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各種複雜流體的全光操控 獲國際關注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信息

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各種複雜流體的全光操控 獲國際關注

2016-09-08 18:09: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上海9月8日電 (記者 陳靜)微量液體傳輸是涉及諸多領域的重要問題,用光來驅動液體?這不是科幻。中國科學家創造性自主研發了新型液晶高分子光致形變材料,構築出具有光響應特性的微管執行器,可實現對包括生物醫藥領域常用液體在內的各種複雜流體的全光操控,令其蜿蜒而行甚至爬坡,仿若具現了微尺度下的神奇馭「水」本領。

  復旦大學8日披露,該材料科學系與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俞燕蕾教授團隊關於光控微流體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Photocontrol of fluid slugs in liquid crystal polymer microactuators (Nature,2016,DOI 10.1038/nature19344)當日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該文章第一作者為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博士呂久安,通訊作者為俞燕蕾教授,復旦大學校友、北京大學教授陳爾強參與協作。相關研究成果已申報中國發明專利和國際PCT專利。

  俞燕蕾當日表示,該微管執行器應用價值相當可觀,有望在生物醫藥設備、生化檢測分析等諸多領域「大展拳腳」。她說,當光源成為操控手段,外接驅動設備將不再必要,相關系統可以大幅實現「瘦身」。據了解,俞燕蕾團隊別出心裁地設計構建出一種微米尺度液晶高分子微管執行器,兼具流體通道和驅動泵的雙重功能,以全然不同以往的方式獲得利用光來操控微管中液滴運動的「神通」。

  據悉,以往報導的液晶高分子材料無法滿足三維立體形狀執行器的實際加工需要。如何設計一種加工性能優越、能夠製成微管執行器的新型液晶高分子材料? 團隊注意到,生物動脈血管管壁因其層狀結構的存在,可承受高達2000毫米汞柱的壓強,可謂異常堅韌。受此啟發,仿生設計一種全新結構的線型液晶高分子材料最終成為問題的解決之道。

  團隊成功製備出超高分子量的新型光致形變液晶高分子材料。這種線型液晶高分子,擁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其斷裂伸長率可達傳統交聯液晶高分子的100倍,是新一代高性能液晶高分子光致形變材料。採用該材料,俞燕蕾教授團隊已成功構築直形、Y形、S形及螺旋形自支撐微管執行器,可用於在光照條件下操控不同類型的液體運動。

  俞燕蕾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有效克服了現有光控微流體技術的不足,其設計構築的微管執行器是一種全新概念的微流控技術。

  國外同行專家對此給出了「超越現有的微流體操控技術,是具有真正開創意義的優秀成果(Superior to all existing technologies; very nice piece of work with real openings)」的評價,並對其未來應用前景予以充分肯定,稱這項技術必將引起眾多領域科學家的廣泛興趣。(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領銜推出國際首部超臨界流體應用能源化工專著
    該書是國際上第一部關於超臨界流體應用於能源化工系統方面的專著,也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法日俄加德等多國權威專家通力合作的成果,顯示出以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為代表的中國科研機構在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超臨界流體技術憑藉其在能源動力領域的重大潛力,被稱作是下一代「戰略技術」。
  • 力學所基於流體粘彈性效應的生物顆粒微流控分離研究獲進展
    力學所基於流體粘彈性效應的生物顆粒微流控分離研究獲進展 來源:力學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8-03   今日/總瀏覽:2/1537
  • 什麼是全光交換(OXC)?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通信百科,ID:Txbaik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光網絡從FOADM到ROADM,再演進到CDC-F ROADM,基本上實現光層任意交叉的能力。但受限於業務的發展,設備內部連纖越來越複雜,導致運維等成本過高。
  • 諾基亞貝爾:全光網絡超融合解決方案賦能智慧園區
    與此同時,各種採用全光網技術建設的智慧園區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廣大企業希望藉助更加快速的連接,實現更加優質的業務驅動,全面推動各種業務的提速提質,滿足他們數位化和智能化轉型的需求。「對於中國來說,已經進入了全光網絡的時代。
  • 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計算機求解線性方程組—新聞—科學網
  • 諾基亞貝爾吳忠勝:5G重新定義光網絡,全光連接迎來「最佳時刻」
    9月11日消息(高娟)2020年9月9日~11日,諾基亞貝爾與綠色全光網絡技術聯盟(ONA)共同出席CIOE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實際上,這也是諾基亞貝爾近年來首次參加中國光電博覽會,而且是作為ONA的重要一份子參與。
  • 中國科學家聯合德意同行開發出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
    Schwinger Model)進行了成功模擬。中國科大研究團隊 供圖  這一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重要科研成果論文,北京時間11月19日凌晨獲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中德意科學家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局域規範不變量,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從而取得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華為25億加碼F5G 關注全光產業與工業網際網路
    當前,國內的光纖鋪設規模較大,但是距離全光連接場景仍有一定距離,F5G的建設將首先帶動光纖鋪設,其次,產業鏈中光模塊、晶片、作業系統均將迎來發展。下遊應用方面,工業網際網路、金融政務領域可能率先迎來發展,建議投資者關注全光產業與工業網際網路投資機會。
  • 中國科學家實現染色體「16合1」 實現合成生物學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科學家實現染色體「16合1」  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創建成功,中國實現合成生物學裡程碑式突破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這一成果昨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這一成果完全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是合成生物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將16條染色體人工創建為單條染色體  人類能否創造生命?
  • 中科院化學所研發「液滴機器人」 可用於多種類流體系統的操控
    第一次實現了液滴的切割、移動、釋放和旋轉等複雜行為。該機器人由磁場控制系統和兩個不鏽鋼組成。通過程序化控制磁場分布,可以改變鋼球的位置和球心距,從而動態調節液滴運動時前後端受到的阻力大小,實現液滴的多行為控制。對鋼球進行表面處理,調節其表面能,可用於多種類流體系統的操控。
  • 國際首部超臨界流體能源系統應用專著出版—新聞—科學網
    特別是在靠近熱力工質臨界點附近區域,由於流體熱物性的強烈非線性震蕩所引起的一系列複雜熱力過程,是影響跨臨界和超臨界系統穩定性和能量轉化、存儲效率的關鍵因素。 該書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各國專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共包含四個板塊共22章,匯集了國內外在超臨界流體領域的代表性團隊近年來的系列研究成果,系統介紹了超臨界流體熱物理基礎理論、小尺度對流傳熱及器件設計、超臨界和跨臨界熱力循環系統設計以及超臨界流體在代表性能源動力系統中應用等。其出版獲得了包括來自法國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學院教授Daniel A.
  • 東易日盛科技之光閃耀「華為F5G真千兆全光房間產業生態大會」
    (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2020年12月21日,由中國智能家居與建築協會、中國金盤房地產開發聯盟以及鴻威國際會展集團聯合舉辦的2020中國智能家居及智能建築博覽會和華為F5G「真千兆」全光房間產業生態大會在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盛大召開。
  • 港大機械工程團隊研發嶄新流體操控器 創新利用光無損操控微液滴作...
    港大機械工程團隊研發嶄新流體操控器 創新利用光無損操控微液滴作前沿醫療和工業應用 2020-12-08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這一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研成果,北京時間8月2日獲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圖為覃重軍研究員在觀察單染色體酵母的生長情況(資料圖片)。中國科學院當天在上海舉行「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說,2010年,美國科學家克萊格·文特爾(J.Craig Venter)及其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轟動。
  • 安順青島連線,全球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複雜手術成功實施
    9月7日,經青島、安順兩地醫院合作,通過5G網絡技術和我國自主原研手術機器人遠程應用,成功實施了全球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腹腔複雜手術。手術由「妙手S」微創手術輔助機器人主刀,為活體動物進行腎臟切除術、膽囊切除術、膀胱切除術等手術過程複雜、技術難度高、風險度大的四級手術。
  • 第20屆流體動力與機電控制工程國際學術會議在嘉興成功舉辦
    2019年11月9-10日,由中國力學學會流體控制工程專業委員會、嘉興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嘉興學院、重慶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承辦,昆明理工大學、中國民航大學、燕山大學、中原工學院、賽克思液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瀋陽中之傑流體控制系統有限公司協辦的第20屆流體動力與機電控制工程國際學術會議圓滿落幕
  • 打造全光智慧城市 運營商要發揮核心作用
    在廣州舉行的2020世界5G大會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發布了《全光智慧城市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首次提出了全光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念,其核心是構建城市「1ms」時延圈,實現確定性的網絡聯接。
  • 掘金萬億級市場,F5G開啟湖北全光智慧城市
    F5G正催生萬億級市場  全光網應用逐步  普及不久前,在武漢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上,F5G全光網也成為大會的熱點技術方向,受到了與會嘉賓的熱烈關注和討論。  根據《武漢市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規劃(2020—2022)》,未來三年,武漢市規劃了智慧城市建設的40餘項重點工程,其中包括2021年實現5G市域全覆蓋、2022年建成千兆光網城市等。  用三年時間構建城市「超級大腦」,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 北京超500萬家庭邁入全光網絡
    北京邁入「全光」大都市記者得知,北京聯通自2014年10月啟動「寬帶中國、光網北京」建設項目,目前完成186.42萬傳統DSL用戶和330.82萬銅纜單語音用戶改造,完成共179套PSTN系統整局退網,3724個模塊局退網,合計623.59萬線傳統PSTN退網;實現528.7萬線傳統DSLAM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