三方面不斷做好文化的挖掘與深化工作。
  • 深聚焦:過傳統節日,不妨多點「中國式」
    人民圖片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寶貴財富,更是傳統文化的驛站,用以承載民族認同感、傳承民族文化生命、增強民族凝聚力。 但是,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過西方的節日樂此不疲,而對中國傳統節日缺少了應有的溫情與敬意。
  • 傳承傳統文化品味濃情端午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節日是教育的契機。為了加深師生對端午節深厚文化內涵的理解,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道清路小學組織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書香滿園抒情意道清路小學舉行了「弘揚傳統文化,國學精髓永傳承」的鋼筆書法比賽,老師們積極參加,認真書寫了國學經典作品。
  • 今天 我們如何弘揚中國傳統節日
    它以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展示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與嚮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承中華美德的重要載體。對於保持民族特色,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意義重大。   可是在繼承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現實卻不容樂觀。一方面,國人對於弘揚傳統文化,關注傳統節日的意識越來越淡薄,每逢過節,我們關注的並非傳統節日文化,而是各種節日美食。
  • 涪陵中小學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傳統節日主題教育系列活動
    「粽葉青青話端陽」升旗儀式、「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隊會……6月24日,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通過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傳統節日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引導師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豐富師生精神文化生活。
  • 東莞南社明清古村:傳承良好家風家訓 弘揚傳統孝德文化
    東莞南社明清古村:傳承良好家風家訓 弘揚傳統孝德文化金羊網  作者:文聰  2020-10-16 近年來,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依託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南社明清古村落
  • 道縣:傳承傳統節日文化從娃娃普及
    活動開始前,老師們先用圖片、故事等簡單生動的方式,講述了冬至的由來與傳統習俗,並教孩子們練習冬至手指操。隨後,在老師們的手把手教學下,一個個獨特有型的餃子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15分鐘後,一盆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了,孩子們品嘗著自己勞動成果,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國學文化,中醫醫師還為孩子們上了中醫知識課,醫師和孩子們一起演示了各個穴位的作用和位置。
  • 傳承優秀文化 弘揚傳統美德
    記者 李磊 彭純 通訊員 賴欣 皮慧 毛豔霞 楊芳雲 王雅麗 龔莎莉 方錫昂 連日來,嶽陽樓區上下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與居民群眾共度端午佳節,傳承端午文化,弘揚求索精神。文藝演出、包粽子比賽、義務獻血……6月15日,呂仙亭街道芋頭田社區文化小廣場熱鬧非凡,一場以「你好,新時代」為主題的端午節文化系列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臺上,京劇與街舞輪番上演、精彩紛呈。臺下,眾多居民在志願者們的呼籲下加入包粽子隊伍,一時間粽葉舞動、粽繩穿梭。活動結束後,社區志願者還帶上包好的粽子對轄區孤寡老人進行走訪慰問,送上端午節祝福。
  • 弘揚傳統節日,增強文化自信——濂溪區外國語學校開展「弘揚傳統...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黃紅潤、柳國金報導:為了展現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與魅力,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濂溪區外國語學校開展了「弘揚傳統節日,增強文化自信」主題活動。 「弘揚傳統節日」活動(柳國金 攝)  12月23日下午,學校組織各班召開「弘揚傳統節日,增強文化自信」主題班(隊)會,通過傳統文化知識講解、搶答題、猜謎語以及播放相關節日短片等形式
  • 過年了,你用啥方法,讓孩子感受到傳統過年的文化傳承呢?
    過年了,我們可以用陪孩子一起感受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傳承的方法,比如一起閱讀年味十足的繪畫書籍;一起去古鎮看舞獅子、鬥牛、柳木腿等民間傳統表演文化;一起去做傳統年畫剪紙文化手工製作等。這樣就讓孩子感受到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傳承。
  • 【簡報評論】大力弘揚端午節日文化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其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蘊含著中國人民對美與醜、善與惡、忠與奸的區別評判,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精神力量。在新時代新徵程,要大力弘揚端午節日的文化內涵,引導人們更好了解傳統文化根脈、傳承節日禮儀習俗,培養和樹立文化自信。  1.厚植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