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指導】微專題--「極地旅遊」開發條件分析(重發)

2021-02-17 樊勇地理工作室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如果你是在讀高中學生,置頂樊勇地理工作室!如果你高三畢業了把老師的工作室公眾號傳給你的師弟師妹們!名師點睛,學法指導,全部是「地理乾貨」。

       最近我在整理、收集經典的高考地理和模擬題時,做了一道關於極地地區旅遊的模擬題。

遼寧省大連市2018屆高三下學期第一次雙基測試地理試題

[旅遊地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近年來,極地旅遊成中國高收入人群新寵,人均花費超5萬元,客源群體從北上廣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散。以前,中國遊客到南極,只能在國內組團,再外包給外國公司來運營。北京時間2017年12月16日晚,一架乘載22名中國商務科考團成員的中國飛機,平安著陸在南極洲狼牙機場2500米跑道上,正式開啟中國人自己組團運營赴南極旅遊的新時代。

材料二 極地旅遊項目為長線旅遊產品,旅遊時間大多達到15至30天。有人擔心大量遊人湧入南極,會對當地環境生態造成不良影響,因而疾呼「南極旅遊必須經嚴格審批和管控」。事實上南極是世界公認屬於全人類共有的最大自然保護區,也是迄今全世界唯一一個有著較為完備的國際條約與法律體系嚴格監管的地區。

根據材料和相關地理知識,推測我國赴南極旅遊的遊客數量特點,並說明理由。

 答案及解析:

特點:我國去南極旅遊人數會繼續增加,發展規模不會很大(或規模受到嚴格管控)。

原因:我國開闢南極商用航線,自己組團赴南極旅遊,方便遊客出行;高收入客源群體範圍擴大,赴南極旅遊的人數會增加;極地旅遊時間長,費用高;南極自然環境惡劣;受國際條約與法律體系的監管和保護,南極旅遊會受到嚴格審批和管控。

解析:試題考查影響遊客數量的因素由材料可知2017年有22名中國遊客赴南極旅遊,可推測以後去南極旅遊人數會持續增加,但由材料「有著較為完備的國際條約與法律體系嚴格監管的地區」可知,發展規模不會很大;原因是我國開闢南極商用航線,自己組團赴南極旅遊,方便遊客出行;高收入客源群體範圍擴大,赴南極旅遊的人數會增加;極地旅遊時間長,費用高;南極自然環境惡劣;受國際條約與法律體系的監管和保護,南極旅遊會受到嚴格審批和管控。

    這道題雖然是南極旅遊,但我回想起在2018年全國3卷考過的《格陵蘭島旅遊》,基本上說得也是高緯度地區(高寒地區)的旅遊開發問題,服務人群是特定人群,網上也叫「高端旅遊」。

(2018全國Ⅲ文綜,10分)

格陵蘭島(下圖)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在這裡可以看到壯觀的冰原,深邃的峽灣,珍稀的北極熊、北極狐、麝牛、鯨等動物,並能了解島上因紐特人的生產生活方式。

說明格陵蘭島不宜進行大規模旅遊開發的理由。

答案:地處高緯、生態脆弱,一旦破壞,很難恢復,直接威脅珍稀動物的生存;(2分)適宜旅遊的時間短,(2分)旅遊設施維護費用高;(2分)格陵蘭島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於沿海地區的小居民點,旅遊接待能力有限;(2分)外來文化對當地傳統文化造成衝擊,幹擾因紐特人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2分)

解析:本題考查旅遊開發條件的評價。需要考慮兩方面,一是格陵蘭島旅遊開發的不利條件,二是大規模旅遊活動對格陵蘭島的不利影響。格陵蘭島旅遊開發的不利條件可從其資源價值、地理位置與交通、客源市場、基礎設施等方面分析。資源價值方面,格陵蘭島大部分位於北極圈以內,冬季寒冷漫長且有極夜現象,適於旅遊的時間短,同時由於自然環境惡劣,旅遊設施維護費用高,造成景區投入大;地理位置與交通、客源市場方面,格陵蘭島地處高緯地區,瀕臨北冰洋和大西洋,對外聯繫不便,距客源市場遠,且島內城市較少,經濟不發達,交通落後;基礎設施方面,格陵蘭島居民少且分散,基礎設施不完善,旅遊接待能力有限,不利於進行大規模旅遊開發。大規模旅遊活動對格陵蘭島的不利影響可從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分析。格陵蘭島生態環境脆弱,大規模開展旅遊活動易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破壞,且一旦破壞,很難自行恢復,直接影響當地珍稀動物的生存;格陵蘭島上因紐特人具有獨特的文化和生產生活方式,大規模旅遊活動會對當地的傳統文化、生產生活方式產生衝擊和幹擾,因此不適宜大規模旅遊開發。

我把近五年高考尤其是各省的高考題又梳理了一下,發現還有兩次考過極地地區旅遊的內容。

(2014·海南卷)24.(10分)【旅遊地理】

      下圖示意某旅遊目的地,該旅遊資源豐富,但旅遊規模相對較小。

  分析該地旅遊規模較小的原因。

答案:地處高緯,氣候寒冷,適宜旅遊的時間短;(2分)遠離客源地;(2分)交通不便;(2分)高昂的交通和裝備費用,使得旅遊費用較高;(2分)生態環境脆弱,旅遊環境容量相對較小。(2分)

(2016海南單科,10分)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題。

烏斯懷亞是世界上距離南極洲最近的港口城市,人口規模小。市內店鋪多為飯店、餐館和酒吧,旅店規模不大,收費較高。下圖示意烏斯懷亞的位置。

     

分析烏斯懷亞旅店規模不大,收費較高的原因。

答案:距南極近,旅遊資源特殊,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可達性較差,用時長,旅費高,目標客源有限;(5分)當地生產、生活成本高;(2分)冬季寒冷漫長,一年中適宜旅遊的時間短,旅店投資回報慢。(3分)

解析:本題考查自然條件對旅遊開發的影響。旅店規模大小與市場需求有直接關係。根據材料中「烏斯懷亞是世界上距離南極洲最近的港口城市,人口規模小」可知,烏斯懷亞旅店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且在極地及附近旅遊花費的時間和費用都高,所以旅店客源少,生活成本高;烏斯懷亞緯度高,冬季寒冷漫長,一年中適宜旅遊的時間短,旅店投資回報周期長,所以收費高。

     高考旅遊地理考查不僅是生活化的問題,如常見的旅遊景區觀賞、開發、環境保護等問題,而且也要注意非常規地區(如極地地區、高寒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原始部落、原始林區、深海等)開發與保護,更有甚者隨著航天發展:探月工程、火星登陸等,外太空旅遊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內容。

蚌埠市2020屆高三年級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查考試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位於阿根廷小鎮卡拉法特附近的莫雷諾冰川(在阿根廷國家冰川公園內),其末端海拔僅200米。該冰川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向前推進,至冰川末端與麥哲倫半島相遇,形成巨大冰壩。冰壩受阿根廷湖湖水衝蝕形成「冰橋」。隨著「冰橋」拱門的擴大,「冰橋」面臨崩塌。這條「成長型」冰川成為冰川的「活標本」。卡拉法特小鎮也因莫雷諾冰川和阿根廷國家冰川公園成為季節性繁榮小鎮。圖10示意卡拉法特小鎮位置、莫雷諾冰川和「冰橋」。

(l)分析莫雷諾冰川末端分布在海拔較低處的原因。(6分)

(2)推測「冰橋」形成至崩塌的地理過程。(9分)

(3)分析卡拉法特小鎮季節性繁榮的原因。(4分)

(4)莫雷諾冰川每天接受大量遊客的踩踏。從環境保護和遊客安全考慮,有人提出禁止踩踏莫雷諾冰川。你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5分)

解析:

1、本題考查影響雪線海拔的因素。莫雷諾冰川屬於永久性冰川,其冰川末端屬於雪線的位置。影響雪線高度主要有:氣溫和降水的對比關係,以及坡度大小。雪線位置現在分布海拔低,說明氣溫較低、降水多、坡度陡。聯繫該區域位置(緯度)、區域特徵(西風帶、安第斯山脈),可知緯度高,氣溫低;西風帶,帶來的水汽多,山地降雪多;坡度大,冰川下滑明顯。

2、本題屬於過程描述。關鍵是依據材料,從三個主要環節說:冰壩--冰橋--坍塌。結合材料:該冰川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向前推進,至冰川末端與麥哲倫半島相遇,形成巨大冰壩。冰壩受阿根廷湖湖水衝蝕形成「冰橋」。隨著「冰橋」拱門的擴大,「冰橋」面臨崩塌。冰壩形成類似於海水的頂託作用,是冰川前進時,受到麥哲倫半島的阻擋,堆積形成;冰橋說明冰川下方有孔,因為材料中說到「受阿根廷湖湖水衝蝕形成」;而坍塌除了長時間受阿根廷湖湖水衝刷外,夏季溫度較高,冰體融化也會坍塌。

3、本題考查旅遊資源的觀賞時機選擇。遊客去當地主要觀賞的是冰川形成的冰壩、冰橋和坍塌。此景觀主要出現在當地夏季,溫度較高,冰川容易發生斷裂和崩塌;從遊客角度考慮,當地氣溫適宜,夏季涼爽。

4、開放性試題,支持主要從「有利條件+有利影響」來說明;不支持主要從「不利條件+不利影響」來說明;注意本題題幹限定「環境保護和遊客安全考慮」

答案:

(l)莫雷諾冰川緯度高(50°S附近),氣溫低;(2分)地處盛行西風帶,水汽豐富,山地降雪多;(2分)山區地勢起伏大,冰川下行速度快。(2分)

(2)莫雷諾冰川不斷向海拔低處推進,與麥哲倫半島相遇,冰川受阻形成冰壩;(2分)冰壩將阿根廷湖分為兩部分,兩側湖水水位存在高差,在壓力和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冰橋;(2分)流動的湖水不斷衝蝕,拱門擴大;(2分)加之夏季氣溫高,冰川融化,在冰川向前流動的巨大壓力下,冰橋終將崩塌。(3分)

(3)卡拉法特小鎮緯度高,當地夏季氣候涼爽舒適;(2分)莫雷諾冰川景觀獨特(冰川時常發生斷裂和崩塌),吸引大量遊客。(2分)

(4)贊同。理由:隨著旅遊規模的擴大,遊客踩踏頻繁,加速了冰川消融;(3分)冰川崩塌帶來安全隱患。(2分)

不贊同。理由:莫雷諾冰川規模大,屬於「成長型」冰川,遊客活動對其影響小;(3分)徒步冰川項目豐富了當地旅遊資源,增加了居民就業和收入。(2分)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極地旅遊」,他屬於「高端旅遊」一種形式。

極地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極地旅遊逐漸成為熱門豪華郵輪、航班造訪南、北兩極成為熱門航線中國去南極的航線,見下圖)

 北極航線見下圖) 

      地球南北兩極獨特的自然環境、罕見的動植物和瑰麗的極地風光,讓人無限神往。對於一些人來說,到地球最邊遠的地方去看一看極具誘惑力而且現實可行。於是,去南極與企鵝拍照、到北極與北極熊共舞,就成了不少旅遊愛好者的夢想。如今,這種非同尋常的旅遊體驗已經流行開來,並被稱為「高端旅遊

      以登陸南極的中國遊客數量為例,2016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赴南極旅遊客源地,僅次於美國。從2008年的不足100人次到2016年的3944人次,九年時間裡增長了近40倍。(見下圖 

中國人在南極

極地旅遊資源開發條件分析

1、豐富多彩的極地旅遊資源(獨特性明顯、資源價值高)

科研價值高

冰原地貌

峽灣地貌

極晝、極光等天文現象

野生動物合影

參觀科學考察站

歷史文化價值高(北極因紐特人)

形式多樣

為了吸引遊客,極地旅遊的形式日趨多樣化

在固定景點參觀遊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雪地野營、冰海漂流、追逐鯨魚、直升機歷險等刺激的行程體驗和極限挑戰項目。

獨特的旅行經歷

能去極地旅遊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珍貴的旅行經歷是一個人的人生履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2、交通通達性

      過去能去南極的人一般為科考人員,但近來年,隨著全球變暖以及極地旅遊路線的開發、交通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提供了可能。

3、環境承載力較小(生態環境脆弱、氣候惡劣)

極地地處高緯,生態脆弱,一旦破壞,很難恢復,直接威脅珍稀動物的生存。

極地氣候嚴寒,暴風雪嚴重,夏季時有發生雪崩現象,且線路途中冰窟(冰裂縫)廣布、南極高寒缺氧等,極易產生安全問題。

4、其他限制因素(距離、遊客素質、費用、對當地社會環境的影響、環境保護

      極地遠離人類居住區,要到達極地必定需長途跋涉,大部分時間會花在路上。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暈船、暈機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樣也降低了旅遊的體驗性。

     因為人員素質的差異性,無論考察隊還是旅遊者,各國都難以杜絕。大量遊人湧入南極,勢必會對當地環境生態造成不良影響。如追趕企鵝瘋狂拍照、亂丟垃圾使野生動物誤食、不聽導遊組織、帶走南極石頭等。

      極地地理位置偏遠,高昂的交通費用、裝備費用,當地生產、生活成本高,冬季寒冷漫長,一年中適宜旅遊的時間短,旅店投資回報慢。這些都增加了極地旅遊的費用。

     高緯度地區並非沒有人類居住,北極地區還有自己的土著——因紐特人(又稱愛斯基摩人)。他們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因特殊的氣候條件造就了因紐特人特殊的民族文化。

      

     外來文化勢必會對當地傳統文化造成衝擊,幹擾因紐特人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

    大量研究亦表明,人類在南極的活動已引發南極地區區域性的土壤與植被被汙染、野生動物受擾等問題,這些對南極的生態系統都造成了損害。頻繁的船舶和航空器的活動,不僅會造成燃油洩漏的機率,同時擾動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甚至引發野生動物生理功能的改變。旅行者產生的大量廢棄物和人類自由進出鳥類棲息地,也會導致保護區棲息地的縮小和種群數量的下降。這些都給極地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和潛在影響。

南北極具有的獨特旅遊資源環境,決定了其生態旅遊具有不可估量的開發潛力,但隨其蓬勃發展,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一旦生態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必將受到極大威脅。如何保護好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一道難題。

圖文信息來源於:百度網絡,轉載標註。

喜歡老師為你提供的學習資源嗎?有什麼學習感想、經驗心得想分享?你想從本平臺中獲得什麼具體內容呢?期待看見你的留言~歡迎大家轉載到自己的朋友圈!

大家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掃一掃上面二維碼或添加公眾號關注。

喜歡本文,請隨手點讚,歡迎分享朋友圈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學法指導】微專題--「極地旅遊」開發條件分析
    最近我在整理、收集經典的高考地理和模擬題時,做了一道關於極地地區旅遊的模擬題。北京時間2017年12月16日晚,一架乘載22名中國商務科考團成員的中國飛機,平安著陸在南極洲狼牙機場2500米跑道上,正式開啟中國人自己組團運營赴南極旅遊的新時代。材料二 極地旅遊項目為長線旅遊產品,旅遊時間大多達到15至30天。
  • 【學法指導】高考地理時間和季節判斷
    大家都在關注(超連結,可以查看早期全部內容)【學法指導】全部指導內容--搜尋引擎【學法指導】《二輪專題、微專題》搜尋引擎【學法指導】《知識梳理》搜尋引擎【學法指導】《技能方法》搜尋引擎【學法指導】晝夜長短的分布和變化規律
  • 【學法指導】專題--地理過程分析技巧
    名師點睛,學法指導,全部是「地理乾貨」。運用地理繪圖法,可將這些零碎的地理過程連接在一起,更加直觀地反映出地理整體過程。(四)假設推斷法  「假設」 是科學研究和分析的一種常用思維方法。石環形成的條件:有充足的水分 、氣溫在零攝氏度上下波動的持續時間較長11.沙壩和潟(xi)湖的形成
  • 【學法指導】微專題---板塊運動及其邊界類型判斷
    名師點睛,學法指導,全部是「地理乾貨」。注意:海底地形用等深線表示讀圖,指出圖示地區板塊界線的位置,分析該地區多火山的原因。大家都在關注(超連結,可以查看早期全部內容)【學法指導】全部指導內容--搜尋引擎【學法指導】《二輪專題、微專題》搜尋引擎【學法指導】《知識梳理》搜尋引擎【學法指導】《技能方法》搜尋引擎【學法指導】晝夜長短的分布和變化規律【學法指導
  • 楚州中學舉辦高一新生名師學法指導專題報告會
    指引方向 夢想啟航——楚州中學舉辦高一新生名師學法指導專題報告會 為了幫助高一新生更全面地了解初高中知識的區別,讓他們更快地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節奏和學習要求,8月12日晚,楚州中學在運動場舉辦了名師學法指導專題報告會,特邀數學、語文、英語、物理、歷史五門主要學科的名師對24個班級1300名高一新生進行了學習方法指導。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1.氣候因素:主要從氣溫與降水兩方面進行分析【典型例題】圖A示意新疆北部及其周邊區域,圖B為甲城市氣候資料,圖C示意甲城市附近某地典型地貌景觀。從氣候的角度簡析甲城市附近該典型地貌的形成條件。2、地質地貌因素主要從基巖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勢等方面分析.(1)石灰巖地區:由於巖石微溶於水,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侵蝕、流水溶蝕。(2)地勢較高、起伏較大地區:主要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
  • 【圖表微專題】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分析
    (1)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築,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分析其優勢自然地理條件。2.讀下圖,完成(1)~(3)題。【微專題】河流地貌的形成發育5.【微專題】高考地理如何考 氣候類型?6.【微專題】高考如何考 人口問題?7.【微專題】2020高考如何考 大開放格局下的產業轉移?9.【圖表專題】高考地理如何考察 學生圖表判讀能力?11.【微專題】高考地理如何考 湖泊水文環境演變特點?12.
  • 全州「旅遊景區開發與規劃」專題培訓班在深圳開班
    為充分展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山川秀美」的新時代臨夏形象,在中國旅遊集團的大力支持下,12月14日,臨夏州「旅遊景區開發與規劃」專題培訓班在廣東省深圳市開班。中國旅遊集團研究院院長、黨校/大學副校長雷海粟,州政府副州長馬軍出席開班儀式並就做好專題培訓提出要求。
  • 高三英語學法指導
    >暑期學英語合集優質課合集解題技巧合集語法微課合集高三英語學法指導 步入高三後, 同學們已或多或少地聞到了「戰場」上的硝煙味,同學們也都在思索如何打贏高考這一仗.在學會學習的前提下,課前自學應改變仍停留在單詞識記及課文閱讀的程度上,要求學生自己查詞典,自己記例句,自己用新詞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達法進行模仿,自己找句子進行詮解,自己找出課文中的難點,在充分利用課本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英語,保證學生的課前自學程度,特別注意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學的方法,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 記淮濱高中高三年級希望生學法指導會
    進入高三複習階段,考試檢測變多,淮濱高中畢業班通過對多次考試結果的深入分析,聚焦了年級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採取積極措施,通過小組互助、名師引領、教師幫扶、學科助力等多種形式激發目標學生內驅力,督導他們規範學習行為習慣,以補齊短板,增強信心從而實現成長自覺。
  • 【大專題】高考地理綜合題規範答題指導——成因分析類
    【微專題】高考常考的風沙問題9.【微專題】高中地理 區域定位能力10.【微專題】高考如何考 城市發展?11.【微專題】我國重要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12.【微專題】地理關聯圖的判讀13.【微專題】高考地理統計圖的判讀大全14.
  • 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6氣候類型
    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一年中土壤凍結達幾個月之久,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緩慢,使有機質積累起來;而在常年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下,微生物活動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機質,使有機質含量趨於減少。6、氣候對旅遊的影響⑴有利影響----形成特殊的氣象氣候景觀---吉林的霧凇、哈爾濱的冰雕、黃山的雲海等⑵不利影響----惡劣天氣影響出遊⑶對特殊氣候區的旅遊影響-----地中海氣候夏季旅遊旺季
  • HPLC分析方法開發匯總篇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HPLC分析方法開發專題終於完成了!!現將專題內的文章進行匯總和總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 [專題研究]小微旅遊觀光工廠的異軍突起
    [ 小微企業,即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其在旅遊市場主體中佔絕對多數,發揮了提供服務、解決就業、促進旅遊經濟增長等方面的顯著作用,「網際網路+旅遊」戰略正快速重塑著傳統產業,也在加速企業組織小微化趨勢。
  • 2020地理微專題訓練53 醉漢樹、旗型樹冠
    (1)在相同的養護條件下,M線附近和N線北側的植被覆蓋率較高,對比分析其原因。(2)N線部分林木的東南一側的樹冠較為茂盛,另一側非常稀疏,呈現旗形樹冠的景觀,分析其自然原因。(3)從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當地選擇樹種的基本要求。【答案】(1)M線為山谷,(2分)坡面徑流匯集,土壤水分和養分條件好;(2分)N線為山脊,(2分)北側山坡為陰坡,(2分)蒸發量較小,土壤水分條件好,利於樹木生長。(2分)(2)N線為山脊,地勢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風的影響顯著,不利於迎風一側的樹冠生長,形成旗形樹冠。
  • 我校2019屆高三級學法指導暨高考衝刺動員大會成功召開
    (高三化學備課組長姚少祥老師做學法指導) (高三生物備課組長姜潤斌老師做學法指導)(高三理科綜合組長、物理備課組長邵積玉老師做學法指導) (高三政治備課組長李喜順老師做學法指導) (高三地理備課組長馬祺禎老師做學法指導)
  • 旅遊開發中的旅遊策劃創意如何做?
    3.為旅遊開發成功保駕護航旅遊開發建設要完成一個項目周期,需要經過市場調研、項目選址、投資研究、規劃設計、建築施工、營銷推廣、旅遊接待等一系列過程。旅遊策劃參與其中的每個環節,通過構思、概念設計及各種策劃手段,使開發的景區適銷對路,從而佔領市場。
  • 極地法 | 冰島阿克雷裡大學LL.M.法學碩士
    EE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世界好大極地法描述南極和北極法定區域,著重於國際法和國家法涉及到的極地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