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家廠商漲價!上遊產能不足,渠道商炒貨,半導體迎史上最大缺貨潮!

2021-01-19 和訊科技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新年伊始,半導體行業從2020年下半年就開始的產能緊缺愈演愈烈。

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有34家上遊廠商陸續漲價,而計劃2021年後漲價的廠家也不少於12家,這當中包括華潤微、微芯科技、光寶科技、富滿電子(300671,股吧)等。

更無奈的是,缺貨和價格波動已傳導到大眾消費層面。2020年下半年以來,豐田、大眾、福特、本田均有汽車減產計劃。1月13日,中汽協表示,此波晶片漲價潮將會影響我國汽車產業運行的穩定性。受上遊波及,PC等電子消費品類也出現漲價。

不同於2017年的半導體行業漲價周期,此輪漲價始於中間的晶圓代工環節產能緊俏,從而將價格上調逐步傳導給下遊IC廠。此外,「宅經濟」刺激下,電子產品的需求激增,也是助推因素。

時代財經採訪多方業內人士獲悉,這是晶片有史以來最缺產能和最缺貨的一次,有的產品流入下遊分銷商手中,漲幅甚至接近50倍。

供需失衡之外,產能不足帶來的市場恐慌,也造成了渠道商炒貨、下遊終端廠商恐慌性囤貨的局面,進一步加劇了整個市場的價格波動。

1美元物料價格飆升至50美元

香港電子元器件分銷商PRIT electronics的董事總經理牛超傑對時代財經表示,目前就他的公司而言,漲價的品牌主要包括音頻IC大廠旭化成微電子株式會社(AKM)、各大晶振品牌Epson、NDK、STM的MCU、Renesas和NXP的車用物料、CSR物料以及Microchip的各種物料等。

「AKM因為工廠發生火災導致至少半年到一年無法正常生產,所以市場大缺貨。平時1美元的物料最高時飆升到超過50美元;還有各大晶振品牌漲價,也是因為原料都是由AKM工廠生產的。」牛超傑解釋道,「另外,就Cirrus logic而言,此品牌是AKM的競爭對手,在AKM物料非常缺貨的情況下,很多客戶選擇更換成Cirrus,這也導致了Cirrus的單價需求都爆增。」

儘管火災事故屬於偶然,但牛超傑的感受並非個例。據時代財經統計,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已有三十多家廠商進行了價格調整。

比如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功率半導體和智能傳感器廠家華潤微發函表示,為了爭取生產線資源,儘量滿足供貨需求,華潤微自2021年1月1日起產品價格做相應調整,調整幅度視具體品種不等。

觸控IC大廠匯頂科技(603160,股吧)也在2020年12月28日發布的《產品調價通知函》中表示,決定對GT9系列所有產品美金價格在現行價格基礎上統一上調30%,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2020年12月7日,繼6月份宣布部分產品調價7%之後,MCU和模擬半導體供應商微芯科技(Microchip)再次表示,自2021年1月1日起,對所有交付期不到90天的未交付訂單,更改其「不取消-不重新計劃」窗口,延長到90天。

而今年1月4日,微芯科技再發通知函,自2021年1月15日起,將提高多條產品線的價格。

從終端產品來看,半導體產品類型繁多,大致可分為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兩類。集成電路一般被稱為晶片,是指將一定數量的元器件及其連線,通過半導體工藝集成在一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電路,又可細分為邏輯電路、存儲器、微處理器、模擬電路,其中市場銷售佔比較高的是邏輯電路和存儲器。

分立器件則一般包括功率半導體器件、光電子器件、傳感器,其中功率半導體器件又可分為功率二極體、功率三極體、整流橋、IGBT、MOSFET等。

半導體產業終端產品類型。來源:時代財經制

功率半導體器件是電子裝置中電能轉換與電路控制的核心,主要用於改變電子裝置中電壓和頻率、直流交流轉換等,目前它的應用領域多在工業控制和消費電子、變頻家電等,市場規模呈現增長態勢。

此次漲價的34家廠商中,有近10家為功率半導體廠家,但大部分還是集中在集成電路領域。

2020年下半年以來宣布漲價的半導體廠商。 來源:時代財經制

波及多個下遊產業,汽車影響最大

半導體行業下遊應用廣泛,包括數據處理、通信、汽車、消費、工業及其他五大類。而此次漲價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尤為明顯。

此前的1月8日,福特汽車就表示,由於半導體晶片短缺,其位於美國肯塔基州的工廠生產線將被迫提前停產。日產汽車也曾表示,半導體晶片無法滿足需求,迫使他們不得不調整日本工廠的產量。菲亞特克萊斯勒近日則宣布將暫時關閉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工廠,以及位於墨西哥的一家小型SUV工廠。

除此之外,本田稱,因為全球汽車晶片及半導體零部件供應不足,決定在2021年1月將首先削減日本本土約4000臺汽車的產量。豐田也宣布,正在考慮減少其在美國南部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的工廠生產的皮卡車「Tandra」的生產。

大眾汽車去年12月就表示,因半導體晶片供應短缺問題,將調整在中國、北美、甚至歐洲的產量,並於今年第一季度開始執行。

汽車之外,PC行業也受到波及。華碩於近日宣布2021年起將陸續調整顯卡和主板定價,包括美國官方商城與零售商都已調整為新價格,已知幅度達20%,如ROG Strix LC Radeon RX 6800 XT 水冷顯卡在新蛋的售價就從原本得899.99美元調整為1079.99美元。

此外,空調、彩電品牌也陸續漲價,不過分析人士表示這些產品與半導體產業漲價關係不大。

據報導,格力電器(000651,股吧)曾於去年11月底表示因工廠原材料價格上漲,決定自2020年12月15日起,對家用空調新國標產品提貨價格及終端零售價格進行調整。另外,奧克斯、志高、美博空調也接連發布了漲價的消息。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對時代財經表示,此次空調漲價的原因,一方面是空調原材料漲價比較多,擠壓了空調企業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則是空調價格去年下半年持續走低,從另一個方面削薄了企業利潤。「兩方面同時擠壓,企業經營壓力很大,於是漲價。」

根據奧維雲網的報導,上遊原材料方面,銅、鋁、鋼材等家電主要原材料價格近日一路上漲,比如滬鋁主力合約進入11月份,價格創下近三年新高,而截至11月30日,滬銅報收5.77萬元/噸,創2013年3月以來新高,銅的價格也達到了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一名顯示面板行業資深從業人員對時代財經透露,由於疫情,目前面板產能同樣緊缺,有的產品相比於一年前漲價近一倍。

渠道商炒貨,終端廠商恐慌性囤貨

「由於2020年市場劇烈變化,晶圓廠及測封等上遊供應商價格大幅度持續上漲,導致我司產品成本亦不斷增加。截止至2020年12月份,我司仍然不斷收到供應商的漲價通知,成本上漲壓力持續存在。」對於漲價的原因,匯頂科技如此解釋。

微芯科技則直言,目前市場對他們的產品需求量特別巨大,是以前從未遇到過的。他們第一和第二季度尚未交付的訂單增長速度,已經難以為客戶提供準確而恰當的服務。

「此外,由於各種因素的疊加效應,從晶圓製造、封裝到測試的全球供應鏈正面臨嚴重的供應鏈瓶頸。」微芯科技稱,由於新冠肺炎對行業業務造成了巨大負面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陷入前所未有困境,導致成本增加以及苛刻商業條款。

深圳原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9月,其晶片產品專注於高性能數字傳感器晶片和高端模數轉換ADC晶片,可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穿戴式設備、手機、智能電器、汽車電子等領域。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袁文章對時代財經表示,這是晶片史上最缺產能和最缺貨的一次。他認為,此次半導體產業漲價的首要原因是需求和訂單不匹配。

年初由於疫情,終端廠家不敢下備貨訂單,同時很多上遊的美歐原廠還削減了很大比例的生產計劃及預算,但實際上,新冠疫情並沒有對電子產品的消費造成影響,反而在局部領域助長消費。

第二原因則是央企、國企、科研院所為應對中美晶片貿易戰,對進口和國產晶片進行的大量備貨和存貨。另外還有華為公司的大規模備貨,其他手機、家電廠商應對市場需求的大規模備貨,這使得晶圓廠和封裝測廠產能嚴重不足,造成市場恐慌,比如晶片進口巨頭保利集團在2020年進口額就翻了2-3倍。

「幾乎所有設計和封裝廠的產能已經安排到2021年的年底,有的甚至已經到了2022年。」袁文章表示,「與此同時,很多國產原廠、渠道商、貿易商在12月份後無貨可賣,對缺貨情況趁機大肆宣揚,其中自媒體就是最大的推手,讓終端廠商更加恐慌,也加入補單的行列。但買不到貨的事實讓終端廠商的減產看起來不可避免。」

一半導體行業匿名人士則同樣對時代財經分析道,半導體缺貨的原因主要是需求快速增長,而產能沒有得到及時填補。

「2020年年初疫情打亂了晶圓廠擴張產能的節奏。同時,疫情帶來的宅經濟需求爆發,二季度開始,包括筆記本電腦、顯示器以及電視等電子產品需求量激增。」該人士表示,「另外一個突發因素,是華為受到美國制裁限制,被迫在2020年第三季度擴大了手機晶片的備貨力度,造成產能擠兌,加劇了缺貨情況。」

不過袁文章也指出,目前半導體產業的繁榮亦有水分。

「只是大家力往一處擠的結果,真正每個月的需求並沒有太大改變,在2021年3-4季度後應該會看到一些問題。存量在釋放過程中,2022年--2023年渠道商的訂單會是很大的考驗。」此外,如果比特幣繼續上漲,礦機持續看好,也許會填補上遊晶元廠和封裝廠的產能。

業績大增,國產廠商承接海外訂單

從歷史規律判斷,一般半導體周期下行4~5個季度後,會上行2年時間左右。方正證券(601901,股吧)在2020年1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目前我們正處於半導體周期下行周期走完,開啟景氣上行周期的拐點。」

而半導體周期上行的顯著特點就是漲價,一般從8英寸產品先漲價,比如功率、模擬、TDDI、指紋識別等,然後再是65-90nm的12英寸產品,比如 MCU、智慧卡、CIS等,最後全系列產品漲價,走完整個半導體周期。

上述半導體行業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歐美疫情持續嚴重,宅經濟延續到當前,需求依舊保持較高水位。「IC廠產能擴張需要大量投資和較長時間,而且設備和技術儲備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所以,今年上半年供需緊張的局面預計仍舊嚴峻。」

集邦諮詢分析稱,從接單狀況看,10nm等級以下先進位程中,臺積電5nm製程因華為旗下海思遭限制投片,主要的客戶蘋果難以完全彌補海思的空缺,導致產能利用率維持在約九成;其他製程,如TSMC 7nm及三星7/5nm則分別受惠於超威、聯發科及英偉達、高通的強勁需求,使產能皆近乎滿載,並將持續至明年第二季。

集邦諮詢分析師曾冠瑋對時代財經表示,目前不少設備商已停止生產8英寸機臺,導致二手設備價格昂貴,市場流通量低,且資金投入後折舊耗費時日,影響後續產線投入。因此,對於以8英寸晶圓代工為主的企業來說,舊有產能的維持與優化,及小量新產線的建置更有效益。

這意味著,8英寸產能仍將供不應求,本就身處國產替代潮中的本土廠商將迎來更大的機會。

「歐美和東南亞的很多上遊晶元和封測廠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大,有些在國內和國外都有生產能力的廠商會將部分產能轉移到國內的晶圓和封測廠生產。」袁文章認為。

從業績來看,華虹半導體、楊傑科技、華潤微等本土廠商表現喜人。

根據11月華潤微公布的投資者調研報告,2020年華潤微的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產品收入預計可以突破1億元,前三季度IGBT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70%,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也有提升。

而截止到今年前三季度,華潤微的MOSFET(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累計銷售額約已達14億元。華潤微表示,華潤微自有產品90%營收來自於功率半導體,10%的營收來自於智能傳感器、智能控制和其他產品。

華潤微MOSFET的應用領域有電動自行車、家用電器、電動工具、工業控制和新能源等。產能擴充方面,華潤微無錫八英寸產線的募投技改項目已經開始建設,預計明年會釋放一部分產能;重慶八英寸產線升級改造項目也將會為明年新增一部分產能。

信達證券在1月6日的研報中,首予華潤微增持評級。同樣地,受益於MOSFET漲價紅利,國內功率半導體企業新潔能也被中銀證券首次給予增持評級。

1月5日,揚州楊傑科技發布的業績預告則顯示,受益於功率半導體國產替代加速和下遊市場拉動,2020年楊傑科技訂單充足,產能利用率持續攀升,目前已處於較高水平,帶來單位產品成本下降、毛利率水平明顯提升。

2020年,楊傑科技預計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為3.6億元-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85%。

不過,目前國產替代化進程仍然面臨一定阻礙。華微電子(600360,股吧)此前表示,國產化替代,目前的主要困難是客戶對國產半導體功率器件的接受度,尤其是在新的應用領域和高端應用領域,需要客戶給予一定的機會和時間,給予國產品牌與客戶磨合的機會。

「從整體晶圓代工的產品組合來看,中低階需求的半導體元件規格要求不高,可以用許多國產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加以替代,有機會達成晶片國產化製造。」曾冠瑋指出,「但從高端晶片來看,即使設計與封測方面能達到技術水平,製造晶片仍有很大的困難,包括晶圓製程技術、設備與原物料供應等,皆需要相互搭配,建議持續嘗試、按部就班的進行納米節點微縮化。」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缺貨漲價潮下的中小整機廠商如何生存
    電子元器件缺貨漲價已成燎原之勢,從被動元器件、二三極體到傳感器和MCU,多種電子元器件紛紛漲價。原材料上漲、晶圓產能緊張、疫情停工造成的供應不足,以及各種其他的天災人禍疊加,再算上渠道輿論的放大效應,電子元器件又迎來一波缺貨與漲價的周期,這或許是渠道的狂歡,卻是中小整機廠商的一道坎。
  • 功率半導體漲價潮來了?上遊產能緊缺倒逼4家大廠齊發漲價函
    功率半導體漲價潮來了?上遊產能緊缺倒逼4家大廠齊發漲價函,20%漲幅或是開始,A股這隻龍頭訂單已排到明年2月監測顯示,Diodes在近日給客戶的提價通知中表示,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對調漲部分產品價格;此前消息顯示,Diodes的低壓Mosfet交期已延長至17-22周。
  • 繼國外MCU缺貨漲價後,國內MCU廠商也發布漲價通知
    近段時間,由於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包括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第四季訂單全滿,明年上半年先進位程及成熟製程產能已被客戶全部預訂一空,凸顯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另外,不僅晶圓缺貨交期延長,缺貨潮已經蔓延到國外MCU。
  • 晶片產能全線吃緊,下遊補庫存、上遊難擴產
    按照流程,汽車晶片設計公司會根據汽車廠商的需求,進行集成電路設計,再在晶片製造廠進行代工,從封測廠進行封裝測試後,再將晶片銷售給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或模組商,最終供給車廠。晶片設計是其中一個對產能很敏感的環節。此輪晶片緊缺潮的核心在於晶片代工企業產能相對市場需求出現不足。
  • 「缺貨潮」襲來,是什麼導致TWS耳機晶片缺貨?
    伴隨著2020年步入尾聲,半導體行業也迎來了新一輪「缺貨潮」,TWS耳機晶片也赫然在列。據深圳市芯聯銳創科技有限公司CEO宋朔表示:「不單單是藍牙主晶片缺貨,諸如NOR Flash還有各類耳機觸控壓力傳感器晶片也都缺貨,所以說這個缺貨情況是普遍而全面的。」
  • 華金證券--電子元器件2020年第50周:晶片缺貨潮延續 面板廠商業績...
    缺貨漲價潮仍在延續, 影響傳導至下遊模組終端: 半導體方面, 晶片漲價缺貨 潮仍在延續,並且趨勢可能持續至明年。目前 PMIC、顯示驅動 IC、 CIS、 MCU 等全面漲價,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 影響已傳導至下遊模組及終端廠商。
  • 全球半導體產能緊張 功率半導體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2014年-2019年,全球8寸產能僅增加約15%,由於8寸屬於相對落後的技術,半導體設備公司在8寸設備研發減小,甚至關閉8寸設備產線,全球8寸設備以二手設備為主,8寸產能擴產困難且擴產意願不強。在上遊晶圓產能持續緊張的現況下,晶圓廠商只能優先保證大客戶的供應,中小客戶很難拿到單,行業洗牌加速。
  • 缺貨!MLCC暴漲模式!
    據了解,國巨在電阻的產能市佔率為34%,全球第二大廠至第五大廠的產能合計,不及一家國巨,若加計國巨替日商代工的中、低階電阻,國巨直接、間接影響的電阻產能逾全球50%,因此,去年第四季開始,電阻庫存水位直線下滑,通路端、原廠、客戶的庫存層層消化,國巨2萬個電阻規格全數告缺,自去年第四季開始議價態度轉趨強硬。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8英寸產能緊缺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今年卻著實引發不少奇觀。難怪有業內人士直呼——缺貨到不可思議。    漲聲一片    整體來看,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供給約九成。產能吃緊下,自然引發接連漲價效應。目前多家晶圓代工廠商已上調報價,聯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約10%~15%。有消息稱2021年漲幅20%起跳,急單將達到40%。
  • 晶圓晶片等缺貨風波愈演愈烈,何時罷休?
    繼8寸晶圓產能緊缺漲價、半導體元器件上漲、覆銅板等原材料上漲後,由晶圓緊缺引發的「多米諾骨牌」開始逐步蔓延:晶圓漲、材料漲、PCB板漲、封測漲、晶片漲,不止國外IC漲,國產晶片也開始緊缺且暫時無解。01、「淡季不淡」,上遊原材料漲價風波愈演愈烈一片漲價缺貨氛圍下,來看看近期的半導體產業鏈漲價信息:覆銅板11月覆銅板廠商開啟了又一次「漲價函攻擊」,漲幅大約在10%左右,主因在於其原材料銅
  • 晶圓代工產能緊缺!NAND Flash控制器將漲價約15~20%
    NAND Flash控制器將漲價約15~20%   根據TrendForce旗下半導體研究處的最新報告,受限於上遊臺積電與聯電等晶圓代工廠產能滿載,及下遊封測產能緊缺,包含Phison與
  • TrendForce:上遊晶圓代工產能緊缺 NAND Flash控制器將上漲約15~20%
    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半導體研究處調查顯示,受限於上遊臺積電(TSMC)與聯電(UMC)等晶圓代工廠產能滿載,及下遊封測產能緊缺,包含Phison與Silicon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導近日,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張受到關注,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紛紛傳來漲價消息。《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半導體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開始,傳導至封測,缺貨促使漲價,還蔓延到了包括晶片設計、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與此同時,這一現象也促使了半導體產業鏈板塊個股表現出色。
  • 聚焦:挖礦潮帶動需求爆發、顯卡市場迎來缺貨漲價
    、光刻膠國產化空間大 >挖礦潮帶動需求爆發、顯卡市場迎來缺貨漲價 >正業科技中標鋰電設備項目、*ST海源投光伏項目 >今日新股申購2隻、可轉債申購1隻 ◆ 今日頭條 《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明年起實施、廢鋼迎發展良機
  • 探訪上海矽片廠:確在大批招人 但2021年將持續「缺貨」
    2 「長期訂單不一定會漲價,但短期單估計會漲。」《IT時報》記者走訪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工廠設備比人多,產線到位後正在大批招人,但上遊整體情緒是穩步擴產。 秋收過後,稻田裡只留下一行行稻茬;在一大片金黃色的兩側,酣眠著這樣兩座大廠,西邊是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東邊是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
  • 晶圓漲、封測漲、晶片漲、材料漲…漲價的野火燒到哪了?
    一片漲價缺貨氛圍下,小編匯總了近期的半導體產業鏈漲價信息,供大家參考。 據業界消息,封測廠已在10月因產能供不應求而調漲導線架和打線封裝價格,急單及新單一律漲價10%,11月之後植球封裝產能全滿,加上IC載板因缺貨而漲價,所以新單已漲價約20%,急單價格漲幅更達20-30%以上。
  • 7.6萬員工「放長假」,存儲器晶片面臨漲價潮?
    但市場仍表現出了對於 NAND 的產能情況的擔憂。在疫情影響下,雲端服務需求更加速上升,連帶提升 NAND 存儲需求。再者,隨著各國、各地區為管控疫情開始實施遠程辦公、遠程教育,對筆記本電腦需求急速上升,已經現缺貨,進而提升 NAND 存儲需求。
  • 晶片缺貨是否會雪上加霜?
    晶片廠商還好嗎?當然,作為電子業界的一份子,除了希望對岸同胞安好之外,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在此次地震中所受的影響也成為了業內關注的重點。據悉,依照半導體及面板廠等無塵室的防災規範,廠區發生規模達四級地震,就必需疏散無塵室人員,以預防有毒氣體、液體外洩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