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如雪花似蝶」、「翅薄如宣千張紙,青娥子實披素羅。」18日記者獲悉,陝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李蕊將五味子、生薑、雞內金等多種中藥材畫成手繪,還配上原創詩詞,介紹該味藥材的特徵、功效等,讓中藥材知識成了藝術品。目前她已經累計創作了500幅作品。
「這個『芬芳如雪花似蝶』其實就是在描述生薑的花的形態,『翅薄如宣千張紙』描述的是木蝴蝶。將傳統的中藥材結合自己創作的詩歌,加上我對中醫的情懷,用畫的這種載體呈現出來。」採訪中李蕊向記者介紹,自己起初是從畫雞頭、黃精等陝藥開始,後來就不單單是畫陝藥了,開始畫各地的藥材。「現在通過自己的朋友圈,每天發一篇作品叫『每日一藥』,是中英文對照版本的,所以我將來集結成書也想做成中英文對照版本。」李蕊說。
談起畫中藥的緣起,李蕊說源於自己內心深處對中藥的喜愛和一次偶然事件。2016年,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快更準確地理解和消化醫學知識,李蕊創作了幾組關於慢性腎炎、乳腺癌、頸椎病等等一些疾病的漫畫,沒曾想這些漫畫備受學生的喜愛。
「學生的反響非常好,覺得圖文並茂非常直觀,有利於對知識的掌握,有助於他們的記憶。於是我就想,能不能把我所教授的學科,也就是醫學類的知識用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剛好有一個前輩當時要出書,找我幫他畫一些陝藥作為插圖,我自己也非常喜歡畫這些,所以就很爽快地答應了。」李蕊說,在繪畫過程中,她曾多次到秦嶺去考察,走進山林深處,走近中草藥近距離觀察它們,而在查閱資料、繪畫的過程中,更加形象和細緻地了解了各種中藥的形態、藥性,就更覺得把陝藥畫出來很有意義,越發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加上從小就喜歡文學,喜歡寫詩,喜歡畫畫,就這樣持續了下來。」談起創作的過程李蕊表示,一般早上6:00起來,然後就開始構思,早期只是構思當天畫的內容,到後來慢慢覺得要有系統性,就拿著《中國藥典》的目錄開始排版,像《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中國藥典》都是她查閱的資料。除了查閱資料,她還利用寒暑假時間到山裡,到四川甚至到西藏看當地的道地藥材,還多次到一些中藥基地的考察。
「我所畫的中藥,很多所配的詩裡都會有它們開花、結果的時間。」李蕊說,在創作的過程中她力求科學嚴謹,為這些繪畫配詩時,還會帶著個人的思考和認知。
「從老師所作的畫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每味中藥所針對的症狀,而且所畫的中草藥酷似實物,很容易辨認。在裡面我也看到了很多可以直接吃的食物,例如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大蒜、芋頭、玉米須等等,這些食品居然也是中藥。」一位學子說,當看完李老師所創的中藥詩畫集後,從老師身上看到的是對中醫藥的熱愛。
「秦嶺裡有很多中藥都很漂亮。這對我回來後再構思創作是非常有啟迪的,我就想將它們的美,將它們的形狀、藥性,以及背後的傳統文化都能夠展現出來,藏在我的畫和詩歌當中,提供給大家來慢慢體會。」李蕊說,將來她想以《神針本草》為名出一本詩畫集。讓更多的學生以及讀者了解中草藥,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魅力。(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任娜 通訊員 胡馨文)
編輯: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