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習俗數不勝數,有些得以傳承,有些隨著時代發展,漸漸的消失了蹤影。紅、白事是關係到家家戶戶的大事,習俗很多,也比較繁瑣。家中有人去世,一般進行土葬,但後來火葬越來越多地代替了土葬,成為新進「習俗」。北大教授曾提倡,取消火葬,恢復土葬。那麼為什麼這樣提倡呢?
一、逝者尊嚴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的講究。例如,很多農村人不願意火葬,依舊土葬,覺得即使死後也應該軀體完整,火葬明顯與此衝突,並且很多人對火葬是感到害怕的。在剛推行火葬時,發生了不少紛爭。很多地方依舊悄悄舉行土葬,如果被發現,就會直接往逝者身上澆汽油燒掉。其實是沒有人性的,完全沒有考慮到逝者的尊嚴。相信這也與推行火葬的初衷相違背,沒有任何效果。
二、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中認為,人死去並不是真的消失,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喪葬一直是一件重要的事,喪葬禮儀也比較莊重複雜,重點就是體現了對人性的尊重,對先人的緬懷,逝者的尊重。例如帝王一定會重工打造自己的陵墓,死有所歸,說明喪葬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現在土葬越來越少,可能有些農村還有土葬存在,但大部分都被火葬代替了。自然,很多習俗也就自然被省去了。舉個例子,按照傳統,家人一般會為逝者準備靈堂,進行哭喪、弔唁,這其實不僅是對逝者的尊重,更是家人朋友對逝者的緬懷,一種情感的寄託。誰在世上都不會是無牽無掛的,人一種感情動物,一個人去世了,身邊的人難道會就當他憑空消失?所以,設置靈堂其實是一種情感寄託。但現在的火葬只進行告別儀式,程序就是講幾句話,鞠三個躬,繞一圈,恐怕真的難以符合中國人的品質。
傳統文化其實是越來越少了,中國文化是很優秀的,雖說繼承文化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但土葬文化並不是陋習,它是符合中國特質的。國家一種都在大力宣傳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而土葬是值得傳承的。
三、土地環境
推行火葬的重要原因,是土葬佔地面積較大。中國人講究五服,也就是說,超過五代就不會再上墳了,老舊的墳頭並不會一直存在,經過較長時間洗禮,他們就會被風化。一般也會在墳頭上種一棵樹,樹會吸收土地中的養分,生長壯大。不然為何中國發展幾千年,卻沒有遍地見分頭的現象出現?所以,火葬並不一定就比土葬佔地面積少。而且火化時向空氣中排放的氣體,也是有害的。如果從保護環境,減少佔地面積出發,推行火葬似乎站不住腳。
如今很多地方仍然土葬,此習俗依舊頑強存在,肯定有一定道理。經過上文多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火葬不一定就是好事一樁,公墓並不便宜,火葬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擔起的,所以應該認真考慮是否要恢復土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