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所謂死者為大,不管他生前是好是壞,死後都必須妥善安葬。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每個省份或者不同民族的喪葬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
有些喪葬方式是古代傳下來的,比如說天葬;有些則是順應時代的需求而成為主流方式的,比如說火葬。有的喪葬方式光聽著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也就沒有流傳到如今了。那麼,古代的喪葬方式都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
圖片:舉行喪葬儀式劇照
有不少地區的百姓都比較迷信,覺得人死後會變成鬼。其實死亡也是一門學問,按照古老的喪葬方式,人死以後要回到大自然,就是所謂的落葉歸根。所以,「鬼」與「歸」諧音,其實就是人類的肉體和骨血回歸自然的意思。
古人在迷信的基礎下,產生了很多忌諱,比如說忌諱見到死屍。
他們認為只要把屍體埋到土裡,就可以起到遮蔽的作用,人們看不到遍地的屍體,就會減少心理上的恐懼。
所以,正常狀態下死亡的人一般都會進行土葬。
圖片:百姓進行土葬劇照
同樣是進行土葬,不同地區的人也會有不同的執行方式。在影視劇中,如果遇到有人去世,通常都會有土葬的特寫。人們先是在平地上挖一個足夠放棺材的坑,然後再把棺材緩緩放入坑裡,最後填上泥土。實際上,不是所有地區的土葬方式都是這樣的,廣東有些地區的土葬方式就與這種方式不同。
在廣東如果要進行土葬,同樣先把死者放到棺材裡面,但是挖坑的方式卻不一樣。廣東通常都有「八仙」,也就是八個抬棺者。在下葬前,「八仙」會根據陰陽先生選擇的地點,用挖隧道的方式,挖一個足夠放置棺材的壁龕。把棺材放到壁龕裡面以後,再用磚和泥土封住洞口。
土葬是最為古老的喪葬方式之一,但是土葬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壓力,所以這種方式如今已經在被漸漸取代了。
圖片:把棺材緩緩放入坑裡劇照
隨著土葬的被取代,火葬開始火熱起來。所謂的火葬,也就是將死者的屍體用火燒成灰,然後用木盒裝起來。火葬和土葬也有相似之處,土葬是直接將屍體掩埋到泥土,火葬則是先將屍體燒成灰,然後再行安葬。
其實火葬也是古代就存在的喪葬方式,但是古代向來尊重死者,認為火葬是對死者的不敬,所以很少使用。如果死者生前得了傳染疾病,死後才會進行火葬。
古人的火化方式非常簡單,直接將屍體放到架好的柴火上面,再點火燒掉。如今隨著火葬的興起,幾乎每個縣都有火葬場的存在。所有的死者會被統一安排到火葬場火化,避免汙染環境。
圖片:古代火葬劇照
火葬除了中國以外,外國也比較流行,比如印度和尼泊爾就崇尚火葬。古代的突厥也盛行火葬,如果有某位突厥居民去世,死者的所有親屬都必須回到死者身邊,觀看死者火葬的過程。
燒完屍體以後,還要把死者生前穿過和用過的,放到火裡面燒掉。哪怕是一個家族的人,平時也難得見著一面,所以,為死者送行也成了一種凝聚家族力量的活動。
處理死者的喪葬事宜之後,族人們還可以坐在一起聯絡感情,古代的可汗甚至還會舉辦相親會,把治喪變成一場聯誼會。
圖片:舉行聯誼會劇照
水葬與火葬之間也有很大的關聯,水葬可以說是火葬的延續。實行水葬的人,需要先把屍體燃燒成骨灰,然後再撒到大河裡面,這種喪葬方式一般存在於西藏或者靠近西藏的地方。
對實行水葬的人來說,生活在水裡的各種魚類都是神仙的化身。他們用骨灰餵養魚類,並且從來不食用魚類,以示對神明的尊重。
水葬還有另一種方式,也就是直接把屍體切成塊,扔到河裡餵魚。只不過這種方式實在太血腥了,所以他們有時候也會直接把屍體扔到水裡。
對於現代人而言,水葬極有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疾病。有很多江水是直接供人類飲用的,直接丟到江河裡面,會產生大量有害細菌,甚至還會產生瘟疫。一旦有人喝下被汙染的水源,就有可能患上疾病。所以,這種方式是最不值得倡導的。
圖片:古時的水葬劇照
說到西藏的喪葬方式,天葬才是最流行的。舉行天葬的人,需要將屍體運到天台,也就是專門解剖屍體的地方。解剖完畢以後,有很多禿鷹就會將肉類吃掉。
在舉行天葬的人看來,被禿鷹吃掉的過程,就是消滅罪惡的過程。不過,這種方式雖然減少了環境汙染,但是同樣太過殘忍,而且如果是因病而亡的人,還會給動物帶來災難,所以天葬同樣不值得提倡。
圖片:禿鷹將肉類吃掉劇照
懸棺辦法倒是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就是直接將屍體裝到棺材裡,掛在懸崖上。讓人納悶的是,古人到底是如何將這些屍體放到那麼高的懸崖上呢?古代可沒有現代的起重機之類啊,那他們是用纜繩吊上去的?
這種方法也不是說不好,只是因現代人口眾多,如果每個人都選擇用這種懸棺的方式下葬的話,恐怕並沒有那麼多的資源讓我們選擇。而且後人想要祭拜的話恐怕還沒那麼容易,所以懸棺這種喪葬方式也沒有成為主流!
有些地方還會進行樹葬,直接將屍體懸掛在樹上,等到只剩下骨頭的時候再進行埋葬。用這種喪葬方式的人,覺得這樣能夠讓死者快點升天,但如果有人走到樹林裡,卻發現樹上掛滿了屍體,想想就覺得恐怖。
圖片:懸棺劇照
以上所介紹的方法都是比較通用的,最後一種喪葬方式則是遼國的耶利德光單獨使用的,史稱鹹魚葬法。耶律德光是遼國幹將,雖然遼國並沒有因為他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強大,但是他對遼國的付出卻是不可否認的,甚至最終還死在徵戰的途中。
他的部下擔心屍體運送到京都後腐爛了,所以想出一個辦法對屍體進行保鮮。先是將他的內臟掏空,然後再往裡面抹上鹽,這樣在短時間內就不會腐爛了。耶律德光是在特殊情況下才會使用這種特殊方法,所以,這種喪葬方式並沒有流傳下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抹上鹽
還有一種讓人感到噁心的喪葬方式,也就是苗族的腹葬。所謂的腹葬,是指人在去世以後,其親屬分而食之。像這種令人噁心的喪葬方式,自然是不可能傳下來的。
個人覺得,在那麼多種喪葬方式當中,還是土葬和火葬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不過土葬容易讓人產生心理壓力,火葬只剩下一堆灰,基本上抱著骨灰盒也不怕了。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