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的話題我們科普了很多,都知道子宮內膜異位症經常被描述為「盆腔的沙塵暴」,因為它涉及的病變範圍較廣,通常會累及到腹膜(在肚子內覆蓋器官表面的一層膜)、卵巢、陰道、直腸膈等位置,異位在卵巢就是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症,即卵巢巧克力囊腫,還有腹膜型、深部浸潤型,內膜異位到子宮肌層就形成了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引起的疼痛難以言語,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門墜痛、腰背酸痛,五花八樣的痛!子宮腺肌病還不容易懷孕,有生育要求者原則是儘快懷孕,通常子宮腺肌病的患者合併有巧克力囊腫,且多數有生育要求。如果患者的病情不嚴重,在臨床我們一般建議可以先觀察,有生育需求的就儘快嘗試懷孕。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一種藥物既可以同時滿足高效止痛、抑制病灶、縮小病灶、促進懷孕、長期安全使用的需求。
目前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技術已經是子宮腺肌病治療的新路子,也是子宮腺肌病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高強度聚焦超聲技術作為一種無創的治療手段應用於子宮腺肌病的臨床治療中,效果良好。由於子宮腺肌病是常見的婦科良性疾病,沒有根治的辦法,一切治療都是權益之計。因此這個疾病需要的是慢病管理治療方式,以前子宮腺肌病傳統手術只能切除子宮或者部分病灶切除,創傷非常大。現在以海扶刀為代表的聚焦超聲消融治療技術,也是消融(切除)部分病灶,保住了患者的子宮,而且無創、可重複治療,但是海扶刀依然不能徹底消滅所有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需要結合治療方案,比如內分泌藥物治療。
關於子宮腺肌病的內分泌治療,到底需要打針嗎?
1.聚焦超聲消融治療後為什麼要打針?
婦科醫生在子宮腺肌病治療後,尤其是合併有巧克力囊腫,術後一般都會建議打GnRH-a,術後第一次月經的第1-5天注射第一針,主要是將體內的雌激素降更低,從而抑制殘存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延緩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打針後可能會出現低雌激素引起的潮熱出汗等症狀,可以用藥物緩解症狀。
2.需要打幾針?
一般情況間隔28天第二針,再間隔28天第三針,有生育要求的,需要到生殖中心評估。為了儘快懷孕,可考慮做試管嬰兒,子宮腺肌病是做試管嬰兒的指徵之一。打2~3針GnRH-a接著促排卵,個別需要4-6針,要看具體情況,子宮體積較大,需要打針讓子宮縮小,可能需要打4-6針。
3.何時可以懷孕?
通常情況是三針後的3周左右複查B超,根據B超、盆腔增強的磁共振檢查評估子宮的情況,以及聚焦超聲消融治療後病灶壞死的情況,可以不等月經就做嘗試管嬰兒,既能節省時間,又比較快的解決懷孕問題,且能很好的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再生長。還可以打針停藥後嘗試懷孕,這樣做的風險是在試孕的過程中,也許還沒懷孕,子宮腺肌病又復發了。
子宮腺肌病的治療是婦科界的難題,尤其是合併不孕症,不僅僅是海扶醫生治療局部病灶,同時需要婦科醫生、生殖醫生互相配合。給患者一個適合自己的綜合治療方案,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其實除了醫學幹預,自我的慢病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包括通過運動降低對疼痛的敏感性,良好的情緒管理、優質睡眠都有助於疼痛緩解,減少子宮腺肌病病灶的復發,促進懷孕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