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老話講窮不離家,富不遷墳。雖然現在這種觀念正逐漸淡化,但部分農村仍然保留了後一句話的重點訊息——我們得為親人留個墳。
現代發展與舊觀念的激烈衝突
前有河南周口在2012年強制剷平兩百多萬座墳墓,後有專家推崇火葬制度,為了能讓農民 更徹底的融入其中,現在農村也建立了很多公墓和火葬場。不知道農民朋友是否好奇,為什麼一定要讓人們摒棄土葬的觀念?
據可徵集的大部分信息表示,制止土葬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避免佔用耕地資源
現在用地資源緊張,人地矛盾正逐漸提升,尤其是當前城市人口膨脹,需要更多的土地用作房產開發給人居住。農村的宅基地歸於農民,永久性基本農田歸於農業,但那些墳卻不受管轄,因此專家認為開發墳地有利於擴大可用土地資源面積,減緩人多地少的紛爭。
二、採取「一刀切」有利於農民放下心中芥蒂
用一句話形容就是「長痛不如短痛」,專家希望通過遷墳火葬的方式讓農民逐漸忘掉這片土地曾用作埋墳,按時間來推算,只需要三代人就能做到讓人們「遺忘」,因此越早剷除,土地糾結也就變得越少。
三、百年新墳容易出現腐爛和微生物滋生的情況
墳地內一旦棺木破損或是進入某種微生物質,屍體容易出現腐爛、微生物滋生等情況,這些物質會對土地產生傷害,這也就導致土地不能滿足「隨時用隨時取」的理念,因此如果能從這一代人斷掉埋墳,那下一代起就可以徹底禁止土葬,將土地完全應用於開發利用。
針對這三點,張老教授表示無稽之談
首先要說明一點,人之所以要土葬,是為了表達對逝者的尊重,自古講忠孝禮義廉恥,華夏始終以親情為主,無論土葬還是火葬都是人們對逝者的緬懷,尤其是在老一輩人眼裡,只有恨一個人恨到怒不可遏,才會說出「我要把你挫骨揚灰」這種惡毒的語句,結果現在卻變成了常理,這在老一輩農民眼中是難以接受的,反感的不僅僅是火葬,更是對自己未來的擔憂。
火葬難道就不會佔用土地資源嗎?並不是,土葬與火葬都是選擇一處固定區域,只不過土葬是百年一輪迴,而火葬是當場結束罷了。
火葬被鼓勵和推崇導致的代價就是成為壟斷行業,而且去過火葬場的人都知道,其位置離居住區往往非常遙遠。既然專家鼓勵不信鬼神,為什麼建設的時候仍然要遠離人群?這和晦氣無關,其真正原因是燃燒後的氣體是有毒物質,它所造成的汙染程度遠遠高於秸稈或是燒柴,因此從環境角度講也說不過去。
綠色的土葬的方式是否會傷害土地,相信千百年來人們已經通過實踐證明,那麼火葬的真正含義就只剩下一點原因——那片地需要被開發,剩下的不過是藉口。
火葬的強制執行措施仍然在逐步推進,至今土葬禁止的規定也變得越來越多,再加上農民火葬擁有補貼(可以諮詢村集體現在是否還有),很多人已經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也就不了了之。
您對這種即將消失的葬送制度怎麼看?
糧罐兒,一家略有調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與您分享科學種植技術、農業政策、農業資訊、農產品行情。日行一善,看文點讚,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