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階層那麼明顯?媒體盤點十二大英國上流階層標籤

2020-12-14 騰訊網

  每次看英劇中那些上流社會人士的舉手投足都感覺非常優雅有格調。

  一直以來,在外界眼中,英國的上流階層就像謎一樣。他們行事低調,有獨特的行為方式;他們談吐文雅,有非凡的審美品味。

  那麼,如何才能一眼識別英國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

  看看外網上的鑑別大法:

  1. 財富態度

  

  雖說上流社會有錢,但財富絕對不是判斷的首要標準。

  

  相反,有錢人不見得能打得進上流社會,而圈子裡的人即便是家道中落,身份也依舊擺在那裡。

  而且,上流社會的人似乎一點都不在乎錢,反而視錢財、財富神馬的為身外之物。難怪有專家指出,區分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的一大明顯特點,就是前者愛錢如命,後者淡然置之。

  

  2. 世家出身

  

  英國目前的世襲貴族有1000多名,他們是上流社會的中堅力量。

  他們身上的共同特徵莫過於貴族身份「與生俱來」、「代代相傳」。

  與那些所謂的新興富豪(New Money)相比,他們祖上好好好……幾代都是傳統富豪(Old Money),而且一說到家族歷史,估計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3. 習慣預約

  

  與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相比,上流社會的人似乎更習慣幹什麼事都提前預約。

  

  比如,他們不會選擇麥當勞,來份馬上就能好的巨無霸套餐,而是會去那些需要提前預約訂位、有服務生招待、餐具從刀叉到甜點小勺都齊全的餐廳。

  他們不會選擇突然到訪,而是提前好久就通知對方,必要時還會以卡片的方式「遞上」拜訪函。

  

  4. 禮儀風範

  

  英國人本身就注重禮儀,上流社會更是如此,各式「講究」那是無處不在。

  

  從餐桌禮儀

  到著裝禮儀

  到社交禮儀

  近乎苛刻的禮儀標準,讓他們在人群中格外與眾不同。

  

  5. 注重質量

  

  上層階級的人認為每分每秒都要活得有質量。

  

  因此,他們買食材,去的是打著「綠色、天然、有機」旗號的Whole Foods;

  買生活用品,一定先到王室御用百貨Fortnum&Mason;

  他們的生活,就是精緻、低調和奢華的真實寫照。

  

  6. 不愛大牌

  

  如果你發現一個人穿得像暴發戶一樣,件件都是爛大街的名牌爆款,那麼他多半不屬於上流社會。

  

  上層階級的人更傾向於手工製作或者私人訂製的一些小眾品牌。還別說,人家花一周時間才能做好的帽子,可能就比從頭到腳的全套大牌都貴。

  

  7. 牛津腔調

  

  在英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口音決定地位。

  

  不少人覺得,標準口音RP (Received Pronunciation) 已經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象徵,但其實,比RP更高級的,是真正的女王口音—牛津腔。

  因為王室的緣故,整個上流社會都以牛津腔為標準,語調緩慢,清晰易懂,但腔調感十足。

  

  8. 用詞謹慎

  

  為了區分自己所處的階層,上流社會人士會在用詞上小心謹慎,力保語言得體。

  廁所會用loo或者lavatory而不用toilet,午餐是luncheon而不是lunch, 老師叫school master不叫teacher, 香水說scent不說perfume…

  

  9. 圈子講究

  

  上流社會有自己專門的社交圈,圈子不大,但門檻可不是一般的高。

  

  圈子裡的人大多從小就認識對方,不是同學、就是世交……

  10.精英教育

  貴族的傳承與他們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他們推崇精英教育,就讀的學校也無非就是那幾所。

  

  中學基本上就從九大公學裡面挑一個,大學不是牛津就是劍橋,而且學的專業也都是藝術史、哲學這類的文科學科。

  據英媒報導,最近一個私立學校校長指出,私立學校培養出來的孩子在世界各行各業佔主導位置。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就讀私立學校的學生們,往往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去為自己喜愛的東西而努力。

  11.送禮講究

  據外媒對上流社會人士的調查顯示,如果是女性,她們小時候一定會有或曾經有過一匹小馬,

  如果是男性,他們會擁有一雙粗革皮鞋。

  12.古老房產

  在上流社會中,擁有一套房產不算什麼,擁有一套在鄉間年代久遠的產業才是真·上流階層!

  有調查顯示,英國人特別喜歡鄉村生活,特別是金融城上班的上流人士,總是喜歡工作日在市區內通勤,周五回市郊的家享受寧靜的周末。

  許多為了追求鄉村生活又想要兼顧日常工作的人士,都會選擇兩者都可兼具的結合體。

  怎麼樣,看完這十二大標籤,你是否對上流階層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歡迎關注最懂英國的微信號

  「英國大家談」(ukdajiatan)

  — The End —

  文/Cassie & Gloria, 編輯/Freya,

  文章參考 Daily Mail, The Sun, Telegraph, VT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七大階層重塑英國社會
    據新華社4月4日電 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當前英國社會全貌已不能籠統劃分成工薪、中產和上流等3個階層,而應該由7大社會階層所組成。該調查由英國廣播公司發起,刊登在3日出版的《英國社會學雜誌》上。超過16.1萬英國人參與了調查。
  • 報告稱英國社會分七個階層 中產階級佔人口25%
    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當前英國社會全貌已不能籠統劃分成工薪、中產和上流等3個階層,而應該由7大社會階層所組成。這一社會調查由英國廣播公司發起,在3日出版的《英國社會學雜誌》上刊登。
  • 英國人:車是階層的象徵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有聲讀物>正文英國人:車是階層的象徵 2011-03-19 22:45 來源:李杜博客 作者:李杜
  • 英國女王口音牛津腔變倫敦腔 折射階層觀念變化
    在英國,由於不同地域口音不同,英國人可以依據一個人的口音迅速辨認出對方的成長地,甚至社會階層。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用的類似於牛津腔,是所謂英國上流社會的標準英語。  然而,英國《每日郵報》3日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伊莉莎白二世不再操一口「女王英語」,而是染上了「社會階層相對較低的人」的口音——河口英語(即倫敦音)。
  • 教育不公導致英國社會階層固化
    原標題:教育不公導致英國社會階層固化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生中有50%來自私立學校,英國社會80%的要職也由私立學校的畢業生擔任。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都來自僅僅容納英國7%人口的私立學校。 去年11月,英國前首相梅傑指出,英國社會仍被私立學校培養的精英階層以及富裕的中產階級主導,有影響力的機構中很難見到工薪階層背景人士,社會流動性幾乎停滯。
  • 英國上流社會最新裝逼指南, 你get了嗎?
    經典6粒雙排西裝,顯示貴族氣息的高級長柄雨傘,手工定製皮鞋,這些是傳統的英國上流社會紳士的標配。但是在信息化社會,科技的發展也為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帶來變革。英國專注時尚與生活方式的雜誌《閒談者(Tatler)》近日發布了詼諧有趣的現代上流社會成就清單,揭示了不同社會階層的影響因素和一些不同尋常的家居用品。
  • 中世紀宮廷愛情是上流社會的「專屬」,為何會在市民階層中流傳?
    儘管距離十二世紀宮廷愛情已經十分遙遠,但中世紀時期仍舊存在相當數量程度的宮廷愛情文學的傳播者和崇拜者。 或者說儘管宮廷愛情和現實生活存在十分明顯的差距,但是仍舊存在宮廷愛情文化的流行,在某種程度上得益於宮廷愛情文化符合大眾或者是說社會中對於美好事物、德行、信念的的期待。
  • 中國財富階層的身份標籤
    如果說不是「過剩」的市場中,供給方想方設法地要謀求最大利益,如果說我們的成功人仕不是面對著更多和更好的選擇,那麼市場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豐富多彩。   財富階層近幾年發生的變化   首先,他們的財富從非常不穩固的狀態走向了穩固,幾年前他們的財富還處於起伏不定的狀態,現在這種狀況雖然還存在,但已經不是主流了,這導致他們的心理狀態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 英國七大社會階層:你是朝不保夕族?新富裕工人還是精英?
    以前英國的階層體系非常簡單。它經常是被諷刺的對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在1960年代的弗羅斯特報告草圖——實質上將其分為上層、中層和下層。然而,五十年後,英國廣播公司和專業學者稱這已經過時,現在分成七個社會群體。
  • 研究顯示英國八百年來社會階層幾乎未改變
    據BBC10月29日報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研究發現,過去八百多年,英國的社會階層幾乎沒有發生變化,有地位的人繼續佔居高位,中下階層的人也繼續待在中下層。在英國被認為限制資產階級的繼承法和累進稅制實際上並沒有對私權和貴族家庭帶來絲毫影響。以往,英國也有富不過三、五代的說法。
  • 【新鮮】英國其實有7個階層,你知道嗎?
    英國廣播公司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當代英國社會可以分為7個階級。此次調查參與人數有16萬之多,從三個基本維度對受訪者進行調查。網絡圖片調查者表示,將英國簡單分為有產階級、中產階級以及勞工階級的說法已經過時。據結果顯示,新的7類階級如下:1.精英階層(Elite )-等級最高的階層,財富水平遠超其他等級,三個維度上的綜合評分最高。2.老牌中產階層(Established middle class)-財富積累水平僅次於精英階層,財富、社交、文化資源都很豐富。
  • 英國電力人到底是什麼階層?
    說起階層概念,恐怕世界上沒有人比英國人更傲嬌了,傲嬌到會根據你的說話口音判定你是哪個階層的人(特指土生土長的英國人),這要是放在中國如果普通話不夠好怎麼混啊?!女王也說過這世界上沒有美式英語這一說法,只有英語和錯誤。也沒有太多國家會像英國一樣搞出一個階層計算器,還放在BBC官網上。
  • 還自稱「佛系媒體人」?人家都是「新的社會階層」了!
    作者 |張弛年底又到了盤點的時候,最近有媒體人分析了2014年到2017年間國內自媒體的發展階段,大致是: 2014年,以號為原點的自媒體出現,間或聽聞誰誰誰賺錢了但內容創業的崛起,也拉大了群體的貧富差距,讓自媒體內部出現了嚴重割裂,更讓很多自媒體人缺少身份認同感;而採編資質等收緊,讓這批人更缺少一種被主流接納的認同感,這種情況下,就不能理解為什麼「佛系」、「中年少女」等概念能夠得到那麼多媒體人的喜愛,一個標籤,至少在一定時間內緩解群體的焦慮,產業如此,幾年前,偶然引自英文單詞的"內容創業」四個字,有效解決了那時候文創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困惑
  • 機器帶來的階層固化和變化(國際論壇)
    英國現代的社會階層劃分,是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的產物。隨著資本主義的悄然變化,社會階層的變革時代正在來臨    有關社會階層的問題常能引起英國人的熱議。這是一個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且無法迴避的話題。財富擁有量直接決定給人們貼上何種階層的標籤。階層之間最明顯的區分依據,就是其所在社區。
  • 英國七大社會階層:你是「入不敷出族」還是「高薪族」?
    最新調查顯示,英國的經濟階層可以劃分為七類。沒有固定工作合同的「零時工」、在創意產業工作卻買不起房的「創作族」、職位在十年前幾乎都不存在的「技術族」……雖然有些人過得不錯,但也有些人近些年來薪水沒怎麼增長。一起來看看你最接近哪一類吧。
  • 英國報業受眾解析:中上階層閱讀《衛報》
    今兒晚上,熱鬧了大半個月的倫敦奧運會就要謝幕了。興奮了十幾天,勞累了十幾天,說實話,還真有點捨不得。對於倫敦奧運會的評價,各有各的說法,褒獎的是說倫敦奧運會很隨意,貶斥的則稱倫敦奧運會太隨意了。其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十幾天你激動了吧?你緊張了吧?你歡呼了吧?你罵娘了吧?總之你快樂了吧?
  • 英語發音的階層屬性 口音的偏見決定社會地位
    普京上任不久,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問俄羅斯,普京在莫斯科的一個餐館宴請這位年齡與他相當的歐洲大國首腦,就是在這次晚宴上,普京第一次向外界披露:他正在學習英語。  可惜沒有更好的語言環境,也沒有潛伏暴露的壓力,總統先生和他眾多的東歐俄語區同鄉一樣,大舌音攪在每個尾音裡,染上了濃得化不開的斯拉夫腔。
  • 英國口音大盤點,哪個口音是你的菜?
    話說,英國的各類口音究竟都是如何劃分的呢?Justin就帶小夥伴們來盤點一下各種英國口音,快來看看你待的城市上榜了嗎? 中國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在英國也有一種發音被認為是最標準的英式發音,它就是Received Pronunciation,簡稱RP。
  • 2019英國精英報告發布,牛劍等私校制霸英國上流社會
    近日,英國獨立機構the Sutton Trust and the Social Mobility Commission共同發布了《2019年英國精英報告》,調查結果現已被英國政府媒體、BBC、衛報等英國權威媒體引用。
  • 現代年輕人間的階層分化:無產階級雲養貓,上流社會貓狗雙全
    可儘管如此,他們依舊期待著某一天能夠擁有一隻自己的貓,從而實現階層躍遷。3.中產階級毫不誇張的說,某些「無恥」的無產階級為了達到擼貓的目的,會不惜接近中產階級,導致最後雙方都很受傷。曾經就有一名失戀的中產階級妹子哭訴道:「你根本不愛我,你跟我在一起就是為了擼我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