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寶貴的,"瓜熟蒂落,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無法逆轉的過程。對於每個人來說,"生"是起點,"死"是終點,我們坐著一輛單向列車,或形單影隻,或三五成群,但殊途同歸。這輛列車到站,我們也就結束了這趟旅程。"死亡"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喪葬文化"隨之而來。現如今,科技的飛速發展,也產生了不同的"入殮"方式。
喪葬文化的發展
"死生亦大矣,"是說"生"和"死"同樣重要,都是很有儀式感的事情。喪葬文化,"入殮"方式也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一百多萬年前,喪葬非常的簡單,人們只是簡單地將死者用柴草蓋上,埋在野外。《通典》中記載說,太古時代兇禮中規定";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棺槨"。
到了奴隸社會,社會有了階層存在,人的身份地位有了差距,就產生了厚葬之風。甚至將人作為殉葬品,隨著統治階級埋葬,秦始皇陵兵馬俑就是由此而來。除此之外,我國奴隸社會時期還有大量豪華公墓群,在現代逐漸被發現。"貴賤有儀,人而有等。"其奢華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新型"入殮"方式
在中國,最古老的"入殮方式"要數"土葬"和"火葬"了,但因為中國地域遼闊,有些地方和民族,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殯葬文化,所以,"入殮"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現如今,瑞典一位生物學家研究出來一種新的"入殮方式"——冰葬。顧名思義,這種方式是將死者遺體,放在零下196攝氏度的低溫下,利用液氮製造出超低溫環境,在這個環境下,遺體很快脫水,再利用超聲波,就能將粉末化為骨灰。
這種高科技的殯葬方式,一經問世,就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但這種"入殮"方式,還沒有被大面積普及,原因有很多種。首先,人去世後的屍體,必須要經過處理,否則就會產生細菌和病毒。這也是;為什麼在古代,每次發生類似戰爭這樣死傷無數的天災人禍後,往往伴隨著一場瘟疫疾病的流行。因此殯葬方式,一定要安全,不能汙染環境。
其次是要表達對死者的尊重。"死者為大",中國自古以來又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國家,喪葬是"孝"的重要衡量標準,因此在古代死者"入殮"後,親人還要"守孝"以寄託哀思。孔子就認為,守孝不僅是"仁"的要求,也是"禮"的需要。中國講究入土為安,所以"土葬"由來已久。近代以來,由於人們思想觀念發展,以及土地資源緊張,"火葬"已經成立主流選擇。
"冰葬"會普及嗎?
"粉身碎骨"的冰葬,有沒有可能成為主流殯葬方式的一種吶?以現在的情形來看,暫時不會普及。首先,這種新型"入殮"方式暫時不會被大眾所接受,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穩妥,合適的方式,在這種肅穆的事情上,不會有太多人選擇標新立異。況且,"土葬"和"火葬"已經發展出來了一套完備的禮儀和流程,不僅不會汙染環境,程序也不會過於繁瑣。
其次,由於氮氣的易揮發性質,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保存起來並不容易,在儲存過程中就要求極高,要耗費大量資金,因此,"冰葬"價格也不會低。這些條件決定它的價格不在一般人能夠承受的經濟範圍之內。因此即使這種"入殮方式"不會汙染環境,但由於其高昂的價格,也暫時不會被大眾接受。
傳說"冰葬"這種方式來源於北美愛斯基摩人的喪葬習俗。愛斯基摩人生活在溫度極低的北美洲,那裡有很多的冰洞。老人患病後不願拖累家庭,在預感到死神將要來臨時,就要後代將自己放入冰洞,蓋上獸皮,用冰塊封住洞口,老人便安然死去。
特殊的地域文化孕育出的獨特的喪葬文化
正如"冰葬一樣",在我國文化中,也有獨特的"入殮"方式。例如,新疆地區有"沙葬"的傳統,就是將死者裝入麻袋,投入流沙,屍體在流沙中立即脫水,就不會腐爛。還有將屍體投於江河湖海的"水葬"法,還有藏族的"天葬"——將死者是身體肢解後餵鷲鷹,鷲鷹食用後飛上天空,也就意味著死者得以升天。這種方式聽起來頗有些駭人聽聞,但是這是藏族獨特的文化印記。
除了以上特殊的地域文化孕育出的獨特的喪葬文化,還有一種相較之下,較為溫和的方式-"樹葬",就是將人的骨灰放在一棵大樹下,"化作春泥更護花。"在旁邊放一顆石頭,刻上死者生前的基本信息。這種方式也叫"生態葬"。因為這種方式不僅對環境友好,還能緩解土地壓力。
過好當下
無論是"冰葬",還是其他形式的"入殮"方式,見微知著,都是科技進步,並且在逐漸改變人類生活的體現。選擇哪種殯葬方式,本質上都是與這個美麗世界的告別儀式。面對新生,我們總是滿懷喜悅,但是"死亡"卻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古語有"未知生,焉知死。"所以最重要的是過好當下的每一天,才能在面對死亡時,不留遺憾。
殯葬文化中也包含了我們對死亡的態度,對生命的思考。警醒我們珍惜眼前的親人,多給他們一些關懷和陪伴,不要發生"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劇,抓住當下,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這樣才能面對死亡時淡定從容。
諾貝爾王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曾經說過:"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列車,世間萬象,仿佛是一首飛逝的長詩撕成碎片,向著遺忘之鄉,一路拋灑。"儘管死亡是每個人的終點,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而虛度光陰,浪費生命。我們要永遠正直陽光,努力過好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才能讓我們不枉此行,在這趟旅程中看到更多迷人燦爛的風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