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北大教授為什麼呼籲土葬?

2021-01-09 網易

2020-12-13 14:55:43 來源: 小貓星期六

舉報

  中國文化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習俗數不勝數,有些得以傳承,有些隨著時代發展,漸漸的消失了蹤影。紅、白事是關係到家家戶戶的大事,習俗很多,也比較繁瑣。家中有人去世,一般進行土葬但後來火葬越來越多地代替了土葬,成為新進「習俗」。北大教授曾提倡,取消火葬,恢復土葬。那麼為什麼這樣提倡呢?

  

  一、逝者尊嚴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的講究。例如,很多農村人不願意火葬,依舊土葬,覺得即使死後也應該軀體完整,火葬明顯與此衝突,並且很多人對火葬是感到害怕的。在剛推行火葬時,發生了不少紛爭。很多地方依舊悄悄舉行土葬,如果被發現,就會直接往逝者身上澆汽油燒掉。其實是沒有人性的,完全沒有考慮到逝者的尊嚴。相信這也與推行火葬的初衷相違背,沒有任何效果。

  

  二、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中認為,人死去並不是真的消失,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喪葬一直是一件重要的事,喪葬禮儀也比較莊重複雜,重點就是體現了對人性的尊重,對先人的緬懷,逝者的尊重。例如帝王一定會重工打造自己的陵墓,死有所歸,說明喪葬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現在土葬越來越少,可能有些農村還有土葬存在,但大部分都被火葬代替了。自然,很多習俗也就自然被省去了。舉個例子,按照傳統,家人一般會為逝者準備靈堂,進行哭喪、弔唁,這其實不僅是對逝者的尊重,更是家人朋友對逝者的緬懷,一種情感的寄託。誰在世上都不會是無牽無掛的,人一種感情動物,一個人去世了,身邊的人難道會就當他憑空消失?所以,設置靈堂其實是一種情感寄託。但現在的火葬只進行告別儀式,程序就是講幾句話,鞠三個躬,繞一圈,恐怕真的難以符合中國人的品質。

  

  傳統文化其實是越來越少了,中國文化是很優秀的,雖說繼承文化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但土葬文化並不是陋習,它是符合中國特質的。國家一種都在大力宣傳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而土葬是值得傳承的。

  

  三、土地環境

  推行火葬的重要原因,是土葬佔地面積較大。中國人講究五服,也就是說,超過五代就不會再上墳了,老舊的墳頭並不會一直存在,經過較長時間洗禮,他們就會被風化。一般也會在墳頭上種一棵樹,樹會吸收土地中的養分,生長壯大。不然為何中國發展幾千年,卻沒有遍地見分頭的現象出現?所以,火葬並不一定就比土葬佔地面積少。而且火化時向空氣中排放的氣體,也是有害的。如果從保護環境,減少佔地面積出發,推行火葬似乎站不住腳。

  如今很多地方仍然土葬,此習俗依舊頑強存在,肯定有一定道理。經過上文多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火葬不一定就是好事一樁,公墓並不便宜,火葬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擔起的,所以應該認真考慮是否要恢復土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反對火葬,呼籲恢復土葬:墓地價格上漲,人被當成垃圾處理
    近日,北大宗教和哲學教授吳飛反對火葬,呼籲恢復土葬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他說土葬是習俗,可以延續親情,後人可以藉機懷舊,火葬儀式簡單,且會導致傳統喪葬禮俗消失,親情容易變得更冷漠。除此之外,吳飛教授還表示,火葬對環境汙染大,而且近年來墓地價格持續上漲,一些人已經有點承擔不起了,人被當成垃圾處理,燒成灰燼,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 「人不該被當成垃圾燒掉」,農村呼籲恢復土葬,北大教授也力挺
    雖然,這些說法容易被年輕人所接受,但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還是更願意接受土葬的。打開QQ瀏覽器,查看高清大圖當然,這裡面也不少支持土葬的人士,比如北京大學的吳飛教授就為土葬說了句話:「人不該被當成垃圾燒掉」 。
  • 傳承千年的土葬制度被改火葬,為何北大教授會說:遺體當垃圾處理
    應該有不少人以為火葬在我國是建國時期才開始推行的吧,畢竟古人對火葬還是非常忌諱的,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挫骨揚灰的這種貶義詞。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盛行過火葬,後來到了二十世紀的時候,為了節約土地資源,世界各地都開始提倡火葬,尤其是中國。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減少農村喪葬中的一些陋習行為,大家都知道,這農村的土葬基本都是需要一個墓穴,這樣的情景在農村也比較多見,不管是山上還是耕地裡都能看到很多的墳頭,而這樣一來耕地就會減少墳頭卻在不斷的增加,另外土葬所帶來的很多習俗中不乏有眾多的陋習,比如說喪事中一些節目表演,還有大操大辦等等,更甚至有些帶有迷信的色彩,所以有專家認為,由土葬實行火葬。
  • 北大教授抨擊火葬不科學,土葬更適合傳統文化,殯葬業或變風向?
    ▲ 晴雯但是中國「入土為安」的思想太過深刻,人們往往認為去世時應當留下一幅完整的身體,火葬太過痛苦,所以中國還是有跟多地方奉行土葬。在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保護耕地,節省土地資源,在1956年4月27日,有毛主席,周總理等115名高官集體聯合籤字,倡導火葬,這才讓火葬成功的走進中國的挨家挨戶。如今甚至還出現了冰葬!現如今火葬成為中國的習俗,也是一種普遍,但是北大教授卻提出,火葬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好。
  • 北大教授吳飛:火葬是把人當垃圾處理,建議恢復土葬,有無道理?
    過去,中國人死後都是進行土葬,那個時候城市化尚不發達,農村土地眾多,再加上中國人有落葉歸根的說法,所以死者多接受土葬之禮。然而後來隨著文明的進步,土葬明顯不再合時宜,浪費土地資源,所以喪葬方式發生了變化,人們開始傾向於火葬。火葬也一度成為主流,然而有一個北大教授卻建議恢復土葬,稱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處理,這背後有何道理?
  • 土葬改火葬後,北大教授:這是把人當垃圾處理,喪葬將如何發展?
    在我國的國學經典《孝經》中說,身體上的頭髮和肌膚都是父母所賜,不能輕易的損毀,所以古代漢族子民都是蓄髮留胡,以示孝道,並且去世後都實行土葬,保全屍體的完整性。 但是從二十世紀以來,火葬慢慢被人們所接受,我國也在1949開始推行火葬。究其原因是因為土地資源被浪費,以及土地汙染。直到現在,我國的火葬比例佔了53%,依舊還有接近一半的人使用土葬。
  • 北大教授吳飛:應當恢復土葬,火葬就像把人當垃圾一樣焚燒處理
    然火葬費用高昂,許多偏遠地區的家庭承受不起,紛紛倡導恢復土葬。與此同時,北大哲學系吳飛教授公開表明自己的觀點:「應當恢復土葬,火葬就像把人當垃圾一樣焚燒處理,沒有任何人文符號。」此觀點是否有道理呢?
  • 北大教授:恢復土葬,火葬是把人將垃圾處理
    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口暴漲,為了節約耕種土地同時控制封建迷信,大力推行火葬形式。就目前形勢來看,在城市裡火葬形式已經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還是講究土葬,老人們認為人一定要入土為安,還有一些較為激進的人認為屍體火化屬於橫死,會化為厲鬼殃及子孫後代。
  •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麼說?
    古人講究「入土為安」,因此,對去世的人實行的是土葬,除此之外,為了彰顯墓主的尊貴身份,除了活人殉葬外,還會放置很多珍貴的珠寶財物。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土葬的方式也漸漸發生變化。由於土地資源的珍貴,墓地價格飛速上漲,火葬這一新的殯葬制度逐漸流行開來。一直到現在,除了少部分農村地區還在實行土葬以外,大部分地區早已習慣火葬。
  • 民間——土葬與火葬守靈
    以上是土葬與火葬都有的步驟,接下來要是火葬第二天就得去火葬場,入骨灰盒,入棺。要是土葬第二日入棺,是蓋棺蓋,不能用封釘蓋蓋蓋棺定論的。因為當時,是給一戶大戶辦事,先生就請了三個,碰巧當時三個先生都不在,讓這鷯哥近了棺槨,出現靈異之事[嘻嘻]所以,土葬守靈重中之重,而火葬守靈不用防靈異。
  • 農村即將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你能接受嗎?
    農村全面實行火葬,阿坤難以接受,但貌似沒有什麼用。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佔地的墳也引起了人注意,有人說,農村的墳墓嚴重侵佔浪費土地,為此,應該全面效仿國外,立即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對此阿坤感到很悲痛。
  • 土葬佔用土地資源,農民為何不火葬?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難
    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大部分的人實行的都是土葬的方式,不過由於土葬佔用土地資源比較多,國家現在大力推行火葬,有些地區甚至成為強制性的葬禮方式,可是農民對此似乎並不買帳,為什麼?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了難。
  • 「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
    導讀:「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自古我國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那就是「入土為安」,無論是客死他鄉還是壽終正寢,都是依照當地的習俗進行土葬,全國的這個習俗是統一的,無論在哪裡都能見到土葬,土葬似乎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傳統意識
  • 選土葬?選火葬?喪葬習俗大變化,不再由你隨意選,望周知
    人生的紅白喜事都會經歷,而對於發生不幸離開的人員,是選擇土葬還是火葬?農民考慮的立場不一致。近幾年,一直倡導農民在去世後選擇的是火葬,即環保又不浪費土地資源。但自古以來,「入土為安」這四個字詮釋了對於過世人的尊重,與近幾年的倡導的方向有點出入。但全國各地很大,說實話在真正執行就比較困難。
  • 為何只有火葬和土葬成為了主流?
    死亡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所謂死者為大,不管他生前是好是壞,死後都必須妥善安葬。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每個省份或者不同民族的喪葬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有些喪葬方式是古代傳下來的,比如說天葬;有些則是順應時代的需求而成為主流方式的,比如說火葬。有的喪葬方式光聽著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也就沒有流傳到如今了。
  • 與火葬相比,土葬到底有哪些缺點?第六條最要命
    所以我們中國人基本是本著在死亡之後,都會選擇深埋地底,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自己的生命,以求得到傳承的想法來進行土葬的。可是土葬這個東西,近些年卻越來越不被支持了,相關部門和專家們認為土葬既會佔用耕地,又會造成環境汙染,還不便於管理,實在是弊端多多,要徹底廢除才行。
  • 農村土葬浪費土地資源,但實行火葬真能節約土地?看農民怎麼說
    但是中國人始終熱愛這片土地,因此中國人也大都會選擇土葬,是後來才選擇了火葬或是其他方式。火葬真的可以節約土地嗎?但是土葬也有許多不合適的地方,比如把屍體直接放到黃土中,會破壞土壤中的養分,使日後無法勞作,為了保持生態平衡,防止土壤鹽鹼化,近年來政府和國家都提倡不使用土葬的方式,提倡火葬或是其他方式。
  • 民間——土葬與火葬出殯
    民間火葬與土葬,出靈基本相同。陰曆七不埋八不葬,就是初七初八,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六天不許出殯下葬,有句俗語,七上八下,初七埋,你是打算讓先人爬出來?初八埋,你們誰打算跟下去?所以遇到趕上七八,要起大祭,由三日改為五日或者七日。
  • 土葬,火葬,怎麼葬該提倡?歷史告訴我們答案!我們祖先有大智慧
    否則也不會出現江蘇高考狀元上不了清華北大大學的事情。個人感覺考古專業是個不太有前景的專業,祖宗的墓都快被挖完了,還有幾座墓可以挖?就幾座明清陵墓!怎麼養活那麼多考古工作者?而且挖那些陵墓也要被譴責,所以恐怕都在冀望哪個皇陵突然出現幾個大的盜洞,好有理由打報告「搶救性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