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購房經歷了低谷期,今年是否會逆勢下跌?老農民說了四個理由

2021-01-18 小小宇談體育

農民購房經歷了低谷期,今年是否會逆勢下跌?老農民說了四個理由

前言:以現在農村人結婚的習俗來看,對女方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城市要有房、車是必須的,所以在城市房價不漲就很難,在農村人進城就趨之若鶩。但今年情況特殊,不少農民雖然有購房需求,但觀望氣氛濃厚。

由於今年疫情爆發,許多農村地區計劃買房的人都在觀望,更多的人期待房價能降下來,因此今年各地城市的房價上漲速度有所減緩。如今農民進城買房越來越少,那麼農村進城買房會不會迎來「退潮」?從作者對農村的了解來看,一些本來就有購房需求的農民,今年開始猶豫,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來看看老農的說法。

受疫情影響,今年農民工復工晚,收入受到影響。

今年初,受疫情影響,農民工返鄉較晚,返鄉後的工作更難找。也有一部分農民工沒有進城,選擇就近就業。如此一來,今年農民工的收入受到了很大影響,原本有購房需求的農民不得不重新規劃,畢竟購房後的壓力很大。很多人考慮到這場疾病在全球的傳播,現在的情況並不明朗,越來越多的人在觀望。

農村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有了戀鄉情緒。

如今,農村,水泥路通暢,天然氣入戶,農村廁所改造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這一年回家的不少農民都表示不想外出,呆在家裡比較舒適也比較安全,農村環境那麼好,外地人接觸也很少,不像城市裡的人,接觸的人很雜。現在在附近找點活幹也沒問題,等情況好轉了再做吧。此外,不少農民表示自己開車也可以到城裡工作,與其在城市買高價的房子,不如把農村自家的房子蓋起來,住得還寬敞。

城市高層住宅面積小,攤販多,農村居民不習慣。

現在,城市的房屋越建越高,樓間距越來越小,許多鄉下人不適應高層電梯房,有的還恐高。並且現在房子公攤面積很大,花了一百多萬買一點空間覺得不值。農村蓋房子要是花的錢不多,還是寬敞舒適的,何樂而不為?

城市房價雖然很高,但是質量卻很難保證。

鄉村裡,許多人買了房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房子的質量問題,地基下沉、裂縫、漏水等現象,讓許多農民擔心。

高層電梯房遇到停電或其他意外事故都會很不方便,此外,高層電梯經常水壓不足,用水也會不方便。

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居民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新一代農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從農村婚嫁的要求來看,主要還是看人。關於男方是否在城裡有房,其實也不見得,只要人勤快有本事照樣結婚。

結論:受今年疫情影響,農民買房不再那麼緊迫了,復工後,從各地樓市開盤來看,房源還是比較充足的。所以,今年能否形成拐點,還很難說。

相關焦點

  • 房價下跌,賣房回鄉還是繼續還貸?農民購房者面臨艱難選擇
    三四線城市購房主體是工薪階層和農民購房者,特別是棚改期間,很多農民踴躍進城購房。導致三四線樓市十分火爆,房價也是放量上漲。同時,吸引來很多知名房企入駐三四線樓市,炒房者、投資者囤積房源現象十分普遍。
  • 什麼樣的農民會,才是農民最喜歡的?農資商這樣說
    晉北農民劉大爺說,他每年到了冬天就是參加各種農民會,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參加農民會,那裡人多,能閒聊,聽聽那些「專家」的話,開完會還能拿到一些東西,說不定還能混頓中午飯呢。曾經有一段時間,行業對於農民會的看法有點偏頗,認為農民會成了一個促銷的工具,就跟逮螞蚱似的,逮住一個是一個。今年,行業對於農民會的認識是這樣的,農民會必須辦,是提高肥料銷量的必走一步,只是方法要改變一下。
  • 農民進城買房給補貼,你會買嗎?
    政策對包括農民工在內的群體給予了購房鼓勵和購房補貼,屬於刺激力度較大的政策。尤其是從政策本身來看,內容非常詳細,可以認為刺激購房的傾向非常明顯,成為當前三四線城市刺激購房需求的一個重要案例。看到這個新聞,可能會讓很多農民朋友感覺欣喜若狂,雖然有些人自己所處地市暫時沒有這個政策,但是新聞說的為了刺激房產經濟購房需求,這不失為一個好的舉措,也許不久的將來更多的地方會出臺相關的政策,假如我們當地將來會有這方面的刺激政策,你是會繼續觀望還是立馬行動呢?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觀點!
  • 為什麼農民覺得火葬像是燒垃圾?老教授給三條理由,字字在理
    雖然現在這種觀念正逐漸淡化,但部分農村仍然保留了後一句話的重點訊息——我們得為親人留個墳。 現代發展與舊觀念的激烈衝突 前有河南周口在2012年強制剷平兩百多萬座墳墓,後有專家推崇火葬制度,為了能讓農民 更徹底的融入其中,現在農村也建立了很多公墓和火葬場。
  • 《老農民》迎大結局 當代農村劇:農民去哪兒了?
    人們不禁要問:我們的電視劇創作中,農民到底去哪兒了?   田地裡耕作的場景,久違了   「我是山東人,我也靠著黃河,牛大膽,相當於我哥哥這個輩兒的。」作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年過七旬的李準參加過很多電視劇的研討會。但是,以這樣一句平實而動情的自述開頭,還是第一次。在不久前的《老農民》研討會上,他說,這部電視劇,感動、親切,「一看就想起了我小時候許多事!」
  • 三四線城市調控政策轉向?菏澤成武縣:農民進城買首套房每平米補貼...
    第一,購房戶憑不動產登記證或備案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申請本人及其直系親屬可直接在購房所在地申請辦理城鎮居民常住戶口,並且保留其原有宅基地,依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權。符合條件的可繼續享受上級農村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村集體收益分成等惠農政策。第二,農民進城購買首套新建商品房享受每平方米300元的優惠。
  • 今年,這7個城市的房價最有可能下跌!
    這些政策包括,銀行利率、首付、購房條件、購房優惠等方面。一是,因為這次突發的疫情,加上經濟上的周期見底,寬鬆政策會是今年主要趨勢,這些政策會不同程度的刺激樓市,一些利好會向買房者傾斜。買房,不同的角色,所處的環境不同,目標不同,會有不同的應對策略。所以,對於想要買房的人而言,明確目的,然後看清形勢,再去採取策略會更好。貳了解一二三四線購房潛力買房買在哪個城市,也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 「被逼上樓」的農民:老房強拆,新房未建,窩棚裡等明天
    二來,老房拆掉後,同樣是130平米的新蓋毛坯房,約20萬才能買到,再加10萬裝修費,一共30萬,而補償款僅10萬,對於部分家庭來說買這種新房十分困難。第三,房子被拆除的兩年後才能拿到毛坯房,再加上半年的裝修時間,這兩年半時間農民無處可住,村裡的安排是:給予一定的補助(我家的租房補貼是1萬),讓農民出去租房住。
  • 單身農民娶妻難,10到20年後面臨的難題,會焦頭爛額又無奈
    【01】父母老了,一旦生病,單身農民就會雪上加霜。 現在30多歲的農村男孩子,10到20年後,父母老了,如果體格硬朗還好,畢竟他們也能自己互相照顧。可是如果父母親當中有一個人生病住院,那麼單身男人一個人在醫院忙前忙後,一會排隊去繳費,一會又要去安排住院手續,去做各種各樣的檢查,如果體質差點的人也會病倒。
  • 農民的生活真的是一年比一年難啊
    都說農村裡面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可是誰又知道現如今當下的農民確實十分難做。當個農民真的真的不容易,特別是經歷這幾年的情形,看來做農民真的太不容易了。種糧食不賺錢。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農民,現在自己家裡面承包的一畝三分地數量並不多,所以種植的面積也肯定是有限的。儘管今年的糧食價格稍微有點上漲,但實際上上漲的幅度也不大,對於個體的種植戶來說也沒有多大的經濟提升的影響。今年養豬很賺錢。
  • 今年多了個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會不會放假?為何定在秋分?
    文章配圖確切的說,並沒有所謂的「豐收節」,因為耕種五穀雜糧,多看天吃飯,旱澇災害不斷,所謂的「豐收」也不是年年都全國都有的。但對於80後來說,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一年兩次,每次半個月的「農忙假」。夏收夏種一次,秋收秋種一次。隨著機械化及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這個農忙假早已經消失不見了。
  • 01-16房產熱點解讀:這個縣拿出真金白銀鼓勵農民進城買房:拆除農房...
    這個縣拿出真金白銀鼓勵農民進城買房:拆除農房每平補350元 縣城買房再補5萬!江蘇阜寧縣發布《農民進城入鎮購房優惠政策》,對於到縣城等區域新購商品房(含二手房)的,每戶在農房拆除補助基礎上再補助5萬元;到其他集鎮新購商品房(含二手房)的,每戶再補助3萬元。
  • 《老農民》壯闊開播 陳寶國瑛子上陣父女兵
    《老農民》12月22日登陸四大衛視。瑛子飾演「牛麥花」,與父親牛大膽(陳寶國飾)上陣父女兵,共同開疆僻壤帶領村民走向富足。瑛子《老農民》定妝照網易娛樂12月26日報導 近日,金牌編劇高滿堂「工農商」三部曲的收尾大作《老農民》已於12月22日登陸北京、山東、黑龍江、河南四大衛視壯闊開播。
  • 江蘇阜寧鼓勵農民進城購房 拆除補助基礎上可額外再獲5萬元
    (註:安置房超市是阜寧縣針對縣城區域房地產市場趨於疲軟的實際情況,選擇縣城規劃區範圍內已建成且符合交付條件的商品房進行團購,並將相關信息整合至平臺,方便被拆遷群眾選房)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阜寧縣發布政策的出發點是保障農地入市過程中相關農民的權益,客觀上有助於激活農民進城購房需求。
  • 江蘇江陰農民工辦卡遭刁難:理由是昨天銀行卡辦完了
    幾個工人為了方便發工資,所以才有需求到銀行裡面辦一張卡,如果說是遇到手續不全,或者是資料不全,被告知不能辦理這樣的事情,我想有不少人都會經歷過,但是我是第一次聽到說是銀行卡被辦完了,不能辦理的理由簡直是荒唐。
  • 2018今年農民豐收節放假不 農民豐收節是法定假日嗎
    國家今年新設立的農民豐收節吸引不少人的關注,豐收節是在每天的秋分,那麼,中國農民豐收節是法定假日嗎?中國農民豐收節放假嗎?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法定假日嗎  2018年6月21日國務院同意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具體由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施。
  • 農民為何不願意「火葬」?看看老農民怎麼說的就明白了!
    因此現在國家鼓勵農民進行火葬,可是農民卻不願意,這是為什麼呢?一個農村老人這樣說道,老輩人傳下來的規矩,人死後落葉歸根。從老人的這些話語中,我們能體會出,老人的土葬觀念是根深蒂固的,而且較為封建和傳統,遵循老輩人們的習俗,確實在農村,尤其是老輩人們的思想是非常傳統的。他們以繼承老輩人們的習俗為美德。短時間之內想要改變老農民的思想是很難的。
  • 農民多掙錢還是多賺錢?
    近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1、穩定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從一季度來看,農民家庭性經營淨收入對增收的貢獻率,從去年的34.3%下降到今年的33.4%。所以,做好農業的節本增效,對農民家庭經營淨收入增長非常有用。
  • 在田裡幹活的農民多大歲數算老了?
    在田裡幹活的農民多大歲數算老了?這個老了的概念很模糊,怎麼算老了呢?幹不動活算老了,還是劃定一個年齡段算老呢!若按幹不動活了為標準,更不好確定。因人而異,有的70~80歲還能幹呢!有的40~50歲就幹不了活了,甚至永遠不幹活了。
  • 呵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
    這種現象折射了如何切實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問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關係到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和糧食安全。  在當前和很長一段時期內,一家一戶小規模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生產的基本面。我國有2.2億農戶從事糧食生產,是基本主體,他們是否有生產積極性,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決定性影響。對於農民來說,種糧除了保障口糧外,還是謀生的手段,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一定要讓農民有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