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教者尤利安,嘗試重建羅馬文化,卻以失敗告終

2020-12-19 騰訊網

  就在尤利安控制君士坦丁堡之後,他所接受的基督教教育,馬上顯示出其失敗的一面。多年來,他一直與著名修辭學教師、輔導他學習希臘文學和哲學的利比裡奧保持通信,但自成年後他一直偷偷在心中對古代羅馬教充滿了感情。現在他公開宣布自己反對基督教。他說,他的洗禮是一個他想要忘卻的噩夢。他下令重新開放那些在基督教皇帝統治期間關閉的古代寺廟。他還規定,基督徒不能講授文學;由於所有政府官員都必須接受文學教育,此舉也就保證了所有羅馬官員都要接受完整的羅馬式教育。此舉還意味著,帝國中所有的基督徒都將變得教育程度不高。今天我們詳細講解一下這位「叛教者」。

  由於學校裡教授的都是古代的羅馬宗教,絕大多數基督徒都不願把孩子送入學校。於是,基督教作家便開始創作他們自己的文學以供學校教課使用:將《詩篇》按照品達頌詩的形式翻譯出來;《摩西五書》變成六步格詩;《福音書》則按照柏拉圖的對話形式重新寫成。由於這些文學的水平實在較差,所以幾乎很快便消失了;基本沒有什麼內容留存下來。這也是一種迫害,並顯示出尤利安同那些他沒見過的笈多國王一樣,本質上很相似。尤利安也是個保守派。他希望重回輝煌的過去。他想要在羅馬與非羅馬之間明確劃界;當君士坦丁決定把信仰,而非「羅馬」自豪感,當成團結帝國的紐帶時,這條界限就已消逝,而尤利安則希望重新看到這條界限。他要重新豎起一堵隔牆,牆內是羅馬文明,牆外則是包括基督徒在內所有不分享這種傳統的人。

  早在358年,利比裡奧就寫信給他:「你很清楚,如果有人熄滅了我們的文學之光,我們就會回到野蠻人時代。沒有文學就意味著沒有過去,沒有過去就是回到了野蠻人時代。在尤利安看來,基督徒就是野蠻人神論者:他們沒有文學,也不相信羅馬眾神。尤利安也意識到,如果要同基督教堂這股團結的力量抗衡,古老的羅馬宗教也需要與時俱進。所以他採取了雙重策略。首先,他從基督教堂中吸納了最有用的元素為羅馬宗教所用。他研究了基督教堂的內部體系是如何將遍布四處的會眾聯合在一起的,然後按照這個體系對羅馬宗教進行了內部重組。他還下令讓羅馬的祭司們按照基督教朝拜的方式對羅馬眾神進行朝拜,並將講道(同布道一樣)和頌唱引入古老的羅馬儀式當中。現在,對朱庇特的崇拜同對耶穌的崇拜已經相差無幾。

  他的第二個策略則要更狡猾一些。有些教會人士因為在尼西亞—阿里烏爭論時站錯了隊而被排除在體系之外,現在他讓這些人都重新回來。他很清楚,這些人與主流合不來;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神學觀點馬上就開始針鋒相對互不相讓。這是君士坦丁策略的別有用心所在;尤利安沒有運用基督教團結的力量,而是利用了其分裂的力量。他的這些所作所為,為他贏得了「叛教者尤利安」的稱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他復興古羅馬文化時,他所面臨的政治問題,卻迫使他不得不授予野蠻人以羅馬人的權利。由於無法同時應對東邊的沙普爾和北邊入侵的日耳曼部落,他只好允許日耳曼部落在北部高盧定居下來,讓這些人享有羅馬市民的權利。

  在解除了日耳曼這邊的警報之後,尤利安開始對波斯發動戰爭。363年,他率領八萬五千人東徵,不光有羅馬人,還有哥特人(在君士坦丁統治年代就定居下來的日耳曼部落)和那些想報復「破肩之人」沙普爾的阿拉伯人。當年君士坦丁出徵時帶的是牧師和帳篷,現在他隨軍帶的則是傳統佔卜師和希臘哲學家。佔卜師和哲學家碰在一起吵得不可開交;佔卜師堅持說出現了兇兆,大軍應該撤退,哲學家則回擊說這些迷信根本不符合邏輯。在波斯的邊境上,他將部隊一分為二,三萬人馬渡過底格裡斯河,他則率領剩餘人馬乘船穿過幼發拉底河順流而下。他的計劃是:兩支部隊在波斯首都(底格裡斯河東岸以南一點的)泰西封會師,以雙鉗之勢夾擊波斯人。

  根據阿米阿努斯的記載,羅馬部隊聲勢浩大:他們共派出五十艘戰船和一千艘載著口糧和遣橋材料的供給船。沙普爾看到對方來勢洶洶,提前離開了首都,尤利安到達之後便發現國王並不在城中。大軍在底格裡斯河東岸開始造橋,然後對泰西封進行圍攻。圍城一直在繼續。沙普爾從帝國其他地區糾集了人馬和同盟,從後面攻打羅馬的圍城部隊。尤利安不得不退回底格裡斯河,奮力抵抗敵人的進攻;由于波斯人燒光了他們撤退道路上所有的糧田和糧倉,所以他們還得努力保證人馬能有口糧活下來。羅馬人用了整整一個春天的時間回撤。直到初夏時節,羅馬士兵還沒有撤回羅馬地界。他們飢腸轆轆,身負重傷,還得不時對付追擊他們的波斯部隊。6月的一天,尤利安中了波斯人設下的埋伏,利矛擊中了他的下腹部。被抬回營帳後,他就慢慢出血直至死亡:共有三位羅馬皇帝在與外敵對戰時戰死沙場,他便是其中之一。

  阿米阿努斯當時就在部隊中,他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古典式死亡:尤利安認命了,他在去世前平靜地與兩位哲學家討論著「靈魂的高貴」。不過,基督教歷史學家狄奧多瑞特則堅稱尤利安死得很痛苦,他終於在很晚的時候才意識到基督的力量並大聲喊道:「啊耶穌,你贏了!」這兩個版本都不太真實,不過基督教的版本可能更接近實際情況。尤利安的大軍遭到圍攻,進退兩難,需要有名領導將他們從中解救出來。一番爭論之後,官兵們給他們的一位將軍穿上了皇袍,這位高尚而又和善的人便是約維安,穿上皇袍後他便成了皇帝。約維安時年三十三歲,是一位基督徒。從此以後,統治帝國的皇帝便都是基督徒。古老的羅馬宗教再也不會統治羅馬朝廷。但這並不意味著鬥爭就此結束,而只是說過去與現在、古羅馬與新帝國之間的戰爭從臺上轉到了臺下。

  約維安是個實用主義者。戴上王冠後,他沒有繼續作戰,而是要求與沙普爾和談。和談結束,羅馬大軍便可安然回家。作為交換條件,約維安同意將底格裡斯河以東的所有羅馬疆域都讓給波斯,這其中就包括羅馬的尼西比斯堡壘。後來波斯再次對羅馬發動進攻時就以此地為前線,這塊地方再也沒有重歸西羅馬的控制。在約維安的率領下,羅馬大軍垂頭喪氣地班師回朝,回到家後還要面對羅馬人的鄙視和憤怒。人們認為這個條約是羅馬的恥辱,尤利安的出徵英勇而又慘烈,這樣一個結局實在讓人無法接受。約維安本人再也沒能回到君士坦丁堡。回到羅馬國土後,他就停在安提阿考慮中間策略。他取締了所有尤利安指定的那些反對基督教的規定,他也沒有對羅馬宗教採取同樣嚴格的規定,而是推行了宗教寬容政策。他本人公開支持《尼西亞信經》,但他決定將宗教從帝國的政治核心中剝離出去。基督徒、希臘人、羅馬人,所有人都有權崇拜自己的神靈並參與政府事務。

  但這一切為時已晚。宗教合法性與政治合法性,即宗教權力和政治權力早已成為與帝國密不可分的中心。如果有一位手段強硬魅力超凡的皇帝(和善的約維安顯然不是這樣的人物),那麼他還是有可能一方面將政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另一方面施行宗教寬容。由於一紙條約,約維安的政治威信本就不高所以他穩固政權的唯一辦法就是利用宗教力量,通過樹立宗教正統,來確立權力核心。他不這麼做就必然會導致失去權威。364年,也就是他登基八個月後,在慢慢東進返回首都的途中,他死在了營帳裡。關於他的死因,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被一個通氣不好的爐灶燻死的,有人說他死於消化不良,還有人說他死於「頭腫」。阿米阿努斯說:「據我所知,根本沒人調查死因。」羅馬王位虛位以待。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想法呢?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和其他人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走在家鄉路:果農大膽嘗試無花果嫁接在桑樹上,以失敗結果告終
    走在家鄉路:果農大膽嘗試無花果嫁接在桑樹上,以失敗結果告終最近在一個"走在家鄉路"的節目中看到一個果農進行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他要將無花果嫁接到桑樹上。無花果與松樹是兩種差別很大的樹種,按常理來說,嫁接成功的機率是十分低下的。
  • 第一次嘗試給小寶斷奶,結果以失敗告終
    最終我以失敗告終,小寶如願的吃上了母乳,滿足的睡著了。眼睛裡還含著淚花
  • 國語羅馬字,精英階層再造文明的失敗嘗試
    京國之爭,「數人會」確立的新國音拼音方案是為語言服務的,確立拼音方案之前,先要明確標準音;所以,讀音統一會先明確國音標準,再確立注音符號方案(可見《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7年6月25日《沒有被繼承的漢字標音嘗試:注音符號的歷史》一文)。
  • 失敗同化政策下的怪物!應運而生的「羅馬毀滅者」,哥特人的迷局
    遷徙而來的西哥特人,一開始確實試圖準守約定,但是,羅馬帝國一方不僅沒有為一無所有的西哥特難民提供約定中的糧食,多瑙河一帶的羅馬官員還對西哥特難民們橫徵暴斂,憑藉著地方羅馬軍隊的後臺,甚至還有西哥特人不得不賣兒賣女來滿足貪婪無度的羅馬官僚。在這樣的情況下,西哥特人終於忍無可忍,在邊境發動了叛亂。
  • 建國初始,我國對文字進行了二次簡化,但不到一年就以失敗告終
    建國初始,我國對文字進行了二次簡化,但不到一年就以失敗告終漢字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中國語言界也一直不斷地想要進行改革,從最初的文言文和繁體字逐漸消失,形成了如今我們習慣使用的簡體字,期間過渡需要很長的時間,最終簡體字的成功推廣使用也是中國漢字最大的一個進步。
  • 羅馬不再是羅馬,羅馬不再有信仰——重新思考羅馬帝國的滅亡之說
    如此碩大的帝國將地中海變為自己的內海,但是卻沒有自己帝國的戰略縱深,必然導致管理成本的迅速擴大,再加上域外地區的民族在羅馬徵服以後,它的經濟文化並不能夠與羅馬融合。從而也導致了社會管理失去秩序。因此帝國的分裂似乎並非不可理解,但是帝國的滅亡則不僅僅限於此。
  • 新竹花園小區羅馬廣場舊改項目 拆了再重建
    新竹花園小區羅馬廣場舊改項目 拆了再重建 長春日報 2017/7/21 9:56:00 19日,作為舊城改造提升工程的新竹花園小區羅馬廣場項目突然停止施工了,而叫停施工的是一位68歲老大娘——綠園區青年路街道社會監督員高金蘭,原因是規劃設計圖雖然很美觀,但不方便老年人
  • 羅馬飲食指南:義大利羅馬的10種嘗試,一站式烹飪卓越店
    在義大利羅馬,這裡有10種最好的飲食。1.羅馬披薩(Pizza Romana)可以說,比薩是最典型的義大利菜,是義大利的代名詞。在羅馬,有兩種比薩餅可供嘗試-比薩餅塔吉奧和通達比薩餅-都是羅馬人的發明。薄餅比薩餅是指覆蓋著不同類型披薩的大矩形託盤。每種類型都有其自己的澆頭,並切成幾個較小的矩形或正方形塊。
  • 羅馬停用羅馬數字 被批文化自殺
    人民網7月26日訊 據英國《電訊報》報導,義大利羅馬市議會本周接受國家中央統計局的建議,將逐步停用羅馬數字。義大利羅馬市議會本周接受義大利國家統計局(ISTAT)的建議,將逐步停用羅馬數字,因為羅馬數字對現代人太複雜,議會已下令將街道指示牌、官方文件改成義大利文寫法。
  • 古羅馬鬥獸場上的廝殺:奴隸制的羅馬最野蠻的「文化現象」?
    這些工程,不但裝點了羅馬城,改善了羅馬人的生活,也給許許多多羅馬人提供了就業的機會。公元1世紀的羅馬歷史學家蘇多尼烏斯(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公元100年在世)寫道:奧古斯都「得到的是一座磚頭的羅馬城,留下的卻是一座大理石的羅馬城」。但是,44年的時間還不足以把一座上百萬人的羅馬城建設得足夠完美。
  • 羅馬停用羅馬數字被批文化自殺
    義大利羅馬市議會本周接受國家中央統計局的建議,將逐步停用羅馬數字。  流傳數千年的羅馬數字,正面臨消失的危險。  ISTAT表示,義大利只剩下首都羅馬在使用羅馬數字,官方希望全國統一使用相同的數字系統。雖然街道標示牌或公文不會馬上改變,但身份證等其他文件,將會發行新的版本。  批評者稱,這是一種「文化自殺」行為,官方竟然帶頭破壞羅馬珍貴的文化資產,而換成義大利文寫法也並不簡單。
  • 羅馬數字遭羅馬棄用 被指「文化自殺」
    羅馬數字遭羅馬棄用 被指「文化自殺」 2015-07-26 15:24:46  ISTAT表示,義大利只剩下首都羅馬在使用羅馬數字,官方希望全國統一使用相同的數字系統。雖然街道標示牌或公文不會馬上改變,但身份證等其他文件,將會發行新的版本。  批評者稱,這是一種「文化自殺」行為,官方竟然帶頭破壞羅馬珍貴的文化資產,而換成義大利文寫法也並不簡單。
  • 為什麼童貫圍剿梁山泊以失敗告終?
    太尉陳宗善招安水泊梁山的賊寇失敗,太師蔡京保舉童貫出兵圍剿梁山泊。
  • 尼祿·克勞狄烏斯:意外登基的羅馬皇帝
    他去世之後,有關於他的史作和文獻並不少,可是似乎並沒有太多的人去認真了解一下這位羅馬史上著名的皇帝,而關於尼祿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就讓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尼祿並非真正的羅馬皇室血脈,可以說,尼祿能夠坐上羅馬皇帝的寶座,他的母親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
  • 義大利羅馬將停用羅馬數字 被指「文化自殺」
    義大利羅馬將停用羅馬數字 被指「文化自殺」 2015-07-27 16:06:34這恰好就是羅馬數字12。所以,這就是羅馬數字的起源,並非來源於羅馬人,而是他們的祖先。
  • AO3死後的一次失敗重建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半個月的努力和失敗。文/魚人蹦蹦來源:遊戲研究社(ID:yysaag)2020年3月下旬,一群人在國內網際網路上試圖重建AO3。雖然說是重建,可是AO3其實還好好地運作著。
  • 羅馬停用羅馬數字被批「文化自殺」,你認識這些羅馬數字嗎?
    羅馬停用羅馬數字被批「文化自殺」,你認識這些羅馬數字嗎?例如代表數字2的羅馬數字「II」,將改為義大利文的「secondo」。ISTAT表示,義大利只剩下首都羅馬在使用羅馬數字,官方希望全國統一使用相同的數字系統。雖然街道標示牌或公文不會馬上改變,但身份證等其他文件,將會發行新的版本。批評者稱,這是一種「文化自殺」行為,官方竟然帶頭破壞羅馬珍貴的文化資產,而換成義大利文寫法也並不簡單。
  • 揭: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何都已失敗告終?
    以諸葛亮的才智,劉備的仁義,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的勇猛,卻為什麼不能北伐成功、興復漢室?  看完以上介紹,相信大家都已經了解原因了吧,西蜀在外交上的失誤,關羽導致與東吳不和,大意失荊州;夷陵之戰,西蜀被火燒連營七百裡,互相殘殺,力量消耗,缺乏重要的戰略配合;還有用人上的失誤,錯用馬謖而失街亭,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諸葛亮北伐最終以失敗告終!
  • 古希臘文明的西進,對羅馬文化的形成到底有什麼影響?
    一個人是羅馬公民,就有資格進入上層社會。如果他善於從希臘文化、道德、哲學名著中吸收營養,在一代人至多兩代人的時間裡,就可以為上層社會所接納。在實際上,這意味著,一個人要有相當的拉丁語文水平,能讀、能寫,特別是要能按希臘時代修辭學的傳統,說得漂亮。羅馬作家昆堤連(quintilian,約公元35-96年)在所著的《修辭學初步》中,清楚列出帝國公民教育的內容。
  • 達西亞的首都,薩米塞格薩在羅馬人徵服時,是什麼樣子的?
    一個是大夏的首都,在羅馬尼亞,另一個是羅馬的首都,它距離原始建築約40公裡。在你的問題中,你提到了「達西亞的首都」,也就是在羅馬人徵服羅馬之後建造的,在羅馬人徵服羅馬之前建造的,是最初的堡壘,因此在性質和設計上都是達契亞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