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目錄
二、參考書
《數學分析》第二版上、下,陳紀修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簡明數學分析》第二版,郇中丹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數學分析》數學分析第3版(1-3冊), 鄭學安等編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代數學基礎》(上),張英伯,王愷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高等代數學》第三版,姚慕生,吳泉水,謝啟鴻。
《空間解析幾何》(第四版),高紅鑄,王敬庚,傅若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解析幾何》尤承業,北京大學出版社
《解析幾何》(第三版),丘維聲,北京大學出版社
《新祥旭714、812考研輔導班內部講義》
三、分數線
四、專業課經驗
數分:大一大二時,我對老師的數學分析課很感興趣,所以自認為學得比較認真,理解得也比較深刻。這雖然是我學得最認真的一門課,但也只僅限於完成平時的作業和完成期末的複習,並沒有做很多額外的努力,這樣四學期下來,對數學分析整體還是有個宏觀的把握,比如說起微積分學基本定理,Dini定理,歐拉積分等都會有個大致的印象。不過對於數學比較困難的同學建議還是換個專業,除非真的對這個專業的喜愛,這樣的話我就建議大家跟個班去學習,我推薦新祥旭考研一對一,因為我有學姐在那兒跟過,說還很不錯,所以推薦給大家,但是具體的就得大家自己去問問了。
9月份開始,我開始做教材的課後習題,順便複習一下教材裡面的定理。這時做課後題還是需要藉助答案,然後發現原來教材後面的題目許多都是考研題,怪不得以前都不會做。這一輪複習到了10月中旬。11月,我開始看北師的考研數分真題,基本上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大致做一年的數分真題,再看答案解析。到11月中下旬,差不多把數分的真題都研究透徹了。接下來就看得很雜了,比如其他各地的考研題、練習題、模擬五套卷什麼的……因為在12月,英語政治的壓力很大,就沒有精力,也沒有安靜的心去好好看數分了。
專業綜合:專業綜合分為高代和幾何兩部分。主要說說高代部分吧,因為我在大二學高等代數的時候,因為沒數分的那種喜歡,所以一直使不上勁,上冊的內容勉強學懂了,下冊的內容在學的時候,到線性變換的時候完全就不懂(一點不謙虛)。雖然期末考得還好,但含水量極大。後來整個大三幾乎就沒碰過高代。後來開始做《高等代數考研教案》,每天做10頁,覺得這本挺適合我,內容也很全。因為後來到了正定二次型和線性變換那邊,本來基礎就不好,邊看邊做,邊跳邊做,到8月底勉強把它做完,這時終於對整個高代內容有了大概的把握,因為把「 矩陣」那章也做了,這章一般上課是不講的,但考研還挺重要的。
從9月份,就要開始看課本(真的是看課本,很多以前上課的時候都沒看過,例如線性變換、 矩陣中的內容)。然後把課後習題做一遍,但補充題基本還是要藉助答案。這樣做到了10月中旬(國慶放了個假),這時開始又把《考研教案》裡曾錯過,曾不理解,或曾跳過的內容補上。到了11月,我開始看北師的考研高代真題,基本上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大致做一年的高代真題,再看答案解析。到11月中下旬,差不多把高代的真題都研究透徹了。12月真的沒有精力和動力了,所以就只能每天比較雜地看看課後補充題、各地真題、模擬五套卷和複習題等等。
五、複試經驗
複試第一天一般是資格審查,然後第二天體檢(一般是走過場),第三天專業筆試,第四天進行專業面試+英語測試,面試完一般第二天就能出結果。
不過在北師,我當時是一天完成筆試+面試,審查和體檢我是前一天完成的。具體的大家還得在學校官網看看。
複試時需要注意的幾點:
1)對待覆試的態度一定要認真!即:要認真準備才是!高分被刷的比比皆是!尤其是對於跨學校或者跨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小心應付。
2)複試的主觀性很強!一碗水端平的學校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如果你是外校的,複試完掉個十幾名甚至二十幾名是很正常的.心態要平和些
3)對於跨專業考的學生,老師一般都會在專業問題上刁難你,他要向你證明:我這個行業不是那麼好進的,是很有內涵很有技術含量不是你花幾個月的時間學一門專業課就能搞定的。所以建議惡補一下,或者跟班吧,畢竟是努力了一年的最後機會了,我推薦新祥旭一對一,因為我複習時討經驗的學姐就在那裡授課,不但是初試,也包含複試,會教複試重點,真題和面試技巧和口語,所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一試。
4)複試時一定要有禮貌,進去之後和出來之前一定向老師問好。老師再怎麼打擊你,千萬不可跟老師爭吵。
5)在複試的時候如果遇到不會的題目(這是正常的)不要說「我不會」,然後在那裡呆呆的站著!你可以說一些與這一問題相關的內容,要委婉一點!老師一般不會為難你的。
6)複試時的氣氛很重要!一定不要把氣氛搞僵,老師都不大喜歡不善言談的人
7)其實老師都挺平易近人的,不要自己先把自己給嚇住了!哈哈……
8)考研複試裡最重要的是面試,佔的比例相當大,所以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