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蟻獸也被稱為蟻熊,原產於南美洲和中美洲,雖然它們視覺和聽覺很低,但是卻有著異常靈敏的嗅覺。目前僅存的四種食蟻獸中,大食蟻獸體型最大,能長到2米左右,體重更是可以長到50公斤左右。
2020年6月,廣州某動物園向遊客展出了一對大食蟻獸雙胞胎,這對食蟻獸雙胞胎不但是亞洲首例成功繁育的大食蟻獸。也讓發出驚呼的遊客們,見識到了大食蟻獸的舌頭有多長。
大食蟻獸「獸如其名」吃螞蟻的本事絕對高超。螞蟻是食蟻獸菜單上的主食,而它們的最愛是白蟻。曾經在一些美洲地區的原始森林裡,只要有螞蟻生活的地方,附近都會有大食蟻獸在徘徊。大食蟻獸除了吃螞蟻以外,偶爾也會吃甲蟲和蜜蜂。
大食蟻獸有著極其靈敏的嗅覺(約比人類敏感40倍),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聞見螞蟻的巢穴,它們會用自己前肢上4個長長的鉤爪刨開蟻穴,然後用長長的嘴巴伸到蟻穴裡,再將自己長達60公分長的舌頭伸進去捕捉螞蟻。
大食蟻獸的舌頭上布滿了能粘住螞蟻的黏液,能以每分鐘150次的伸縮速度捕食。但它們沒有牙齒,只能吞咽食物。大食蟻獸吞咽食物的速度比其他大多數哺乳動物都要高,而且它們幾乎是連續吞咽。有數據顯示,大食蟻獸一天要吃30000多隻螞蟻。
看到這裡你是否覺得,對於螞蟻來說,遇到大食蟻獸絕對就是滅頂之災?事實並非如此。
研究人員發現,大食蟻獸平均在一個蟻穴花費一分鐘時間進食,然後就會換到下一個蟻穴,有時一天要造訪多達200個蟻穴才能吃飽!但它造訪過的蟻穴並沒有被「趕盡殺絕」,依然有大量螞蟻存在,並具有恢復力。
有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大食蟻獸在進食過程中,受到兵蟻的攻擊難以忍受才被迫離開。或者是大食蟻獸挖掘堅固的白蟻穴時,許多螞蟻在驚擾下已經逃離,這才避免了全體消亡的命運。
但也有人認為,這正是大食蟻獸的智慧所在,它不會一次性吃完,而是刻意留下一部分,不停地轉換蟻穴進食,既保證了蟻群具有恢復力,又能讓自己吃飽肚子。這是它們適應生存環境的一種絕佳表現。
你覺得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更正確?但不管哪個正確,結局都是大食蟻獸的這種進食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它的食物可以得到長期供應。
大食蟻獸的另一個特性:戰鬥力也很強!你會不會覺得:「吃螞蟻為生的,能有啥戰鬥力」?
別小看這個吃螞蟻的!大食蟻獸的戰鬥力說強都算是謙虛,應該說高的爆表!它們在南美洲和中美洲不存在天敵,就連棲息地重疊的美洲獅和美洲豹都不敢輕易招惹它們。
大食蟻獸肌肉發達,皮非常堅固,前肢有四個長長的鉤爪,第二與第三抓鉤最長,整個前爪看上去就像是一臺鉤機,這就是它們最有強力的攻擊武器!面對危險時,它會用自己鋒利的爪子向敵人攻擊,並且讓自己的身體直立起來,用自己的毛茸茸的尾巴來支撐並保持平衡。
這種直立起來揮舞爪子的戰鬥方式,即使是咬合力強大的美洲豹也很忌憚,不敢上前,只能放棄對它們的覬覦。
大食蟻獸的爪子能發揮出多大的威力?簡單來講,白蟻的蟻巢是它們建造的用於的最好防禦體系,想要刨開這些蟻巢並非易事,有人用鐵錘做過測試,反覆敲擊白蟻巢穴幾次後只在上面敲出了幾個印子而已。大食蟻獸卻能憑藉自己有力的爪子,掀開白蟻蟻巢……現在你應該知道它的厲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