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成本抗癌假冒針劑賣8500元 利潤率超販毒

2020-12-19 騰訊網

2012年,濟南警方查獲一抗癌假藥犯罪團夥,犯罪分子用落滿灰塵的可樂瓶裝制假原料。

5元成本假冒針劑賣8500元

一套空藥盒回收價高達700元

抗癌假藥利潤率超過販毒

自來水加包裝,成本5元的假冒針劑,貼上「用於治療乳腺癌」的標籤後,身價搖身變成8500元;作為醫療垃圾處理的空藥盒,卻以最高700元一套的價格被回收。

最近,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這種利潤率超過販毒的抗癌假藥正成為不法分子的「新寵」。可怕的是,癌症患者一旦不小心用上抗癌假藥,嚴重延誤病情,可能「趁人病、奪人命」。

這些假藥如何變廢為寶,如何進入流通市場?有分析說,藥監部門打擊不力是抗癌假藥泛濫的主要原因。

化工原料變身救命藥

國家對製藥行業有著嚴格的資質要求,但不少案件當中,抗癌假藥的原料竟來自化工廠。

2011年,杭州海歸博士後丁佳逸組織的特大製售抗癌假藥案中,用於生產抗癌假藥的原料就是來自上海一家化工廠生產的化工原料,進貨購買價格是每公斤5萬元,遠低於正常製藥的原料價格。

製售抗癌假藥的利潤究竟能有多高?某國際知名抗癌藥物生產企業品牌保護經理透露,該公司曾經查獲某號稱可用於治療乳腺癌的假冒針劑,每盒的零售價為8500元,其實就是自來水,加上包裝、人工不過5元一盒。

「現在有許多化工廠為假藥生產商提供原料,不法分子只需要通過簡單提純,就能得到原料藥,再對藥品進行壓片、分裝、包裝,生產上幾乎毫無門檻。」 廣東嶺南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文凱說。

藥監部門的執法人員說,當前對製藥原料的監管採取的是「自報制」,企業自報是用於醫藥原料生產的,就會受到藥監部門的監管;對於企業不上報的,事實上無法進行監管;而對於化工廠生產原料藥的,查辦起來困難,往往無法追究生產原料藥的化工廠的問題。

空藥瓶賣高價

記者調查發現,對於抗癌藥物真假,患者通常只能通過外包裝上的相關批准文號、並在藥監部門的官方網站上進行核實,對於藥物本身,甚至連醫生都難辨真偽,有些看似包裝正規的假藥,裡面其實裝著生理鹽水或澱粉。

來自四川的李清知本是廣州南方醫院腫瘤科的護理員,因撿賣抗癌藥品包裝被判決生產銷售假藥罪。她在看守所接受採訪時說:「不同藥物、不同新舊程度賣的價格也不一樣。全新美羅華藥盒最高賣到700元一套,包括藥盒、藥瓶和說明書,一樣都不能少,而且基本上是全新的。最便宜的愛必拓也要30元一套。」

「當時醫院有規定,藥盒、說明書是放在生活垃圾桶裡的,藥瓶就放在醫療垃圾桶裡,每天下午也有專門人員回收。不過沒有人告訴過我說這些垃圾不能撿。」李清知說,她覺得應該沒有什麼問題,還告訴同在醫院做護理員的侄女李梅,讓她也留意這些空瓶子。

記者採訪發現,這些參與撿賣藥盒的醫院護工、保潔員多是來自農村的外來務工人員,每個月收入不到兩千元。面對「上線」的「高價」誘惑,他們往往難以抵擋。

李清知等人的「上線」汪德光從2009年到2011年底案發時一直在廣州做藥盒回收生意。他說,自己平時會找在醫院工作的清潔工、護工,告訴他們可以高價收購一些藥盒,讓他們在工作中留意病人留下的比較完整乾淨的藥盒、藥瓶。

有調查說,現在假藥市場已形成了一條利益鏈,各個環節的關鍵就是巨大的利潤。在這條利益鏈中,最底層的是醫院清潔工,第二層是負責到每家醫院收購藥盒的中間人,第三層是收購包裝盒的批發商,第四層是假藥商。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曲新久說,如果能管住藥品包裝盒,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假藥的製造和銷售。

不過,藥監部門相關人士認為,就目前藥監部門的人力資源,對於正規藥企的監管還比較吃力,對於假藥販子,單就藥盒一項,管理起來頗為吃力,「真正有效的監管肯定是從源頭上管住,但相關監管部門不可能老蹲在醫院盯著他們怎麼處理藥盒,或者跑包裝生產廠查他們藥盒都賣給誰」。

水貨藥價格低受青睞

另外,抗癌假藥中有一類是來自於境外、沒有國內相關批文的「水貨」藥,也是屬於藥監部門和公安機關嚴厲打擊的對象。這類藥有一定療效,甚至堪比一些正品藥物,價格卻低很多。

記者調查發現,治療肺癌的常用正品藥「易瑞沙」每瓶5000多元,患者單月藥費通常高達15000多元。一些人利用在境外工作的便利,在印度等缺乏藥物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國家,購買「易瑞沙」、「特羅凱」等抗腫瘤藥品,通過郵寄、水客帶貨等非法途徑走私入境。

知情人士說,像印度版的抗腫瘤藥的價格通常只有正品價格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國內基本不用擔心銷路。

非法銷售印度抗癌藥構成銷售假藥罪,但國內很多經濟承受能力較低的腫瘤患者也確實通過這種非法途徑獲得了急需的藥品。買藥者姜某說:「我爸爸是腫瘤患者。如果通過正規途徑買藥,一個月就要花15000塊錢,而從網上買藥,治療一個月才花1500塊錢。」

曾經代理過抗癌假藥案件的律師高振華感慨,含有有效成分、但侵犯智慧財產權的抗癌藥物,具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如何在堅持人道主義的同時有效維護智慧財產權,是司法機關和政府有關部門需要思考的問題。

綜合新華社、經濟參考等報導

相關焦點

  • 微商減肥藥黑幕:一粒藥成本1毛賣10元,兩個90後涉案上億,利潤率...
    成本不到1毛錢/粒,賣給消費者近10元/粒,利潤率近9000%遠超販毒!近日,湖南婁底警方破獲一起涉案上億元製售有毒「假減肥藥」案。警方表示,中國有上億減肥藥消費者,近年來微商賣假冒、劣質減肥藥已發展成一個愈演愈烈的黑灰產業,需嚴厲打擊!「原料亂配,能吃就行」使用違禁成分,嚴重可致瘋癲!
  • 足浴店從醫院收舊瓶製售假冒針劑(組圖)
    [群眾舉報]足浴店製售假冒頭孢類注射針劑5月初,虹口公安分局治安支隊接到群眾舉報稱,奎照路上有一家海劍足浴店賣假冒頭孢類注射針劑,並提供了幕後老闆魏某的基本情況。「假冒注射類針劑,一旦經蒸餾水稀釋、肌肉注射進入人體,將直接威脅身體健康!」
  • 廣州一奶嘴奶瓶造假窩點被端,假冒知名品牌,成本幾十元賣幾百元
    最近在廣州,警方就破獲了一起製造假冒品牌奶瓶和奶嘴的案子,這個造假的點被警方端掉了,這是一個幾個人的團夥,平時是以維修模具的店作為掩飾,來假冒一些知名品牌製造奶嘴和奶瓶,而且成本翻了十幾倍來賣,成本幾塊錢的賣幾十塊錢,成本幾十塊錢的賣幾百塊錢,數十倍的暴利讓人瞠目結舌。
  • 美容產品成本8元賣到上萬 超9成玻尿酸為假貨
    在一支1萬元的針劑裡,代理商會拿走40%,美容院可以拿到60%  編者按/2012年5月,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國內美容行業假藥橫行,沒有醫療美容資質的美容院居然敢給顧客「打針」,更可怕的是,這些打著「減肥、除皺」的針劑來歷不明,包裝盒上甚至沒有廠商、廠址和生產地,而賣給消費者的價格則高達上萬元,被稱為「天價」。
  • 「超A貨」成本200元,可以賣到兩千
    「超A貨」成本200元,可以賣到兩千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2019-03-20 12:57 來源:澎湃新聞
  • 假車膜易中毒存隱患:30元成本轉手賣3000元
    10元的白膜噴點添加劑就成太陽膜,賣3000元;市場上近半太陽膜是假冒偽劣產品,嚴重的可使人中毒……如今,太陽膜已成為許多購車者的必備品,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汽車太陽膜市場魚龍混雜,不少商家「打擦邊球」大肆生產銷售假膜。
  • 成本8釐的減肥藥賣15元 湖州警方破獲特大網絡銷售假藥案
    假藥銷售鏈  大BOSS駱某………………成本8釐/粒  廣州漢風美公司……………拿貨價0.15-0.3元/粒  網店U.S.A本土代購………拿貨價0.35-0.6元/粒  李某…………………………拿貨價1.7元/粒  網店主劉某…………………拿貨價5元/粒
  • 20多元中草藥號稱抗癌賣298元
    以廉價中草藥冒充麝香、穿山甲、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材,一小盒假藥生產成本20多元,轉手卻以每盒298元的高價對外銷售。假冒抗癌藥不僅侵害了廣大患者的合法權益,更可能延誤癌症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19日,濟南市連續破獲兩起特大製售抗癌假藥案,總案值3000多萬元。
  • ...價20元銷售價僅5元 義烏警方破獲製售假冒「小豬佩奇」奶糖手錶案
    被查獲的侵權商品近日,記者從義烏市公安局經偵分局獲悉,去年4月,德國某公司委託國內代理人報警,稱義烏北下朱可能存在銷售假冒小豬佩奇奶糖手錶的窩點,數量較為龐大。接警後,義烏警方立即著手偵查,將涉案鏈條一舉搗毀,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當場查獲假冒商品7萬多件。據辦案民警介紹,經調查,這是一個由吳某、王某(女)夫妻倆主導的侵權鏈條,集原料供應、生產包裝、多渠道銷售等於一體,主要在網商平臺上進行低價銷售。
  • 上千萬元假冒德芙費列羅賣到喜糖鋪
    近日,警方查獲30餘萬粒假冒名牌巧克力,一箱成本約為300元的假冒巧克力,一級級轉賣後,賣到了喜糖鋪後價格能高達每箱700多元。「假冒名牌巧克力案」涉案上千萬元一夥不法分子在安徽蕪湖一民房改造的車間內生產假冒巧克力,一箱成本約為300元的假冒巧克力最終以500多元出售給下一級批發商,一級級轉賣後,賣到了喜糖鋪子後價格能高達每箱700多元。
  • 浙江破獲假化妝品案 假冒嬰兒油一瓶成本僅1元
    近日,浙江警方破獲了一起製售假化妝品案,查獲2萬多瓶涉嫌假冒知名品牌的化妝品和母嬰用品,涉案金額達到1億3千多萬元。假嬰兒油成本1元    據悉,假冒嬰兒油的供貨商通過一件代發的形式銷售假冒嬰兒潤膚油100ML裝和200ML裝。
  • 消費- 成本2元減肥果朋友圈賣159元微商賣的產品能信嗎
    隨著微信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便出現了一大波做微商的人,很多人都曾看到一些微商總是在朋友圈發布各種廣告宣傳吧,而近期一起成本2元減肥果朋友圈賣159元的案件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誰想得到成本2元減肥果朋友圈賣159元呢?
  • 網購有發票名牌包是A貨 成本三四百售價超兩千
    由於成品是1比1高仿,價格較高,基本上都超過200元。其中一個橘紅新款包,出廠批發價要680元。記者查詢發現,這款女包在淘寶上的代購價為2萬多元。    該男子表示,工廠一天能生產100多個包,每月賣3000多個包,一年營業額幾百萬元。
  • 假冒名牌嬰兒潤膚油成本不到1元 警方破獲超億元製售假化妝品案
    接警後,警方立即展開了偵查,發現假冒嬰兒油的供貨商通過一件代發的形式銷售假冒嬰兒潤膚油100ML裝和200ML裝。浙江諸暨市公安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 趙楨:主要是通過一些電商平臺銷售,價格遠遠低於正品的價格,最低層級的銷售商的銷售價格只有4塊多。
  • 真假玻尿酸調查:幾十元成本賣上萬 九成是假貨
    美麗的「代價」 真假玻尿酸調查   市面上九成玻尿酸為假   幾十元成本賣到上萬元   價格昂貴的注射用玻尿酸,已經成為新時代美容人士的「寵兒」。查詢結果為「沒有此產品,請謹防假冒。」此外,記者在「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查詢兩盒玻尿酸的條形碼,結果非常一致。即在國內條形碼信息查詢一欄,輸入條形碼下方的數字,得到的結果是「暫時沒有您要找的商品!」而在國外條形碼信息查詢一欄查詢,得到的結果是「暫時沒有相關的記錄!」   九成假貨?
  • 直播賣貨騙局:利潤率高達2400%,「我只是摸準了消費者的心理」
    然而熱鬧之下,最近該帳號被警方揭穿了騙局:售價500元的潮牌T恤是假的,成本不到20塊,售價800元的潮牌衛衣也是假的,成本只要50塊。 在將20多名涉案人員一鍋端之後,警方搗毀了5個售假窩點,其中2個倉庫加起來有七八個籃球場大,存有假貨30多萬件,涉案金額將近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警方查獲之前,這批假貨的日銷量高達10萬多元。
  • 假冒嬰兒油遭央視曝光,成本不足一元,這類嬰兒油不要再給寶寶用
    被查獲的假冒嬰兒油 據警方介紹,這些假冒的嬰兒油有100ML和200ML裝的,一瓶嬰兒油的生產成本竟然不足一元,最初級的銷售商賣4元多,在電商平臺以一件代發的形式賣
  • 南京破獲假性藥案:一粒假"偉哥"賣20元 成本一兩毛
    一粒成本僅一兩毛的假性藥,通過包裝,就能賣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今天,記者從南京市公安局高淳分局獲悉,高淳警方在一次社區走訪中獲得轄區內有銷售假藥的線索,經過2個多月的偵查,在掌握確切證據後組織22個行動組開展抓捕,共清查藥店、性保健品店40餘家,查處銷售假藥窩點26處,現場抓獲孫某、陳某、吳某、戴某等25名涉案嫌疑人,並採取強制措施。
  • 成本40元,賣1000元,眼鏡為何如此「暴利」?
    根據最近央視披露的信息我們了解到,眼鏡框的成本最低只需要30元,鏡片則是10元。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去眼鏡店配眼鏡,往往是幾百上千才能買到一副眼鏡,為什麼同樣的東西到了商家這裡,價格升了這麼多?
  • 全國特大假奶粉案25人獲刑 成本120卻賣400元
    經偵大隊民警立刻衝進屋內,當場查扣了製作假冒奶粉的專用機械和正在加工的冒牌奶粉82箱,抓獲以孟某為首的制假犯罪嫌疑人3名。假冒註冊商標系列案浮出水面。   調查>> 成本120元的奶粉 冒充名牌能賣到400元  經審查,嫌疑人孟某是東北人,今年50多歲。之前曾開過一家個體奶粉企業,註冊了一個不知名的奶粉品牌,最終關門。