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民覺得火葬像是燒垃圾?老教授給三條理由,字字在理

2020-12-13 騰訊網

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老話講窮不離家,富不遷墳。雖然現在這種觀念正逐漸淡化,但部分農村仍然保留了後一句話的重點訊息——我們得為親人留個墳

現代發展與舊觀念的激烈衝突

前有河南周口在2012年強制剷平兩百多萬座墳墓,後有專家推崇火葬制度,為了能讓農民 更徹底的融入其中,現在農村也建立了很多公墓和火葬場。不知道農民朋友是否好奇,為什麼一定要讓人們摒棄土葬的觀念?

據可徵集的大部分信息表示,制止土葬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避免佔用耕地資源

現在用地資源緊張,人地矛盾正逐漸提升,尤其是當前城市人口膨脹,需要更多的土地用作房產開發給人居住。農村的宅基地歸於農民,永久性基本農田歸於農業,但那些墳卻不受管轄,因此專家認為開發墳地有利於擴大可用土地資源面積,減緩人多地少的紛爭。

二、採取「一刀切」有利於農民放下心中芥蒂

用一句話形容就是「長痛不如短痛」,專家希望通過遷墳火葬的方式讓農民逐漸忘掉這片土地曾用作埋墳,按時間來推算,只需要三代人就能做到讓人們「遺忘」,因此越早剷除,土地糾結也就變得越少。

三、百年新墳容易出現腐爛和微生物滋生的情況

墳地內一旦棺木破損或是進入某種微生物質,屍體容易出現腐爛、微生物滋生等情況,這些物質會對土地產生傷害,這也就導致土地不能滿足「隨時用隨時取」的理念,因此如果能從這一代人斷掉埋墳,那下一代起就可以徹底禁止土葬,將土地完全應用於開發利用。

針對這三點,張老教授表示無稽之談

首先要說明一點,人之所以要土葬,是為了表達對逝者的尊重,自古講忠孝禮義廉恥,華夏始終以親情為主,無論土葬還是火葬都是人們對逝者的緬懷,尤其是在老一輩人眼裡,只有恨一個人恨到怒不可遏,才會說出「我要把你挫骨揚灰」這種惡毒的語句,結果現在卻變成了常理,這在老一輩農民眼中是難以接受的,反感的不僅僅是火葬,更是對自己未來的擔憂。

火葬難道就不會佔用土地資源嗎?並不是,土葬與火葬都是選擇一處固定區域,只不過土葬是百年一輪迴,而火葬是當場結束罷了。

火葬被鼓勵和推崇導致的代價就是成為壟斷行業,而且去過火葬場的人都知道,其位置離居住區往往非常遙遠。既然專家鼓勵不信鬼神,為什麼建設的時候仍然要遠離人群?這和晦氣無關,其真正原因是燃燒後的氣體是有毒物質,它所造成的汙染程度遠遠高於秸稈或是燒柴,因此從環境角度講也說不過去。

綠色的土葬的方式是否會傷害土地,相信千百年來人們已經通過實踐證明,那麼火葬的真正含義就只剩下一點原因——那片地需要被開發,剩下的不過是藉口。

火葬的強制執行措施仍然在逐步推進,至今土葬禁止的規定也變得越來越多,再加上農民火葬擁有補貼(可以諮詢村集體現在是否還有),很多人已經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也就不了了之。

您對這種即將消失的葬送制度怎麼看?

糧罐兒,一家略有調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與您分享科學種植技術、農業政策、農業資訊、農產品行情。日行一善,看文點讚,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當然實行火葬之後,最有怨言的自然是很多農民朋友,因為這土葬已經實行了幾千年了,現在突然讓他們去改變,首先是觀念上不能認可,無法邁出這一步,尤其一些農村老人他們害怕火葬,擔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
  • 北大教授反對火葬,呼籲恢復土葬:墓地價格上漲,人被當成垃圾處理
    除此之外,吳飛教授還表示,火葬對環境汙染大,而且近年來墓地價格持續上漲,一些人已經有點承擔不起了,人被當成垃圾處理,燒成灰燼,是對逝者的不尊重。但是在建國之後,國家強力推行火葬,在城市殯葬行業就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不過在偏遠的農村地區,長期實行的還是土葬,不過逐漸逐漸地也在推行火葬了。比如說現在在河南,還有一些其他地區,這個火葬又在被強行推廣,而且現在在推行火葬的過程,當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今天就從三個方面詳細地來進行剖析和分享一下火葬和土葬利弊。
  • 農民為何不願意「火葬」?看看老農民怎麼說的就明白了!
    然而這樣的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對於土地的合理使用國家越來越重視,畢竟這關係到農村的經濟發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顯然推行火葬是勢在必行的。因此現在國家鼓勵農民進行火葬,可是農民卻不願意,這是為什麼呢?
  • 北大教授吳飛:火葬是把人當垃圾處理,建議恢復土葬,有無道理?
    然而後來隨著文明的進步,土葬明顯不再合時宜,浪費土地資源,所以喪葬方式發生了變化,人們開始傾向於火葬。火葬也一度成為主流,然而有一個北大教授卻建議恢復土葬,稱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處理,這背後有何道理?吳飛教授教授持有的觀點這個北大教授名叫吳飛,他非常喜歡我國的傳統文化。
  • 北大教授:恢復土葬,火葬是把人將垃圾處理
    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口暴漲,為了節約耕種土地同時控制封建迷信,大力推行火葬形式。就目前形勢來看,在城市裡火葬形式已經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還是講究土葬,老人們認為人一定要入土為安,還有一些較為激進的人認為屍體火化屬於橫死,會化為厲鬼殃及子孫後代。
  • 傳承千年的土葬制度被改火葬,為何北大教授會說:遺體當垃圾處理
    古代的喪葬文化但除了土葬之外,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還存在其他一些方式的殯葬方式,像樹葬、懸棺葬、崖葬以及火葬。對於我國傳承了千年的殯葬制度從土葬改為火葬,北大一位教授提出了質疑,他認為我們應該改回土葬制度,這位北大教授就是吳飛。吳飛於1973年出生,是河北肅寧人,1999年的時候取得了北大哲學碩士,2005年的時候又獲得了哈佛大學人類學的博士以及北大哲學的博士後,如今已經擔任北大哲學系的教授。
  • 北大教授吳飛:應當恢復土葬,火葬就像把人當垃圾一樣焚燒處理
    然火葬費用高昂,許多偏遠地區的家庭承受不起,紛紛倡導恢復土葬。與此同時,北大哲學系吳飛教授公開表明自己的觀點:「應當恢復土葬,火葬就像把人當垃圾一樣焚燒處理,沒有任何人文符號。」此觀點是否有道理呢?
  • 在農村,為什麼專家非得建議農民火葬?這三點原因大家是否贊同?
    這幾年來國家一直以來都在推行火葬,而在一些邊遠地區,很多農村的老人依舊不能理解火葬,在他們眼裡土葬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因為人們常說死者為大,人死了用得給他留一個完整的屍體吧。如果是火葬的話,那麼這個人可能連一個完整的屍體都沒有了。針對這種情況,國家和政府也一直都在努力,努力改變這樣的觀點,希望讓火葬的觀念能夠深入到每個人的心裡。
  • 「人不該被當成垃圾燒掉」,農村呼籲恢復土葬,北大教授也力挺
    打開QQ瀏覽器,查看高清大圖當然,這裡面也不少支持土葬的人士,比如北京大學的吳飛教授就為土葬說了句話:「人不該被當成垃圾燒掉」 。還有就是火葬的費用,器物的天價,這無形中就加重了農民的負擔。本來仙人過世就是一件悲情的事情,還要為這樣的事情煩心。打開QQ瀏覽器,查看高清大圖4、從人文情懷上看,把人當成垃圾一下的燒掉,確實難以讓人接受。
  • 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北大教授為什麼呼籲土葬?
    家中有人去世,一般進行土葬,但後來火葬越來越多地代替了土葬,成為新進「習俗」。北大教授曾提倡,取消火葬,恢復土葬。那麼為什麼這樣提倡呢?  例如,很多農村人不願意火葬,依舊土葬,覺得即使死後也應該軀體完整,火葬明顯與此衝突,並且很多人對火葬是感到害怕的。在剛推行火葬時,發生了不少紛爭。很多地方依舊悄悄舉行土葬,如果被發現,就會直接往逝者身上澆汽油燒掉。其實是沒有人性的,完全沒有考慮到逝者的尊嚴。相信這也與推行火葬的初衷相違背,沒有任何效果。
  •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麼說?
    由於土地資源的珍貴,墓地價格飛速上漲,火葬這一新的殯葬制度逐漸流行開來。一直到現在,除了少部分農村地區還在實行土葬以外,大部分地區早已習慣火葬。在對火葬早已司空見慣的今天,卻有一名北大教授對此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此人名叫吳飛,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吳飛教授認為,雖然火葬的殯葬制度看起來更為合理,但其處理方式很敷衍。
  • 農村土葬浪費土地資源,但實行火葬真能節約土地?看農民怎麼說
    火葬比土葬更加環保嗎?那麼並無法解決木材的消耗和土壤的使用問題,佔用土地資源的情況還是會發生,這樣真的可以節省土地嗎?恐怕是一個悖論。當今的環境問題日益加劇。就連街邊農村的秸稈都不可以燒,那麼火葬真的可以環保嗎?火葬也是以火來燒壞東西,然後汙染空氣, 怎麼會真正的環保呢 難道火葬就不會存在汙染了嗎?
  • 土葬改火葬後,北大教授:這是把人當垃圾處理,喪葬將如何發展?
    但是從二十世紀以來,火葬慢慢被人們所接受,我國也在1949開始推行火葬。究其原因是因為土地資源被浪費,以及土地汙染。直到現在,我國的火葬比例佔了53%,依舊還有接近一半的人使用土葬。而最近一位北大教授也發表了言論,他認為土葬是傳統,而火葬則是把人當垃圾處理,所以應該恢復推行土葬。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土葬佔用土地資源,農民為何不火葬?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難
    人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而人死之後往往要舉行葬禮,而對於農村人來說,死者的葬禮方式選擇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大部分的人實行的都是土葬的方式,不過由於土葬佔用土地資源比較多,國家現在大力推行火葬,有些地區甚至成為強制性的葬禮方式,可是農民對此似乎並不買帳,為什麼?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了難。
  • 農村殯葬改革,火葬有補貼,為啥農民還不願意?老農說出3點原因
    不過這種土葬的方式非常浪費土地資源,土地被佔用的面積也越來越大,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國家開始推行火葬,甚至還為此出臺了補貼政策,可是農民依然不買帳,為什麼?原因主要就是以下這幾個。尤其是老一輩的農村人,他們覺得應該要完整的入棺材,順利的埋進土裡,這才是最終的歸宿。而現在實行了火葬制度,也就意味著不能入土為安,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
  • 與火葬相比,土葬到底有哪些缺點?第六條最要命
    現在我們的喪葬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火葬,這多為城裡人的選擇,將已經去世的人火化後,再把他們的骨灰盒或拿回家中供養,或安葬到公墓中去。另一個就是土葬,這多為農村人的選擇,就是直接將已經去世的人找一塊風水寶地埋起來,立個墳頭,方便時常去祭拜。但是現在都是提倡火葬,覺得土葬實在是有太多弊端了,那土葬到底有哪些弊端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北大教授抨擊火葬不科學,土葬更適合傳統文化,殯葬業或變風向?
    而火葬也是羌族的一種風俗,後來隨著佛教在東漢傳入,這種文化逐漸佔領上風。佛教的僧人們就是火葬,於是信奉佛教之人也都改變了習俗,尤其在隋唐時期更為盛行。直到宋元時代,火葬走遍全世界,民間火葬更為普遍,根據史書記載,我們最熟悉的「武大郎」,就是火葬,《紅樓夢》裡的晴雯也是火葬。
  • 農村實行殯葬改革,農民表示不接受!國家予以補貼,火葬將成主流
    但是要想在農村大範圍推行火葬也是比較困難的,相較於土葬來說,很多農民認為火葬不符合傳統,不能讓死者好好安息,同時火葬的各項費用也比較高,讓不少農民承擔不起。既然國家要大力推行火葬,讓廣大民眾接受火葬,肯定要採取一定的經濟鼓勵措施,即對自願將土葬改為火葬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重點補貼農村這三類人。
  • 農民注意:今年起土葬將成過去式,這4類人火葬有補貼,最高1萬元
    受傳統觀念影響,農民認為人去世了就應該入土為安,落葉歸根,這是對逝去人的尊重,也希望能討得一個好彩頭。受這個觀念的影響,很長時間以來,農村幾乎都是採用的是土葬,雖然火葬已經推行了多年,但在農村地區仍然收效甚微,知道的人很多,但真正採用的人卻很少。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北大教授:農民燒火做飯,產生大量汙染!請給農民留條路吧!
    這幾年來,農民、農業、農村等三農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正是因為關注度高,每隔一段時間,總是能出現幾個事關三農的熱點話題。各路專家經常就農村的大事小情、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表看法,有的深受農民支持,有的卻總讓人大跌眼鏡,覺得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