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會英語到英國上流社會紅人,這個中國人都經歷了啥?

2020-12-13 騰訊網

  他出身名門望族,祖父是已故香港著名富商兼大慈善家。

  他留學英國時,一句英文都不會。

  讀大學期間,他除了念書,還要勤工儉學:在哈羅德百貨給客人量褲腳,在中餐館端盤子,鏟馬糞,洗廁所...

  這,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鄧永鏘爵士。

  ///

  一提到鄧永鏘爵士,香港及英國媒體常常形容他是「上流社會紅人」,儘管他本人似乎並不同意這樣的描述。不過,如果說他是『上流社會裡最有人脈的人』,估計鄧爵士本人不會反對,他曾笑稱自己最不缺的就是朋友

  在英國,鄧永鏘的朋友圈就包括查爾斯王儲、已故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前首相梅傑和布萊爾、名模凱特·莫斯、著名華裔小提琴家陳美、金融家羅斯柴爾德勳爵等眾多政商界領袖和名流。

  名門「窮二代」

  鄧永鏘爵士出身香港一個望族家庭,其祖父是已故香港著名富商兼大慈善家鄧肇堅爵士。

  現在在香港仍然到處可見以鄧肇堅命名的醫院、學校及慈善機構。

  不過,鄧永鏘爵士對記者表示,他雖然出身名門,但絕非大家想像中的「富二代」。

  原來,鄧永鏘爵士的父親鄧伯勤一歲時得了重病,生命垂危,當時他祖父鄧肇堅非常難過。其祖母覺得既然兒子要不久於人世,就編了個謊來安慰鄧肇堅說,「算命先生早就預示鄧伯勤是鄧肇堅的剋星,所以無需為鄧伯勤難過。」

  童年時的鄧永鏘(來源:鄧永鏘爵士)

  沒想到鄧伯勤後來活了下來。但這個善意的謊言卻永遠地拆散了這個家庭,因為鄧肇堅從此再不願見自己的妻兒。

  所以鄧永鏘爵士是世家子,但並非含著金鑰匙出生。相反,他小的時候生活貧困。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承認:他想起奶奶,不時仍會哭泣。

  而在採訪中,鄧永鏘爵士也不時流露出對祖父鄧肇堅的不滿之情。據他說,祖父鄧肇堅後來做了爵士後,為了怕兒子一家人的生活遭遇影響了自己的形象,於是決定送兒子一家人到了英國。

  鄧永鏘爵士的護照照片

  來到英國後,13歲的鄧永鏘就讀名校Perse School。這所學校位於劍橋郡,由英國慈善家Stephen Perse於1615年創立。校訓為拉丁文「Qui facit per alium facit per se」,翻譯過來就是:利他,便是利己

  功成名就後,他依然常回母校看望

  這所學校教育出來的名人無數,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館長Thomas P. Campbell,諾貝爾化學獎得主Ronald George Wreyford Norrish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eorge Paget Thomson。

  Thomas P. Campbell

  Ronald George Wreyford Norrish

  George Paget Thomson

  剛來的鄧永鏘,一句英文也不會說,還要應付學業壓力和文化衝突,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

  然而,憑著頑強的意志,他一路念到倫敦大學,取得哲學和法律學士學位,其後又在英國劍橋大學繼續深造並獲得博士學位

  不過,由於經濟還不富裕,所以他在留學時也要打暑期工來賺錢。他說,他曾經幹過不少不同的行業,包括在倫敦哈羅德百貨公司給客人量褲腳,在中餐館裡兩手託八隻大碟,也在馬房鏟過馬糞,甚至還洗過廁所

  追求完美的人

  由於成功來之不易,他在工作和生活裡非常注意各個細小環節,而且往往追求完美。他在採訪中也承認,這可能是他的一個缺點,甚至連其太太也對此有微言,但他同時認為,他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因為他自己什麼都會,自然對別人的要求標準也高。

  在與鄧永鏘爵士進行的近一個小時訪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快人快語,直言不諱,談話亦莊亦諧,頗有老頑童風範。

  從外表看,他的行為舉止很像一位傳統的英國爵士,但在內心深處卻又是一位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中國人。而且無論在生活上還是事業上,他都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

  老牌「愛國者」

  其實,鄧永鏘雖然外表很西化,而且在英國結交了不少上流社會的朋友,但他卻不斷強調自己的中國人身份。

  事實上,他至今曾經經營過的生意,絕大多數在英文名稱上均與China(中國)和Tang(諧音,既是普通話中唐,也是其姓的英文拼音)有關,例如香港China Club(中國會)、國際時裝連鎖店Shanghai Tang(上海灘)、在倫敦及香港的餐廳China Tang(唐人館)等。

  他對此的解釋是,因為他非常愛國

  說起愛國,鄧永鏘也稱得上是一位以身作則的「前輩」。早在1983年,他就帶著他的當時的女友張淑儀跑到北京大學教了一年半的書,而且還在北京宣武門與女友舉辦了婚禮。

  在北大教書時與學生合照

  (來源:鄧永鏘)

  他曾回憶說,他的中國情結源於1979年。在澳門富商何賢的安排下,他和何賢的兒子何厚鏵(後來擔任澳門特區首任特首)去中國的安徽爬黃山,這也是他首次踏足中國大陸。他說,當他看到雲海就覺得很偉大,從此就開始「真真正正愛國」了。

  他對當年在北大教書的經歷仍然記憶猶新,甚至還記得當時在北大教書的月薪為400多元人民幣。

  他向記者透露說,他在北大最初是教授西方哲學,後來又改為教授英語。班上共有14名學生,都是中國恢復高考後首批公費派往英國留學的博士生。

  中國人情結

  這一經歷影響了他事後的事業發展,甚至也啟發他日後創辦『中國會」、上海灘和倫敦唐人館。

  而在倫敦社交圈中,也經常可以看到他身穿唐裝周旋於英國名流中,這一方面可能是為了其上海灘時裝做「人肉廣告」,但也反映了其濃厚的中國情結。就連他的英國太太路西也形容他是fried eggs(炒雞蛋,意即「由裡至外都是中國人」)。

  對於中英文化差異的問題,鄧永鏘爵士認為,許多人都過於強調中西文化的差異,但在他看來,中西文化的分別很少,而且共通點多於差異。

  因此他決定,我們講的不應該是中還是西,我們應該講的是好還是更好,甚至特別好。他特別強調說,勿論地域,每種文化都有其優勢和糟粕,有值得借鑑吸取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短板。

  ///

  鄧永鏘爵士在倫敦逝世,享年63歲。看完老伯的人生故事,我又開始思考「何為貴族精神」這個老梗。

  老伯母校的校訓,在他身上得到了延續:利他即利己。當你對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時,你的價值就能通過別人的喜樂得到體現。

  能屈能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為黃金屋和顏如玉放棄理想...這樣的「貴族」不一定擁有世俗意義上的財富,卻把一生活成了燈塔,向別人證明:人要是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兩樣。

  文章來源:BBC

相關焦點

  • 他極力諷刺批判上流社會,卻得到了上流社會的認同與讚美
    美麗大方但自私虛偽的蓓基·夏潑出身貧寒,一心想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不擇手段,憑藉諂媚奉承等手段向上爬,這也是英國小說中描寫最為生動的文學形象之一。小說的另一位主角愛米麗亞·賽特笠則展示了另一種人生,這個善良笨拙的富家女子,與蓓基·夏潑乘坐同一輛馬車離開女子學校,又同樣在遭到家庭反對的情況下結婚,分別嫁給即將參加滑鐵盧戰役的兩名英國軍官。
  • 中國富豪移民到英國過奢侈生活,要學會吃上流社會的這1種美食!
    中國富豪移民到英國過奢侈生活,要學會吃上流社會的這1種美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富豪也是越來越多了。中國的富豪也早就厭倦了國內的生活環境,紛紛都認為國外的環境好適合生活,於是就紛紛在國外買了豪宅,帶著家人就移民到了國外一起生活。
  • 奢華消費轉為二手消費,服飾如何成為英國上流社會炫耀的資本?
    大眾服飾是英國服飾的轉折點,在資產階級貴族服飾顏色絢麗多彩,款式多樣化,服飾的質地也是極為奢華,而這些對於英國普通大眾來說,是奢華至極,大眾服飾顏色多以暗色為主,款式單一,質地都是極差的,這樣的經濟發展和差距,是英國社會轉型的原有之一。
  • 普通人與「上流社會」的距離有多遠?這片真實到殘酷,拿下奧斯卡
    中國人愛聽帝王將相的故事,對打探富豪商賈的家族趣事樂此不疲。「麻雀變鳳凰」(釣金龜婿)、「鳳凰男逆襲」等等階級躍遷的佳話,都成了枯燥生活中的調味劑。對更高階層的憧憬、幻想與窺視欲,似乎是人的一種天性(現代爆款劇《我愛我家》、《家有兒女》、《武林外傳》中看似普通人的主角們都並不普通)。
  • 英國上流社會最新裝逼指南, 你get了嗎?
    經典6粒雙排西裝,顯示貴族氣息的高級長柄雨傘,手工定製皮鞋,這些是傳統的英國上流社會紳士的標配。但是在信息化社會,科技的發展也為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帶來變革。英國專注時尚與生活方式的雜誌《閒談者(Tatler)》近日發布了詼諧有趣的現代上流社會成就清單,揭示了不同社會階層的影響因素和一些不同尋常的家居用品。
  • 從凱特王妃的漂亮妹妹到英國社交名媛,努力爬進上流社會的女孩啊
    也充分說明通往上流社會之艱辛,順帶提一句,凱特王妃在大學畢業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工作,被某些刻薄的英國媒體譏笑她為「Waity Katie」,在2007年還和威廉王子短暫分手又複合,直到2010年才正式訂婚,2011年舉行盛大婚禮。
  • 英國貴族已非"上流社會" 爵位僅相當一面錦旗
    中廣網北京1月2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首相顧問、終身貴族、華裔上議員,這三個身份共同匯聚在英國的韋鳴恩勳爵身上。通過媒體的大量報導,這個有著神秘背景的人,進入到中國受眾的視野,也因此,中國人開始對英國的貴族體系產生了好奇心。
  • 英國「上流社會」的人生是你想要的嗎?
    「卷福」在劇中飾演生於優渥之家的麥羅斯,他的坎坷一生串起了當代英國上流社會的人情世故,傑森·李與維文將分飾麥羅斯的父母。愛德華·貝爾格(《德國八三年》)將擔任本劇導演,劇本則由知名編劇大衛·尼克爾森(《一天》)操刀。
  • 真實上流社會有錢沒煩惱?洪晃:上流社會沒你們想像的那麼美好
    故事講述了一位名媛的前男友被謀殺,一件案件牽扯出一系列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線,隨著案情迷局被一步步解開,上流社會的陰暗面也被一點點揭露,同時告訴人們:真實的上流社會,不是小時代也不是三十而已。
  • 英國的階層那麼明顯?媒體盤點十二大英國上流階層標籤
    每次看英劇中那些上流社會人士的舉手投足都感覺非常優雅有格調。 世家出身      英國目前的世襲貴族有1000多名,他們是上流社會的中堅力量。
  • 中國人到了英國,都在被誇英語太好了!?
    剛來英國、尤其是到英國念書的小夥伴,肯定有一點感觸特別深:在國內學的英語,有時候真的是各種「雜交」:明明是美式的拼寫,但用詞卻是英式詞彙,最後發音還是帶著美音大捲舌的Chinglish……寫論文總被批評color沒寫成colour、realise不小心拼成realize什麼的也就算了,好歹可以怪到電腦自動修正拼寫的身上
  • 這是英國上流社會的時尚盛典,群芳鬥豔,92歲的英國女王最耀眼
    這周四,英國皇家阿斯科特賽馬會迎來了第三天,也迎來了它的「女士日」。英國皇家賽馬會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是英國上流社會歡聚一堂的盛世。而戴著各種特色帽子盛裝出席的女士們,更是賽馬會上一道獨特的風景。這兩位經常被吐糟不會穿衣的公主姐妹,比阿特麗斯公主和尤金尼公主,今天的打扮很可惜,仍舊不是很出彩。還是長輩們更會打扮。這是格洛斯特公爵夫人和斯諾登伯爵夫人。
  • 國外雜誌盛讚劉亦菲:國際派美人,英語高級優雅,上流社會大小姐
    國外雜誌盛讚劉亦菲:國際派美人,英語高級優雅,上流社會大小姐劉亦菲版《花木蘭》上映之後,因為電影口碑和電影票房均未達到預期,而被很多國內觀眾吐槽,劉亦菲也因此被各種嘲諷飛升失敗。但在外媒眼裡,卻剛好是完全相反的情況。不止沒被吐槽,反而獎項和誇讚齊飛。
  • 上流社會是什麼梗 上流社會是什麼意思出處在哪?
    很多在電競圈的玩家都聽說過上流社會這個梗,但是有的人還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上流社會這個梗的出處和意思。上流社會是什麼梗 上流社會是什麼意思出處在哪?
  • 為融入英國上流社會中國富豪獨女的奢華生活
    為融入英國上流社會中國富豪獨女的奢華生活 (1/28)發布時間:2016-05-05 09:33支持方向鍵←和→瀏覽 2016年5月3日英國媒體報導
  • 莎拉波娃順利進入英國上流社會!穿螢光長裙像網球,氣質卻很高貴
    莎拉波娃的男友來頭可不簡單,可以說是他將她順利帶入英國上流社會甚至是皇室圈!這位亞歷山大是著名的富商,也是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的校友兼好友,同時他還和貝克漢姆夫婦是好友。
  • 老外的中文教材實在社會,英國太搞笑,日本太奇葩,俄羅斯太熱血
    學習中文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更成為上流社會的標配,不管是羅傑斯女兒,還是川普的外孫女,都紛紛在學習中文,中國的強大讓川普感受到威脅,所以處處打壓中國。漢語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也是世上最難學習的語言,外國人為了學習中文可謂絞盡腦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外國教材裡是如何教中文的吧!
  • 英語和法語較量幾百年 歐洲上流社會曾經以說法語為榮
    以說法語為榮的時代英語和法語不但26個字母相同,就連許多詞彙的寫法也差別不大,這是因為它們都屬於印歐語系,而且法國曾經佔領過英國的緣故。1066年1月,英國國王「懺悔者」愛德華去世,哈羅德二世即位。當時統治諾曼第地區的公爵「徵服者」紀堯姆見有機可乘,就藉口愛德華曾答應讓他繼承王位,率領諾曼第的貴族和來自法國的騎士,渡海到不列顛南部登陸,哈羅德二世帶領衛隊和民軍倉促迎戰,中箭身亡。紀堯姆乘勢佔領倫敦,成為英國國王,而且把英國貴族趕出宮廷,用法國貴族取而代之,古法語的詞彙因此得以大量進入了英語,所以英語的詞彙主要是由源自法語的詞構成的。
  • 郭晶晶學英語進軍上流社會 未來將投身商界(圖)
    郭晶晶進軍上流社會進修英語 步步進軍上流社會郭晶晶的奧運冠軍身份成為她嫁入霍家的最大砝碼,一旦「國寶」嫁入霍家,對於郭晶晶的準公公—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的體育事業自然是大有裨益,但同時,郭晶晶自己也在不斷地進修,為自己增加其他砝碼。
  • 上流社會禮儀指南:如何優雅吃小豌豆、喝下午茶?
    約翰斯頓在下臺階的時候,貼心地扶了一下女王,就讓英國媒體炸了鍋。 在英國,特別是上流社會,禮儀規範是一張無言的通行證,相信不少範友對於英國禮儀感興趣。 今天,範主要向大家介紹一位英國禮儀專家——威廉·漢森(William Ha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