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熱議「三峽集團總部遷出北京」的傳聞,暫時沒有任何官方消息。本文單純假設利弊關係角度,探討三峽集團遷入哪個城市好。
亮明觀點:
歷史上,重慶承擔了80%的三峽移民搬遷安置任務,是三峽庫區的核心,三峽主要都在重慶,甚至整個三峽在歷史上幾乎都是巴渝的範圍,三峽的人文歷史和風俗習慣都跟巴渝更為相近。
在今天,三峽集團的使命就是要建設三峽和開發長江,顯然重慶作為三峽的主體和主要奉獻者,並且是內陸第一大商貿港口,一帶一路的內陸核心節點,爭取三峽集團落地重慶,還能填補作為直轄市沒有一家央企總部的空白。
一、集團簡介
三峽集團,全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目前總部位於首都北京。企業使命:建設三峽,開發長江。戰略定位:以大型水電開發與運營為主,主營業務是水電工程建設與管理、電力生產、相關專業技術服務。全面負責:三峽工程和金沙江下遊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四座世界級巨型梯級水電站的開發建設與運營。
二、武漢理由
其一是三峽工程主要位於湖北省宜昌市。
其二是武漢在交通、能源、工程建設等領域,有著數十家大型央企國企聚集,具備強大的建設、運營實力,以及工作上更好的統籌聯動協作。
包括武漢鋼鐵、葛洲壩集團、華電集團分公司、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長江航運集團、中鐵大橋局集團、中鐵十一局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武漢鐵路局、中國三江航天集團、漢江水利水電集團、華中電網、中交二航局、中鐵科工集團、中南建築設計院、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等等。
三、成都理由
其一是金沙江下遊的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四座世界級巨型梯級水電站主要位於四川省,因此三峽集團總部應該設在省會成都市。
其二是成都在交通、能源、工程建設等領域,也有著數十家大型央企國企聚集,整體實力略遜於武漢,但是遠遠超過重慶等其他內陸城市。
四、重慶理由
其一,重慶是三峽的主體和主要奉獻者。
歷史上,重慶承擔了80%的三峽移民搬遷安置任務,是三峽庫區的核心,整個三峽在歷史上幾乎都是巴渝的範圍,三峽的人文歷史和風俗習慣都跟巴渝更為相近。在三峽這個概念上,需要填補重慶歷史上流失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其二,滿足重慶全社會龐大的電力需求。
工業和人口規模龐大的重慶,全社會用電量是武漢的兩倍左右,約為武漢、成都兩者之和,但是重慶仍然大量依靠煤電。作為主體和主要市場,重慶需要加強對三峽水電的開發利用。
其三,重慶能夠更好開發建設長江三峽。
重慶地理區位優勢突出,位於三峽工程和金沙江下遊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四座世界級巨型梯級水電站之間,並且跟四川、湖北都有良好的溝通合作機制與民間往來。
由於歷史原因,曾經作為西部中心的重慶,被削弱為單一的重工業基地,大量的工業、交通、能源、工程建設、科研院所等搬去成都。
巴渝地區缺乏在交通規劃建設方面的話語權,導致交通非常緩慢滯後,落後的交通又影響巴渝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導致重慶在三峽工程的參與度、話語權、影響力等方面遠遠不夠。
2004年11月1日1時40分,隨著第一列旅客列車駛入萬州站臺,三峽庫區從此告別了沒有鐵路客運的歷史。從這天開始,成萬線旅客列車將開始運行,由四川成都始發,終點是重慶萬州,每天運行一趟,全程9小時45分。成萬客運線仍然隸屬於達(四川達州)成鐵路客運公司。
可見,三峽庫區缺乏話語權之悲涼。
而同樣位於三峽庫區的宜昌,早在1987年就有焦柳鐵路貫通,帶動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希望能以一帶一路、中新政府互聯互通、陸海新通道、成渝雙城經濟圈、內外雙循環等重大戰略為契機,爭取三峽集團落戶重慶。
逐漸形成重慶鐵路局公司、中鐵中交中建中能中電等重慶一級公司、長江西部海事局等等完整配套,發揮重慶作為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和融貫中西南北的西部門戶應有的關鍵作用,更好的服務於一帶一路、陸海新通道、西部大開發等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