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朋友小梁開始變得憤世嫉俗,什麼都不相信。
昨天我和他說起我們共同的朋友,小張,考上了市裡一個熱門崗位的公務員,他的第一反應是不屑一顧——「你不知道他爸是官吧?」
我有點反感,突然意識到他似乎一直是這麼說話的,當我提到某個人做了一件不錯的事情時,他總是習慣性地、自認為機智地表達質疑——對方一定是有關係,或者運氣好,而不是他真正有能力。
王朔曾經做過類似的描述,大概是這麼說的:
我們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對一切事情都習慣往下三濫的地方去想,對所有美好的事情儘可能地詆毀貶低,才能安心。
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無所不知,並且為自己的無能和失敗找到藉口——不是我不行,是我沒有好的爹,沒有他的那些優越的條件。
2.
心理學上有兩個詞,分別叫綠燈思維和紅燈思維。
紅燈思維的人,總是「迷之自信」,他們不知道,卻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甚至認為自己比別人知道的更多。面對不同聲音時,他們總是排斥和反駁。
而綠燈思維的人,始終保持開放心態,遇到不同的觀點,第一反應不是反駁,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有什麼可取之處。
紅燈思維的人很難學到新的東西,綠燈思維的人則更容易吸收新的知識和觀點,並讓自己做出改變和進步。
我的朋友小梁,很明顯是紅燈思維,他不願意相信,或者說不知道,別人取得成就是因為別人的努力、天賦以及各種各樣綜合的因素造就的,而不是他認為的單純靠關係。
假如他始終不相信,那麼他也始終不會把優秀的人當作學習榜樣,研究別人成功的方法,讓自己也變得更美好。
3.
有時候,我們生命的道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也不是因為我們出身不好,而是不再相信。
人生總是,先相信,然後才能看見。如果你相信齷齪的事情,你總是看到齷齪;如果你相信潛規則,你就總是看到潛規則;如果你相信美好,你也會總是看見美好。
不相信即使自己沒有好的出身、優越的智力,也可能考上公務員,也可能過上好的生活,就永遠不會從實際出發,尋找方法和道路,通向那個美好的彼岸。
世間很多的美好,需要你堅信、並堅持,才可能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