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一條新聞讓人非常難受,武漢一個初三的男生,被家長在學校走廊打耳光,幾分鐘之後跳樓身亡。
新聞裡說,老師讓叫家長的原因,是學生在教室和另外兩個學生玩撲克。看到視頻中,孩子的媽媽在教室走廊裡,當眾打兒子耳光、掐脖子。
在後來媽媽和老師一起離開的幾分鐘裡,孩子有幾次望向媽媽離開的方向,最終還是決絕地跳了下去。
十幾歲是一個很敏感的階段,很多孩子的個頭看起來和成年人差不多,但他們和成年人完全不一樣。
讀初中的時候,有一天我們正在上自習課,前排一個男生突然走進教室,收拾了東西就走了。後來再也沒有出現,退學了。
當時的班主任跟在後面,黑著臉,不發一言。
後來從班上其他人那裡知道原因,說是有男生在宿舍丟了一塊手錶,班主任懷疑是後來退學那個男生偷的,當著其他人的面,搜查了他的包。但是並沒有搜出來。
那個男生成績不好,因為這件事被冤枉,一氣之下退學了,但班主任沒有任何表示。
可笑的是,一年多之後,真正偷拿手錶的人才被查出來,是另一個男生,他又一次在學校小賣部偷東西時被抓住,連他過去做過的事也被查出來。那個男生當時成績非常好,可能班主任從來沒有懷疑過他。
我不知道當時那個班主任,後來想起這件事會不會後悔,覺得對不起退學那個男生,可能不會吧。
還是初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班主任之間跟比賽似的,特別喜歡讓學生叫家長和寫檢討書。
一點小破事,就要叫家長。不想叫家長,就寫檢討書,並且檢討越寫越長,從800字到一千多字,直到後來要寫三千多字。
要知道,多少人到了高中時期,寫800字的作文還難得不行。你讓一個初中生寫三千多字的檢討,還只是一些例如上課講話之類的小事,怎麼才能湊夠這麼多字?
當時隔壁班有兩個男生,因為寫不出來檢討書,被叫家長了。
據說其中一個男生的爸爸聽完老師叫家長的理由,當場回懟:要寫三千多字的檢討,你咋不讓我兒子寫本書?
這件事傳出來之後,大家都很震驚,還從來沒有家長在被老師叫去時這麼牛。
但現在想想,那個爸爸確實夠牛。且不說他這麼說話方式是否欠妥,但敢於在那種情況下,沒有不顧兒子的感受,順著老師罵兒子或打兒子一頓,就比那些為了家長自己的面子,不管不顧孩子的自尊,就當眾打罵孩子一頓的家長強多了。
每次說到「不要打孩子」的話題,總有人反應強烈,列出許多不打孩子不現實的理由。諸如「說很多次不管用打一次就管用」,「不打不行」之類的的藉口。
有些人根本想像不到、難以理解,這世上竟然有不打孩子的父母這回事。
在他們看來,有許多理由證明不打孩子完全行不通,他們有千百個孩子必須要打的理由,並將之合理並美化。
不打孩子,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孩子該怎麼養,怎麼教。
我原以為現在的年輕父母,和過去的父母相比,在這方面進步很多,後來發現不是的,有改變的只是極少一部分。
還有的家長,甚至為自己打孩子的方式沾沾自喜:「我都只打屁股,從來不打耳光。」
所以,不要對這種人不打孩子抱希望了。
退一步說,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如果家長不能做到完全不打罵孩子,最起碼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在有外人在場的時候打罵孩子。
喜歡在人前以打罵羞辱孩子為手段,彰顯做家長的權威、地位,維護自己的面子,是家長的問題。
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很多成年人動不動就指責「現在的孩子脆弱」,我不同意這種說法。
不要輕易指責孩子脆弱,就像不要輕易說一個幼兒笨。
對於大人來說很容易的事,幾歲的小孩子做起來就是很難。
對於被社會毒打過的成年人看來,可能忍一下就過去的事,但對於很多敏感又心思細膩的少年少女來說,那可能就是眼前的一座大山,是很難跨過去的坎。
誰還不是從那樣的年紀過來的,我們不能因為自己被磨礪過,就否認那個年紀一些存在的合理性。
當然了,即便有些人作為家長不能理解,至少把孩子當做一個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和自己人格平等的人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