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一鳴;編輯:楊皓靜
摘要:
對於「新基建」,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便一時半會兒說不全它具體包含哪些方面,但至少全國各地以及各大媒體的宣傳下,大家已經是耳熟能詳、出口成章。但是,如果告訴你,我們大多數人對「新基建」的理解都是錯誤的時候,是不是會有很大的詫異呢?
本文通過對「新基建」的由來、「新基建」從「1.0-3.0」的演變以及「新基建」的實施步驟進行分析跟蹤,具體和大家一起學習和溝通什麼才是真正的「新基建」,到底應該如何投資「新基建」:
1、「新基建」的由來——官方以及民間、媒體的差異
2、「新基建」的演變——從1.0到3.0
3、「新基建」的實施步驟和具體的投資機會——投資端
好股票APP觀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我們此前多數人理解的新基建(尤其是所謂的七大領域)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我們可以稱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可以說其簡稱,但是在書寫的時候一定要帶上雙引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當前疫情背景為出發點,以科技為建設「原材料」,涵蓋範圍更加廣闊,涉及面更大,更具基礎和實際意義;老基建明顯弱於「新基建」,投資端是下一階段政策著力點,應重點跟蹤。
(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由來
1、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概念的提出以及官方表述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指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圖:界面新聞
2020 年 4 月 20 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明確了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三大領域,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發改委表示,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2020年4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考察時的講話中指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建投資,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2、「新基建」或是學者提出的
經過對國家會議以及領導人言論的反覆分析,大家應該也能發現,對於大家理解上的「新基建」,實際上全名應該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當然這個也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我們同時也發現,很少有官方直接用「新基建」來替代「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即便是簡稱,我們發現也僅是稱之為「新型基建投資」。
那麼,「新基建」一詞又是如何來的,誰提出來的呢?
據不完全統計,任澤平博士或是最早提「新基建」概念一詞的。2020年2月28日,恆大研究院任澤平宏觀研究小組發表了《是該啟動「新」一輪基建了》,文中提出「新基建」概念。實際上,大家都比較清楚,從學者的角度,提出這個「新基建」也確實是比較新的,至少在一定程度區別了老基建,讓廣大投資者更好的了解和理解了新基建。嚴格以上,實際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伴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地擴展和延伸,大家也發現,貌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並不等同於「新基建」。
3、媒體帶火了「新基建」但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解釋不全面
在任澤平博士《是該啟動「新」一輪基建了》一文發表後,「新基建」被媒體廣泛引用。特別是央視中文頻道的的報導,更是帶火了「新基建」。
2020年3月1號,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做了一期專題—5G等「新基建」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這期節目中將「新基建」定義為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
報導中實際上是提出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可是,細心的投資者可能會發現,這和此前官方的表示是有差別的。央視中文頻道報導之前,官方提出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僅包含「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幾大領域,而報導中一共是七大領域,而且還漏掉了「物聯網」。當然,報導之後,3月4日的重要會議中也只是新增了「數據中心」領域,至此「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僅包含「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數據中心等主要五大領域。」
所以我們看到,實際上至此之後,人們印象當中最深刻的就是,「新基建」來了,而且「新基建」主要就是包含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但實際上,直到發改委正式定義「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此「新基建」並非官方所謂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的演變——從1.0到3.0
或許正是看到社會對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理解的不完整和可能產生的歧義,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4月2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至此,「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終於得以「正名」,而且大家對於「新基建」也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並對「新基建」的廣泛性和寬泛性也有了更多的認識。而至此,我們也有必要回顧一下「新基建」從誕生到目前的三個階段的演化和重點涉及的領域……
1、「新基建」1.0——重點七大領域
雖然2018年年底官方首次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時僅有五大領域(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但實際上到2019年一季度,市場公認的是七大領域,分別是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以及工業網際網路。
而這個時候,實際上「新基建」才廣泛的被報導以及熟知,但大多數人還是停留在「新基建」以及這七大領域上,也沒有更多的認知深想;
2、「新基建」2.0——重新定義融合的「新基建」
2019年開始,伴隨著高層會議的不斷召開以及「新基建」的多次提及和擴充,很多人也在新老基建的區別上有了新的認識。區別於傳統基建是以水泥鋼筋混凝土為原材料,新基建是以「科學技術」為原材料,建設更大範圍、更加快速的各種「網」。此時,更多的人才再次明白,這個「新基建」實際上應該稱之為「新型科技基礎建設」。而這個時候,「新基建」範圍不斷擴充,已經具備初步的融合趨勢。即再次歸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交通網:高鐵、普鐵、城市軌道交通等;
信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
能源網:特高壓、智能電網、光伏、風能、核電、天然氣、新能源充電樁、氫能源加氣站等;
以上幾大方向,即獨立又融合,總體是以科技繼續為基礎,強調科技創新,並在新經濟建設上補短板。而從投資角度,實際上這個時候,市場關注度已經提升至九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電力物聯網、高鐵/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雲計算/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超高清、物聯網等。
3、「新基建」3.0——更廣泛延伸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3.0我們就比較熟悉了,主要是更加的明確了,因為發改委有了正式的定調,至此也不會出現方向性的偏差了。只不過,相比「新基建」1.0、2.0,對於「新基建」的範圍擴大化、涉足廣泛性等更加的清晰:
如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此時,廣大投資者對於「新基建」的認識已經比較清晰了,但因為涉獵範圍太廣,一時半會兒還需更多的時間去消化。而「新基建」從1.0到3.0也是循序漸進,不斷演變,不斷延伸,不斷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和熟知。
(三)「新基建」的實施步驟和具體的投資機會——投資端
明確了「新基建」的具體範圍和方向之後,我們還需要了解「新基建」具體的實施和步伐,以及從新的歷程中挖掘新的投資機會。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在「新基建」以及七大領域投資風口敞開之際,市場迎來一股熱潮和熱潮,各地萬億的投資應聲而起。但實際上很多地方又有走「老路」的傾向,把老基建重新提到重要臺面,實際上也是有悖的。
好的是,官方多次的「修正」正在「引導」市場向著正確的方向走去: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上特別講到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和應急物資保障的投入、4月8日政治局常委會議重點強調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恢復生產生活秩序」,「要嚴守底線思維」,「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顯然,在新的形式下,高層已經明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要和當下疫情的應對,和救災,和救民生,和保就業、保中小企業、穩收入、穩消費這些最緊迫的事連起來,然後再結合未來發展,加快投資,加快建設。
所以,我們認為當前特殊情況下,「新基建」將以科學技術為「原料下」,結合當前特殊情況,加大新型投資建設,同時通過「新基建」來促進、提升和刺激新消費,這才是「新基建」的方向和主要目的。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417重要會議確認「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也就是說,擴內需將是下一階段政策重心,其中投資端的表述明顯增多,投資將成為下一階段的財政政策重心。
那麼,在內需側重之下,投資端會有哪些新的機會呢?
相比於老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相關板塊概念在二級市場顯然具備更強的持續性的想像力,也是未來市場投資的重點。雖然相關領域在此前已經有所表現,但接下來還有更多的領域值得跟蹤和挖掘。
根據開源證券《新基建:重聚焦,再出發》參考,我們匯總出幾個觀點:1、此次劃分範圍更加強調說明了新基建的核心是數字基建,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信息基礎建設將會是新基建的最重要內容,後續仍需重點關注;2、此前央視提到的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在此未被明確提及,這反映了對於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劃分,需要聚焦於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度結合。因此未來還需要進一步關注特高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結合程度;3、此次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納入新基建,並且發改委明確表示將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帶動我國科研投資,提高研究院所研究能力,建議關注通信及具有高校背景的科技型上市主體。
參考此觀點,我們認為,投資端的方向上,就機會角度而言,資金最容易流入的地方就是機會比較大的方向。比如: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是真金白銀已經不斷在介入的;而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的融合是新的資金傾向的方向;通信以及具有高效背景的科技型上市公司或是資金注入的新標的,都是值得重點跟蹤和挖掘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操作建議,據此操作盈虧自負、風險自擔。
來源:巨豐投顧
作者:郭一鳴 執業證書:A0680612120002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操作建議,據此操作盈虧自負、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