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除了細菌,還有病毒!詳解因人而異的腸道病毒

2020-12-20 騰訊網

人體腸道中存在的大多數病毒是噬菌體,它們如何與駐留細菌相互作用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雖然腸道菌群近年來成為了研究熱點,但是我們對它們的了解依然有很多空白的地方,比如涉及到腸道病毒,我們了解得就更少了。

為了剖析這一群體,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對9位志願者的腸道病毒進行了整整一年的監測,並對其中1人的腸道病毒進行了兩年以上的監測。

研究發現人體腸道中存在多種類型的噬菌體,每個人的病毒隨時間推移都是穩定的,而且存在個體差異。

這一研究發現公布在Cell Host & Microbe雜誌上。

麥吉爾大學的微生物學家Corrine Maurice(未參與這項工作)說,這項研究「為腸道內的噬菌體建立了重要的資料庫。而且這也是我們所沒有的資料庫,這些數據將能引導我們提出一些非常酷的假設。這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工具。。。有助於進一步研究這些噬菌體對我們健康的影響。」

英國Quadram研究所Evelien Adriaenssens(未參與這項工作)表示,「這一研究證實了最近的報導,即成年個體之間沒有共享核心腸道病毒,這與我們微生物群的細菌成分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微生物群中,人與人之間存在相同的菌群。」

「我們需要對像這樣的腸道病毒進行更多研究,建立健康的人類腸道病毒基線,並考慮到地理,種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在知道什麼是健康腸道病毒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研究複雜的疾病症候群。。。並確定病毒的哪些變化可以用作疾病的標記了。」

科克大學微生物學家Andrey Shkoporov希望能建立這個基線,他說:「我們想,『好吧,在我們開始對不同健康狀況下的病毒體進行比較研究之前,為什麼我們不考慮健康人之間腸道病毒的縱向穩定性和個體間差異呢?'」

這一研究小組每年每月從10個成年人(四個男人和六個女人)收集糞便樣本。他們從一名女性受試者中分別在19、20和26個月收集了三個樣本。然後他們從糞便和細胞中分離出病毒顆粒,並測序了病毒核酸。

Shkoporov說,由於99%的腸道病毒是我們未知的,因此不可能依靠現有的病毒序列資料庫來找出那裡的病毒。因此他們將片段組裝成重疊的DNA序列,預測蛋白質編碼基因,然後嘗試檢測資料庫中蛋白質之間的任何相似性,以及與可能由長片段DNA編碼的蛋白質之間的相似性。

Shkoporov補充說:「這可以幫助我們大致了解我們正在處理哪種病毒。」

最新研究表明,單個病毒在研究的12或26個月內保持穩定,並且呈多樣性,這意味著存在許多類型的噬菌體。儘管受試者的病毒群落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一致,但每個人的腸道病毒看起來都與其他人都不同。

Adriaenssens認為:「個體的病毒體非常不同,細菌的微生物組更密切相關。」 「對我來說,這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在序列水平上不相關的噬菌體在不同個體中佔據相同的位置。」

研究小組還確定了病毒中含有很大比例的強力噬菌體,這些噬菌體會破壞細菌宿主以便繁殖,包括cras類噬菌體和Microviridae家族成員。他們預測這兩種病毒類型都會感染常見的腸道微生物。

Adriaenssens說:「下一步的工作是弄清主要病毒的功能。我們需要將噬菌體與其宿主連接起來,為此,我們需要細菌和噬菌體的良好培養系統,以及用於對其進行測試的模型系統。」

「我們仍然不知道病毒和微生物組在人的腸道內如何相互作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兒科胃腸病學家Lori Holtz(未參與這項工作)表示。

這些發現還可以為未來研究微生物組在發育或疾病中作用提供參考,「還應包括病毒,因為儘管我們並不完全了解這兩個系統如何相互作用,但肯定存在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The human gut virome is highly diverse, stable, and individual specific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人類腸道病毒因人而異
    已知人類腸道中存在的大多數病毒是噬菌體,但它們如何與定植在體內的細菌相互作用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雖然微生物組近年來成了研究熱點,但科學家們仍然有很多關於腸道菌群的未解之謎,尤其是涉及到腸道中的病毒。
  • 腸道細菌可以預防和治療輪狀病毒感染
    Gewirtz課題組發現分段絲狀細菌可預防和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 儘管清除輪狀病毒(RV)通常需要適應性免疫,但研究者無意間構建了RV抵抗性免疫缺陷小鼠,研究人員推測這反映某些微生物可以針對性抵抗RV。
  • 研究發現普通食物通過影響病毒來改變腸道細菌
    在今天的科學中,食物和腸道細菌是兩個可以激發興趣和爭論的話題。當然,兩者都是相互關聯的,一項新的研究側重於這種關係的一些微妙之處。 缺乏健康的腸道細菌會損害我們的健康;當我們不吃健康的飲食時,情況也是如此。然而,科學家們並不完全了解特定食物對腸道細菌的確切影響。 這一知識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微生物群的複雜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 每個人的腸道都有一套病毒「指紋」
    對健康西方人腸道內病毒的分析還顯示,兒童和老年人之間病毒類型多樣性的低谷和巔峰反映了人一生中腸道細菌的變化。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科學家所研發的腸道病毒組資料庫(Gut Virome Database)識別出 33242 種人類腸道中獨有的病毒種群。像人類腸道中這樣的病毒集合稱作病毒組(virome)。
  • 近期腸道微生物領域研究新進展!
    研究者表示,諾如病毒很容易通過糞便-口傳播,在幼兒,老年人和免疫系統受損的人中特別危險。我們正試圖了解腸道微生物如何與諾如病毒相互作用,以尋求新的治療策略。【5】Cell Host Microbe:新研究揭示「西方化生活」對腸道菌群的影響doi:10.1016/j.chom.2019.08.018腸道微生物組是一個精緻的生態系統,它由數十億個微生物(尤其是細菌)組成。這些微生物支持我們的免疫系統,保護我們免受病毒和病原體的侵害,並幫助我們吸收營養並產生能量。
  • 科學網—共生病毒可維持腸道黏膜免疫功能
    本報訊 在人們通常的印象裡,病毒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事實上,有些病毒可以「以毒攻毒」,有助於人類的健康。
  • 最常見,最晚露面:科學家發現新腸道病毒
    他發現所有樣品中都含有crAssphage,隨後,他又在另外幾百份糞便樣品中發現了這種病毒的基因片段。要研究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通常的做法就是採集糞便樣品中的DNA,將它們片段化後進行測序——這樣最終獲得的是宏基因組,包括來自細菌、病毒和其它微生物的所有DNA混合物。
  • 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研究進展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摘要]人類腸道中定居著許多對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核生物等,它們在腸道內能與其他微生物及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影響,被稱為「被遺忘的器官」,它們的基因組也被譽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與人體的能量代謝及物質代謝有關。
  • 1型糖尿病可能與腸道病毒種類有關
    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 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科學家發現,1型糖尿病可能涉及人體腸道內不同種類病毒的平衡,這再次表明腸道微生物對健康的重要作用。  新研究發現,有一類腸道病毒如圓環病毒能降低發病風險,另一類病毒如噬菌體病毒會提高發病風險,腸道病毒種類較少也是不利因素。
  • Nature:母乳餵養可以調節新生兒腸道病毒定植
    健康新生兒在出生時腸道通常沒有病毒,但很快就會有不同病毒細菌定植,某些情況下會導致有些嬰兒在出生後的頭幾個月患有胃腸道疾病,甚至會影響到生命健康。那麼,這些病毒是如何後來者居上,定植到嬰兒腸道的呢?分娩方式和餵養方式對病毒致病會不會有影響?
  • 科學家發現:每個人的腸道都有獨特的病毒「指紋」,年齡和種群影響...
    根據首個收集人類消化系統病毒種群的綜合資料庫的研究,每個人的腸道病毒組成就像指紋一樣獨一無二。另外,一項對健康西方人腸道病毒的分析還表明,病毒類型多樣性在兒童和老年人之間的「高峰」和「低谷」反映了生命周期中細菌的變化。
  • 什麼是腸道病毒71型 4大因素導致腸道病毒
    什麼是腸道病毒71型?腸道病毒屬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臨床表現輕者只有倦怠、低熱等﹐重者可全身感染﹐腦、脊髓、心、肝等重要器官受損。那麼,腸道病毒的症狀有哪些呢?腸道病毒71型的治療是什麼?下面來了解一下吧。
  • 母乳餵養嬰兒或可抑制腸道病毒生長—新聞—科學網
    但是,你是否注意過數十億與這些細菌相關的病毒呢? 研究人員發現,新生兒似乎並未攜帶任何此類病毒,但其出生後第一個月內,腸道就迅速成為數十億病毒的樂園。研究人員在《自然》報告稱,病毒群落的形成則取決於嬰兒是否母乳餵養。母乳餵養可調控新生兒病毒群落的逐步形成。 過去的十多年中,大量關於腸道菌群(微生物群)的研究表明,它們與一系列疾病有關。
  • 腸道細菌左右我們的幸福感
    腸道菌群是當今醫學界最時髦的詞彙之一。因為在我們的身體上生活著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它們影響著我們整體健康的方方面面。腸道細菌的健康平衡可以影響從身體到大腦的一切,包括一些看似不太可能的事情,如你的心情,效率和幸福感!   那麼,腸道菌群究竟是什麼?它是一個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等等。
  • 保護寶寶腸道健康,有效防範腸道病毒感染
    志飛   夏季即將到來,很多細菌病毒也越發活躍了起來,帶來了新一輪的夏季傳染病。 摘要:   夏季即將到來,很多細菌病毒也越發活躍了起來,帶來了新一輪的夏季傳染病。自5月開始,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等疾病已進入發病高峰期。很多嬰幼兒一不小心就感染了病毒,看到孩子被病痛折磨,媽媽們著實心疼……因此,家長一定要做到重點防範。疾病預防要趁早,寶寶生病才能少!
  • 每個人的腸道中或許都擁有特殊的「病毒組」!
    研究人員對西方健康人群腸道中的病毒分析後發現,兒童和老年人群之間病毒類型多樣性的低谷和高峰反映了細菌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的變化情況,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其開發的腸道病毒組資料庫識別出了存在於人類腸道中的33,242種獨特的病毒群,大多數病毒並不會導致疾病發生。
  • Cell子刊發布人體腸道病毒基因組:一份全新噬菌體基線資料庫
    )噬菌體; 這2類噬菌體在腸道中持續存在,並與腸道細菌中的優勢菌屬密切相關; 人類腸道病毒基因組,具有穩定、多樣、高度個體化的特徵。,這些微生物包括細菌、古細菌、真菌、病毒等等,它們共同在宿主中發揮重要作用,並與人類一同進化。
  • 腸道菌群新功能,觸發人體免疫防禦機制,幫助人體抵禦病毒感染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收錄於話題#腸道菌群5個撰文 | nagashi編輯 | 王聰排版 | 水成文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身體被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在內的數萬億微生物佔據,這些微生物被統稱為共生菌群
  • 疾控中心提醒注意腸道病毒感染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屈婷、鮑曉菁)進入夏季,多地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等病例增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目前正是這些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高發季,注意洗手等日常個人衛生,保持環境衛生可以有效預防腸道病毒感染。
  • 疾控中心提醒:注意腸道病毒感染
    進入夏季,多地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等病例增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目前正是這些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高發季,注意洗手等日常個人衛生,保持環境衛生可以有效預防腸道病毒感染。腸道病毒一般有高度傳染性,通常表現為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有時人們會稱它們為「夏季流感」,但其實它們並不是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