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女性生完孩子後,面對孩子和事業的選擇,你是向左還是向右?
木子與青青是一對好閨蜜,二人懷孕生子的時間都相差無幾,經常約著一起交流育兒心得。生完孩子後,木子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和家庭,選擇了辭職。青青雖然也很想全程參與孩子的成長,但是礙於現實情況,休完產假就去上班了,孩子交給婆婆帶。
周末的時候,青青帶著孩子去木子家玩,兩個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玩玩具,閨蜜二人在交流育兒心得。
木子的孩子玩幾分鐘就要鑽到媽媽懷裡,撒嬌要抱一會兒,而且時不時「媽媽,幫我挽下袖子」「媽媽,給我拼這個玩具」,青青還打趣地形容孩子好似「橡皮糖」。
反觀青青的孩子,從進屋的幾個小時裡,沒有見過他向青青撒嬌要求點什麼,連玩玩具遇到難處,也是自己安靜地鑽研。
期間,青青接了客戶的一個電話,要求馬上去籤合同,青青一點不敢耽擱,於是匆匆和孩子說了聲「媽媽待會兒來接你,你聽阿姨話」,就著急離去了。
木子怕孩子哭鬧,還進行了簡單的安撫。但是孩子抬頭簡單說了聲「習慣了,我沒事」,這句話讓木子詫異,完全不像三歲這個年紀孩子說出來的話。
而且在等待青青回來的這段時間內,孩子一次也沒說過「想媽媽了」這樣的話,想必已經是習慣了青青不陪伴他的日子了。
由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陪伴時間必然是充足的,孩子內心充滿自信感和安全感,所以性格一般都是樂觀大方、活潑開朗的。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從內而外散發著自信氣質,為人處世中,會特別主動地表達自己。
由職場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要是長期缺失親情陪伴,大部分性格都是比較孤獨、怯懦的。不過也有少數孩子,因此具有超出同齡人的獨立能力,在公眾場合會表現得自信大方,但在他們堅強的外表下,仍有一顆孤獨的心需要關懷。
全職媽媽的生活就是圍繞著孩子轉,有大把的時間相處,所以媽媽和孩子對彼此都非常了解。孩子在家會粘著媽媽,在學校也思念著,一旦放學回家也會和媽媽講述今天的趣事,和媽媽的親子關係十分融洽。
職場媽媽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司,即便下班回家也免不了加班的情況,這樣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少之又少。時間久了,孩子習慣這樣的相處模式,與媽媽之間關係越來越疏遠,即使內心有什麼需求也不敢或羞於向媽媽表達。
哈佛大學在2019年做過一項調查,他們發現:與全職媽媽相比,有工作的媽媽的女兒在長大之後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還擁有比較高的收入。
1.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幼時幸福但長大後的弊端明顯
孩子在全職媽媽的教育下長大,從心態的思想來說會比較滿足,如果日後人生一帆風順,那麼孩子這一輩子會生活得很幸福。
全職媽媽對孩子一般都採取「保護式」教育,爬得高怕摔了、穿得少怕凍著、吃得少怕餓著……但是孩子成長難免遇到些困難,而全職媽媽涉獵圈小,相對的見識和視野都比較窄,很少能輸出適合孩子的價值觀。
長此以往,孩子的依賴性很強,一旦離開媽媽的「保護圈」,就喪失了自理能力。這樣的孩子雖然樂觀主動,是因為一直活在美好的保護下,其實內心非常脆弱,經受不起打擊。
2.職場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幼時受些苦但長大後優勢較大
職場媽媽身為一個女性,在職場上的奮鬥,在潛移默化中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尤其是對女兒的影響頗深。而且職場媽媽在一生中見識較廣,面對孩子長大後遇到的問題,也能針對性地給出一些專業意見。
可能孩子在小時候會抱怨媽媽陪伴的缺失,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孩子要追求和奮鬥自己的人生,他也就能理解當時媽媽選擇做職場媽媽的原因,體諒媽媽這些年的良苦用心。
各位媽媽們,你們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呢?你們覺得這不同的選擇,對孩子成長有明顯的影響嗎?歡迎留言分享,一起討論。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