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平臺服務上百家銀行,其效率最高,但是風險最大。我們不得不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
可以限制與單一平臺合作的銀行數量,比如不超10~15家,同時,按同樣條件讓多家平臺做類似業務,形成競爭。
12月20日上午,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舉辦「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上,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發表重磅講話。他表示,債券市場改革的內容還有很多,要問題和目標導向加快推進,不然會是下一個風險集中爆發點。
樓繼偉還指出,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
此外,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等人分別做了主題演講。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尚福林:要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嚴守風險底線
據中國證券報,尚福林認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資本市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體而言,需要資本市場更好發揮將儲蓄轉化為資本的能力、提高資本的配置效率和促進創新的能力、更好發揮市場價值發現功能。
就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尚福林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各項制度建設的基礎離不開信用,資本市場是以商業信用為基礎的,必須要按照更高要求、更嚴標準,推進資本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補齊信用體系制度短板。嚴厲打擊失信行為,強化市場約束,營造構建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增強市場信心。
第二,規範發展債券市場。一是完善債券市場體制機制,統一債券市場規則,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債券發行機制,提高債券發行效率,降低管理和運行成本。二是豐富債券市場品種,在穩步發展國債、公司債等傳統產品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其他固收類、結構化產品設計,研究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新,更好地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重點群體。三是優化債券市場發展環境,進一步健全市場約束和懲戒機制,培育合格機構投資者,增加市場交易活躍度。
第三,加強資本市場科技建設。一是要通過科技賦能,提高金融服務整體水平,特別是拓展科技在普惠金融領域應用。二是提高信息系統、技術可靠性,完善數據標準、數據安全等制度設計,不但要關注金融業務風險,也要關注各類技術風險,及時化解信息技術系統、數據安全等方面的風險隱患。
第四,不斷提高監管水平。一是強化市場監測分析與預期管理,健全市場風險的預防、預警和防範處置機制,運用科技手段強化監管效能,抑制市場過分投機炒作。二是嚴厲打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等違法犯罪活動,要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嚴守風險底線。三是重點加強投資者教育與服務,壓實中介機構責任,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四是加強國際監管交流合作。
樓繼偉: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
據第一財經,樓繼偉指出,如果單一數據金融平臺佔有的市場份額過大,可能會導致大量的信貸壞帳。如果有平臺服務上百家銀行,其效率最高,但是風險最大。我們不得不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
樓繼偉談到,數據金融平臺在我國發展很快,有相當的積極作用,主要是依據收集的數據分析,借款方的風險特徵,提供給貸款銀行,幫助其獲客和做出風險評估,這有利於補充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但也有可能造成系統性風險。
「有的專家已經指出,這些數據金融平臺的資本加槓桿,其供貸的份額小,以至於風險留存不足,To C和To B的比例不當。如果有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的話,可以定出規範」,樓繼偉說,「我再另外指出一點,如果單一數據金融平臺佔有的市場份額過大,平臺數據的真實性以及平臺的風險評估模型一旦出現偏差,會導致大量的信貸壞帳,例如某平臺短短幾年已同數十家銀行合作,形成數萬億貸款」。
對於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樓繼偉表示,可以限制與單一平臺合作的銀行數量,比如不超10~15家,同時,按同樣條件讓多家平臺做類似業務,形成競爭。有比較也便於監管,並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服務的平臺如果服務上百家銀行,它的效率最高,但是風險最大,我們不得不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埋下系統性風險隱患。正如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要求的,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據證券時報,樓繼偉表示,相對於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是短板。今年以來,債券違約事件頻頻發生,特別是大型國企違約事件更是影響相關地區國企和政府的公信力。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市場分割,發行和監管不統一。發行的審查有證監會、人民銀行、發改委,多頭管理。特別是銀行間市場早已不是銀行間融通資金的定位,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金融企業都可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上市債券,包括中期票據。其次,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分割,同債不同價。這種分割狀態,會導致為爭取市場份額而放鬆標準。7月份,央行和證監會決定同意兩個市場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這是可喜的變化,建議儘快落地。還有,銀行間市場債券多為銀行大量持有,商業銀行既承銷又持有,市場流通性差,一旦出現債務違約,商業銀行受損。債券市場的問題還有很多,解決的基礎性條件是發行標準、交易流通、監管機制的統一。按照《證券法》,市場應是交易所市場,監管機構應是證監會。銀行間市場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全部退出,利率債(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可在兩個市場同時交易,結算要打通,既方便銀行間抵押融資,又促成兩個市場同債同價。基礎性的問題解決後,債券市場改革的內容還有很多,要問題和目標導向加快推進,不然會是下一個風險集中爆發點。
曹宇:築牢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體系之間的「防火牆」
據中國證券報,曹宇認為,有效管控、隔離風險是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前提。
曹宇表示,發展好直接融資,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必須堅持分業經營的體制不動搖。要始終築牢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體系之間的「防火牆」,既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協同配合,共同發展,又要嚴控風險交叉傳染,避免形成更大的市場震蕩。對於資本市場出現的風險,要嚴格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置,充分體現資本市場發現風險、共擔風險的運行機制。清晰界定市場主體的責任邊界,既要突出履職盡責,又要避免越位擔責。
談及金融創新,曹宇強調,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堅持三個有利於原則,將是否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是否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是否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作為衡量標準,規範市場創新,維護市場有序透明高效運行。
曹宇表示,促進投資者結構優化是資本市場建設的關鍵一環。受融資結構、投資文化等因素影響,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存在結構不均衡等問題,仍有較大的優化空間。資本市場活躍著各類專業投資者,才能形成投資策略多樣、風險偏好分層、資金來源均衡的良性運行狀態,才能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篩選優質企業、準確定價資產、科學分散風險的功能優勢。這需要更加重視投資者結構問題,均衡發展機構投資者隊伍,充實、拓寬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源頭活水。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海外網、央視新聞、參考消息
熱點視頻推薦��
��
原標題:《樓繼偉重磅發聲:可限制數據金融平臺合作銀行數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