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半保留複製的另一實驗證據

2021-02-18 真姐的生物課堂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真姐。

在一個孤獨寂寞的深夜,某同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簡訊。

【靠閱讀輸入,靠寫作輸出】,這個回答貌似有應付同事問題的嫌疑,但在那一瞬間,真就非條件反射式地蹦出了這句話。這種不假思索恰恰是自然而然,是真情流露。

靠閱讀輸入,這是在「學」,靠寫作輸出,這是在「用」,「學」以致「用」,再從「用」中不斷地「學」,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正所謂【讀而不寫則罔,寫而不讀則殆】。

接下來,進入真姐的生物課堂,藉助於一個案例,為大家【復盤】當我遇到不懂問題時我的處理習慣,在這個程序化的過程中就能體現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這兩天在做骨頭老師的教材知識彙編手冊時,碰到下面這個問題,這是論證DNA分子是半保留複製的另一實驗證據。

原理及實驗過程如下:

猛一看,這裡面的每一字我都認識耶,好棒好棒!

仔細一看,出現了幾個有點陌生的詞語,心裡一沉,這是什麼鬼?冷靜下來想一想,大致能猜出是什麼意思。

沒關係,先到百度百科查一下:

信息顯然不夠,瀏覽網頁,總結如下:

【5-溴尿嘧啶脫氧核苷】:是由鹼基5-溴尿嘧啶與脫氧核糖以糖苷鍵的形式連接起來的分子,它是胸腺嘧啶核苷的類似物。5-溴尿嘧啶與胸腺嘧啶T的結構類似,可作為胸腺嘧啶T的鹼基類似物與腺嘌呤A配對,即A-T → A-BU。

按照同樣的程序來弄清楚使用吉姆薩染料的染色原理:

接下來,我們來梳理一下實驗原理:

用圖解的形式來簡化實驗原理:

【假說】:DNA是半保留複製。

【演繹】:假如DNA分子真如我們假設的那樣是半保留複製,那在經吉姆薩染料染色以後,染色體應該呈現出如上圖所示的染色情況。

【實驗驗證】:

【總結】:關於DNA複製有三種假說:半保留複製、全保留複製和彌散複製三種模型。

必修二教材中介紹了用「同位素示蹤技術」和「密度梯度離心」的方法來證實DNA分子是半保留的複製方式,先用15N標記大腸桿菌的DNA,然後將標記後的大腸桿菌轉入普通培養基中培養,20min、40min以後分別提取大腸桿菌的DNA進行密度梯度離心,結果如下:

如上兩種不同的方法都論證來DNA分子是半保留的複製方式。

好,這就是當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整個的思維流程。


以前遇到不懂問題時總是第一時間想到去問別的老師,但通常這樣得到的答案總是容易遺忘,這是一種思維惰性,它會讓大腦一直處於「舒適區」,無法把一個問題真正想透。

後來,我嘗試著遇到問題時先自己搜集資料,瀏覽網頁、查找專業書或去知網下載相關文獻,這是通過閱讀在「輸入」,再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總結,以簡圖或者文字的形式呈現,這是在「輸出」,輸入→輸出的過程很漫長,但此時大腦是在主動獲取知識,邊看邊總結時已經將新知識與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了同化順應,這符合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能讓大腦活躍起來,保持思維上的勤奮。

鼓掌!!!

佩服,說出這麼專業的教育心理學術語,我都忍不住想給自己磕個頭拜一拜了!

好,今天就忽悠到這裡,

再賤!

相關焦點

  • 微課|DNA半保留複製的實驗證據
    DNA結構的發現,是科學史上的重要篇章,在DNA發現的背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果想了解DNA結構背後的故事,就猛戳32 江湖紛爭/看科學界中無與倫比的逆襲之戰,今天藺磊老師的微課再度來襲,幫助大家理一理,DNA半保留複製的實驗證據
  • DNA的半保留複製與複製子
    關於DNA複製的基本機制,即半保留複製(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沃森和克裡克在1953年5月就已經根據DNA的雙螺旋結構提出(Nature. 1953;171:964–67.),與其發表雙螺旋模型論文僅隔一個月。
  • 【深夜課堂】DNA的全保留、半保留和分散複製-答案
    (1)根據圖中的示例對三種複製作出可能的假設:①如果是全保留複製,則一個DNA分子形成兩個DNA分子,其中一個是_親代的__而另一個是_新形成的
  • DNA複製的過程
    字幕:複製開始會形成新的結構複製叉,因為DNA的兩條鏈是反向平行的,所以複製時打開的雙鏈看上去像是一把叉子。為了了解真核生物的dna如何複製,科學家們首先以大腸桿菌這樣比較簡單的原核生物作為研究模型。一旦複製叉形成就需要許多酶來協助才能進行DNA的複製。這個是dna解螺旋酶,它負責將DNA的雙鏈結構解開,分開的單鏈被單鏈結合蛋白(dna結合蛋白)所穩定。
  • 岡崎令治與DNA的半不連續複製
    #梅塞爾森和凱恩斯等人證實了DNA的半保留複製機制。但是,關於DNA鏈延伸的具體機制,還存在一個「延伸方向悖論」,即所有DNA聚合酶均以5』-3』方向合成,而實驗觀察中兩條反向平行的DNA鏈又都是連續延伸的。也就是說,下面的兩個模型都缺乏實驗支持。
  • DNA分子的複製學習
    3、實驗結論DNA分子的複製是半保留複製要點二:DNA的複製——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過程1、場所:繼續在無放射性的培養基中培養時,由於DNA的半保留複製,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個染色單體含一個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單體含放射性。
  • 復旦大學公布學碩大綱 & 生物化學:DNA 的半保留複製
    DNA-polⅠ,即 DNA 聚合酶Ⅰ,作用是填補複製中的 DNA 空隙,DNA 修復和重組。C 錯。D. DnaG 蛋白,也叫引物酶,作用是在 DNA 複製時以 DNA 為模板合成引物。D 錯。本題可參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衛 8 版教材 P286。
  • 3.3DNA的複製
    鹼基互補配對原則暗示DNA的複製機制可能是怎樣的?【提示】鹼基互補配對原則是指DNA兩條鏈的鹼基之間有準確的一一對應關係,暗示DNA的複製可能需要先解開DNA雙螺旋的兩條鏈,然後通過鹼基互補配對合成互補鏈。2. 這句話中為什麼要用「可能」二字?這反映科學研究具有什麼特點?【提示】科學研究需要大膽的想像,但是得出結論必須建立在確鑿的證據之上。
  • 每周答疑:DNA半保留複製和有絲分裂以及減數分裂過程問題
    A.該精原細胞完成一個細胞周期後,每個細胞中的染色體均為b型B.在含3H標記的培養基中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會同時出現a、b兩種類型的染色體C.在不含3H標記的培養基中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中的染色體均為b型D.理論上,最終形成的8個精細胞中,帶標記的染色體數與不帶標記的染色體數相等解答:本題考查DNA半保留複製和有絲分裂以及減數分裂過程
  • 高中生物《DNA的複製》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最早提出的DNA複製模型有三種:1.全保留複製:新複製出的分子直接形成,完全沒有舊的部分;2.分散複製:新複製的分子中新舊都有,但分配是隨機組合的;3.沃森和克裡克推測是半保留複製模型複製時,DNA的雙螺旋解開。
  • 生化名詞解釋:半保留複製,別構效應,核酶,操縱子,SD序列
    半保留複製(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在DNA複製過程中鹼基間氫鍵先破裂並使雙鏈斷開,然後每條鏈可作為模板在其上合成新的互補鏈。在此過程中,每個子代分子的一條鏈來自親代DNA,另一條鏈則是新合成的,這種方式稱為半保留複製。2.
  • 有關DNA的複製的所有問題都在這裡(含新舊教材比較)
    Watson和Crick緊接著發表了第二篇論文,提出了半保留複製假說,想要驗證假說就必須要進行實驗,尋求證據。,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成功地證明了DNA的半保留複製。實驗驗證的重要性。圖13 半保留複製與全保留複製(圖片來源:Wikipedia)新版必修Ⅱ的圖太糊了,這裡就沒有放上去主要是想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全保留複製 新教材關於DNA複製的過程的插圖更加科學合理
  • 《生物化學-DNA的生物合成(複製)》PPT!
    複製 親代DNA 子代DNA一、半保留複製(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二、雙向複製(bidirectional replication)三、半不連續複製(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四、複製的高保真性(high fidelity)子鏈繼承母鏈遺傳信息的幾種可能方式
  • DNA複製
    ,能與DNA單鏈結合的蛋白質是:A 【2011-130,生物化學,B型題】具有催化短鏈RNA分子合成能力的蛋白質是:D題目解析:考查要點:DNA複製【2014年西醫綜合大綱「生物化學部分(三)基因信息的傳遞」中的第2個知識點】
  • Cell:從拓撲學角度揭示DNA複製之謎
    但是,DNA雙螺旋中那兩條熟悉的鏈是如何在沒有纏繞的情況下成功複製的,這就很難解釋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拓撲學角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這種雙螺旋形狀對DNA複製的影響。通過使用真核生物作為模型系統,他們發現染色質(由DNA、組蛋白和非組蛋白等成分組成)的內在機械性能決定著染色質纖維如何纏繞。
  • BrdU染色下的半保留複製驗證試題解析
    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1個DNA複製3次所產生的DNA分別位於2條染色體上B.b圖每條染色體均有1個DNA的2條脫氧核苷酸鏈都含BrdU   C.c圖中有2條染色單體的所有脫氧核苷酸鏈都不含BrdUD.若再進行分裂,第4次分裂中期則只有1條染色體出現深藍色【答案】B【解析】根據DNA分子半保留複製的基本原理
  • 【倒計時 78 天】現場確認時間公布 & DNA 複製的特點和酶
    在複製時延長子鏈中主要起催化作用的是 DNA-pol δ,它相當於原核生物的 DNA-pol Ⅲ,此外它還有解螺旋酶活性。DNA-pol α 雖能催化新鏈延長,但延長的長度有限,不是複製的主要酶,可它能催化 RNA 鏈的合成,因此認為它具有引物酶活性。DNA-pol β 複製的保真度低,可能是參與應急修復的酶。
  • 通過DNA的複製作用,遺傳信息從親代DNA分子傳到子代DNA分子中
    DNA是攜帶遺傳信息的載體,細胞分裂前,通過DNA的複製作用,遺傳信息從親代DNA分子傳到子代DNA分子中。DNA複製時,是從一個特定的起始點開始的,兩條DNA鏈分別做模板,在DNA聚合酶等許多酶和蛋白質分子的參與下,以四種脫氧單核苷酸為原料(dNTP),以鹼基配對為原則合成新一代的DNA分子,合成方向是5′→3′。經過複製後的DNA分子中,一條鏈來自親代DNA分子,另一條鏈是新合成的,這種複製方式叫做半保留複製。
  • 高中生物DNA的的結構和複製有關計算
    4、DNA的半保留複製:在子代雙鏈中,有一條是親代原有的鏈,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  5、人類基因組是指人體DNA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分析測定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  語句:  1、 DNA的化學結構:  ① 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
  • DNA的複製過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