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活著累、迷茫、抑鬱、痛苦、悲傷、孤獨、絕望、自殺的人!

2020-12-22 公益心理諮詢師諮詢
活著累、迷茫、抑鬱

《不可錯過!全球一億人點讚的能改變你一生的神文!》

寫給:活著累、迷茫、抑鬱、痛苦、悲傷、孤獨、絕望、自殺的人!

1. 這是極為特殊的歷史轉折期,物質文明發展到這一步註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靈魂空虛、物慾橫流,人們的精神墮入虛無主義,只能沉浸在金錢物質欲望和肉體感官刺激中,有各種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輕人也失去了純真的理想和純美的愛情。這絕不僅是我們這個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劇,而是任何一種生命在文明發展進程中註定的悲哀。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該怎樣活著?——《重大人生啟示錄 前言》

2. 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滿足而痛苦和滿足之後無趣這兩者所構成。你滿心期待著未來的某個快樂,未必理智認知到了它是短暫的而不會持久。人的一生的本質是痛苦,快樂只是曇花一現。

3. 我們總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遠活著,我想人們同樣會像害怕死亡一樣害怕永恆,或厭倦永恆。

4. 人們總愛追問人生的意義,其實人生本無所謂意義,因為存在先於本質,本質之前的存在是禁絕思考的。人生的無意義賦予了人的自由,倘若人生有一個註定的意義,那麼人人都如同一具機器。

5. 每個人都沒有絕對的道德底線,只是誘惑不夠。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經受得住集體的道德審判。我們要學會寬容,像諒解自己一樣諒解別人。

6. 我們誕生在這個世界是被迫的,這是最糟糕的事實。一種理想主義的人生觀是:生命的長度無需受制於肉體自然的衰敗,它應該是受你的心靈、你的快樂的需要而去自主選擇。

7. 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欲望是男女之間的性和愛。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想像和現實是不同的。你極其放縱著你的想像,卻不知那些想像中的快樂幸福僅僅只存在於想像中。在現實中親身體驗時,你便會殘酷地認識到現實和想像的巨大差別,現實是平凡的,根本不是想像的那樣燦爛和美妙。——想像和現實是不同的,現實世界是平凡的世界。8. 生命中有兩次讓人感到「生無可戀,死無可依」的悲傷,第一次是刻骨銘心的失戀;第二次是理想破滅,將要接受這一生平凡的事實。如果你經歷過,祝賀你已安然度過這深徹入骨的悲傷。如果你懂得了本書之前所述,便能明白,這刻骨銘心的痛苦實際上充斥著不存在的「想像」中的事物,充斥著對這個世界和他人錯誤的認知,如果此痛苦有十,則有九是不必承擔的。9. 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是一個永遠無法解釋的迷。你本不存在,卻並不出自自己意願地無端存在了,無端遭受自身根本無法承受的劇烈痛苦,這痛苦一定有其意義,一定得有「人」為此負責,否則,就太荒誕了。這樣的邏輯是基於:我們是父母所生,沒有出自我們的意願,我們的存在在創造者(人類、父母)來看有意義,父母也必然得為我們的存在負責。如果人無端存在,無端遭受自身根本無法承受的痛苦是無意義的,沒「人」為此負責,這也必將會使人類以毀滅其自身的方式抵抗和報復存在的這種卑鄙、無恥。——這是最接近神的思維。請堅信,你的痛苦終將會償還,你的快樂幸福也終將會償還。幸好,人生中的快樂幸福只是曇花一現,痛苦才是人生的本質——人所遭受的快樂幸福的頻次和指數與所遭受的痛苦的頻次和指數相比不值一提。時間會逆流而行,一切失去的都將得到補償,最終終究歸於存在本身。

10. 一個沒有高貴精神世界的人不足以談真愛,真愛是靈魂層次發生的事情,多數人並沒有靈魂。一個有靈魂的人是覺醒的,它必然時刻領悟到他(她)和他(她)所愛的那個人都是宇宙中孤獨的生命,他(她)對她(他)的孤獨有著深深的悲憫和同情。

(摘錄自龔詠雨著《重大人生啟示錄》)

怎樣才能長期地感到快樂、幸福?其實幸福與快樂是一種思維產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這三種特徵的人一般最幸福。

一是樂觀積極的態度

你不得不承認,

有些人天性樂觀。

正如半杯水,樂觀的人說,還有半瓶水,

而悲觀的人嘆息,只有半瓶水了。

相比悲觀的人,樂觀的人幸福感很強,

樂觀的人永遠更能積極擁抱生活,

比悲觀的發現生活中很多機會,也更能勇往直前。

樂觀的人相對具有更多冒險求勝的基因,他們不害怕失敗,

在拼搏中去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這種正面思考帶來也就是正能量循環。

所以我們常說愛笑的姑娘都會好運也就是這樣意思,

某些角度上來說,面相學也是一種心理學,

相由心生,我們的內心與外在其實是一體呈現的。

二找到從事帶有心流職業

心流就你甘願沉浸在其中悄悄的不覺得時間流逝。

積極幸福心理曾闡述心流產生的幾個因素

發生條件:a: 技能相匹配且具有挑戰性任務為首要條件狀態:a專注於手中的工作;b渾然忘我;c掌控自如d時間自然轉化e行動與覺察的融合;(知行合一)結果:a清楚的目標和反饋;b:自己人生的經驗及目標感實現備註,見圖所示

每個人在某些方面都有自己特殊的技能,

《哈利波特》女作家羅琳曾經在寫作時,

剛好離婚,而且又帶著兩個孩子,

雖然生活支離破碎,貧困不堪,

但是她一旦開啟哈利波特人物寫作之旅時,

時間就仿佛穿越進入另一個時空,

使得她忘記生活的一切煩惱,

最後她用寫作這股心流成全了自己的事業,

也成全了自己的幸福。

所以心流是持續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是我們在漫漫人生中抵抗無聊侵擾重要職業。

能夠找到自己職業心流事業的女性

會比其他會更有幸福感與成就感。

三,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第三種幸福人生來自是有意義的人生。

畢淑敏曾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人生必須要賦予她意義,

我們才能讓生命煥發活力。

《活出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在這本自傳書分享到,

意義是幸福人生一個必要因素。

他曾經歷慘絕人寰的猶太大毒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裡,

而他相信自己的生命是有更多價值與意義的,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中,他時刻思考著自己的專著,

憧憬著為人類留下自己的思想,就是因為這股積極信念

他的親人相繼被毒殺,他依然頑強挺過來,活到90多歲,

他的生命豐盈多彩,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而他所提出的意義心理療法風靡歐洲,成為許多人的拯救者。

他曾分享一個觀點:一個人遇到一切事情都有一個終極意義,也就是超意義,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理解並知曉這個意義。而只能信仰它,這種信仰就是賜福與命運,信仰它的意義。

而對於意義療法的關鍵則是,

我們不應該主動詢問生命的意義,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意義。

我們自己就是要去回答生命所提出問題的那個人。

我們必須要為自己的存在負責,

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才能回答這個關於生命存在意義話題

曾經餘華在《活著》那本小說,描述了福貴人生,

先後經歷了喪妻,喪兒,最後自己帶著孫子

在那片土地上耕耘,這就是福貴活著的意義,

他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是有價值的,

所以即使面對親人的眾多離別,

他依然還活著。

這就是最樸實活著意義。

從這三種因素分析,

我們會發現,人生的幸福感是來自於自己,

一顆積極樂觀的心,

從事帶有心流的職業,

以及活出我們生命的意義來,

你只要具備其中一種,

我們生活幸福感就會大大提升。

當然這些都需要身心踐行,

當我們離內心越近,

越能擁有心的能量時,

其實幸福就在像你靠攏。

相關焦點

  • 自殺、厭學、抑鬱,怎麼辦?
    去年有一個女孩從峨眉山跳崖自殺,她把自己的遺書曝在了朋友圈,其中有一句話我記得特別深刻:「在我做好決定(自殺的決定)的這幾天裡,是我很久未曾有過的輕鬆日子。」整篇遺書中都在表達痛苦、絕望和自責,唯這句話透漏著希望!
  • 抑鬱再難受,也不要自殺~
    得過抑鬱症的人知道,抑鬱症很難,但再難也不要自殺,因為親人會痛據統計,在中國,每年有28.7萬人自殺死亡,至少200萬人自殺未遂。艱難+絕望+壓抑時,許多人會走上絕路。但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問題被留下來,留給家人。在知乎上,一個奶奶自殺的女孩說:「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能走出來。但親人自殺,周圍的人是最痛苦的.以前我挺想不開的,總想著自殺。
  • 提高心理免疫力,讓「預防自殺」深入人心
    (本周9/8/19—9/14/19 是「自殺預防周「Suicide Prevention Week。特意分享去年應邀寫給留學生們的一篇「預防自殺」的文章。文章結尾部分, 我增加了一位美國同事在臉書上寫給她10多年前自殺的父親的一段話――已徵得她的同意)。 謝謝SQ提出的這個很嚴肅的問題。我是執照心理諮詢師李延曄,大家叫我Maggie就可以了。
  • 抗抑鬱第106天,戰勝絕望,拒絕自殺。最後的勝利,選擇活下來
    根據專家研究表明,在輕度抑鬱症患者中,產生自殺念頭的人的比例為25%;而在嚴重抑鬱患者中,這種比例高達75%;根據計算,有5%的抑鬱患者實際上會死於自殺,自殺率為普通人群的25倍左右。事實上,抑鬱患者如果死亡,6個裡面大約有1個就是死於自殺。
  • 一個患有重度抑鬱的人,每天都會覺得非常孤獨,需要陪伴和理解
    我的抑鬱可能有點奇怪,沒經歷很大的挫折,可能是最近一位親戚過世引起的,不過那位親戚我跟他真的不熟哇。最後總結出的結論是從小到大的缺愛以及性格的內嚮導致而成。會思考,思考很多,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價值,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是這樣。然後開始思考,吃藥是一種化學治療還是心理治療。會思考死亡,死亡對我而言不是恐怖的,是一種解脫,醫生一直囑咐我一定不要傷害自己。每次想要下手,就想起我的母親,然後又忍著痛苦繼續活著。
  • 四位日本明星相繼離世:選擇自殺的人,要結束的是痛苦而非生命
    其實,輕生的想法代表痛苦已不堪負荷,強度有輕有重,危險性也各有不同,我們在這裡列舉5個階段:1●我活得很累這是第一階段,個人的痛苦導致身心耗竭,生活成為一種折磨。由於心意已決,心情可能反而變得輕鬆,有些人還會製造自己已經好轉的假象,讓周遭的親友警覺性鬆懈,來提高自殺的成功率。其實,許多人在自殺前會出現自殘或自傷的行為,例如割腕,撞頭等。這些行為也是極度通苦的表現,但目的不一定是結束生命,可能是宣洩情緒。然而,曾經自殘過的人往後自殺的機率將大為提高。
  • 每天笑臉迎人,笑臉背後痛苦不堪的自己,進行著怎樣的抑鬱鬥爭
    但沒有人知道,在笑容的背後,他們正在與那個黑暗壓抑、痛苦不堪的自己,進行著怎樣的纏鬥。大家熟識的我,積極樂觀,樂呵呵地充當著身邊人的開心果,我的生活一切都好。可這樣的「我」就像一個面具,遮住了自怨自艾的我。每當我卸下面具, 我並沒感到輕鬆。我很累,很害怕,很焦慮。
  • 關注新媽媽產後抑鬱,家人該如何警惕?
    產後抑鬱不僅影響當事人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嬰兒的健康發展,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虐、自殺的傾向。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提醒,了解產後抑鬱的徵兆,警惕女性產後抑鬱,若發現女性產後出現不穩定的情緒變化,需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 喬任梁離世1459天,雪莉紀錄片播出:對不起,這3.5億人正在消失
    因為人對他者的痛苦,是毫無想像力的。在絕望的邊緣上,我們永遠不知道哪一句話,哪一個舉動,就會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不被理解,是比絕望更令人絕望的事。,並同時傷害著你;它不是悲傷或者痛苦,它是一種疾病。
  • 抑鬱的不是日本人,是日本!日本明星為何接連自殺?
    日本明星三浦春馬自殺,僅僅一個月後,濱崎瑪麗亞離世。而在諸多傳聞中,最多的,便是她遭網絡暴力,而抑鬱自殺。接連自殺,將日本社會潛伏多年的自殺之疾,又一次勾連出來。而這些悲劇,又無一例外的和抑鬱症聯繫起來。
  • 寫給心煩、心累、心痛、心情不好的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早安晚安語錄,ID:zaowanyul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寫給心煩、心累、心痛、心情不好的人。2 擁有的便是最好的安排寫給心累的人,其實人生很多時候,每個人都會感覺到心累。但是心累的時候,請想一想,自己現在遇到的一切,其實不過是自己終究會遇到的。
  • 好書分享《比句點更悲傷》《痛才是成長》
    ——米蘭昆德拉死亡是句點,但在句點之前或之後,籠罩在絕望下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悲傷。★讓人怕讀,一讀就忍不住悲傷,越讀越捨不得讀完原來,我們都以為生死是別人的事,但當突然看到平常我們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生死慘烈場景,而且可能就發生我們的親人、朋友身上,我們該怎麼辦?棺材裡面裝什麼?一般是說裝死人。
  • 抑鬱的人有多痛苦,別人知道嗎?
    抑鬱的人有多痛苦,別人知道嗎?有資料顯示,全球現有抑鬱症患者3.5億,這可能是指確診的,還有很多沒去過醫院的,沒有病例的,不好統計。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癌症,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二大殺手,我國也有幾千萬抑鬱症患者,本人每天活在痛苦中,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婚姻生活,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思想壓力。
  • 陽光下的我,帶著微笑面具在哭-說說「微笑抑鬱」
    但是我真的很痛苦,每天都開心不來;對以前喜歡的事情也不喜歡了;我瘋狂的看喜劇片,可我一點也體會不到快樂,甚至還很煩;心煩,坐臥不安的;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活著也只會拖累家裡人;感覺人生沒有希望了......」 問:「您這種情緒早上重,還是晚上重?」 答:「早上,一睜眼睛我就想這一天我該怎麼辦?這麼痛苦我該怎麼熬?
  • 一部在黑暗中痛苦絕望的電影---《夢之安魂曲》!
    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給了我們清醒的一擊,這個心碎的故事,讓我們從絕望中清醒,故事裡的絕望和上癮應該被銘記——願我們都不會陷入這種醒不來的噩夢,願我們的故事裡都有春天。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在欲望蠶食下,毒癮和藥癮的故事。
  • 你是否認為活著很累?又可曾感到傷心絕望?一封信:送給孤獨的你
    絕望! 悲傷! 或是失去生活的信仰!這封來自天使的書信:送給孤單徘徊中的你問:如果地球沒有了我,還會不會照常轉動呢?答:地球沒了我,就停了。因為事物都是相對的,當地球離開了我,那麼我眼中的地球也就不存在了。
  • 從多起產婦自殺事件中,談談怎樣應對產後抑鬱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在多起產婦自殺的事件相繼曝光後,「產後抑鬱」這個詞引起了不少關注。 有關數據顯示: 產後抑鬱在中國的發病率約為7.3%~37.14% ;產後有情緒問題的產婦遠不止於此,這個數字高達80%以上;20%的的產後死亡是自殺導致的,產後抑鬱在自殺原因中高居首位。
  • 孤獨症與自殺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有這樣的表述:人生其實就是在無聊和痛苦之間權衡,並努力靠近幸福的過程。孤獨是什麼?本質來說,是有話,有想法,卻不知道對誰傾訴。人是社交性動物,但不是每個人都天生擅長社交。孤獨是一種很奢侈的東西,對現代人來說,但孤獨又是一種很廉價的東西,對大部分人來說。
  • 為什麼陰雨天氣容易讓人抑鬱?
    自省自己的日常狀態: 一個哈欠接一個哈欠,天天不吸幾杯咖啡,根本累到難以作業。在理解抑鬱之前,值得說明的是,雖然我們希望,但我們不可能一輩子只高興,不悲傷。 試想如果你跟一個人結婚了,然後想「好吧,TA去世了,我會找一個新的,」 那麼按照我們常識來看,這不叫愛。沒有這樣一種愛情,可以只感受幸福而不體驗失去——這種絕望的幽靈,會成為親密關係的動力。 情緒是有適應性的。
  • 你是容易抑鬱的人嗎?
    你會開始對自己的人生產生質疑,反反覆覆地問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忍受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你可能會癱在床上,一整夜一整夜的不睡覺,睜著眼睛看著天花板等天亮,感覺自己是一灘泥,閉上眼睛就可以在床上徹底腐爛。你可能會說,抑鬱症是很可怕,但是跟我有什麼關係?是啊,曾經的我也以為抑鬱症是離我很遙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