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尋英雄山,追憶忠魂骨
——廈外瑞景分校黨支部、工會研學開展紅色研學活動
鼓浪嶼不僅風光旖旎,還承載著一段光榮的革命歷程。7月23日下午,廈外瑞景分校的黨員與工會成員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到鼓浪嶼開展戶外「踏尋英雄山,追憶忠魂骨」紅色研學活動。本次研學活動由校黨支部和工會聯合舉辦,內容主要包括參觀英雄山、了解英雄事跡、重溫入黨誓詞、為英雄默哀等,旨在通過走訪革命聖地的方式,激發增強黨員幹部、教師群體的愛黨愛國之情,承接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全體合影留念
鼓浪嶼紅色宣傳大使龔書鑫老師是本次研學活動的嚮導,從碼頭到英雄山,一路上他為大家講解鼓浪嶼歷史文化,追溯了鼓浪嶼七百多年的風雨歷程。我們因此知道這座建築華美,遊客絡繹不絕的小島不儘是太平繁華,眼前水何澹澹的大海曾是革命志士慷慨赴死的戰場,寧靜祥和的沙灘也曾鮮血染紅,鹹鹹的海風吹來哀痛。
英雄山上俯瞰曾被鮮血染紅的沙灘
龔老師熱情講解鼓浪嶼歷史
龔老師聲情並茂講解英雄事跡
在鼓浪嶼西南部有一座山,明末清初鄭成功在此訓練水師得名「旗尾山」。71年前,解放鼓浪嶼的戰役打響,數百名戰士和支援前線的民工為解放鼓浪嶼,浴血奮戰兩晝夜,560人壯烈犧,換來鼓浪嶼今日的美麗與詩意。敵軍雖防線嚴密、火炮震天,但本次戰役解放軍採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成功迷惑敵軍,為全廈門的解放創造了極大的有利條件。此後,為緬懷革命先烈,廈門人民將這座山改名為「英雄山」。
英雄山風光
青松翠柏英雄園
聽著龔老深情並茂的講解,我們仿佛回到那個壯烈的年代,鐵絲網、碉堡、塹壕、機槍、漁船、軍號、軍刺在眼前浮現。我們不禁傾佩解放軍的作戰智慧,被一個個鮮為人知卻感人淚下的英雄事跡所深深打動,對革命先烈崇敬之情也變得更加濃厚。所有的情懷都在向著革命烈士雕像默哀的那一刻靜靜地訴說。
紀念館中陳列的文物
集體默哀
全體旗攜幟緬懷先烈
黨員攜旗幟緬懷先烈
黨員同志們在此革命聖地,重溫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豪邁、篤定的誓詞響徹山林,彰顯出黨員同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相信在黨的帶領下,我們能帶著紅色精神,開創更好的明天。
重溫入黨誓詞
活動最後,潘俐校長做總結講話。學習紅色記憶,就是在傳承紅色精神,紅色精神是推動祖國獨立、富強的強大動力。這就要求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同的身份有其自身的使命,教師的使命就是要把本職工作同共產黨的信念與奮鬥目標相結合,認真貫徹黨「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盡心盡力培養祖國的未來,讓教育服務人民,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家紛紛表示將本次研學活動的收穫帶入課堂,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牢記使命與擔當,遵循黨的教育方針,做好教育工作。
潘俐校長總結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啟迪著人們鑑往知來。英雄在歷史中熠熠生輝,他們將解放人民、造福人民的壯懷交由後人,因而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房飽含英雄氣概。在新時代的長徵路上,我們腳步堅定,凱哥奏響。
結束學習活動後,教師們來到餐廳開展團輔活動,發起破解數字的智慧比拼賽,為鼓浪嶼之行畫上圓滿的句號。
活動分組
團隊互動
團隊互動
群策群力應對挑戰
群策群力應對挑戰
代表上臺發言感想
代表上臺發言感想
來源:廈門思明教育網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