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回音壁牆面被密密麻麻刻滿了字
景山公園一根竹子上發現新「傷痕」
中山公園竹林被遊客大片「毀容」
觀察動機:從前天起,一組名為「蔣學健,蒙山喊你來洗山」的微博在網上熱轉,事件起因是一名遊客在蒙山旅遊時,在多座山石上噴塗了「蔣學健」和「寧東君」兩個大名。這一不文明的遊客行為被曝光後,蔣學健遭到了眾多網友的譴責,被喊話要求「回來洗山」。而這一極端事件,也再次引起公眾對文明旅遊行為的關注。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就「亂刻亂畫」等不文明旅遊行為在京城部分景區進行調查。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調查走訪了景山公園、中山公園、天壇公園、頤和園、恭王府等多個熱門景區,雖並未發現需要回來洗山的「蔣學健」,但發現了更多人應被叫回來「重建竹林」。孟冠宇、申傑、李子明、郝和倩、陳俏麗、徐波、張宇、郭志鵬、辛世偉……一串接一串的名字,被刻在了眾多景區內的竹林裡,數量之多堪比「百家姓」。眾多景區的大片竹林已成遊客刻字的「重災區」,甚至有竹林被「刻」得體無完膚,慘不忍睹。據景區管理人員介紹,竹林一旦被刻字將永不可能再修復。
眾多景區內 遊客瘋狂刻「竹林」
今年十一剛剛在景山公園竹林留名的「劉富康」,名字還是青翠的綠色,劃痕處殘存著竹幹表皮的碎屑
「爸爸,為什麼這些竹子上都刻著字啊?」在中山公園的一大片竹林內,一位10歲的小遊客讀著刻有密密麻麻字的竹林,好奇地向。
昨天北青報記者首先來到中山公園的蕙芳園,一進門就看到一大片景觀別致的早園竹,但令人「慘不忍睹」的是,多數竹子都已「傷痕累累」,被遊客刻得「體無完膚」,甚至有一根竹子上刻著十幾個名字的情況,多達40多個漢字,有刻「××到此一遊」、「××愛××」的;有刻QQ號、偶像名字的,還有遊客像立「家碑」一樣,連同全家名字都一起刻上,甚至在竹子上刻起了「長篇」遊記……北青報記者在公園內隨手拍下的被「毀」竹子照片不下百張。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像中山公園這樣竹林被遊客大片「毀容」的,已成為眾多景區的普遍現象,竹子似乎成遊客們刻字的最愛。景山公園、恭王府等多個景區的竹林同樣「傷勢」嚴峻。
在景山公園西區的整片竹林,幾乎無一倖免,全留下了被刻畫的「傷痕」。根據遊客們自留的日期,早至2000年,近至今年十一期間,每年都有新的名字留在這裡。時間久遠的,字體雖已發黑,但仍清晰可辨。而今年十一剛剛留名的「劉富康」,名字還是青翠的綠色,劃痕處殘存著竹幹表皮的碎屑……
「新傷疊舊傷」 景區竹林無法「療傷」
「大家基本都拿鑰匙來刻,其實用鑰匙刻自己手都會疼,但大家就是愛刻」
「新傷疊舊傷」已成景區竹林的一個常態。多個景區的工作人員表示,最令人痛心的是,竹子一旦「毀了容」,將是永久性的傷害,永不能修復。
據恭王府公共教育部主任陳桂蘭介紹,恭王府內的竹子是乾隆年間流傳下來的湘妃竹,品種十分珍貴,但卻屢遭「狠手」,「竹子是有機生物,我們無法通過外在塗漆等方式進行修復,所以遊客幾年前刻的字現在也能見到,我們很心痛。」
多數景區目前都有安檢措施,以禁止遊客攜帶刀器等銳物,為何此舉仍無法有效阻止遊客刻字?中山公園一位工作人員解釋說,「大家基本都拿鑰匙來刻,其實用鑰匙刻自己手都會疼,但大家就是愛刻,真的是素質問題。」
從今年春天開始,景山公園為了加強對竹林的看護,又新增了多處文明提示牌,但仍有遊客無視提醒,肆意刻畫,「管理人員和志願者看到都會即時阻攔,但是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我們也不可能在整片竹林裡都安上監控攝像頭。」一位景區管理員表示。
古蹟上刻字 竟為十年後許願
來自安徽省泗縣大莊鎮王婧遊客在頤和園牆上留下「誓言」
與竹林刻字成災的現象相比,今年十一期間北京景區文物上留下的「大名」,相較以往有所減少,但在一些熱門景區,北青報記者仍然發現了一些在這兩天刻刻畫畫的痕跡。在頤和園的玉瀾堂外,蜿蜒約百米長的北側外牆被途經此處的遊客戲稱為「籤名牆」,其中一段刻字,來自安徽省泗縣大莊鎮一位名為王婧的遊客,她在古蹟窗欞上寫道:「2008年,如今以大學生身份來,十年後以成功人士再來光顧。」
除了頤和園,天壇公園等不少文物集聚的熱門景區,也仍在遭受被刻字的破壞。在天壇公園裡,北青報記者發現回音壁整一圈的牆面上都布滿了亂七八糟的劃痕。天壇公園管理處的一位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回音壁牆面上的劃痕已不是近期所為,因為早在2008年他們為了防止被遊客破壞的回音壁再被亂刻,就在裡外兩側圍上護欄,遊人只能在圍欄外觀景,而現在仍可見刻字的原因是,已難以修復,「文物損毀是不可逆的,更需要大家保護。」
為了有效制止遊客亂刻的不文明行為,也有部分景區「另闢蹊徑」。恭王府雖有幾處遊客刻字,但數量已不多。據了解,三四年前,恭王府在箭道等幾處地方設立了心願牌祈福點,遊客可以買一塊心願牌,在上面寫下願望後掛在樹上等地方,這種方式有效減少了遊客在牆上刻字的不文明現象。
相關新聞
除了竹林大面積被遊客「毀容」之外,昨天北青報記者還發現了其他一些旅遊中的不文明現象。
恭王府:最讓人頭疼的是吸菸
除了刻字的不文明行為,還有一現象令不少的景區管理人員「頭疼」,那就是景區的全面禁菸令,卻仍禁不住遊客的吸菸行為。
作為重點防火單位,恭王府全園要求禁止吸菸,在園區的入口處有禁菸提示牌,並提示遊客自覺把打火機放入盒中,但北青報記者發現,實際上並無多少遊客主動投入打火機,在園區內,也仍有遊客在吸菸。
「我們在園區內已經設置了近140個禁菸提示牌。遇到吸菸者,管理員和志願者都會對其進行勸阻,但是由於沒有相關的處罰權限,除了勸阻外,我們也沒有其他方式阻止遊客吸菸。」據恭王府公共教育部主任陳桂蘭介紹,恭王府的員工平均每天都要勸阻兩三千名遊客吸菸。
動物園:兒童隨地小便現象多
眾多不文明遊客行為中,還有一類最不文雅的行為是,隨地小便。這一行為在北京動物園內尤為突出。昨天上午9點左右,北青報記者在北京動物園內看到一名3歲左右的兒童正面對草叢背對馬路邊小便,而孩子的家人就在周圍的不遠處打電話。隨後記者在園內探訪的過程中,又陸續看到4名年齡在兩三歲左右的兒童在園內隨地小便,且每名兒童的身邊或者不遠處都有家長陪伴。其中一名家長告訴北青報記者,之所以如此不文雅,只因孩子年齡太小實在憋不住,只能就地「解決」,但也表示以後會儘量讓孩子到廁所去「方便」。
北京動物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動物園全園共設有13所衛生間,遊客上廁所排隊時間一般都不會超過一二分鐘。而且為了提高遊客的遊覽舒適度,園區內保潔人員每人隨身都備一次性的垃圾袋提供給有需要的家長和兒童,如果有兒童想上廁所走不到衛生間,家長和兒童都可隨時向保潔人員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