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哈嘍,大家好!今天向大家分享一個銷售統計表模板。該模板支持動態查詢功能,並且在查詢的時候,相應數據會變色,如此,查詢結果一目了然。統計模板將使用SUM、AND、COLUMN、MATCH、OFFSET函數並結合條件格式和數據驗證。學習更多技巧,請收藏關注部落窩教育excel圖文教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可以動態查詢銷售數據的統計模板。何為動態查詢呢,效果如動圖所示:
要做這個模板,需要兩部分工作,公式和條件格式。
公式用來實現銷售數據匯總,條件格式用來改變單元格顏色突出求和的數字區域。
但是在這之前,先要設置三個數據驗證,分別是查詢區域、開始月和結束月,以下分別說明。
1.查詢區域的設置
這是數據驗證最基本的用法之一,在【允許】欄選擇序列,【來源】裡選擇對應的單元格區域即可,操作步驟見動圖演示。
2.開始月的設置
與前一項不同,開始月設置為只能輸入1到12之間的整數,並且設置提示信息,操作步驟見動圖演示。
3.結束月的設置
與開始月的設置方法基本一致,只是需要將最小值設置為開始月所在的單元格,操作步驟見動圖演示。
完成以上三個設置之後,首先來製作銷量合計的計算公式。
要實現按照查詢區域、開始月和結束月這三個條件進行合計的公式思路不是唯一的,這次我們使用比較常用的SUM-OFFSET函數組合,公式為:
=SUM(OFFSET(A1,MATCH(B16,A2:A14,0),B17,1,B18-B17+1))
這個功能的關鍵是OFFSET,在以前的教程中介紹過,OFFSET有五個參數,分別是起點、行偏移量、列偏移量、區域高度(行數)和區域寬度(列數)。不清楚這個函數的同學,可以學習這篇教程《Excel進階之路必學函數:動態統計之王——OFFSET(上篇)》
在本例中,我們以A1作為起始位置,行偏移量用MATCH(B16,A2:A14,0)來確定,也就是要查找的區域所在的行,列偏移量直接使用開始月份所對應的數字,區域高度為1,因為都是針對單個區域進行統計,所以區域寬度就是結束月-開始月+1,這裡面就是一些簡單的數字問題了。
簡單驗證一下,公式結果是正確的。
最後一步就是利用條件格式突出顯示要統計的單元格。學習更多技巧,請收藏關注部落窩教育excel圖文教程。
設置條件格式,大致需要三步,首先就是新建規則;
依次點擊【開始】-【條件格式】-【新建規則】
然後設置公式:
在編輯格式規則中,選中【使用公式確定要設置格式的單元格】,輸入預先編輯好的公式,再點【格式】進行設置。
案例中用的公式為:
=AND($A2=$B$16,COLUMN(A2)>=$B$17,COLUMN(A2)<=$B$18)
(稍後會說明這個公式的含義)
設置格式就很簡單了,和平時設置單元格格式的方法是一樣的,包含數字格式、字體、邊框以及填充色,本例中只是設置了填充色,選擇一種反差比較大的顏色效果會更好。
點兩次確定退出條件格式的設置界面。
最後一步就是設置條件格式的生效範圍(如果是先選擇了數據區域再設置條件格式的話,這一步就無需進行了)。
打開管理規則,可以看到已經設置完成的規則,以及每個規則的應用範圍。
調整規則的生效範圍就能看到突出顯示的效果了,操作步驟如圖所示。
以上就是設置條件格式的步驟,最後簡單說一下這個公式的意思。
本例公式使用了AND,裡面有三個參數,也就是三個條件,只有當三個條件同時成立時,才會按照設置的格式去顯示。
在公式=AND($A2=$B$16,COLUMN(A2)>=$B$17,COLUMN(A2)<=$B$18)中,條件1是$A2=$B$16。A2是數據源中的區域,B16是查詢條件中的區域,這個條件就是判定查詢條件的區域和數據源中的區域是否一致。
重點是$在其中的作用,由于格式的應用區域是$B$2:$M$14,而各銷售區域名稱只在A列存在,因此要在列號前加$。
確定了哪一行要突出顯示後,還需要根據起始月份和終止月份來確定這一行中的哪幾列符合條件。
於是條件2和條件3就分別用列號與這兩個月份值作比較。
條件2:COLUMN(A2)>=$B$17
條件3:COLUMN(A2)<=$B$18
總結:今天分享的案例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應用,涉及到數據驗證的一些知識點,動態區域求和的公式套路,以及條件格式的應用。教程內容難度適中,所用到的知識點都非常實用,希望大家能夠多加練習。靈活利用Excel的這些功能,可以設計出各種帶查詢功能的統計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學習更多技巧,請收藏關注部落窩教育excel圖文教程。
****部落窩教育-excel動態查詢統計表****
原創:老菜鳥/部落窩教育(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更多教程:部落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