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關於南海問題的十大迷思

2020-12-25 觀察者網

南海仲裁案正在將這片歷史上幾乎從未發生過重大海戰的平靜海域,變成國際輿論中的「火藥桶」。然而,人們對南海與中國的關係,並沒有因為南海的國際聚焦而變得更清晰,相反,還有至少十大誤解。7月5日,筆者參加了中美兩國之間高規格的南海問題智庫對話會,與兩國30多位前政要、著名學者談論這個問題,更感覺到澄清這十個錯誤認識的重要性。

1.中國不接受、不參與南海仲裁案,不承認、不執行仲裁結果是違反國際法?

面對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訴諸仲裁的做法,中國堅持「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的「四不」立場,然而,外界有關中國此舉違反國際法的聲音從未停止。

南海問題包含兩個層面的爭議:一是主權和領土爭端,二是海洋權利爭端,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只對後者有裁決權。眾所周知,中國已於2006年根據《公約》作出排除性聲明,將涉及海洋劃界等方面的爭議排除在《公約》規定的第三方爭端解決程序之外。換句話說,南海問題並不在國際仲裁庭的管轄範圍之內。所謂中國違反國際法的說法,已然不攻自破。

國際仲裁庭在明知其沒有管轄權的情況下仍然受理菲律賓的訴求,將這兩個層面的爭議混合起來仲裁,無疑是一種危險的「越權」行為。面對不宜通過司法解決的爭端,仲裁庭要維持其合法性,應該避免就南海問題進行「越權」裁決。

可以預見,南海問題不會因為仲裁庭的裁決而得到解決。相反,中國的「雙軌」思路,即由直接當事國談判協商解決爭議、中國和東協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組織的認可和支持。因此,宣布「本庭無法裁決此案,請有關各方盡最大努力協商解決」,這或許不失為仲裁庭可選的最理想裁決結果。

2.南海「九段線」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近代以來,中國人的海洋意識逐漸覺醒,南海是中國管轄面積最大的海域,中國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和相關權利。南海「九段線」的劃定與公布,正是中國人海權意識覺醒的現實體現。早在1948年,中國在公開發行的官方地圖上就標繪了南海斷續線,確認了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相關權益。《公約》多處提及「歷史性海灣」「歷史性所有權」等,顯然是對歷史性權利的尊重。

此外,中國是《公約》談判的推動者,也是《公約》的踐行者。中國對南海島礁的主權歷史遠遠早於《公約》籤署的時代,符合《公約》中提到的「歷史性所有權」,這種歷史性權利又豈能因為菲律賓發起的仲裁而動搖?

3.中國對整個南海提出主權聲索?

外界對南海問題的誤解,很大程度上源於媒體的錯誤報導,其中包括「中國聲索整個南海主權」等論調;同時在中國國內,也有媒體和民眾認為整個南海都屬於中國,這是事實性錯誤。這種誤解和錯誤導致公眾產生中國要把南海變成「中國內湖」的印象,從而產生中國試圖規制南海範圍內所有活動的錯誤認知。

事實上,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並不等於「中國對整個南海提出主權聲索」。

南海爭議的核心是南沙島礁領土主權爭議和南海部分海域的劃界爭議。按照國際法的規定,國家對海洋的權利基於大陸,即海權基於陸權。要確定領海,先要建立領海基線,要劃領海基線,先要定領海基點。領海基點必須是主權無爭議的島嶼或大陸。整個南中國海海域的面積為350萬平方公裡,其中南海九條斷續線之內,中國主張擁有主權、管轄權的海域面積為200多萬平方公裡。實際上,目前中國的南沙島礁大部分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非法侵佔,為了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中國政府至今尚未公布南沙群島領海基線。在爭議得到解決之前,中國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但毫無疑問的是,一方面,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管轄權的立場從未有所變化;另一方面,中國始終以南海斷續線為主張擁有主權、管轄權的範圍,從未將此主張擴大化。

4.中國威脅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

按照艾爾弗雷德·馬漢的《海權論》,「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從歷史上的西班牙、荷蘭、英國到現在的美國,這一理論似乎放之四海而皆準。然而,若據此將中國海洋意識的覺醒及其在南海的維權行動當成是威脅海上航行和飛越自由,則顯然是受到地緣利益和海洋秩序之爭的蠱惑,也低估了中國遵守國際法的決心。

實際上,中國的海權實踐遠沒有達到追求「海洋權力」的階段,更不是追求霸權意義上的海洋權力。然而,中國無海洋不能立國,海運關係國家經濟命脈,南海更是中國的海上生命線。現代中國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有70%-80%的國際貿易途經南海,如此說來,中國難道不應該是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最大受益者和自覺維護者嗎?這片海域也是中國和周邊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因此,中國始終認可並支持國際航海與飛越自由的規則,並將承擔責任和提供公共品,來維護保障這種自由。

中國當然也可以接受美國海軍艦隻和飛機在批准同意或合法通報的情況下無害通過,並且可以為美國艦船提供必要的協助。如果有人認為中國想「把美國排擠出亞洲」,「讓南海變成中國內湖」,那一定是很嚴重的戰略誤判。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美國以「捍衛航行自由」等理由為其在南海的軍事抵近偵察行為辯解,很容易讓中國人民聯想起19世紀歐洲侵略者的炮艦停留在長江口耀武揚威的行為。中國人民和政府始終對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抱有極強的敏感性,在時勢危迫、旦夕千變的南海局勢下,中國又豈能猶豫延緩,坐誤光陰,使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屈從於外部壓力,美國能理解中國人民思想最深處的自尊嗎?

5.中國試圖改變南海「現狀」?

何謂南海「現狀」?至少在2012年以前,南海問題只是中國和南海周邊部分國家的一般性海洋權益摩擦。但從2012年起,南海問題突然躍升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熱點問題,究其原因,南海問題的發展與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不無關聯,美國對南海問題關心之切、介入之深,都讓中國感到「受寵若驚」。

中國一直努力奉行「和平崛起」的戰亂,在崛起過程中不斷借鑑學習西方崛起大國的經驗教訓,避免陷入大國挑戰守成霸權國的「修昔底德陷阱」。因此,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主張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實際上是以新型理念探索出「大國政治悲劇」的破解之道,擺脫國強必霸的歷史邏輯。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堅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而且為了避免事態擴大,並未進行實際有效的開發。可以說,中國付出了巨大的誠意和犧牲。中國維護其合法海洋權利的種種努力和其間遇到的種種挑戰,方才是南海的現狀。

6.中國南沙島礁是「人工島嶼」?

中國的島礁建設依託於擁有主權且作為南沙群島組成部分的有關自然地形,與《公約》中所稱的「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有著本質區別。無論是在事實上還是法理上,南海相關島礁本身即構成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無需通過島礁建設予以強化。

相反,某些國家罔顧基本事實,企圖通過「低潮高地+擴建活動=人工島嶼」的偷換概念公事,將中方擁有主權的領土曲解為《公約》中的「人工島嶼」,是以此否定中國的主權。

7.中國的南沙島礁為「低潮高地」,不具領土地位?

按照國際法,南沙地物,不論是島嶼、低潮高地、水下地物,均是構成南沙群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南海仲裁案」中,菲律賓主張中國依據南海若干巖礁、低潮高地和水下地物提出的200海裡甚至更多權利主張與《公約》不符,這實際上是試圖通過否認島礁地位在海域劃界中的不可分割性、人為割裂「海域權利」與「海域劃界」的密切關係等方式,規避海域劃界爭端例外方面的管轄權障礙。

菲律賓基於其對南沙群島的「切割」處理,完全無視中國對南沙群島整體所享有的領土主權與海洋權利,以圖主張其仲裁訴求中所選南海部分島礁僅僅是第121條第3款意義上的巖礁、低潮高地或水下地物,最多享有12海裡領海的海洋權利,是歪曲濫用《公約》涉群島條款,否認群島在一般國際法、歷史性權利等方面的依據。

8.中國尋求南海「軍事化」?

自「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以來,美國介入南海問題的核心切入點始終離不開指責中國在南海和南沙群島進行所謂「軍事化」部署和行動。然而,美國並非南海的利益攸關方,中國在南海的行動也並不危及美國的國家安全,後者卻在背負著19萬億美元公共債務、國會連續削減軍費預算的情況下,在南海花費巨資投入不必要的糾葛中,逐漸從幕後走向前臺推動南海「軍事化」,反映出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缺乏戰略互信的現實困境。

中國目前的海權實現能力尚未「溢出」其主權範圍,在主權範圍內的南沙島礁建設,也是履行國際法賦予主權國家的權利,同時中國也有義務提升海洋服務能力,為過往的國際船舶和飛機提供補給、導航和救援,更好地維護航行自由,這是國際法框架下的國家義務。

9.中國南海島礁建設破壞南海生態?

指責中國南海島礁建設破壞南海生態,實際意圖是將中國的維權行動置於破壞海洋生態的汙名之下。中國古語有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再次提醒我們,除了埋頭苦幹,在南海問題上中國還應該更主動地爭取話語權。

中國周邊海域珊瑚礁佔全球珊瑚礁總面積的2.57%,居世界第八位。近年來,由於全球海水升溫、海水酸化、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以及海岸帶開發等原因,出現了全球性珊瑚礁退化趨勢,而為了做好南沙群島的生態保護和利用工作,中國從1995年開始組織開展了大量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對區域內的珊瑚礁生態系統特徵有了清晰認識。

中國在南沙部分島礁的擴建工程,不僅進行了科學評估與論證,而且執行了嚴格的環保標準。而科學評估與論證的數據資料直接來源於自1995年開始至今60餘年對南沙島礁生態系統特徵、地質、地貌的綜合考察和研究的積累,以便從中選擇最佳建設方案。

2015年8月14日中午,經過4個小時的海上顛簸,三沙市生態環境保護專題調研組登上了鴨公島

10.中國在南海變得具有攻擊性?

隨著南海局勢的複雜化和尖銳化,有關「中國進攻性行為」和「中國進攻性填海作業」等表述開始頻繁見於報端。在這類「話語霸權」之下,中國在南海的維權行為很容易被貼上「以大欺小」和「進攻性」的標籤,將中國在南海的維權行為置於敵意的審視和質疑之下,其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事實上,近代以來西方國家曾對南海周邊國家進行殖民統治,上個世紀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曾踐踏這裡數年,美軍也曾發動越南戰爭。歷史告訴人們,中國是溫和、克制的和平主義大國,但現在西方國家幾乎在以「海禁」的標準衡量中國在南海的合法行動,造成南海周邊國家同中國的對立,強化爭議國對中國崛起的焦慮感,更加背離了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南海問題的初衷。

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並非等同於武力相向。當前,中國與南海周邊各國面臨的最重要課題就是實現持續快速發展,這需要和平穩定的環境,這是地區國家的「最大公約數」。我們仍然相信,通過南海各方的不懈努力,南海問題暫時的緊張不會影響這片海域及周邊和平、穩定與發展的主旋律。我們仍然相信,通過中美兩國之間各層級的對話,中美之間能夠消除誤解,減少誤判,管控分歧,著眼長遠,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為亞洲的和平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也為所有人的「太平洋世紀」貢獻力量。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曉晨、程陽對此文有貢獻)

相關焦點

  • 王文:面對頂級外媒挑釁提問,我這樣回答
    >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此前訪華時曾聲稱中美遵循「不衝突不對抗」的原則,但南海問題上中美衝突未曾中斷。不過此時恰逢南海緊張局勢不斷升溫,雙方言辭不善,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上周,我們了解到美國人對中美局勢的看法。今天,我們請到了資深政府諮詢專家、中國頂尖智庫——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本屆莫斯科經濟論壇發言嘉賓王文,探討中國方面對中美問題的立場。 Sophie Shevardnadze: Dr.
  • 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王文)
    2016年3月18日,苗某以電子郵件形式向惠某及時任大連港全部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發出董事會通知及包括《關於審議2015年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轉增股本預案》在內的董事會議案。2016年3月22日當晚王文在惠某家中留宿,兩人有見面接觸。
  • 天才教育的十大迷思
    美國天才教育的專家稱,數十年來,有關天才教育的迷思嚴重妨礙了國家為高學力兒童提供合格的教育。這些迷思影響了天才教育的各個層面,又反過來導致了人們對天才學生課堂需求的誤解以及對天才學生能為國家帶來何種貢獻的不當認識。固執的看法與隨之而來對天才教育迷思的態度回應,導致了學校對高學力學生既不關注也未提供有挑戰性課程的整體局面。因此,天才教育項目資金匱乏,學業成就差距持續擴大。
  • 父母必讀之《教養的迷思》
    好書推薦:《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方式能否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  作者: 【美】朱迪斯·哈裡斯 著  譯者: 張慶宗  定價:58元  內容簡介:  《教養的迷思》是喬治·米勒獎(美國心理學會頒予的傑出心理學作家獎)獲獎者朱迪斯·哈裡斯的代表作,史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薦過這位與眾不同的心理學作家
  • 【教友須知】關於『贖罪券』,你有幾個迷思?!
    #迷思一:人可以買大赦而使自己免去地獄!其實.這是最常被非基督徒人士誤解的一個迷思。 實際上,大赦並不能使人脫離地獄,大赦的功效只是減緩暫罰(temporal penalties)而已,它本身無法免去永火的罰。
  • 《學齡兒童父母的「教育迷思」——認識孩子問題行為的多維視角...
    千龍網發 趙佳齊攝講座上,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毛榮建教授做題為《學齡兒童父母的「教育迷思」——認識孩子問題行為的多維視角》的講座。通過幫助家長認識自己的孩子、兒童在壓力下的表現;認識學齡兒童的學習,學習在家庭——父母——孩子之間的關係;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毛教授從多個角度,不同方面,大量實例幫助家長們正視學齡兒童的問題行為以及解決方法。
  • 「南海一號」入圍全國十大……
    4月6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20個考古項目進入終評,其中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在終評名單之列。南海Ⅰ號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的木質古沉船,1987年在廣東省臺山、陽江交界海域被發現。2007年,考古隊把「南海Ⅰ號」沉船起吊出水,並移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內,2014年啟動系統性的保護髮掘工作。據悉,船體較好地被海泥封存,船載貨物非常豐富。
  • 今年以來關於領土主權和南海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怎麼說
    關於領土主權及南海問題,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闡述中國的原則立場。 2016年07月12日 習近平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小常識·南海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西方輿論連篇累牘渲染南海問題,然而對於南海問題特別是中菲南海爭議的歷史經緯、事實真相,自詡「主持公道」的西方輿論卻「選擇性迴避」了。 南海諸島究竟屬誰?歷史早就給出了明確答案。
  • 王文:全球治理的中國貢獻源於中國共產黨的價值理念
    今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接受了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的獨家專訪。王文指出,政黨作為各國決策的源泉和核心,此次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將創新作為會議的重要內容,正是想通過政黨的對話,以影響政黨來進一步影響全球各國在政策溝通和技術創新上取得共識。
  • 南海十大最美旅徒線路出爐啦
    佛山日報訊 記者崔藝文報導:今日(25日),最嶺南之佛山鄉村遊——中華二十四節氣•西樵山•名山•名醫•名藥•名廚系列活動總結暨南海十大最美旅徒線路評選發布活動在裡水藝術河畔舉行,現場發布了南海十大最美旅徒線路。
  • 【中英文權威發布】全國青聯、全國學聯關於南海問題的聲明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擁有堅實的歷史和法律根基,對南海諸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在南海生產生活,南海早已成為所有中華兒女共同的家園。老祖宗留下的,我們青年一代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去守護,一絲一毫不容他人染指,一點都不能少。南海本是和平之海。
  • 王文:如何應對川普式「黑天鵝」的全球未來
    【2016年11月21日,受建行之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美國的焦慮》一書作者王文為近千名地方金融幹部做了一場內部講座。本文根據錄音摘要整理而成,觀察者網已獲作者授權刊載,供各位讀者參考。】
  • 學習大國:習近平關於南海問題提出哪五個核心要義?
    學習大國:習近平關於南海問題提出哪五個核心要義?(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習近平,南海問題
  • 中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
    根據上述規定,菲律賓的領土範圍限於菲律賓群島,不涉及中國的南海島礁。1961年《關於確定菲律賓領海基線的法案》(菲律賓共和國第3046號法案)重申了菲律賓1935年憲法關於其領土範圍的規定。  9.菲律賓提請仲裁的上述事項的實質是南海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超出《公約》的調整範圍,不涉及《公約》的解釋或適用。仲裁庭對菲律賓提出的這些仲裁事項均無管轄權。  10.關於菲律賓提出的第一類仲裁事項,很顯然,菲律賓主張的核心是中國在南海的海洋權利主張超出《公約》允許的範圍。
  • 揭開關於午睡的五個迷思(雙語)
    迷思1:打盹只適合懶人,或者5歲以下的孩子。   迷思2:如果睡一會,醒來時只會更難受。   Fact: How you feel after your snooze is probably a factor of how long you snoozed for. Experts generally agree that a nap should last no longer than 30 minutes.
  • 解讀|關於南海仲裁案 全世界必須要知道的10個問題
    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全面系統闡述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以及仲裁庭對本案明顯沒有管轄權的立場和理據,未來裁決結果作出後,也將不承認、不執行。有人說,中國不接受、不參與,可能要被扣上「藐視國際法」和「怕輸」的帽子。
  • 王文獲德國洪堡基金會外國科學家科研獎學金
    王文博士所訪問的弗來堡大學微系統研究所最先開展無線聲表面波傳感器技術研究,成為世界上關於此項研究的領軍者。 王文博士現為微機電實驗室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聲學傳感器以及無線傳感應用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中科院對外合作重點項目一項,並參與國家863以及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多項。
  • 【中英文對照】中國政府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
    根據上述規定,菲律賓的領土範圍限於菲律賓群島,不涉及中國的南海島礁。1961年《關於確定菲律賓領海基線的法案》(菲律賓共和國第3046號法案)重申了菲律賓1935年憲法關於其領土範圍的規定。5.關於菲律賓提出的第一類仲裁事項,很顯然,菲律賓主張的核心是中國在南海的海洋權利主張超出《公約》允許的範圍。然而,無論遵循何種法律邏輯,只有首先確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才能判斷中國在南海的海洋權利主張是否超出《公約》允許的範圍。10.
  • 吳彪華:讓詩歌成為南海名片
    吳彪華/受訪者供圖昨日,「南海影響力十大人物」揭曉,南海區文聯主席、區作協主席吳彪華上榜。提議建設「詩歌之城」身為南海區政協委員,2015年2月,吳彪華於南海區「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打造廣東省「文學強區」和「詩歌之城」的建議》的提案。作為南海區文聯主席,他發現南海文化底蘊深厚,尤其在詩歌方面。
  • 美國《福布斯》:關於抑鬱症的五大迷思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導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8月12日發表題為「有關抑鬱症的五大迷思」的文章稱,羅賓·威廉士看來是自殺身亡,這個悲劇引發全世界對抑鬱症的討論。以下是有關抑鬱症最為常見的五種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