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土葬與火葬守靈

2020-12-23 老李瞎掰

在民間,報喪與親友之後就是守靈,等待親友都到了,然後擺祭。

守靈階段就是過世之人,男丁守靈,如子孫眾多(一般古代沒有計劃生育,人比較多)長子守靈嫡孫陪靈,次子待客,老三會和知客(風水先生)去墓地,堪輿吉穴。計劃下葬出殯等後續事宜。

民間有人過世,只要人性不太臭,那左鄰右舍都會幫忙,過世之人穿戴壽衣置於堂屋,一床新被褥,口含金錢,(遇人說人話,遇鬼吐金花)要是當官的,文官握筆武官握劍。黃布一蓋,等弔唁賓客,瞻仰遺容。案頭五穀,長明燈,燈不能滅,滅必起靈下葬,各種鏡子皆用白布蒙住,或者轉身。

以上是土葬與火葬都有的步驟,接下來要是火葬第二天就得去火葬場,入骨灰盒,入棺。

要是土葬第二日入棺,是蓋棺蓋,不能用封釘蓋蓋蓋棺定論的。要進行守靈,防止有靈性貓狗,會說話的八哥鷯哥鸚鵡百靈等,靠近棺槨,以防止詐屍,據我師傅說,昔年他小時候(大概102年前)

就有遇見白事哭靈討喜的,帶一鷯哥,此鳥會說話,說:聞聽此間哀樂,有名士駕鶴西遊,特來送行。因為當時,是給一戶大戶辦事,先生就請了三個,碰巧當時三個先生都不在,讓這鷯哥近了棺槨,出現靈異之事[嘻嘻]

所以,土葬守靈重中之重,而火葬守靈不用防靈異。

相關焦點

  • 民間——土葬與火葬出殯
    民間火葬與土葬,出靈基本相同。陰曆七不埋八不葬,就是初七初八,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六天不許出殯下葬,有句俗語,七上八下,初七埋,你是打算讓先人爬出來?初八埋,你們誰打算跟下去?所以遇到趕上七八,要起大祭,由三日改為五日或者七日。
  • 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北大教授為什麼呼籲土葬?
    家中有人去世,一般進行土葬,但後來火葬越來越多地代替了土葬,成為新進「習俗」。北大教授曾提倡,取消火葬,恢復土葬。那麼為什麼這樣提倡呢?  例如,很多農村人不願意火葬,依舊土葬,覺得即使死後也應該軀體完整,火葬明顯與此衝突,並且很多人對火葬是感到害怕的。在剛推行火葬時,發生了不少紛爭。很多地方依舊悄悄舉行土葬,如果被發現,就會直接往逝者身上澆汽油燒掉。其實是沒有人性的,完全沒有考慮到逝者的尊嚴。相信這也與推行火葬的初衷相違背,沒有任何效果。
  • 北大教授抨擊火葬不科學,土葬更適合傳統文化,殯葬業或變風向?
    而火葬也是羌族的一種風俗,後來隨著佛教在東漢傳入,這種文化逐漸佔領上風。佛教的僧人們就是火葬,於是信奉佛教之人也都改變了習俗,尤其在隋唐時期更為盛行。直到宋元時代,火葬走遍全世界,民間火葬更為普遍,根據史書記載,我們最熟悉的「武大郎」,就是火葬,《紅樓夢》裡的晴雯也是火葬。
  •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麼說?
    不過,康熙帝雖然明令禁止殉葬,但對於民間的殉葬制度,又公然稱讚。這令清朝殉葬制度無法根除,民間的「妻妾殉夫」現象反而愈演愈烈。要說殉葬制度的徹底根除,應該為清朝覆滅之後了。隨著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殉葬制度早已不復存在。一直到現在,為去世之人舉辦的殯葬制度則更加文明,不過相比起過去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但是土葬這樣的傳統也正在被逐漸打破,由原來的土葬實行火葬,現在城市基本已經全面實行,而在農村也已經在各地實行多年,當然有些地方可能還沒有全面推廣,而實行火葬其目的就是為了節省土地資源
  • 農村即將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你能接受嗎?
    農村全面實行火葬,阿坤難以接受,但貌似沒有什麼用。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佔地的墳也引起了人注意,有人說,農村的墳墓嚴重侵佔浪費土地,為此,應該全面效仿國外,立即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對此阿坤感到很悲痛。
  • 「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
    導讀:「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自古我國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那就是「入土為安」,無論是客死他鄉還是壽終正寢,都是依照當地的習俗進行土葬,全國的這個習俗是統一的,無論在哪裡都能見到土葬,土葬似乎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傳統意識
  • 韓國奇特的火葬方式,將親人骨灰製作成珠子,擺在家中祭拜
    我國很長一段時間裡,實行的都是土葬,雖然到如今變成了火葬,但是依舊保持著土葬的流程。在家人去世後,會對遺體進行清潔,並穿上壽衣,這稱作小殮。隨後報喪,將親人死亡的消息告訴親朋好友。隨後將遺體放於布置好的靈堂,等著親友們來到家中弔唁,參加葬禮。在停靈期間,晚輩們輪流為其守靈。守靈後將遺體送入殯儀館火化,並埋入墓地當中。
  • 北大教授:恢復土葬,火葬是把人將垃圾處理
    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口暴漲,為了節約耕種土地同時控制封建迷信,大力推行火葬形式。就目前形勢來看,在城市裡火葬形式已經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還是講究土葬,老人們認為人一定要入土為安,還有一些較為激進的人認為屍體火化屬於橫死,會化為厲鬼殃及子孫後代。
  • 為何只有火葬和土葬成為了主流?
    所以,正常狀態下死亡的人一般都會進行土葬。圖片:百姓進行土葬劇照同樣是進行土葬,不同地區的人也會有不同的執行方式。在影視劇中,如果遇到有人去世,通常都會有土葬的特寫。土葬是最為古老的喪葬方式之一,但是土葬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壓力,所以這種方式如今已經在被漸漸取代了。圖片:把棺材緩緩放入坑裡劇照隨著土葬的被取代,火葬開始火熱起來。所謂的火葬,也就是將死者的屍體用火燒成灰,然後用木盒裝起來。
  • 北大教授吳飛:火葬是把人當垃圾處理,建議恢復土葬,有無道理?
    過去,中國人死後都是進行土葬,那個時候城市化尚不發達,農村土地眾多,再加上中國人有落葉歸根的說法,所以死者多接受土葬之禮。然而後來隨著文明的進步,土葬明顯不再合時宜,浪費土地資源,所以喪葬方式發生了變化,人們開始傾向於火葬。火葬也一度成為主流,然而有一個北大教授卻建議恢復土葬,稱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處理,這背後有何道理?
  • 土葬改火葬後,北大教授:這是把人當垃圾處理,喪葬將如何發展?
    在我國的國學經典《孝經》中說,身體上的頭髮和肌膚都是父母所賜,不能輕易的損毀,所以古代漢族子民都是蓄髮留胡,以示孝道,並且去世後都實行土葬,保全屍體的完整性。 但是從二十世紀以來,火葬慢慢被人們所接受,我國也在1949開始推行火葬。究其原因是因為土地資源被浪費,以及土地汙染。直到現在,我國的火葬比例佔了53%,依舊還有接近一半的人使用土葬。
  • 北大教授吳飛:應當恢復土葬,火葬就像把人當垃圾一樣焚燒處理
    諸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樹葬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土葬與火葬。土葬是將逝者直接裝進棺木並埋葬在土裡;而火葬則是將人火化成骨灰後葬。  老一輩人篤信風水學,他們始終保持著人死後要「入土為安」以及「死要留全屍」的思想,相比於「將人化為灰燼」的火葬,他們更傾向於傳統的土葬。自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人口的增加與人均耕地面積的銳減,不少專家、學者大力倡導火葬。
  • 傳承千年的土葬制度被改火葬,為何北大教授會說:遺體當垃圾處理
    古代的喪葬文化但除了土葬之外,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還存在其他一些方式的殯葬方式,像樹葬、懸棺葬、崖葬以及火葬。對於我國傳承了千年的殯葬制度從土葬改為火葬,北大一位教授提出了質疑,他認為我們應該改回土葬制度,這位北大教授就是吳飛。吳飛於1973年出生,是河北肅寧人,1999年的時候取得了北大哲學碩士,2005年的時候又獲得了哈佛大學人類學的博士以及北大哲學的博士後,如今已經擔任北大哲學系的教授。
  • 北大教授反對火葬,呼籲恢復土葬:墓地價格上漲,人被當成垃圾處理
    近日,北大宗教和哲學教授吳飛反對火葬,呼籲恢復土葬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他說土葬是習俗,可以延續親情,後人可以藉機懷舊,火葬儀式簡單,且會導致傳統喪葬禮俗消失,親情容易變得更冷漠。吳飛教授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主要喪葬方式分為土葬、火葬、水葬、天葬、還有懸葬,這當中主要起作用的,起主導地位的就是土葬。
  • 選土葬?選火葬?喪葬習俗大變化,不再由你隨意選,望周知
    到底是選擇土葬還是火葬,各方觀點不一,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下。土地是農民的生命之本,所以逝去的人員會選擇土葬來結束自己的一生。3、離火葬場所距離遠雖然國家在近幾年一直推行火葬,但如果是在特別偏遠的地方,將逝去的人員運送到火葬場,這距離太遠了,來回一趟時間花費更多,容易錯過選定好的時間入土,所以只能無奈選擇土葬。
  • 與火葬相比,土葬到底有哪些缺點?第六條最要命
    所以我們中國人基本是本著在死亡之後,都會選擇深埋地底,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自己的生命,以求得到傳承的想法來進行土葬的。可是土葬這個東西,近些年卻越來越不被支持了,相關部門和專家們認為土葬既會佔用耕地,又會造成環境汙染,還不便於管理,實在是弊端多多,要徹底廢除才行。
  • 土葬佔用土地資源,農民為何不火葬?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難
    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大部分的人實行的都是土葬的方式,不過由於土葬佔用土地資源比較多,國家現在大力推行火葬,有些地區甚至成為強制性的葬禮方式,可是農民對此似乎並不買帳,為什麼?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了難。
  • 農村土葬浪費土地資源,但實行火葬真能節約土地?看農民怎麼說
    但是中國人始終熱愛這片土地,因此中國人也大都會選擇土葬,是後來才選擇了火葬或是其他方式。火葬真的可以節約土地嗎?但是土葬也有許多不合適的地方,比如把屍體直接放到黃土中,會破壞土壤中的養分,使日後無法勞作,為了保持生態平衡,防止土壤鹽鹼化,近年來政府和國家都提倡不使用土葬的方式,提倡火葬或是其他方式。
  • 南寧市重新劃定火葬區 部分土葬區將劃入火葬區
    作者:唐斯佳 編輯:楊東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南寧訊(記者唐斯佳)記者1月11日從南寧市民政局獲悉,由於南寧市先後進行了3次較大的行政區劃調整和1次鄉鎮撤併,原先劃定的火葬區已經不適應區劃調整後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