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金溪12月9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全斌華)「今天中午養老中心煮三個菜,分別是蘿蔔炒肉、雞蛋、炒小白菜,還有一個紫菜湯,等到12點的時候,我們就準備開飯」。12月8日早上,撫州市金谿縣琉璃鄉蒲塘村的「幸福」居家養老中心的志願者吳自強說。71歲的吳自強快言快語,走路生風,嗓門洪亮,讓整個養老中心熱熱鬧鬧。
金溪蒲塘村這個居家養老中心是由一幢老屋改成的。志願者吳自強是這幢老屋主人。據吳自強介紹,這幢老屋以前破損嚴重,住不得人,蒲塘村成為中國傳統村落後,金谿縣傳統村落保護協會和老屋辦對這幢老屋進行維修。當時計劃要60來萬,國家出了50萬,她家裡出了10萬。古屋修繕後,她家就無償地把這幢老屋改為居家養老中心。她本人以前在秀谷二小教書,現在退休了。居家養老中心一啟動,她就來做志願者,她主要負責後勤工作。
志願者在灶下燒火做飯(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這間老屋很大,劃成很多房間。在大廳裡,央視頻道正放著熱播電視劇,四位老人正眯著眼,聽得入迷。在圖書室裡,兩位老人正在看書,在棋牌室,幾位老姐妹邊打牌邊聊起了家常。
「前幾天,福建電視臺都來採訪我們,說我們把古屋活化成居家養老中心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新。我們在這吃得好,還便宜,每餐只要2塊錢,醫生還會定期來免費為我們體檢,教我們什麼應該多吃,什麼要少吃,我們是越吃越健康了!」村裡王美蘭老人神採奕奕地說道。
蒲塘古村把修好的老屋巧妙地「變身」成了居家養老中心。這件事順民心,受到群眾歡迎,目前中心有35位老人在這裡養老。
志願者為老人打菜(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吃飯了,大家來吃飯了」,中午12時,吳自強高聲喊到,所有的老人都端端正正坐好,吳自強帶著志願者們將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飯菜端到老人面前。此時,食堂內已經聚集了約20位老人,老人們津津有味地吃著午餐,邊吃邊聊,整個食堂內充滿著歡聲笑語,瀰漫著濃濃的飯香味。
「平時兒女工作忙,照顧不上我,平時每天還要去買菜、做飯,我們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吃飯成了大問題。」80歲的徐小榮老人說,養老中心的飯菜不僅種類豐富、乾淨衛生而且煮得稀爛,易消化。
「養老中心飯菜是頓頓新鮮,早晨七點多我們就會去琉璃農貿市場採購一天所需的食材,當天消耗完畢,杜絕食材過夜,讓老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另一位志願者徐志勤說。徐志勤今年73歲,原來也是一個退休老師,他的身體硬朗, 50斤重的一袋米,他隨便提起,他也在後勤幫忙。
志願者為老人打菜(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我們這裡還有一些年紀大身體好的老人要幹活,他們要到12點30分開飯,我們志願者還要對飯菜進行保溫,對於一些腿腳不好的老人,我們志願者還會送餐上門。」蒲塘村幹部徐瑾說。
據悉,金谿縣活化後的古屋變成居家養老中心,不光解決了部分老年人子女的後顧之憂,還解決了他們無人陪伴、生活空虛等問題,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了孝老敬老愛老養老文明新風。
現在金谿縣的居家養老已遍地開花,陸坊鄉的大儒家廟、石門鄉武廣周氏宗祠等通過活化的古建築都在一個個實現華麗的轉身,變成一個個溫暖幸福的居家養老中心。
居家養老中心是金谿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後期,金谿縣還將在轄區內利用古村活化的契機,建設更多的居家養老中心,讓更多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